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陷入「失去的20年」,為什麼德國、英國、法國沒有趕超?

2020-12-12 數字財經智庫

疫情在全球蔓延,東京奧運會也宣布取消,並推遲一年時間。據了解,為準備這場奧運會,日本投入超過了250億美元。如今取消將給日本帶來最少3.2萬億日元的損失,2020年日本經濟增長預計為-1.5%,負增長已成定局。

安倍晉三是日本二戰後最年輕且任期最長的首相,2006年首次當選首相,任期不到一年,2012年再次當選,之後多次連任,至今已經8年多。安倍晉三之所以能夠獲得民眾支持,核心原因就是穩住了日本經濟的發展。據了解,2019年日本GDP近5.1萬億美元,增長0.7%。

東京奧運會被日本如此看重,也是寄希望於通過奧運會帶動經濟的增長,期待迎來新的高增長,彌補日本失去的20年。如今來看,這個希望要破滅了。

把時間放長來看,日本經濟失去不止20年。1995年,日本GDP達到歷史最高水平,為5.33萬億美元,之後25年時間,日本經濟幾乎停滯不前,跌漲很平穩,成為了一條直線。基本在4萬億美元到6.2萬億美元之間徘徊。

對比來看,2019年GDP為5.1萬億美元,1995年為5.3萬億美元,基本上回到了起跑線。日本經濟到底經歷了什麼,為什麼會陷入增長停滯?

據了解,外界一直說日本經濟陷入這種狀態是因為籤訂了「廣場協議」,那是1985年,美國財政赤字劇增,對外貿易逆差大幅增長,美國就想通過美元貶值來改變這種情況。於是,和日本、聯邦德國、法國以及英國在紐約廣場飯店籤訂了協議。

隨後,日元快速升值,1985年,1美元兌250日元,不到3年時間,美元貶值50%,日元大幅升值。直到今日,1美元兌108日元,這種狀態就沒有改變過。

日元升值對日本經濟產生了重大影響,經濟增長緩慢,陷入疲憊。為了改變這種情況,日本制定了錯誤的經濟政策,那就是下調銀行利率來刺激經濟增長,隨後,日本就發生了股市和樓市的雙重泡沫,慘不忍睹。用樓市快速增長來帶動經濟發展,讓日本跌了一個大跟頭。今日的中國也有這種趨勢,好在國家及時剎住了車,在這幾年通過調控,讓樓市穩定下來。如果任其發展,那樓市泡沫很快就會破滅,重蹈日本覆轍。

經歷了股市和樓市的雙重打擊後,日本經濟徹底傷了元氣,一蹶不振,從此就陷入了停滯。於是,很多人就問為什麼在日本失去的這20多年,德國、法國、英國等經濟強國,始終沒有趕超日本?

日本在1978年超越前蘇聯,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一直到2009年被中國超越,整整持續了31年時間,可見日本有多麼的強大。

沒有超越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在1995年的時候,這三國和日本的差距就拉開了,1995年,日本、德國、法國、英國的GDP分別為5.33萬億美元、2.59萬億美元、1.61萬億美元、1.24萬億美元。以這三個國家的國土面積,人口數量來看,達到這樣的水平,增速自然就會下降,只能是慢慢縮小差距,想翻番要很長的時間。

其次,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後,這三個國家的經濟增長也陷入了停滯。2008年,德國、英國、法國的GDP分別為3.75萬億美元、3.07萬億美元、2.92萬億美元;到2019年這三國GDP分別為3.85萬億美元、2.83萬億美元、2.71萬億美元,10年時間,GDP反而出現了下滑。

中國龐大的人口數量,帶來了龐大的消費市場,這是GDP高速增長的重要原因之一,日法德英這些國家人口增長緩慢,人均GDP很高。日本1995年人口為1.25億,到2018年為1.27億,幾乎沒怎麼增長;中國1995年人口為12.05億,到2018年為13.93億。

不過,日本經濟底子非常厚,這是它經歷了股市和樓市打擊後,依然不衰退的原因。日本在多個產業鏈上,日本企業仍掌握了大量核心技術。比如,超高精密儀器、數控工具機、高端光刻機、合成半導體晶圓以及其他一些新材料等。在這些行業的頂尖水平,依然是中國要學習的對象。

至今為此,日本仍然是全球最發達的國家之一,GDP穩坐第三。不過,有一個人口大國增長非常快,那就是印度,2019年GDP為2.85萬億,增長5.3%,已經超過了英法,排第五名。在未來10年,很有希望趕超德國和日本,世界新的經濟格局也可能重塑。

相關焦點

  • 德國統一已經三十年,為什麼德國GDP還沒有趕上日本?
    今年是德國統一三十周年。1990年10月,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宣布合併成為一個國家,長期處於分裂狀態的東德,西德終於重新回歸統一狀態。統一前西德有6400萬人,東德有1600萬人,統一後的德國人口接近8000萬人,已經遠遠超過英國,法國,成為歐盟內部最大的成員國。1990年,德國GDP為1.77萬億美元,僅次於美國,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 日本和英法美德一起籤的廣場協議,為什麼只有日本失去二十年?
    1985年,籤署廣場協議的是主要西方經濟體國家,包括了日本、德國、法國和英國。要求這些國家的貨幣持續升值,唯有美元貶值。這種協議在當時是一致同意,其實也是不籤也得籤。因為從1980年開始美元持續上漲,進入了強勢美元的時期,其他各國的貨幣持續貶值。
  • 從封建到現代:發達國家的崛起進程,以英國、法國和德國為例
    為什麼歐洲能夠自然地產生資本主義而中國卻不能?有學者認為,這種嚴格意義上的封建社會,尤其是契約精神,為資本主義的產生奠定了重要基礎。沒有這樣的基礎,資本主義的產生就很困難。同樣,為什麼日本的資本主義更容易發展起來?也是因為日本在明治維新前的江戶時代,就是一種由幕府和藩主構成的領主制,跟歐洲的封建制度更為接近。
  • 法國為什麼在20世紀兩度提出與英國合併?
    ▲法國第一代戰略核潛艇「可畏」級,1971年服役,是法國早期核力量的中堅然而,在20世紀,法國居然提出要與英國合併成一個國家,而且還是兩次!法國人望向同樣被德國崛起困擾著的英國人,這對糾纏了千年的國家終於走到了一起。
  • 作為歐洲三大強國的英國、法國和德國,和日本對比哪個更強?
    2018年,日本GDP總額50706.26億美元,位列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同年的英國GDP總額28088.99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五,日本的經濟體量約為英國的1.8倍。我們就算不說硬數據,就看看近些年,同為美國小跟班的兩個國家,日本受到了美國的經濟制裁來說,很明顯他們的老大哥認為,日本比英國更有威脅力。所以就經濟而言,英國也不如日本。
  • 美日貿易戰後的日本經濟:失去的三十年?| CKGSB Insights
    編者按上世紀六十年代起,日本與美國曾發生一場長達三十年之久的「貿易戰」,最終以日本金融戰敗告終。從此,日本便被貼上了「失去」的標籤,陷入「失去的三十年」。90年代末,日本經濟「失去的十年」的提法就見諸報端。到了2010年,日本經濟仍無起色,有媒體提出了日本經濟「失去的二十年」。到了2020年,日本經濟似乎還在原來的軌道上運行,「失去的三十年」呼之欲出。不斷地「失去」成了日本經濟的標籤。原來在人們印象中創造過各種奇蹟的日本經濟影像幾乎蕩然無存,日本似乎已經衰落得不值一提。
  • 英國著名品牌不斷流失,為什麼人均GDP還高於法國,日本?
    作為昔日的日不落帝國,英國曾經擁有許多世界頂級品牌。不過隨著經濟實力的下滑,英國逐漸失去世界工業強國的光環,一大批世界級品牌流落到外國企業手中。羅爾斯羅伊斯曾經是英國工業的象徵,旗下擁有勞斯萊斯,賓利兩大豪華汽車品牌,如今勞斯萊斯被寶馬收購,賓利品牌則被德國大眾獲得。
  • 歐洲三大經濟體:英國、德國、法國,上半年GDP對比
    歐洲是全球整體經濟最發達的大洲,雖然經濟總量不及亞洲、北美洲,不過歐洲一共有16個發達國家,超過全球發達國家總數的一半。歐洲的發達國家,主要以英國、德國、法國為代表。2019年,英國、德國、法國GDP總量均超過2萬億美元,領跑整個歐洲。
  • 歐洲四大經濟體:德國、英國、法國、義大利,2019年GDP對比
    歐洲的16個發達國家中,德國、法國、英國、義大利,被稱為歐洲四大經濟體,四大老牌工業經濟強國,他們也是歐盟最重要的成員國。近些年,受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影響,歐洲的經濟發展有所緩慢,在國際上的地位也是不同往日。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在2020年1月底,英國正式與歐盟達成脫歐協議,也給歐盟的未來經濟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
  • 英國跑了!法國和德國!誰才是歐盟的"領導者"?
    說到當今經濟實力最強的區域組織——歐盟,我們不得不體其中的「三駕馬車」(英國、法國和德國)。無論是從國際政治影響力還是從國際經濟實力來看,歐盟「三足鼎立」的形式是支撐歐州各國走向繁榮的保障。但如今,英國跑了!剩下的法國和德國,誰才是歐盟真正上的「領導者」呢?
  • 美國「失去的20年」:中國迅速崛起,GDP增了12倍!
    很多人都知道90年代之後日本「失去的30年」,但卻不知道2000年後美國或許也經歷了「失去的20年」。不久前,日本經濟新聞就刊登了一篇題為《美國「失去的20年」》的文章。那麼,美國真的經歷了「失去的20年」嗎?首先我們從90年代之後美國的發展狀況說起。
  • 為何日本、英國、法國、義大利的人均GDP低於發達國家平均水平?
    日本在2019年完成的GDP約為5.087萬億美元,全球佔比5.87%;德國在2019年經濟總量約為3.85萬億美元,全球佔比4.45%;英國的2019年GDP約為2.83萬億美元,法國約為2.707萬億美元,全球佔比約為3.27%和3.13%。義大利在2019年的GDP約為2萬億美元,全球佔比為2.31%。
  • 前三季度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義大利等G7集團各國GDP分享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即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國傳播的更廣闊,但在G7集團裡「美國經濟降幅卻是最低的」。比如,前三季度英國經濟同比實際縮減11.9%,義大利和法國經濟降幅超過9%。
  • 2020年歐盟人均GDP或低於3萬美元,那中國、美國、日本等國呢?
    來源:南生今世說英國脫歐、義大利債務危機、德國工業陷入周期性疲軟以及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盛行等因素,使得2019年歐洲主要大國的經濟增速出現了新低。其中,義大利僅實際增長0.3%,德國經濟增速大幅放緩至0.6%。
  • 歐洲經濟三駕馬車,英國禁用華為,德國和法國也有新想法
    」英國、德國和法國是歐洲經濟的三駕馬車,同時在軍事和政治上影響力上,也是歐洲的三巨頭,英國現在是對華為進行了反水,那麼德國和法國呢?法國歷史上的法國非常的聰明,幾乎不會吃眼前虧,面對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自然也會權衡一下。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同時也是急速發展的第二大國家,對於美國的政治壓迫,法國沒有順從,也沒有拒絕。
  • 破解十大經濟癌症,中國引領世界經濟大轉型(第十五講)
    日本政府又通過負利息阻止國民存款,想逼迫國民高消費拉動經濟。但是,一者日本國民已養成了低消費習慣,二者經濟越低迷越不敢高消費,所以日本國民寧願買利息極低的國債,也不願意多消費。日本經濟因此陷入了長達近30年的停滯期。經濟停滯導致眾多日企殭屍化。到2001年,高達25·5%的日企變成了殭屍企業。
  • 義大利470例,德國27例子,法國18例!肺炎疫情對歐洲經濟的影響有多大?
    但除義大利之外,德國、法國、英國等發現的數量不超過20個,其他國家發現的數量不超過10個。可以看出,疫情沒有在歐洲出現蔓延之勢。只要義大利的疫情能夠得到控制,德法英三國沒有變嚴重,疫情在歐洲擴散的範圍有限,歐洲經濟受到的影響就有限。這是最好的情景。但是疫情仍存在較大的在歐洲蔓延的可能。歐洲的申根國家之間,人員流動很方便,為疫情的快速傳播創造了條件。
  • 德國光學比日本厲害,為什麼?現在呢?
    當然,這並不代表德頭就很貴,比如東德也是德國,鏡頭就不貴,哪怕是東德蔡司也是白菜價。其實大部分德頭的價格並不貴,只有少部分比較貴,但相較於同等級別的日本鏡頭,德國鏡頭的價格顯然要高一些。 那麼,為什麼德國鏡頭這麼厲害呢?為什麼日本光學趕不上呢?
  • 日本真的「失去了20年」嗎?——讀《回望平成時代的日本經濟》
    日本真的「失去了20年」嗎?  ——讀《回望平成時代的日本經濟》  ⊙朱玉強   當今世界各地,都在說日本經濟從20世紀90年代初起失去了10年,20年,乃至30年。這30年與日本的平成時代基本重合(日本的平成時代從1989年1月8日到2019年4月30日)。現在,一個比較流行的說法是日本「失去了20年」。這種說法的依據是,在這20年裡日本房地產和股市泡沫破裂,經濟增長出現了斷崖式下跌。那麼,真實情況究竟是怎麼樣的?
  • 法國、英國、德國三國綜合實力哪家強?三方面分析一國勝出
    經濟實力對比德國2019年GDP3.85萬億美元,人均GDP4.63萬美元;英國國2019年GDP2.82萬億美元,人均GDP4.23萬美元;法國2019年GDP2.7萬億美元,人均GDP4.03德國是歐洲經濟的發動機,無論是GDP總量,還是人均GDP都高於英、法兩國。同時德國的醫療條件也高於英、法,人均床位數歐洲第一,這次新冠疫情西方主要國家表現最好的就是德國,沒有出現醫療超負荷的情況,治癒率也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