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女王為新造女王級航母命名】
【環球軍事報導】上周五,英國最大航母「伊莉莎白女王」號下水。滿載排水量6.5萬噸的「伊莉莎白女王」號是為數不多的在近10年開工建造的航母,在一些方面也代表了中型航母的發展方向。可以預測的是,中國如果發展國產航母,也很可能從中型航母開始突破。那麼,「伊莉莎白女王」號對中國航母的發展有什麼啟示?中國能不能從它身上得到一些借鑑呢?
艦載機與起飛方式
「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採用了滑躍甲板,這一點和中國航母遼寧艦非常相似。但不同的是艦載機。從「鷂」式開始,英國海軍就一直使用短距起飛/垂直降落(STOVL)戰鬥機。在英阿馬島戰爭中,「鷂」式也在空戰中取得21∶0的驕人戰績。而滑躍甲板與STOVL戰鬥機堪稱絕配,能夠充分發揮後者的最大潛能,允許其滿載起飛。相比之下,目前的常規艦載機,使用滑躍甲板卻會限制戰鬥力。以蘇-33為例,該機在陸上跑道起飛,最大起飛重量達到33噸,而在艦上起飛,最大起飛重量只有26噸,也就是說艦上起飛會少載7噸油和彈藥,不能完全發揮作戰潛力。
如果中國海軍打算讓遼寧艦的經驗能夠適用於未來的國產航母,那麼國產航母將非常可能從滑躍甲板起步。基於此,有一種觀點認為,中國應該發展類似「鷂」或者F-35B的STOVL飛機,這樣才能發揮滑躍甲板的優勢。但是有專家認為,這是削足適履之舉。
和常規戰鬥相比,採用相同技術的STOVL戰鬥機在飛行性能上會遜色一截。F-35B也遜色於F-35C和F-35A。這樣,雖然滑躍甲板能充分發揮STOVL戰機的性能,但是這種性能是已經降級的性能。另外,儘管性能比常規飛機要差一些,但STOVL戰機在技術要求上卻要比常規飛機更為複雜。另外,這種飛機不易操縱,事故率高。「鷂」的事故率高出傳統戰機一個數量級,印度引進的「鷂」戰鬥機幾乎因事故損失殆盡。
中國海軍專家李傑6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英國這艘航母在這個噸位的航母設計、建造上有獨到之處,將滑躍甲板的性能發揮到了極致,但這對於他國的航母建造借鑑意義不大,中大型航母的未來發展不一定會採用短距起飛、垂直降落模式,大國要走向中遠海,還是要發展彈射起飛系統,這樣才能滿足大規模海戰奪取制空權的需求。
核動力還是常規動力
「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滿載排水量達到6.5萬噸,仍然選擇了常規動力。它應該算是除核動力以外,動力最先進的中型航母。其動力裝置為兩臺單機功率36MW的羅·羅MT30燃氣渦輪、兩具單機功率11MW級的Wartsila 16V38B柴油機以及兩具單機功率9MW級的Wartsila 12V38B柴油機。
純粹從技術角度看,核動力應該說最具優勢,比如,其具備幾乎無限的航程,不需要消耗大量油料,對補給依靠較小。但它的問題在於技術複雜,造價昂貴。英國選擇柴燃聯合動力則是出於本國的技術優勢以及預算的限制綜合考慮。李傑認為,英國新航母的動力裝置採用常規動力,一方面是因為預算限制,更主要是因為英國燃氣輪機技術世界一流。該級航母的整體作戰性能雖然沒法和美國核動力航母媲美,但在這個級別的中大型航母中,也是非常優秀的,能最大限度滿足英國的作戰需求。但燃氣輪機在高速行駛時很耗油,而且他國很難短時間內達到英國的技術水平。因此,發展中大型航母,特別是多艘航母,核動力的模式將是一條積極而有效的道路。
國情不同選擇不同
對於考慮研製國產航母的中國而言,學習其先進設計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短時間內將「伊莉莎白女王」號的某一項先進技術移植到國產航母上恐怕很難,可能也沒有必要,比如說先進的F-35B戰鬥機、大功率燃氣輪機動力裝置等等。對於中國而言,與其學習「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上的某一項技術,不如學習這種「基於國情」的設計理念。
可以說,「伊莉莎白女王」號就是基於本國的資金、技術、需求多方面權衡妥協的結果。從動力裝置來看,英國應該具備為該航母研製核動力裝置的能力,但是英國的軍事預算有限,另一方面,羅·羅公司研製的艦用動力非常成熟可靠。選用艦載機也體現出這一點,英國海軍擁有使用STOVL戰機的傳統,而且使用這種戰機能夠省去昂貴的彈射器和攔阻系統。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國軍事專家6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以英國的技術底子,如果努把力發展核動力航母並非不可能,但英國考慮的不只是艦艇性能最優,而是從綜合最優考慮,並最終取得綜合最不壞的結果,這種務實的態度值得中國在未來航母設計、建造中借鑑。同時,英國新航母的艦體預留了很大的後期改造空間,這個也值得我們注意。▲【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張亦馳 記者 劉 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