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線上的逆行者——記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內科教研室主任...

2020-12-17 中國教育新聞網

庚子新年,當背著厚重行囊的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大內科主任袁雅冬出現在河北省首批赴鄂抗疫醫療隊隊員面前時,隊員們凝重的表情終於得以放鬆。從教36年,袁雅冬始終以嚴謹、求精、真誠、奉獻的工作作風,踐行著師者和醫者的使命、責任和擔當。

——題記

58歲、160cm的身高、106斤的嬌小身材,每天早晨7點剛過就出現在辦公室;一件白大衣加一副聽診器,走起路來永遠都是步履生風;一副金絲邊眼鏡下一雙嚴謹堅定又不失溫柔笑意的雙眼,隨時敏銳地洞察著患者的病情變化,又用溫暖撫平一張張焦慮、期待的面孔。這,就是河北省第一批、第二批援鄂抗疫醫療隊隊長,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大內科主任、內科教研室主任、博士研究生導師袁雅冬。

履行教師職責,踐行醫生使命

從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呼吸分會常委、京津冀呼吸醫師聯盟第一屆理事會輪值會長,到國家衛生健康委專家組成員、國家重症巡查組專家,再到河北支援湖北第一批醫療隊隊長、臨時黨支部副書記,面對「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河北省抗疫最美醫生」「一線巾幗英雄」「首屆百名全國住院醫師心中好老師」「第七屆中國呼吸醫師獎」等榮譽稱號,袁雅冬笑著說。「我自己也說不全這些稱號、稱呼,可我最喜歡的稱呼只有兩個『老師和醫生』」。

作為一名醫學院校的醫生、教授、教育部高等學校臨床醫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審核評估專家,袁雅冬積極貫徹落實「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堅守教育教學一線,高質量地完成各項教育教學工作任務。她注重加強黨性鍛鍊,嚴守政治紀律、政治規矩,對黨忠誠、甘於奉獻,廉潔行醫、大愛無私,品行高尚、為人師表。

「每周一媽媽出診,我不敢給她打電話,半天就得看80多個病號,強度很大,又得快,又得讓患者滿意。」女兒朱紫嫄既理解媽媽,又心疼媽媽。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作為河北省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就診患者眾多,醫生們壓力很大,袁雅冬出診時平均3分鐘就得看一個病人。

2003年,SARS病毒全國肆虐,袁雅冬衝在一線,在二院病房一幹就是兩個月。那一年朱紫嫄15歲,上初三,正是要勁的時候,連中考也沒能陪在女兒身邊。「我家人都特支持我,特理解我,要不我也不能做到像這樣抬腿就走。」袁雅冬一直覺得虧欠家人。

袁雅冬對患者和藹可親,而對自己的學生卻要求極為嚴格。

她總說,「醫療行業與別的行業不一樣,細節的失誤,很可能造成嚴重的後果。我們這批學生沒有不挨訓的,女學生沒有不被訓哭的。」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耳鼻喉科副主任醫師張海中,從畢業實習就跟著師傅袁雅冬,一跟就是十幾年,他覺得師傅做人為師都極其嚴格。

張海中當年是河北醫科大學7年制本碩連讀高材生,個人也很要強,自認為病例寫得不錯,經常得到別的科室主任誇獎。但是在袁雅冬主任那裡就過不了關,她會逐字逐句改,甚至不放過一個標點符號,修改意見針針見血。

「她對學生非常嚴謹。經常半夜打電話輔導,發郵件,義正辭嚴地批評。」女兒朱紫嫄從媽媽身上深刻理解到什麼是「責任心」。

從業36年來,袁雅冬始終以嚴謹、求精、真誠、奉獻的工作作風,踐行著醫生的使命、責任和擔當。作為呼吸專家,她長期工作在第一線,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和較高的學術造詣,疑難危重症的診治水平已獲業內人士廣泛認可,是河北省呼吸病學術帶頭人之一;她潛心科學研究,在肺血管疾病、慢性氣道炎症如支氣管哮喘和慢阻肺、肺部感染等方面探索研究,參加了原衛生部關於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氣管哮喘、肺炎等疾病診斷標準的制定工作;作為負責人承擔省部級課題4項,發表論文100餘篇,主編、參編專著10餘部,指導的研究生已經畢業70人;2005年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中,系統化管理臨床教學資料、教學模式等成績卓著獲得校級先進個人、2011年培訓河北醫科大學學生首次參加全國高等院校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榮獲華北賽區冠軍、2014年承擔教學改革項目6項(國家區域級別2項、省級3項、校級1項)等。

用心培養,堅信每一名醫生都能成為醫學家

醫生職業的崇高與聖潔,不是一句空話,培養和教育未來醫生的責任歸屬於醫生和醫學專家。然而,醫生的責任還不僅如此,醫生還應當成為一名教育家。

袁雅冬作為醫科大學的臨床醫生,有幸兩者兼任,且沒有辜負這兩項職業賦予的使命!該院自1998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培養臨床醫學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的試點單位,2005級開始招生,由於缺乏統一規範的培養模式、考核標準以及制度的欠缺,基本呈分散式培訓。她作為內科教研室主任,申報了專項課題,自2007年開始進行內科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改革,藉助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的經驗,提出適合大內科的培養方案,將導師制即所屬導師和輪轉科室導師相結合,選擇臨床經驗豐富、熱心教學的骨幹教師為核心組建管理小組,用以指導和監督臨床培訓的全過程;制定專業化、規範化的臨床技能培養和培訓計劃,借鑑360度評價體系制定考核指標和監控機制,監督住培醫師的選擇、培訓和預期進展等。

「三個老師」制度是河北醫科大學建立的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新機制,旨在為同學們選好配強專職輔導員、名譽班主任和兼職學業導師「三個老師」。作為三個班級的學業導師,袁雅冬從學生們邁入校門那一刻開始,做專題講座、開主題班會,參加班級活動,共話師生友誼,和同學們交流談心,聊專業、談學習、解難題、聽建議,從學習到生活,從個人發展到考研就業,對學生們予以無微不至的關心、幫助。對培訓的住院醫師強調綜合素質,培養模式採用基於能力的培養方式,通過不斷完善培養體制,圍繞存在的問題,嚴把監督和考核關,使專業學位研究生得到了充分的技能鍛鍊和發展。

永葆初心,星夜馳援武漢

「太冷了,真的太冷了。我們的治療區域,為了避免傳染病毒,中央空調全部都關了。」馳援武漢期間,每天早上8點,袁雅冬會準時來到武漢第七醫院感染病區的醫生更衣間。為了方便工作,防護服裡只能穿單薄的衣服。實在扛不住凍了,袁雅冬就在前胸後背貼上兩個暖寶寶。

「去武漢前,媽媽在醫院輸了一周的液,沒有跟我們說,都沒有好利索。」朱紫嫄身在河北石家莊,對媽媽的處境非常擔心。袁雅冬在出發去武漢之前,由於工作勞累,患上普通肺炎,她偷偷在早上上班前和下班後給自己輸兩次液,科裡大部分人都不知情。

「她就是一個拼命三郎,她從1月1號開始就得了普通肺炎輸液了,這期間還要外出指導工作,除夕晚上才回來,又輸了三天液。」在記者跟袁雅冬通話時,同在武漢第七醫院病區的李巖搶過電話。從袁雅冬生病到我們採訪時,已經一個月了,這一個月她都沒有好好休息,還在吃著藥。

「媽媽總是說『沒事,放心吧!』,可是我還是忍不住擔心。」即使非常惦念,朱紫嫄也不敢總打攪媽媽,她每隔兩天,趁媽媽吃飯時間,簡短地通個電話。

武漢市第七醫院是武漢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定點接收醫院,但不是專門的傳染病醫院,在這裡工作,做好專業的防護尤為重要。這裡的住院樓共有4層,195張床位全部住滿了確診病例,高負荷的工作讓這裡原本的醫護力量壓力倍增。河北援鄂醫療隊到達後,主動承擔起了3個樓層147名患者的治療工作,袁雅冬作為隊長,不僅每天要逐一查完這些病房,還要進行多方協調。有些隊員累倒了,她就抽時間去照料,確保每一位隊員安全。

「畢竟是在外地,跟在家還是不一樣,因為要熟悉環境,在家你進去了,把活幹了就完了,對吧?在武漢好多事情需要溝通,需要協調。」袁雅冬的團隊經過幾天的磨合,工作開展越來越順暢。

「我看天天都有孩子們在交入黨申請書,在這種狀態下真是很難得。」袁雅冬習慣把年輕隊員稱作孩子,他們跟她女兒年齡相仿,作為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援鄂醫療隊的臨時黨支部書記,看到孩子們這一舉動欣慰極了。

無論是2003年SARS病毒、2007年「肉毒毒素中毒」,還是2009年「H1N1甲流」肆虐,從組建病房到一線救治、指導會診,袁雅冬都衝鋒在前、任勞任怨。她的這種拼勁兒,深深感動著每位隊員。

「袁主任在省內呼吸科,業務是數一數二的,事事都帶頭,安排工作沒有說過不行。」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時保軍一臉篤定。

堅守生命相託,踐行大醫精誠

有勇有謀才能打勝仗。除了勇敢,醫術精湛是袁雅冬最大的底氣。

2009年,H1N1甲流肆虐全國,袁雅冬臨危受命組建團隊,作為呼吸領域專家,挽救了一個又一個危重症患者的生命。

甲流疫情期間,重症監護隔離室,一位30多歲的孕婦即將臨盆。「孕婦患有嚴重的甲流,上著呼吸機,處於隔離狀態,剖腹產去不了產房。」接診醫生覺得這是個不能完成的任務。

面對困難,袁雅冬胸有成竹,在組建團隊時,她把所有可能性都考慮進去了,她知道孕婦是易感人群,在挑選隊員時,專門要了婦產科醫生。就這樣,她們緊急把重症監護室改造成臨時產房,環境消毒、麻醉支持……一個小時後,小男孩平安降生,無一人感染。

「這個產婦家裡非常困難,當時欠醫院治療費用近十萬元。師傅說,要是她付不起治療費,我來出。」張海中一直被師傅的善心深深地感動著。抗擊甲流疫情期間,團隊成功為30位重症產婦順利接生。

2020年大年初一晚上,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袁雅冬又是第一個報名參加援鄂醫療隊,她說,「我是醫生,又是黨員,危急面前,哪怕只要一個人,也得我先上!」她義無反顧奔向武漢主戰場,毅然決然衝到抗疫最前線。

醫療救治時間緊、任務重、壓力大,複雜和困難程度超出想像,雖然武漢街頭空無一人,而醫院卻是人滿為患、一床難求,到處擠滿了沒有床位、等待救治的患者,接管的醫院是面臨搬遷的過渡醫院,防護物資和醫療資源非常緊張,作為首批援鄂醫療隊隊長,袁雅冬在困難面前沒有退縮,她說:「我們是來救人的,生死面前任何困難都不算事!」在她帶領下,醫療隊迅速進入戰鬥狀態,規範流程,加強培訓,明確分工,落實責任,按職到崗,按需倒班,確保了各科室工作、急診留觀室與病房之間患者的有序承轉,所負責的武漢市第七醫院在武漢全市率先實現「床等人」局面。

在組織救治過程中,袁雅冬堅持與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超負荷工作狀態下,與隊員們一起搶著值班,分析病情,下達醫囑,用手中從不離身的「武器」——小本本,不時記錄著每個危重病人的情況。有些資料和數據一時記錄不下來,就用手機拍攝下來,逐一研究,實行一人一策一方案,最大限度降低死亡率,千方百計提高救治率。48天時間裡,袁雅冬和她的團隊累計收治患者429人,其中重症患者119人,危重症患者78人,治癒出院338人,累計核酸檢測8144例,交出了所轄病區醫護零感染、出院零回頭的驕人答卷。作為國家衛生健康委專家組成員和國家重症巡查組專家,無論是赴江蘇指導疫情防控工作,還是在武漢救治一線,她積極參與新冠肺炎診療方案的修定和完善工作,在診療中經常提出一些創新思路和辦法,所在武漢市第七醫院關於新冠肺炎的診療方案,在國家衛生健康委提供診療指南的基礎上更新升級,規範觀測內容、項目、時間點、治療藥物選擇等環節控制,有章有法、有序有力,每一次都比前一版本更加細化,更具實戰型、可操作性。

「生命相託,你要託得住!這不僅表現在危難時刻的挺身而出,還包括你要有高超的醫術。」袁雅冬這句話平和而有力,她做到了。「有她在,就託得住!」醫療隊的戰友們對袁雅冬信心滿滿。

年近花甲的她,舍小家、顧大家,一次又一次用瘦小而又堅定的身軀與病魔做抗爭,無論是SARS、H1N1,還是馳援武漢勇抗新冠,袁雅冬始終奔赴用生命挽救生命的戰場,用實際行動捍衛誓言和承諾,用「最美逆行」譜寫責任和擔當,用一言一行感染著身邊的同事們、學生們。「選擇醫學就要選擇笑著迎風而動,逆風而行」!這是她的誓言,更是她的初心。

相關焦點

  • 錦州醫科大學召開直屬附屬醫院臨床教研室主任座談會
    學校校長丁維光、副校長張麗娟、曲巍,黨政辦公室、教務處、人事處、教學督導評價處、學生處、教材考試中心負責人,三所附屬醫院黨委書記、院長,分管教學工作和學生工作副院長以及教務科、科教科科長,第一、第三臨床醫學院學生黨總支書記,附屬第一、第三醫院內、外、婦、兒、神經病學、診斷學教研室主任、副主任和其它各三級學科教研室主任或主持工作的副主任,附屬第二醫院各教研室主任和部分臨床教師代表參加座談。
  • 從武漢到神農架 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醫護人員奮力戰「疫」
    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供圖  破解難題 提升醫療救治水平  在武漢市第七醫院,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醫護工作人員的到來為這裡注入了新鮮血液。  河北省支援湖北醫療隊的隊員來自省內20家不同的醫院,技術水平、工作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如何擰成一股繩,迅速形成最大戰鬥力?這是擺在河北省支援湖北第一批、第二批醫療隊隊長,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大內科、呼吸二科主任袁雅冬面前的第一道難題。對此,在到達武漢的當天,袁雅冬就和中南醫院的兩位專家制訂出了適合本院區的診治方案,讓患者甄別、危重症救治有章有法。
  • 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北院區正式啟用啦
    長城網1月6日訊(記者曹明)日前,記者從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了解到,由河北省衛計委批准建立的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新增執業點——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北院區已正式投入使用。  據悉,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北院區位於中華北大街309號,地上18層,佔地面積30346.84平方米。
  • 東京醫科大學醫院腦神經內科主任教授相澤仁志
    相澤仁志 腦神經內科 主任教授 專業領域 神經退行性疾病、腦血管疾病 1982年畢業於旭川醫科大學,曾在東京大學神經內科,國立精神神經中心,哈佛大學/Massachusetts綜合醫院,旭川醫科大學,國立醫院機構東京醫院等任職
  • 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王震教授獲得「中國好醫生」榮譽稱號!
    日前,從北京傳來喜訊: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王震教授獲得由中央文明辦、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評選的「中國好醫生」榮譽稱號。中國好醫生王震,我校第一醫院心內二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內科學教研室主任,介入治療科主任;國家衛健委心血管病介入診療培訓基地主任兼培訓基地導師;衛健委心血管病介入診療質控專家;中華心血管病學會結構性心臟病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結構心臟病工作委員會委員,亞太心臟聯盟結構性心臟病分會委員;河北省血管健康與技術協會結構性心臟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 記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先心病專家王震
    吉爾吉斯斯坦家喻戶曉的「中國白求恩」——記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先心病專家王震新華網比什凱克4月21日電(記者關建武)穿上射線隔離服,戴上帽子和手套,他又一次走進吉爾吉斯斯坦米拉黑莫夫國家心臟病治療中心的手術室。
  •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公開招聘感染病學教研室主任、感染科...
    根據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和感染學科發展需要,現面向國內外招聘感染病學教研室主任、感染科主任,誠招有志之士來院共同發展,共創輝煌事業。   一、招聘崗位   感染病學教研室主任兼感染科主任1名。
  • 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歡迎白衣戰士凱旋
    長城網訊(記者 劉瀾瀾 閆思宇 )4月9日,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為支援湖北的10名醫務人員舉行了凱旋歡迎儀式。支援湖北抗疫期間,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派出的10名醫務人員分別支援武漢市第七醫院和神農架林區,在一線奮戰一個多月,又經過14天的隔離休養,如今他們終於平安歸來。
  • 福建醫科大學省立臨床醫學院診斷學和內科學教研室教學簡介(七)
    省立臨床醫學院診斷學和內科教研室聯合福建省醫學科學研究院、福建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和福州大學擬在5年制和5+3學制醫學生的實習階段嘗試進行教學課程改革,開展系列講座,補齊知識結構中的短板,由臨床醫生講授生理學和病理生理學,由基礎研究專家講授分子生物學新技術和臨床應用前景,探索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由公共衛生學專家講授社會醫學、預防醫學和藥物經濟學,灌輸預防為主的理念,建設健康中國,降低國家醫療費用
  • 福建醫科大學省立臨床醫學院診斷學和內科學教研室林緯獲校在線說課比賽二等獎
    近日,福建醫科大學公布了福建醫科大學2020年青年教師在線說課比賽獲獎名單,省立臨床醫學院診斷學和內科學教研室林緯榮獲二等獎
  • 河北醫科大學研究生好考嗎?
    河北醫科大學共有5所附屬醫院,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河北醫科大學口腔醫院。其中4所為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1所為三級專科醫院。 非直接領導附屬醫院有25所:除此之外還有許多教學醫院。每年報考人數較多的醫院有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河北省人民醫院、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河北醫科大學口腔醫院,在此對這6所醫院做詳細介紹。
  • 河北醫科大學,你徹底火了
    )32、河北醫科大學73、華北理工大學(醫學學科)88、河北大學(醫學學科)學校改稱河北大學醫科1932年河北大學醫科獨立建院稱河北省立醫學院、河北中醫學院石家莊高等醫學專科學校及其附屬醫院合併組建河北醫科大學一個新的裡程碑
  • 2019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專科醫師規範化培訓...
    八、專科優勢河北醫科大學大學第二醫院歷史悠久,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始建於1978年(當時為呼吸專業組),是河北省最早的呼吸病專業科室。 2002年,河北省最早成立呼吸重症監護病房(RICU)。 2009年呼吸內科發展壯大,分別成立呼吸內一科和呼吸內二科,2013年成立東院區呼吸內科、2017年成立北院區呼吸內科(呼吸內三科)。
  • 以身示教的天使榜樣——記福建醫科大學第一臨床學院臨床護理教研室主任林蓉金
    對護理事業的赤誠與熱愛,讓她幾十年如一日始終充滿激情地活躍在護理崗位上,三十多年的護理生涯,讓她積累了紮實的護理專業知識、豐富的臨床經驗,也為她的課堂增添了許多魅力。她就是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護理部主任、福建醫科大學第一臨床學院臨床護理教研室主任林蓉金。
  • 河北醫科大學,你徹底火了
    )32、河北醫科大學73、華北理工大學(醫學學科)88、河北大學(醫學學科)學校改稱河北大學醫科1932年河北大學醫科獨立建院稱河北省立醫學院、河北中醫學院石家莊高等醫學專科學校及其附屬醫院合併組建河北醫科大學一個新的裡程碑從此開啟
  • 教學相長 共同發展 河北醫科大學領導來院調研指導
    8月13日,河北醫科大學副校長閆寶勇,研究生學院黨委書記王文勝,研究生學院副院長崔史傑、楊金濤和辦公室主任劉曉飛一行來院就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工作開展調研指導。醫院黨委書記、博士生導師曹琴英,副院長史萬英,名譽副院長、重症肌無力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乞國豔等研究生導師代表參加座談交流。
  • 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新門診醫技病房樓啟用
    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武澤皓 河北日報記者霍相博)10月30日上午,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新門診醫技病房樓正式啟用,標誌著醫院的硬體和環境建設邁上了一個新臺階。圖為活動現場。據介紹,該樓打破了傳統的按內、外科進行診室設置的布局,創新理念,按疾病系統分為門診區、醫技區、內科病房區三部分,並配有先進的信息通訊系統和完備的醫療保障系統,體現了現代化、智能化、人性化設計理念。
  • 河北大學附屬醫院舉辦2020年保定市醫學會消化疾病學術年會
    近日,河北大學附屬醫院成功舉辦2020年保定市醫學會消化疾病學術年會暨消化疾病臨床診治學習班。此次會議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邀請了國內、省內知名消化病學專家線上授課,保定市各消化專家蒞臨授課,各市縣相關醫護人員參會交流。會議由河北大學附屬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孟傑主持。
  • 【紅手環在行動】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
    【紅手環在行動】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 2020-08-17 13: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把大樓陽光最好的地方留給患者!
    臨近冬至的石家莊,窗外寒風襲人,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新建醫技病房綜合樓的康復大廳內陽光明媚、暖意融融。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院長趙增仁在致辭中表示,康復,是病人回歸家庭、回歸社會的十分重要一步。此次搬入新大樓後,我院將康復醫學科500平米的康復治療大廳放在整個醫技病房綜合樓的中心位置,這個大廳寬敞明亮,是整個大樓陽光最好的地方,這充分體現了我院對康復專業和對患者康復過程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