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西班牙球迷來說,巴塞隆納和皇家馬德裡之間的西班牙德比大戰,堪稱每個賽季最重要的比賽了。相比之下,巴斯克地區的足球標誌,畢爾巴鄂競技隊雖然也是西甲老牌球隊,然而最近幾十年來的成績,已經無法和兩大豪門相抗衡了。
對於巴斯克地區的球迷來說,這些並不重要。畢爾巴鄂競技隊是1928年以來,西甲聯賽三支從未降級的球隊之一,這是值得他們巴斯克球迷一直引以為豪的驕傲之處,而另外兩家球隊恰恰是皇家馬德裡和巴塞隆納。作為畢爾巴鄂競技隊主場的聖馬梅斯球場,一度是歐洲現場噪音最大的球場,任何球隊來到這裡都會被撕成碎片,即使西班牙雙雄球隊來到這裡,想全身而退也要費盡周折。
從1912年開始,畢爾巴鄂競技俱樂部就規定:球隊只能使用巴斯克地區的球員。即使在球隊最艱難的時刻,他們也從未曾放棄過這一傳統。有一段時間,畢爾巴鄂競技一度有降級危險,西班牙媒體認為俱樂部也許會放棄這一傳統,沒想到不但俱樂部沒有放棄傳統,連球迷們都集體支持俱樂部。很多畢爾巴鄂隊球迷甚至表示寧可球隊降級,也不願意俱樂部放棄傳統。畢爾巴鄂競技的名字,已經深入每個巴斯克球迷的血液,成為巴斯克地區的象徵。
巴斯克地區,是西班牙最發達富裕的地區,也是西班牙生活成本最高的地區,一些周邊區域都被巴斯克地區的經濟所帶動。這裡商業繁榮,擁有豐富的鐵礦資源,毗鄰比斯開灣,港口業發達,相比其他西班牙地區,巴斯克地區和法國以及英吉利海峽更為接近,所以巴斯克迅速成為西班牙最重要的兩個工業中心之一。
巴斯克自治區的GDP在西班牙國內首屈一指,即使跟馬德裡自治區相比,巴斯克地區的經濟都顯得非常強勢。領土面積僅佔西班牙3.2%的巴斯克自治區,擁有超過西班牙10%的GDP總量,這也讓人隱約感覺到了為什麼在巴斯克地區容易誘發分離主義。
巴斯克地區的三個省:阿拉瓦、吉布斯跨、比斯開,有210多萬的人口,而實際上的巴斯克地區更為廣闊,包括納瓦拉、拉裡奧哈、和法國的巴斯克地區,人口合計超過了300萬,再加上近年來外來人口不斷增加,人口基數已經和一些歐洲小國不相上下。由於畢爾巴鄂競技的球員大部分來自巴斯克地區,經濟基礎雄厚+足球人口支撐+鐵桿球迷支持,畢爾巴鄂競技隊得以在西甲聯賽中特立獨行。
巴斯克人保持著勤勞務實的態度,他們看不慣大多數外來族群的懶散作風,保持著自己民族的獨立性。這種良好的工作態度,同樣適用於足球場。
一提到西班牙的足球青訓,人們總會想到巴塞隆納的拉瑪西亞青訓營,其實畢爾巴鄂競技的萊薩馬青訓營同樣聞名世界,這裡培養出了一批歐洲級甚至是世界級的球星,像中場大師哈維·馬丁內斯就是從這裡走向歐洲,最近幾年培養出的球星還有:埃雷拉、拉波爾特、大小略倫特、凱帕......他們都是萊薩馬青訓營出品,日後成長為歐洲豪門球隊的主力球員。
值得一提的是,萊薩馬青訓營為畢爾巴鄂競技的一線隊提供了80%的球員,這個比例即使和巴塞隆納俱樂部相比都是非常高的。而對於巴斯克地區的孩子們而言,能夠為畢爾巴鄂競技隊效力是他們一生的夢想,所以他們在青少年時期,首選的青訓機構肯定是萊薩馬,這也讓畢爾巴鄂競技能夠獲得到更優秀的青訓資源。
而剩下的20%球員,只能從其他球隊引進了。在巴斯克地區,除了畢爾巴鄂競技隊之外,還有像皇家社會、埃瓦爾、奧薩蘇納這些球隊,這些球隊中的球員,只要符合畢爾巴鄂競技的巴斯克血統要求,就有加入畢爾巴鄂競技的可能性。而成為巴斯克雄獅的一員,是很多球員從少年時期就懷有的夢想,所以一旦接收到邀請,他們往往會毫不猶豫的同意加盟。
在轉會市場動輒以上億歐元交易的今天,畢爾巴鄂競技卻在轉會期異常平靜,他們只會引進符合他們需要的球員,所以經常出現手握著大筆的轉會資金卻無法花出去的尷尬局面。如果豪門球隊想買下畢爾巴鄂的球員,只能向畢爾巴鄂競技支付巨額轉會費,少一分錢都不行。在西甲聯賽的轉會市場,畢爾巴鄂競技是出了名的固執,寧可球員合同到期爛在手裡,也絕對不會輕易放走球員。
在目前的中國足壇,似乎很難誕生畢爾巴鄂競技這樣的球隊。以往專業化足球階段,大部分球隊使用自己的本地球員,其實是那個時代不得不採取的方式。然而,在中國職業足球發展了10幾年之後,這種本土化的用人策略受到了很大的挑戰。
像曾經的足球重鎮北京,已經鮮有北京本地球員加入球隊了。而一向讓上海人自豪的徐根寶培養出來的上海上港這一批球員,很多隊員出自於江蘇和山東。堅守本地化傳統最久的兩支球隊遼寧隊和大連隊,受經濟形勢影響,由於一直沒有大企業接手,一個在甲級隊沉淪多年,幾乎降級,一個元氣大傷,即使萬達集團入主,也是青黃不接。
國際化浪潮下,即使有再大的優勢,也必須向世界低頭,將引援標準放寬。堅守傳統,也需要新鮮思維。如果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一味地堅持傳統,只會在限制球隊在賽場上的競爭力。這在很多比賽中已經可以看得很清楚,只靠自己培養的球員不可能拿到好成績。但是,足球優勢地區如果不用心發掘本地球員,將會使自己的優勢逐步喪失,這值得引起我們的重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