2020年7月6日,經學校黨委常委會審議通過,學校成立詹天佑學院,7月13日,經學校黨委常委會審議通過聘請張星臣教授擔任詹天佑學院首任院長。作為學校實體化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試驗區,將統籌推進學校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和學校特色優勢學科科技領軍拔尖人才培養,為國家重大戰略領域輸送高端急需人才,對學校教育教學深化改革具有裡程碑意義。
詹天佑學院的成立,是在全面總結學校十餘年拔尖人才培養經驗基礎上對拔尖人才培養的升級改造,將推動學校本科教育教學改革進一步深化、完善、提升,將為學校建設特色鮮明世界一流大學提供有力支撐,將為國家和民族培養更多拔尖領軍人才。
看培養理念——強化使命驅動,為國選才育才
詹天佑學院以「為國選才育才」為宗旨,旨在選拔一批有志向、有興趣、有天賦的青年學生開展未來科學家和未來技術領軍人才的培養。
學院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一批具有家國情懷、世界胸懷,服務交通強國戰略、引領智慧交通發展的未來科學家。
實施「高原計劃」,面向基礎學科的原創性理論前沿,聚焦於培養自然科學、計算機科學和經濟學等基礎學科領域的科學研究拔尖人才;
實施「高峰計劃」,面向交通領域的革命性技術前沿,聚焦於培養智慧交通相關優勢學科領域的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02、看培養方案——本博貫通培養,實施一生一案
詹天佑學院實施八年一貫制本博連讀的「3+5」培養模式。
第一學年
不分專業,採取強化數理、信息、語言、設計能力的「厚基礎」教育,配備導師團隊;
第二學年
根據八大學部的接收計劃和導師資源,結合興趣與第一專業的導師進行雙選,同時在導師的指導下輔修第二專業進行交叉培養,確定進入「高原計劃」或「高峰計劃」;
第三學年
完成本科第一專業課程學習和輔修專業部分課程的學習;
第四到五學年
完成本科輔修專業和研究生課程的學習,同時完成第一階段的學術總結和博士論文開題報告。
第六到八學年
再經過三年攻讀,通過博士學位論文答辯後將獲得本校博士學位。
詹天佑學院實施個性化培養,對試點班專業實施「一生一案」舉措,由學院根據拔尖人才培養計劃的目標分別制定「高原計劃」和「高峰計劃」培養方案建設指導性意見,學生導師在此基礎上為學生制定個性化培養方案,注重本研一體化培養,優化本研銜接。
第一學年設立寬厚的數理、信息、語言、設計類基礎課程,通過開設學科前沿講座引導學生的專業興趣,第二學年根據個性化培養方案,加強「寬口徑」的學科基礎培養,設立內容先進、體現學科前沿的專業課程,從第四學年開始進入研究生階段課程的學習。
詹天佑學院的畢業生將授予「詹天佑學院榮譽學位」。
03、看選拔機制——新生擇優錄入,實行滾動機制
詹天佑學院從2020級起設置試點班,在新生入校前從全校新生中選拔優秀學生,在新生正式開學前完成政策宣講、報名、考核、錄取等工作。
為了更好地做好實體學院的教育教學工作,確保試點班高質量、有特色地穩步運行,學院實行滾動機制,按照「以學業成績為基礎、以綜合素質和學術潛質為核心」的原則進行動態進出。實體學院學生退出後,可根據個人興趣與意向專業進行雙選,或由學院專家對其學習能力進行評估後,選擇適合的專業繼續學習。試點班學生補充在第一學年結束後面向全校學生進行。
04、看培養模式——注重大師引領,創新學習方式
詹天佑學院全面落實導師制
在課程學習、科學研究、職業生涯規劃、思想政治教育、素質教育和心理健康等方面提供引領、指導和幫助,形成全人培養、全面成才模式。
詹天佑學院強化科教融合和跨學科交叉培養
鼓勵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集成攻關大平臺和協同創新中心等吸納試點班學生參與項目研究;
加強與頂尖企業合作,將教學、科研與生產有機結合,通過整合差異性、互補性的優勢資源,為拔尖人才培養提供集成優化的條件支撐;
制訂特殊政策鼓勵學生跨學科、跨專業、跨階段選修課或修讀輔修學士學位,有效促進不同專業之間培養方案的有機融合,實現學科交叉基礎上的差異化、特色化人才培養。研究生階段即可選擇第一專業相近的學科攻讀,也可選擇輔修專業相近學科攻讀,給學生交叉培養和興趣選擇的最大靈活性。
詹天佑學院注重國際交流能力和全面素質培養
聘請國際學術大師為學生做學術講座,聘請國外高水平教授來校授課,參與前沿講座、論文指導等教學活動;
鼓勵、資助學生參加學術會議、國際專業類競賽等交流活動,讓學生接觸世界科學文化研究最前沿,融入國際一流的學術群體,推動學生知識創新與技術創新的融合;
通過開展聯合培養、交換生項目、實驗室研究等方式,有計劃、有目的地將學生選派到國外一流大學進行學習和交流,開拓國際視野,增強學術自信,培養創新精神;
堅持實踐育人,引導學生緊密結合經濟社會發展變化和生活實際,實現知行合一;
強化知識、素質、能力全面培養,造就未來能夠堅定投身國家重大戰略發展領域建設的、具有科學精神、科學方法、科學知識與科學能力的基礎學科專業型創新人才和跨學科複合型創新人才。
怎麼樣?通通,想不想成為這個學院的一員?
厲害了厲害了,這個學院實在讓人神往,期待更多棒棒噠小夥伴來加入~
來源:北京交通大學 北京交大教務處 作者 | 宣傳部 安薇 攝影 | 徐崚皓 潘志泓 手繪丨溫林傑 袁博 本期編輯丨張佳雲 責任編輯丨龔家琦 鄧雯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