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小彩虎來分析,我是小彩虎,
隨著中國經濟實力和軍事科技的飛躍發展,
近年來我國的軍事實力可謂是日新月異,
其中海軍的變化最為明顯。
從過去的小漁船到引進國外艦艇再到完全自主研製各類艦艇,
我國造船廠異軍突起成為萬眾矚目的中國名片,
中國基建狂魔的稱號也從民用領域發展到軍用領域。
近期有消息稱,
湖南省發改委已通過中船重工的海洋核動力示範工程可研報告評審,
等待國家能源局批覆,
我國海洋核動力平臺就可以正式開工了,
這意味著我國已經攻破了核動力小型化的難題,
具備登上航母的條件。
通俗講,所謂海洋核動力平臺就是海上移動式核電站,
因此也被人戲稱為海上充電寶,
這個平臺可謂海洋石油開採和偏遠島嶼提供安全有效的能源供給,
也可用於大功率船舶和海水淡化領域。
中船重工在2016年啟動了海洋核動力平臺HR25項目,
受福島核電站事故影響,
我國有關部門停止了後續對核電項目的審批。
作為一個有著重大且長遠利益的項目,
我國不會局限於一兩座這樣的平臺,
如今時代國家能源局一紙令下,
海洋核動力平臺將遍海開花。為了滿足未來需求,
中船重工集團斥資400億,
最新打造20座核動力海洋平臺,
這將會對我國海洋經濟開發提供重要動力。
海上充電寶本質是一個小型核燃料反應堆,
因此具有很高的安全係數和零汙染零排放的特點。
我國海洋核動力平臺極為成熟,
到目前為止已經發展到第3代,
在未來這個平臺除去供電作用,
還有一項重要使命需要其去執行,
那就是助力核動力航母。
我國海域面積遼闊,
必須依靠航母來維護國家海洋主權。
目前為止在我國海軍服役的遼寧艦屬於常規動力,
即將服役的首艘國產航母也是常規動力,
因此未來中國生產核動力航母也會成為必然。
近期一些外媒報導,中國正在建造的第3艘航母,
性能要比之前的兩艘強很多,
除了在體積和排水量上會有大幅度的提升之外,
其他技術層面也會有進步,
可能會配備電磁彈射系統,
並且其所攜帶的武器也將更先進,
如果第3艘航母屬於核動力,
這些海洋充電寶將派上大用場。
海洋核動力平臺不僅能夠為核動力航母提供保障,
也對如今日趨白熱化的極地資源開發起重要作用。
10月15日我國第36次南極科考隊集結完畢,
與之一起行動的還有我國自主研發的首艘破冰船雪龍2號。
資料顯示,
美國、俄羅斯等垂涎極地資源的國家都是在優先發展核動力破冰船。
相對於常規破冰船,
核動力破冰船的優勢在於,
只要有充足的食物補給,
就可以在冰天雪地的環境中連續工作數月之久,
從核動力破冰船到核動力航母,
不僅僅是一個民用到軍用的轉變,
據報導稱,由中船重工719所牽頭研製的海洋核動力平臺,
總長約163米,型寬29米,
排水量將達到29800噸,
採用兩座100MW的船用小型壓水堆進行驅動,
目前這一平臺已經通過國家「兩評」的審核。
這更是體現著我國在核能源利用的巨大成就。
然而綜合中船重工已經展出的多款核動力民用船隻來看,
我國應該是布局了多種反應堆同時測試,
而核動力航母應該已經進入設計,
這很符合我國服役一代、預研一代、穩中求進的風格,
而且隨著第三艘航母的分段不斷被爆出,
其採用核動力的消息正在不斷被證實。
對此,您有什麼看法呢?
歡迎留言評論,
下期節目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