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高考已經塵埃落定了,又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有的孩子將會歡天喜地的接到名校的錄取通知書,有的孩子可能會失落與失意,在人生最好的時代接受最殘酷的現實。回頭分析一下今年的高考試題,不幸又被筆者言中:不學國學與傳統文化,想在當下和今後的中國上好的大學,甚至想上大學基本沒可能了。(見筆者頭條號之前的一系列文章)
再好的預言也需要事實來佐證,簡單的分析一下今年的高考試題,用事實說話。
先分析一下全國I卷:
1、全國I卷的開題第一題的第一部分(9分)就是有關孝道的,圍繞著&34;講到&34;、&34;、&34;、&34;、&34;等等。這個時候可能很多家長才會理解,為什麼華儒書院的課程裡設置有《孝經和二十四孝》這門課程了。如果能夠認真學完這門課程,9分的閱讀應該沒有什麼問題了。
2、第二部分:古代詩文閱讀(34分)。這一部分不用說了,就是考國學內容的。第一個題目《宋史·蘇軾傳》正是華儒書院《人物誌》課程中的。而且第二部分考題內容基本上都在教材上找不到,但全部包含在華儒教材和課程中。
3、第三部分語言文字運用(20分)。第一部分9分就是中國傳統文化與國學常識,有關中國傳統藝術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容。這部分的原題在華儒書院《非遺》和《少年中國說》中都能找到。
4、最後一部分,也是語文考試的重中之重:寫作(60分)。這一部分更是中國傳統文化與國學的內容了。如果對此素材中涉及的人物、事件、人物特點與性格不了解的話,很難抓住主題寫出一篇好文章。
5、綜上所述,整個全國I卷中涉及到國學與傳統文化的總分是112分,佔整個語文考試分比為75%!試想一下,如果一個孩子在國學與傳統文化上沒有一個系統的學習與知識積累,面對高達75%的分比試題將會多麼無助!
2017年國家決定把國學與傳統文化納入到中高考中的之後,我在近幾年華儒書院的家長會上說過,當下及以後的中國,如果你的孩子不學傳統文化與國學,想在中國上好的大學基本不用想了。很多家長當時表示不服,他們還在用他們當年高考的眼光看現在,而今連續幾年的高考已經給這些不服的家長上了深深的一課,把孩子的命運和前途喪失在自己的無知中讓人感覺十分的可惜。
如今國家政策、教育改革和中高考改革的指向都非常的明確,很多家長卻視而不見,甚至很多老師也是懵懵懂懂。造成如些的結果一方面是因為慣性思維,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面對新的政策與改革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還用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經驗來看問題。另一方面是因為本身中小學教育在傳統文化與國學這一部分有著巨大的資源缺口,沒教材,少教案,缺師資,更沒有經驗,所以造成了如今的現狀。家長或老師的不重視卻耽誤了孩子的大好前程。當然,也有一部分家長先知先覺,早早的重視起孩子國學與傳統文化教育的內容,相信他們的孩子在中高考中也一定會是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