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澳媒提醒本國和其他國家記住中國的一句古老成語,「有時你必須殺雞儆猴」。並稱,問題是在這句成諺語裡,對於澳大利亞而言,下場很慘的是那隻雞。
...to remind other nations in our region of the old Chinese idiom that, "Sometimes you must kill the chicken to scare the monkeys."
The problem for Australia is that, in the terms of this idiom, it is the chicken that always ends up in a very bad place.
澳大利亞《商界新聞》網站12月8日刊發題為《我們應該怎麼與中國打交道?問問我們的鄰國》的文章,對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的對華政策提出質疑:「這是澳大利亞唯一的選擇嗎?這種做法是否過於簡單化?」
文章寫道,中方宣布對澳大利亞紅酒加徵最高可達212%的關稅,「此舉有效懲罰了澳大利亞政府公開強硬的對華立場」。
「儘管澳商界和學界都表達了越來越多的擔憂,但莫裡森繼續抵制那些呼籲採取更細緻溫和方式的聲音,還稱這是為保護澳大利亞的地區利益、民主和主權。」
莫裡森表示,他別無選擇。
對此作者並不這樣認為,文章借用了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教授休·懷特最近在談到當前澳大利亞與中國的貿易衝突時一段評價:
「為了短期的掌聲而毀掉與中國這一最重要的關係,是糟糕的政治,也是糟糕的政府。」
"...it is bad politics, as well as bad government, to trash this most important relationship for short-term applause."
此外文章還稱,中國對澳大利亞的公開言論感到「深深的冒犯」,這同時也為中國提供了一個機會,它提醒澳大利亞和其他國家記住中國的一句古老成語,「有時你必須殺雞儆猴」。(「Sometimes you must kill the chicken to scare the monkeys.」)
澳大利亞媒體認為,莫裡森對華政策暴露其戰略無能。
澳大利亞聯邦議會12月8日以「極快速度」通過了備受矚目的《外交關係法案》,賦予聯邦政府阻止或廢除各州政府、地方政府以及大學與外國籤署協議的權力。澳國內輿論毫不掩飾新法案直指許多與中國有關的協議,稱新法案將讓澳總理莫裡森手握更大權力以「對抗中國」。
與此同時,澳大利亞產業界正在為莫裡森政府持續惡化中澳關係的後果埋單。澳大利亞工黨議員蒂姆·瓦茨8日警告說,坎培拉一些鷹派政客提出的與中國經濟脫鉤的想法,是「史無前例的國家自我毀滅行為」。
來源:中國日報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