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鞠峰】衝在西方世界反華的「前線」,又對中國市場患得患失——澳大利亞在國際上演繹著雙重標準時,出現「精分」現象。隨中澳關係逐漸降溫,美國專家提醒道,澳產水果、蜂蜜等產品或面臨嚴重打擊。當天,有澳國內有議員醒悟:與中國全面經濟脫鉤,等於「自毀」。
中國對澳大利亞多個產業有「重大影響力」
12月8日,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援引美國市場研究機構IBIS World研究報告顯示,隨著中澳關係緊張,澳大利亞蜂蜜、水果、乳製品等農產品及藥品,特別是維生素保健品,或陷入嚴重困難的局面。
IBIS World研究員利亞姆·哈裡森(Liam Harrison)稱,中國對澳大利亞很多行業具有「重大影響力」(significant leverage)。
如果缺失了中國市場,在疫情影響下 ,澳大利亞多個產業短期內無法擴大市場多樣性。哈裡森表示,「這意味著相關企業可能要依靠政府補貼和國際社會的支援(才能生存)。」
自中澳2015年12月籤署《中澳自由貿易協定》以來,兩國貿易規模逐年擴大。在澳2018-19財年,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雙邊商品和服務貿易夥伴,佔總貿易額的26.4%(2350億澳元)。
據IBIS World分析,由於中澳關係惡化,下一輪面臨危機的產品可能是蜂蜜、乳製品、水果、保健品。
中國是澳大利亞蜂蜜的重要市場,佔澳大利亞蜂蜜出口總量的四分之一。對中方來說,市場上能替代澳大利亞蜂蜜的產品還有很多,比如紐西蘭蜂蜜。
IBISWorld表示,乳製品業,特別是牛奶和奶油加工品以及奶粉業,也極易受到中國關稅政策轉變的影響。
澳產乳製品 圖源:ABC,下同
同時,中國是澳產水果的重要市場。澳產柑橘類、堅果和其他水果出口中國佔其總出口的45%以上。哈裡森說:「如果(澳水果)失去中國市場,已經疲弱的行業可能會造成毀滅性的打擊。今年,澳大利亞果農已經遭受了重大的挫折,包括年初的乾旱、叢林大火以及疫情造成的勞工短缺。」
澳產水果
澳大利亞的藥品和保健品,特別是維生素製品,近年來對中國市場的依賴性逐漸上升,現在也「面臨威脅」。
澳產保健品
據哈裡森測算,2020-21財年,中國將佔澳大利亞維生素製品等保健品出口收入的62.2%。「但是,其中許多商品具有替代市場,並可能受到來自中國的限制或制裁的嚴重威脅。」報告稱。
「鐵礦石出口相對安全」
IBIS World報告稱,澳大利亞鐵礦石出口基本是「安全的」。
哈裡森說,「儘管澳鐵礦石高度依賴中國市場,但它是高價值商品,替代市場很少。澳大利亞鐵礦石的質量非常高,目前國際上很少有市場能夠出口同質量產品。」
他補充說,巴西生產商淡水河谷最近產能降級,也削弱了中國尋找替代市場上的可能性。
另據證券時報網報導,近日,中澳貿易問題加劇了市場對澳洲鐵礦石供應的擔憂,疊加國內需求旺盛、國際鋼鐵行業生產復甦等因素,境外鐵礦石價格明顯上漲。12月4日,境外普氏指數、新交所(SGX)鐵礦石期貨主力合約結算價分別漲至145.30美元/噸、140.98美元/噸,分別較前一日上漲5.4%、6.4%,出現了少見的「九連漲」,達到7年來新高。在境外指數、期貨價格大幅拉漲下,國內鐵礦石期現貨價格跟隨上漲。
據金十數據統計,2019年中國鐵礦石進口中,67%來自澳大利亞。
「與中國經濟脫鉤,是國家性的自戕行為」
澳總理莫裡森反覆炒作反華議題,讓中澳關係迅速降溫,澳國內有議員擔心起國內的經濟前景,警告:與中國經濟脫鉤,等於「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還有議員表示要珍視澳華人群體,警惕麥卡錫主義。
據《衛報》12月7日報導,澳工黨議員蒂姆·沃茨(Tim Watts)在智庫「中國事務」(China Matters)於聯邦議會舉辦的研討會上警示道,澳政府某些鷹派政客主張的「與中國經濟脫鉤」,是一場「前所未有的自戕行為(self-sabotage)」。
《衛報》7日報導截圖
莫裡森領導的自由黨內,也有人站了出來。該黨議員、前外交官戴夫·夏爾馬(Dave Sharma)聲援沃茨稱,脫鉤並不是個嚴肅的提議,因為「中國已經與世界經濟深度融合,澳大利亞也是中國發展與工業化的『重大受益人』。」
研討會開始前,夏爾馬還在「中國事務」發行的研報中寫道,要「警惕任何陷入麥卡錫主義的傾向」。
夏爾馬認為,將澳華人視為「有價值的群體」(assets)是十分重要的,在他們有需要的時候要維護他們,讓他們「不被質疑是否忠誠或愛國」。
他還表示,要在部分領域加強市場多樣性,但是「全面經濟脫鉤」並不是個正經的建議。夏爾馬呼籲澳政府鼓勵美國重回「TPP」(CPTPP),並支援臺灣地區的加入。
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統計,受到中國市場影響的產品已有大麥、牛肉、棉花、木材、龍蝦、紅酒。
據海關總署12月7日消息,中國已經自當天起暫停從澳大利亞Meramist公司(Meramist Pty Ltd)進口牛肉,是今年第6家被中國叫停進口的澳大利亞肉商。
11月27日,中國商務部裁定原產於澳大利亞的進口葡萄酒存在傾銷,決定自後一天起採用「保證金形式對上述產品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其比率將在107.1%至212.1%之間浮動。
據澳媒報導,國內已有專家開始擔憂:如果和中國之間爆發全面貿易衝突,那麼這對澳方將遭到「毀滅性打擊」,GDP可能縮水6%,但對於中國來說「就像被蚊子咬了」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