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婁底百年老礦迎新生 採空區變美麗屋場

2021-01-20 中國新聞網

復綠後的錫礦山。 彭鵬 攝

中新網婁底1月10日電(曾峰 謝暑光 肖鵠)「我家旁邊有片竹林,夏天總能聽見蟬叫聲。我們還能去溪邊抓螃蟹,去田裡抓魚和泥鰍……」曹子湘將家園現在的新貌寫進了日記。

曹子湘是湖南婁底冷水江錫礦山中心學校學生。近年來,隨著一系列環境綜合治理攻堅戰的持續推進,作為中部地區工業重鎮的婁底各地生態環境明顯改善,該市中心城區全年空氣品質優良率達97.9%,全市森林覆蓋率達50.25%,8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符合國家標準要求。

百年錫礦山迎綠色新生

隆冬時節,在婁底冷水江百年老礦錫礦山上,一排排新綠正被植入。如今,綠色已成為錫礦山區域的主色調,周邊本已魚蝦絕跡的青豐河、漣溪河,又逐漸恢復了生機。生態和居住環境的改善,讓一些已搬到城裡的村民又遷回這裡。

秋湖村方圓廣場。 彭鵬 攝

擁有120餘年開採歷史的錫礦山,被稱為「世界銻都」,曾因工業過度開發導致嚴重的環境汙染,漫山遍野的礦物廢渣讓山體滿目瘡痍:地面沉陷、水土流失、植被稀少、水源斷絕……

「那時候去學校的路上,沿途所見都是黃土,而且時常會有一股很刺鼻的氣味飄進校園。」錫礦山中心學校教師段光輝談起過去的錫礦山,感慨不已。

2013年9月,錫礦山地區被列入湖南省政府「一號重點工程」湘江汙染治理的重點區域。婁底滾動實施錫礦山區域環境治理「三年行動計劃」,治渣、治水、治氣、生態修復多管齊下,一場覆蓋「礦內礦外、山上山下、城區鄉村」的環境綜合治理攻堅戰全面打響。每年開春,當地浩浩蕩蕩的植綠大軍就會開進錫礦山,栽樹種草,過去寸草不生的山頭,脫下「灰袍」重披綠裝。

除了植樹造林,冷水江市還探索使用更加科學的方式,修復錫礦山區域生態。在錫礦山長子巖地區,綿延成片的碳匯草已長到一人多高。這是冷水江市政府主動與中南林科大教授雷學軍的科研團隊合作,種植的100畝碳匯草試驗基地。

「通過碳匯草種植,可以攔截農業面源汙染,吸納和降解土壤重金屬汙染,淨化區域水質,還可以加快『零碳城市』建設。」婁底市生態環境局冷水江市分局高級工程師彭學文說。

越來越多的「貴客」飛來水府廟國家溼地公園過冬。 彭鵬 攝

古碉堡、烈士塔、銻文化展覽館、憶苦窿……紅色旅遊則是錫礦山的另一件「新裝」。冷水江市文旅廣體局副局長曹運軍介紹,當地將利用錫礦山地區工業遺留下來的業態,打造國家級的工業遺產旅遊示範基地。

煤礦採空區變美麗屋場

修庭院、搞綠化……走進婁底市婁星區蛇形山鎮秋湖村,到處能看到火熱的生產場景。一個個美麗屋場,在大家的勞作後閃亮登場。

秋湖村豐富的煤礦資源在婁底曾經聲名赫赫,一度坐擁7家煤礦,年產煤量達70萬噸。肆意掠奪地下資源,導致村裡的採空區地質沉降,交通、水利、民房等基礎設施出現大面積損毀,村民生活受到影響。「以前這些煤礦採煤,把村裡挖得一蹋糊塗,完全看不得了。」村民謝繼職說。

4年前,秋湖村積極響應婁底市委、市政府號召,一舉關掉所有煤礦,通過轉型發展,村民們搞起特色產業、觀光農業,「灰頭土臉」的秋湖村又變美了,還被評為「湖南省美麗鄉村示範村」。

73歲的胡連秀做夢都沒想到這輩子還能住上精緻的樓房。由於宅基地沉陷,她曾住了幾年棚屋,跟著兒子在縣城租房住了10多年。為了安置煤礦採空區的居民,秋湖村流轉60多畝土地建設成風貌統一的美麗屋場,35戶村民像胡連秀一樣住進了新家。「過著這麼幸福的日子,我想活到100歲。」胡老笑聲連連。

「我們村是真正的由『黑』變『綠』了!」村支書胡少敏感慨道,村裡立足現有資源,以「公司+農戶+基地+產品」的發展模式,流轉土地200多畝,帶領村民種植辣椒,並成立婁底市秋湖食品有限公司,打造了「敏悅辣醬」「敏悅剁辣椒」等紅色品牌,產品悉數銷往廣州、上海、拉薩、北京等地。

如今,全村27戶86名貧困戶全部脫貧,村內的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經濟發展了,環境淨化了,生態綠化了,村莊美化了,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秋湖畫卷正在湘中大地展開。

水府廟溼地喜迎「貴客」

魚翔淺底,鷺舞長空。入冬以來,成群的候鳥飛臨水府廟溼地,使這裡成為生機勃勃的鳥類樂園。「小天鵝、鴛鴦等國家二級保護鳥類都在我們這裡出現了咧。」婁底水府廟國家溼地公園管理處副主任李益得興奮地介紹,自開展禁捕禁獵以來,水裡面的小魚小蝦數量明顯增加,鳥類的食物得到充足保障,加上棲息環境變好了,越來越多的「貴客」選擇飛來這裡過冬。

數據顯示,水府廟國家溼地公園鳥的種類,已由2014年的115種增加到現在的124種,鳥的數量增長10多倍。

位於水府廟國家溼地公園境內的雙峰縣杏子鋪鎮梓園村,以前大部分村民曾靠網箱養魚為生,最多的時候53戶養魚大戶扎堆同一水面上。不計生態後果的混亂養殖,嚴重影響當地的水域環境,導致水府廟水庫魚群經常成片死亡,漁民連年虧損。

幾年前,婁底市委、市政府開始取締網箱養魚。自2019年8月以來,婁底市全面落實中央關於長江十年禁漁的要求,上下聯動,重拳出擊,多措並舉推進禁捕退捕工作。漁民紛紛上岸尋求出路,在政策紅利下,或搞觀光農業或進行生態養殖,致富的路子寬了,水府廟的水質也清了。

捕了半輩子魚的村民萬光榮曾是養魚大戶,扔下漁網後,他在岸上流轉了60畝地種植黃桃。去年黃桃首次掛果,其收入比過去5年加起來還多。「以前靠捕魚每年收入不到5萬元,去年只有三分之一的果樹豐產,就有三四十萬元的收入,預計今年可達百來萬元。」

如今,站在自家的黃桃基地上,望著碧波蕩漾的水府廟,「洗腳上岸」的萬光榮十分感慨:「現在水庫魚多了、水也清了,我們的日子也越來越好了!」(完)

相關焦點

  • 《幸福者說》③婁底:家園美了 日子甜了 百姓樂了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重要講話精神,展示婁底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組織開展《幸福者說》——婁底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媒體主題報導,由婁底市新聞中心、婁底日報社、婁底市廣播電視臺全程策劃執行,分《蝶變》《新局》《家園》《小康》《和諧》《幸福》六個篇章,通過全媒聯動、多屏共振、跨界融合等方式,形象反映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好處實惠,生動體現人民群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 最美鄉賢丨劉向陽:向「心」而行 美麗屋場傾注桑梓情
    伴著明媚的陽光,記者走進萬寶鎮株山村新塘美麗屋場,道路乾淨整潔,牆繪五彩繽紛,菜地成畦成行。蓬勃的生機,在田野中瀰漫。「原先可不是這樣,到處都有點亂的感覺。」村幹部周春和說,「這一切變化,得益於村民劉向陽的投資建設,村莊變美了,鄰裡更融洽了。」
  • 擼起袖子,嶽陽點亮鄉村「美麗屋場」
    康王鄉紅色特色屋場——樹家塅屋場一角。李亦恩 攝(圖源:嶽陽文明網)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在嶽陽經開區康王鄉長石橋村馮家屋場,卻是另一番光景。1月5日,從黃茆山一路行至馮家屋場,樹茂山林翠,水綠人歡顏,恍如誤入水墨山水畫。「屋場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每一位村民都出了力。」
  • 不等不靠,美麗屋場自己造
    道哥在菁華鋪鄉陳家橋村看到,易家灣美麗屋場已經進入建設收尾階段,村民們紛紛表示,通過自籌資金建設美麗屋場,大家的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不僅人居環境質量大幅提升,而且個人素質也明顯提升,「路面乾淨,綠樹紅花,老人小孩笑開顏,自家門口好事多,我們怎能不全力以赴?」「只要是社會主義的事情,我全力支持!」
  • 湖南婁底電力:銀線上彈奏起「音符」
    央廣網湖南9月14日消息(記者傅蕾 通訊員陳金元)9月12日,位於湖南冷水江市中連鄉餘元村新化上渡至礦山π入中連變110千伏線路工程施工現場,國網婁底公司星源電建集團輸變電分公司的18名施工人員有序開展P2塔號到P4號塔導地線展放工作,力保工程按期完成。
  • 雙江鄉天壺村楓樹灣:「同心」建設美麗屋場
    楓樹灣美麗屋場位於雙江鄉天壺村楓樹、楓林兩組,屋場共有18戶9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4人、五保戶1人,60歲以上17人、80歲以上3人。該屋場自2020年2月開始籌建,天壺村以黨建為引領,以鄉村振興為抓手,抓好班子,帶好隊伍,牽頭成立美麗鄉村建設工作小組,組織工作經驗豐富,群眾口碑良好,發展意識較強的村民組長、黨員形成美麗屋場建設骨幹力量。
  • 石門創建「幸福屋場」扮靚美麗鄉村
    「幸福屋場」由眾多的「美麗庭院,幸福農家」構成,而且每個「美麗庭院,幸福農家」有明確的創建標準,即有安全、宜居、美觀的房子,有潔淨安全的飲用水,有水衝式廁所和淋浴房,有生活汙水處理設施,有順暢的雨水排放系統,有硬化的曬場,有垃圾分類減量處理措施,有綠化、美化、花化、亮化的庭院,有良好的家風家訓,有穩定增收的門路。
  • 天心區濱洲新村村民投工投勞打造「美麗屋場」
    星辰在線12月4日訊(湖南日報記者 張福芳 通訊員 鍾慧餘) 美麗鄉村建設在各地如火如荼展開,這讓長沙市天心區南託街道濱洲新村的村民豔羨不已。為了建設美麗家園,該村在沒有資金、沒有項目支持的情況下,發動6個組53戶村民,投工投勞建設「美麗屋場」,美了環境,也美了心靈。
  • 黃志強調研督導瀏陽市「美麗屋場」建設
    2021年1月5日,長沙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黃志強、副調研員彭樹榮和相關處室負責同志,在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王坤球和市政府辦、農業農村局及關口街道、沿溪鎮、達滸鎮等單位負責人陪同下,來到瀏陽市關口街道溪江村合盛屋場、沿溪鎮沙龍村木山屋場、達滸鎮金田村玫瑰屋場和金石村聖廟屋場,實地踏看屋場建設,與瀏陽市相關領導
  • 湖南婁底這四所重點中學,有所享譽三湘百年名校,地址位於新化
    今天給大家介紹湖南婁底,小編就是婁底人,在婁底生活了很多年,對婁底也是很熟悉,永遠記得火車站前面的噴泉,還有石馬公園的羊肉串攤子,那麼婁底是個怎樣的城市呢,下面就簡單地介紹一下。婁底市是湖南重要的省轄地級市,位於湖南地理幾何中心,,也是湘博會永久的舉辦地
  • 屋場裡的幸福
    衡南縣泉溪鎮推行「把黨小組建在幸福屋場上」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陳鴻飛通訊員 歐雪梅 肖力元 鄧詩婕9月2日上午10時,秋高氣爽,陽光和煦。清澈的耒水由南往北從屋場前面蜿蜒流淌,山腳下10餘幢紅瓦白牆的農舍掩映在稻田、家庭果園、池塘、菜地叢中,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好一幅醉人的湘南農家金秋圖。 △罐子廠幸福屋場掩映在群山環抱之中 記者來到老黨員羅玖生屋前,老羅正在打掃門前禾坪。羅家房屋佔地面積100餘平方米,分為上下兩層樓共6間房屋。
  • 寧鄉:人工溼地扮靚美麗屋場
    在金星社區,巧妙設計的人工溼地扮靚了美麗屋場。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禹 攝 長沙晚報12月16日訊(全媒體記者 張禹 通訊員 張佳)房前屋後乾乾淨淨,庭院菜地整整齊齊,視野之內漂漂亮亮,鄰裡之間和和睦睦……16日,記者走訪寧鄉市玉潭街道,在金星社區美麗屋場看到了這一和諧美好的畫面。 「我身體行動不便,去不了遠的地方,如今開窗見美景,家門口就是花園!」
  • 天心區濱洲新村村民投工投勞打造「美麗屋場」——美了環境美心靈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張福芳 通訊員 鍾慧餘 美麗鄉村建設在各地如火如荼展開,這讓長沙市天心區南託街道濱洲新村的村民豔羨不已。為了建設美麗家園,該村在沒有資金、沒有項目支持的情況下,發動6個組53戶村民,投工投勞建設「美麗屋場」,美了環境,也美了心靈。
  • 瀏陽北盛鎮:「高顏值」美麗屋場擦亮紅色文化底蘊
    人民網長沙12月21日電 環境優美的庭院、創意十足的「文化牆」、古典雅致的初心亭……漫步在湖南省瀏陽市北盛鎮馬戰村新建的江橋屋場,清新又舒適,一幅「高顏值」的美麗屋場畫卷正在悄然綻放。「打牌的人沒有了,大家有空就在這裡鍛鍊身體。
  • 雙江鄉:著力打造美麗屋場,建設秀美鄉村
    「現在政策好,政府大力支持搞美麗鄉村建設,我們老百姓也積極響應,大家齊心協力把家門口打造得像個花園,去菜園子都不用踩泥巴路了!」12月2日,雙江鄉方石村木衝屋場的村民興高採烈地告訴婁星區美麗鄉村示範創建考核組。
  • 長田村民捐資100多萬元,吊井灣組美麗屋場驚豔亮相~
    原本一下雨就泥濘不堪的山路變成平整的瀝青路飯後村民齊聚文化廣場進行休閒娛樂路邊一盞盞路燈照亮村民的回家路……這是近日記者在老糧倉鎮長田村吊井灣組美麗屋場見到的場景。▲圖為吊井灣組美麗屋場。「自吊井灣組美麗屋場建設完成後,我們組的環境更美了、生活更好了,每天都有不少村民到美麗屋場的文化廣場曬太陽、健身、娛樂,村民對美麗屋場建設都是讚不絕口!」長田村吊井灣組村民小組長王福宗介紹道。
  • 望城烏山:龍王嶺村建設美麗屋場 成就幸福生活
    這三年通過打造和建設,我們村的鄉村人居環境有了很大的改變,現在正在推進的美麗屋場建設,將讓鄉村更美麗、群眾更幸福。」龍王嶺村黨總支書記王立志說。「要趁著村裡美麗屋場建設東風,把咱家也搞得整潔漂亮,美麗鄉村建設我們不能落後。」當日,位於美麗屋場中心地段的居民劉阿姨一家忙得熱火朝天,劉阿姨正在指揮施工隊伍對房子前坪進行硬化。「我們這裡有美麗的自然風景,離城市也近,住著也舒坦,前來觀光採摘的遊客也多。」美麗屋場建設讓劉阿姨對未來生活充滿期待。
  • 湘鄉:幹群同心共建 美麗屋場入畫來
    育塅鄉育塅村潘家灣美麗屋場。濃墨重彩繪新景,美麗屋場入畫來。近年來,隨著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不斷縱深推進,村民們扮靚家園的想法日益強烈。育塅鄉育塅村潘家灣組有村民42戶140餘人,近期,他們自發投工投勞建起了美麗屋場,粉刷圍牆、修建涼亭、種植綠化……誰也不曾想到,這裡在整治之前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孝文化牆。
  • 湖南婁底這三所重點高中,有一所百年名校,地址位於雙峰縣
    婁底,位於湖南中部,中國南部,是中華始祖蚩尤故裡,婁底全境8117平方公裡,常住人口400萬左右,好了話不多說,接下來,我們就來講講婁底全境這幾所省級重點中學,你對此了解多少?一、湖南省雙峰縣第一中學湖南省雙峰縣第一中學位,簡稱雙峰一中,1905年創辦(前身雙峰書院),學校地址位於「國藩故裡、湘軍搖籃」美譽的雙峰縣,現為湖南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湖南省重點中學,有「全國百強中學」「中華百年名校
  • 新開鎮:建設美麗屋場 繪製幸福畫卷
    嶽陽縣融媒體中心12月27日訊(通訊員 嶽陽廣電 )近年來,新開鎮投入資金1.1億元,按照「布局美、產業美、環境美、生活美、風尚美」的要求,啟動45個美麗屋場建設,並以美麗屋場為主戰場,做好村容村貌管控、黑臭水體治理、綠化亮化、道路拓寬提質、山塘清淤護砌、美麗庭院建設、公共休閒廣場建設等7項屋場提質創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