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核動力疊加電磁彈射 法新航母或為歐盟國家立標杆
「戴高樂」號航母正在執行任務。法國將在2038年服役的新航母艦體外形與「戴高樂」號大同小異,與「戴高樂」號明顯有著血緣關係,並且體量將是「戴高樂」號的兩倍。 圖片來源:法國國防部官網
▶凱旋級戰略核潛艇反應堆的外部保護罩。法國此前將凱旋級戰略核潛艇的反應堆略微改動後移植到了「戴高樂」號上。圖片來源:防務新聞網站
▲法國將在2038年服役的新航母外觀設計圖。圖片來源:防務新聞網站
法國新航母第一階段的研究要持續到2025年,在這期間光資金就將投入10億歐元。這表明,法國對新一代航母的研製是有備而來。
法國總統馬克龍當地時間12月8日宣布,法國將建造新一代核動力航母,並將於2038年取代「戴高樂」號。據稱,新航母的建造工地將在2025年底架設完成。科技日報記者了解到,早在2018年10月法國就宣布正式啟動航母更新計劃,並用18個月時間就新航母的性能特點、面臨的威脅、承擔任務和所需數量等展開相關研究。
針對這一最新動態,國防科技大學教授、湖南交通工程學院兼職教授王群表示:「看得出,法國此次對未來航母的發展定位是非常審慎和務實的。2018年10月至今,法國已在新航母的先期研究上耗費了25個月。然而,這一過程還遠未結束。據目前信息,新航母第一階段的研究要持續到2025年,在這期間光資金就將投入10億歐元。這表明,法國對新一代航母的研製是有備而來。」
動力不足使「戴高樂」號廣受詬病
法國具有建造和使用航母的豐富經驗,先後裝備過10艘航母。特別是,法國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不屬於美國的核動力航母——「戴高樂」號。
「談到法國新航母,就避不開其現役的『戴高樂』號。」王群說,「法國在建造和使用『戴高樂』號的過程中,是有著深刻經驗教訓的,因此必然會有一些設計理念和技術要繼承。從曝光的模型看,新航母的艦體外形與『戴高樂』號大同小異,而且也採用了斜角甲板,兩部艦載機升降機的所在位置也基本一致,與『戴高樂』號明顯有著血緣關係。當然,新航母也要結合新形勢和需求做些改進和完善,並輔以新技術來解決法國的航空作業能力不強、航母動力不夠等問題,設計更大的艦體以及採用新型專用反應堆和電磁彈射器等。整體上,法國新航母應是『戴高樂』號的改進放大版。」
「戴高樂」號於1989年4月開建,原定1996年服役,但因對技術難度估計不足以及經費等問題,工期一再延誤,最終只能在2001年5月18日才投入現役。在阿富汗,「戴高樂」號在美軍主導的攻擊行動中,執行了140次以上的偵察與轟炸任務。
儘管「戴高樂」號被法國人寄予厚望,但畢竟先天不足,一些性能並不盡如人意。
眾所周知,法國在航母研製方面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核動力不足。法國核技術比較先進,但完全憑藉自身技術來造出極高水平的航母反應堆,仍然有些強人所難。為了降低難度,法國不得不將凱旋級戰略核潛艇的反應堆略微改動後,移植到「戴高樂」號上,結果是「小心臟驅動大身板」,讓有3.5萬噸的「戴高樂」號一直動力不足,帶來一系列問題。比如航速慢,最高只能開到25節,甚至比不過之前的克列孟梭級常規動力航母,這降低了「戴高樂」號的機動性,也影響了艦載機起降;不能產生足夠的蒸汽供彈射器正常工作,只好再加裝一個鍋爐,即便如此還要縮短彈射器的尺寸和改變安放位置,這限制了艦載機的重量,並使多架艦載機的起降作業不能同時完成,出勤率很低,讓航母的攻擊力大打折扣。「『戴高樂』號需要改動的地方太多了,既嚴重延誤了工期又不斷超支,導致法國最終只建造了一艘此級別的航母。」王群說。
「核心臟」帶來性能全面提升
法國目前只有一艘航母,還要定期進行維護保養,所以法國只能面臨「有航母可用」和「無航母可用」兩種狀態,這使法國海軍處境很是尷尬,實戰能力嚴重不足,難以維持其軍事戰略。法國屢次想扭轉這一局面,先是研製了「西北風」兩棲攻擊艦以彌補戰略空缺,後又一度想與英國聯合研製PA-2航母,但也因設計理念和經費分攤問題而不了了之。
「可見,法國對新航母的需求是十分迫切的。」王群說,「『戴高樂』號1989年開建,當時預計7年即1996年服役。而法國此次新航母研製計劃光進行預研就要7年,之後才會開建,再經過13年於2038年才能服役,前後長達近20年時間。相比之下,『戴高樂』號的上馬就顯得輕率和倉促了一些,對有些問題和技術難度估計嚴重不足。顯然,法國此次吸取了經驗教訓並卯足了勁,一定要建造一型符合未來發展方向的先進航母。」
從媒體目前公布的一些資料和模型來看,法國新航母是一艘排水量達7.5萬噸,全長300米,可容納約2000名水手的大型航母。體量幾乎是「戴高樂」號的兩倍,屆時,它或將成為僅次於美國航母的大型航母。
馬克龍明確表示,新一代航母將像「戴高樂」號一樣擁有核動力。據稱,法國軍方最初考慮建造常規動力航母,但馬克龍卻堅持選核動力航母。有歐洲媒體認為,建造核動力航母並非說說那麼容易,也不排除因技術和預算因素而導致法國新航母被迫採用常規動力。
但王群認為這種可能性不大。他表示,作為核大國,法國有過建造和使用核動力航母的經驗及技術儲備。從法國武器裝備一貫的發展理念和航母發展戰略來看,法國在航母建造上不想過多地依賴美國,更願意獨立自主,採用自身先進的技術。這也是法英兩國產生分歧致使合作建造航母計劃流產的重要原因。當然,能否順利推進,除技術外還要受到國內經濟和政治等影響。
「通俗一點說,核動力航母有著一顆更強勁的『心臟』,它在航速、航程及續航力、自持力、機動性、部署性、隱蔽性等方面都佔據絕對優勢,作戰環境和綜合作戰效能及威懾力十分突出。也就是說它吃得更少、力氣更大、裝得更多、跑得更快、走得更遠、耐力更好、動靜更小。且因能提供更多的電力,還能配置性能更強的大功率雷達等電子設備,以及能為未來加裝雷射武器騰出更多空間。這些都是法國對新航母的期盼。」王群說。
將同時借鑑眾多武器技術思路
「除了核動力,這艘新航母可能還會應用電磁彈射裝置,這是當今先進航母的標配技術。」王群判斷。電磁彈射技術在美國「福特」號航母上已應用。電磁彈射技術此前出現過不少問題,相關技術目前還在不斷改進和完善,雖然電磁彈射技術時不時地被質疑,但這很正常,因為一種正在探索的新技術,從發展到成熟總有一個過程。要知道,蒸汽彈射從發明到應用也經過了一定時間。法國研造新航母的時間跨度很長,選擇高效的電磁彈射也在情理中。目前有專家猜測說,新航母將會安裝兩部電磁彈射器,其中一部尺寸較小,可用來彈射較輕的艦載無人機。
同時,這艘新航母還會搭載法德聯合研製的新一代隱身艦載機。按照設計,它將能與最先進的美國F-35C戰機匹敵。「新航母排水量將大大增加,不但搭載戰機的數量更多、種類更全,而且艦載機最大起飛重量也將提升。畢竟,『戴高樂』號的『陣風』M艦載機重量較輕,作戰半徑和攜帶彈藥都不足,作戰中難堪大用,一度被廣為詬病。」王群說。
「有了『戴高樂』號的經驗教訓以及充分的預研,新航母在技術創新的同時,也會借鑑經過實踐檢驗的其他先進技術和裝備,比如『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等艦艇上的隱身外形、緊湊艦島、多面陣相控陣雷達、一體化桅杆、全電力推動等新技術及武器系統等。」王群指出。
記者注意到,英國如果脫離歐盟後,法國將成為歐盟國家裡唯一擁有航母的國家。王群指出,作為歐盟的主要領導者之一,法國為未來設計的這型新航母很有可能為歐盟樹立一個標杆,提升歐盟軍事實力並促進軍事一體化的進程。(張 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