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澳兩國經貿和人文領域合作不斷深入發展。中國連續11年是澳大利亞最大貿易夥伴;超過1.2萬家澳大利亞企業在華設立了分支機構;中國赴澳大利亞留學生去年達到近23萬人;中國還是澳大利亞最重要的科學研究合作夥伴。這樣的合作態勢本來應該值得澳方珍視,然而,一些澳大利亞政客一次次向中國尋釁滋事。日前,澳大利亞極右翼政黨一國黨黨首漢森在發表言論時,甚至叫囂要抵制中國商品。
雖然,「抵制中國」這幾個字說著容易,但其所引發的後果不是澳大利亞所能承受得起的,這一事實連澳大利亞議員也不得不承認。環球網12月8日援引英國《衛報》報導稱,當天上午,澳大利亞智庫「中國事務」在澳大利亞國會大廈組織了一場活動。澳大利亞工黨議員蒂姆瓦茨在談到澳大利亞一些鷹派政客提出的與中國經濟脫鉤的想法時直言,這種想法將是「史無前例的國家自我毀滅行為」。
與蒂姆瓦茨持類似觀點的還有西澳大學經濟學教授羅德·泰爾斯和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經濟學高級講師周依曉。這兩位學者認為,如果澳中經貿關係徹底瓦解,並結束雙向進出口,對於澳大利亞而言將是災難性的。
為了緩和中澳之間日益緊張的關係,澳大利亞國內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就發展澳中關係發出客觀、理性的聲音。澳大利亞企業董事協會發布的調查顯示,在截止今年10月前6個月時間裡,呼籲澳政府改善對華關係的受訪者比例翻了一番。澳大利亞前總理保羅·基廷、前外長鮑勃·卡爾、前駐華大使芮捷銳等多名有豐富對華外交經驗的人士,都曾提醒澳政府應當調整自己的對華策略。
對於澳大利亞國內人士不斷發出的呼聲,澳政府顯然應該仔細聽。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曾表示,這些客觀、理性聲音應當引起澳政府的關注和反思。中方始終認為,中澳關係保持健康、穩定發展符合兩國人民根本利益。事實也反覆證明,良好的政治關係是各國間開展務實合作的基礎和保障。希望澳方同中方相向而行,多做有利於兩國互信和合作的事,推動中澳關係早日重回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