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頭吧,莫裡森!中國殺雞儆猴?澳媒:澳大利亞就是那隻被宰的雞

2020-12-15 高峰觀察

包括煤炭、木材、龍蝦和葡萄酒在內的對華出口不利消息疊加起來,澳大利亞人的小心臟似乎已經承受不起了。澳洲著名的葡萄酒企業的股票已經累計下跌47%以上,澳洲的漁民把他們捕獲的巖龍蝦以成本價30澳元的價格銷售,但即便如此也很難在澳洲本土港口賣掉。澳大利亞政府人士承諾,將為漁民開發同樣擁有近14億人口的印度市場,然而印度人更喜歡吃魚而不是龍蝦,更重要的是在澳洲龍蝦的出口價格昂貴,在印度市場就成了奢侈品。澳大利亞漁民和葡萄酒商希望「政治風雨」趕快過去,讓所有的一切回到正常軌道。

路透社12月7日稱,中國當天起暫停受理澳洲Meramist Pty Ltd公司啟運的輸華牛肉產品進口申報,未提供理由。此前,中國已經暫停多家澳洲牛肉生產企業的進口,原因包括標識和健康證等問題。除了牛肉製品外,中方還對澳大利亞的大麥和紅酒加徵關稅,同時停止了澳大利亞海鮮、木材和煤炭的進口。中國海關總署12月7日發布通知稱,因多處海關檢測出林木害蟲,已經從12月3日起暫停進口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州和南澳大利亞州出產的原木。這是繼暫停進口昆士蘭州和維多利亞州出產的原木之後又一措施。這些措施是為防止有害生物傳入,保護農林生產和生態安全。

中國方面從11月28日開始對澳大利亞的葡萄酒實施臨時反傾銷制裁。澳大利亞農業部長承認,中國的制裁將會對澳洲葡萄酒業造成毀滅性打擊,但他認為中方的措施是沒根據的,不合理的,不符合相關精神和規則。澳農業部長還引用英國前首相「鐵娘子」柴契爾夫人的話回應稱「我們不會轉彎」。很明顯,澳大利亞農業部對上述制裁不服氣,還要一條道走到黑。好吧,12月10日更大的懲罰「靴子落地」。中國商務部發布公告,調查機關初步認定,原產於澳大利亞的進口相關葡萄酒存在補貼,國內相關葡萄酒產業受到實質損害,而且補貼與實質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係。

英國媒體稱,作為澳大利亞最重要的出口商品,煤炭在澳大利亞對外貿易中佔據重要地位。煤炭出口每年為澳大利亞帶來超過530億澳元的收入,僅次於鐵礦石的第二大出口商品。在2019年,澳大利亞對華出口煤炭價值170億澳元,約為澳煤出口量的30%(包括冶金煤和動力煤)。然而現在,共有82艘船攜帶價值驚人的11億澳元的煤炭被困在中國港口外的海域中。與此同時,印尼與中國籤署了價值約為15億美元的煤炭供應合同。還有包括澳大利亞盟國在內的競爭者覬覦澳煤留下的空缺。《澳大利亞人》報導,加拿大煤礦商意圖趁中澳關係不佳之機,搶奪澳煤在華市場份額。

面對當前危急的局面和灰暗的前景,澳大利亞莫裡森政府面臨國內政治勢力和出口企業、漁民團體的指責和重壓。澳大利亞工黨領袖、眾議院反對黨領袖阿爾巴內塞,直接向莫裡森政府發難,稱其要為中澳關係破裂負責。《澳洲金融評論》12月8日的文章指出,澳洲並非區域內唯一與華有矛盾的國家,但是日本和印尼都非常注意對華保持良好關係。而澳洲總理莫裡森則充當川普的亞太轄區「副警長」。為了短期的掌聲而糟蹋最重要的(對華)關係,這是糟糕的政治,也是糟糕的政府。莫裡森政府對這個極複雜問題的處理是笨拙地,暴露出戰略上的無能。如今,(中國要殺雞儆猴)我們就是那隻被宰的雞。

幾乎所有的分析都承認,澳大利亞的煤炭、海鮮、葡萄酒等,中國都可以找到替代供應商。除了加拿大積極參與澳煤的競爭之外,歐洲和秘魯的葡萄酒被認為是呼聲最高的贏家。至於澳洲龍蝦和海鮮,一則重要消息足以令澳大利亞心理防線崩潰。中國和巴布亞紐幾內亞籤訂的漁業協議,該漁場距離澳大利亞大陸大約200公裡。澳大利亞媒體向莫裡森政府呼籲稱,「中國將在澳大利亞家門口建造2億澳元的漁業項目,可能會影響澳大利亞的國家戰略利益」。澳大利亞網民表示:莫裡森為取悅美國挑起了一場爭鬥,輸了,40年的外交成果幾乎被破壞得無法修復。如果澳大利亞不能及時回頭,將對雙邊貿易關係構成不可逆的損害。我們只能奉勸「回頭吧,莫裡森副警長」。

相關焦點

  • 澳媒:澳大利亞是「那隻下場很慘的雞」
    澳媒:澳大利亞是「那隻下場很慘的雞」 2020-12-12 13: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那隻雞下場很慘!」澳媒用中國成語提醒莫裡森
    近日,澳媒提醒本國和其他國家記住中國的一句古老成語,「有時你必須殺雞儆猴」。並稱,問題是在這句成諺語裡,對於澳大利亞而言,下場很慘的是那隻雞。澳大利亞《商界新聞》網站12月8日刊發題為《我們應該怎麼與中國打交道?問問我們的鄰國》的文章,對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的對華政策提出質疑:「這是澳大利亞唯一的選擇嗎?這種做法是否過於簡單化?」文章寫道,中方宣布對澳大利亞紅酒加徵最高可達212%的關稅,「此舉有效懲罰了澳大利亞政府公開強硬的對華立場」。
  • 「那隻雞下場很慘!」 澳媒用中國成語提醒莫裡森
    近日,澳媒提醒本國和其他國家記住中國的一句古老成語,「有時你必須殺雞儆猴」。並稱,問題是在這句成諺語裡,對於澳大利亞而言,下場很慘的是那隻雞。「儘管澳商界和學界都表達了越來越多的擔憂,但莫裡森繼續抵制那些呼籲採取更細緻溫和方式的聲音,還稱這是為保護澳大利亞的地區利益、民主和主權。」莫裡森表示,他別無選擇。
  • 偷雞不成蝕把米,澳媒狠批莫裡森,為一時掌聲淪為殺雞儆猴中的雞
    文\唏兮澳大利亞不斷隨美起舞,中澳兩國政府間的隔閡正在不斷擴大中,中澳關係的惡化促使澳大利亞經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這個一直以來站在最前沿的人,成為澳大利亞媒體群起而攻之的對象。澳大利亞媒體在12月8日刊文稱澳大利亞政府應該向我們的鄰國學習如何和中國打交道。澳大利亞政府為了一時的掌聲而糟蹋了對澳大利亞來說最為重要的中澳關係,導致澳大利亞最後淪為北京「殺雞儆猴」中的那隻下場很慘的「雞」。
  • 中國「殺雞儆猴」,澳方終於回過味來:自己就是那隻「悲慘的雞」
    而據《亞洲時報》對此的評價來看,拜登或許並不會與川普在對華態度上有著太大的差距,短期內中美關係很難得到大的改善和迴轉,甚至可能會出現進一步的惡化,因為中國正在迫使美盟友要在」不容討論的領域進行調整「,顯然,這個美盟友指的就是澳大利亞。澳方終於反應過來在美國的一眾盟友當中,對華最為強硬,易怒跳腳的國家就是澳大利亞。
  • 澳媒發現不對勁:對中國公開強硬,澳成了下場很慘的雞,暴露無能
    隨著中澳關係的持續惡化,澳大利亞正在自食惡果,迅速失去龐大的中國市場。國家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這句箴言又在澳大利亞身上應驗了。目前澳大利亞的西方盟友們,表面上頻頻作秀「援澳」,實際上卻在謀劃著儘快填補澳大利亞在中國留下的市場空白。
  • 澳媒:莫裡森表示澳大利亞不站隊,但為了利益希望中國手下留情
    澳媒報導稱,澳大利亞的總理莫裡森在周一聲稱,選擇陣營對誰來說都沒有好處,世界大國們應當給與夥伴或者盟友多一些利益空間。這次發言被澳媒解讀為:澳大利亞不會去選哪邊進行站隊,也希望中國能夠在貿易這方面手下留情,給他們一個能夠發展的機會。最近澳大利亞與中國雙方的貿易往來,一直處於一個停滯的狀態。
  • 這回澳大利亞終於知道疼了?澳媒算了一筆帳:莫裡森只有一條路走
    近期,澳總理莫裡森因一幅漫畫,蠻橫指責中國,並要中方道歉的舉動,令中澳關係雪上加霜。為了轉移澳國內和國際社會的視線,來給澳軍特種部隊遮羞,莫裡森不惜以中澳關係為「賭注」,在澳國內激起了巨大的漣漪。中青網12月7日報導,澳在野黨工黨領袖黃英賢在當地時間12月6日,猛烈抨擊莫裡森,警告其作為澳總理,應該在對華交往上時刻「調整校正」自己的應對方式。就在11月30日,黃英賢還大放厥詞,稱中方批評澳軍的行為「極具煽動性,應該被『譴責』」。她還刻意淡化澳軍所犯罪行,強調「澳士兵『理應受到尊重』」。
  • 山火還未滅完,澳大利亞又迎來洪水噩夢,澳媒:地球在懲罰莫裡森
    對於當前澳大利亞正在面臨的這場危機,外界認為非常值得莫裡森政府警惕,因為這背後折射出全球氣候的變化,實際上誘發澳大利亞山火的首要原因也是極端的天氣,自2018年以來該國就遭遇了百年未有的乾旱,各大城市的氣溫一度突破45℃,在這種炎熱乾燥的天氣下山火很容易出現,因此氣候變化是澳大利亞災難頻發的根本原因。
  • 澳總理莫裡森:我們支持中國大力發展經濟,咱們談談吧
    【文/觀察者網 齊倩】在搞壞中澳關係後,澳大利亞開始後怕了,唯恐本國煤炭出口遭受打擊。近日,澳政府和媒體注意到了《環球時報》英文版的一篇報導,隨後藉機炒作「中國將全面禁止澳煤炭進口」的消息。隨著相關輿論不斷升級,澳大利亞貿易部長伯明罕和總理莫裡森相繼對上述報導表態。
  • 澳媒終於說了大實話,與中國關係緊張是澳大利亞自己製造的困境
    這次,澳媒終於說了大實話,與中國關係緊張是澳大利亞自己製造的困境。更讓莫裡森沒想到的是,原以為會伸出援手的英法美等國,如今成了搶佔澳大利亞在華市場份額的最大競爭者。近日,澳大利亞人報發表了一篇題為《總理,您知道自己在中國問題上正在做什麼嗎》的文章,表示澳大利亞主動卷進了川普挑起的「貿易混戰」,導致澳大利亞和中國的關係緊張,現在川普要下臺了,澳大利亞卻只能焦慮的觀望,擔心下一個垮掉的將是哪個行業。
  • 惹毛了中國是不好辦的!莫裡森甘當美國馬前卒,澳大利亞媒體急了
    澳大利亞處境艱難,澳媒呼籲:不要與中國交惡 文章稱,川普政府近年來對中國十分沉迷,一直在經濟上同中國較勁兒 澳媒毫不留情痛斥澳總理 文章露骨地揭露: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近日對"一幅漫畫"憤怒的反應給世界人們都留下了軟弱的印象
  • 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在脫貧上,沒有哪個國家比得上中國
    莫裡森發表講話,圖自澳媒 「不會有哪個國家能像中國那樣,讓更多的人脫貧」 莫裡森表示,新冠疫情下的全球衰退,並不是由「全球經濟的結構性弱點」造成的,因此澳大利亞並不會在此時期「重置經濟議程」,改變自由市場價值下的經濟原則。 他稱:「這些經濟原則支撐了全球和平與繁榮,現在推動經濟復甦的也正是這些價值觀……我們不需要『重置』(reset)澳大利亞的經濟議程,我們只需要繼續前進。」
  • 澳媒刊文質問總理莫裡森:你知道自己正在對中國做什麼嗎
    澳媒12月5日發表文章抨擊總理莫裡森(Scott Morrison)稱,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挑起了與中國的混戰,澳大利亞也許是不知不覺中被卷進來的。不過,川普即將離任,而澳大利亞的處境是:緊張觀望,大家都想知道下一個垮掉的將是哪個行業。
  • 澳媒提醒莫裡森:記住這句中國成語
    澳大利亞《商界新聞》網站12月8日刊發題為《我們應該怎麼與中國打交道?》的文章,文章中對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的對華政策提出質疑:「這是澳大利亞唯一的選擇嗎?這種做法是否過於簡單化?」文章中指出,正如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教授休懷特最近在談到當前澳大利亞與中國的貿易衝突時所說的,「為了短期的掌聲而毀掉與中國這一最重要的關係,是糟糕的政治,也是糟糕的政府。」
  • 澳媒記者在美國白宮外遇襲,澳總理莫裡森要求調查
    央視新聞6月2日消息,當地時間2日,澳大利亞7號新聞臺記者艾米莉亞·布雷斯(Amelia Brace)和攝像蒂姆·麥爾斯 (Tim Myers)在美國華盛頓白宮外做直播節目時,遭到美國防暴警察的襲擊,新聞的直播畫面記錄了當時的情況。
  • 深扒莫裡森,這位突然向中國認慫的澳總理究竟什麼來頭?
    在擔任移民及邊境管制部部長期間,莫裡森推動備受爭議的難民政策,讓澳大利亞軍方執行「邊境主權保護行動」,出動海軍攔阻偷渡船隻,將難民遣返到轉運國家,或送到設在太平洋島國巴布亞紐幾內亞及諾魯的境外收留中心。莫裡森甚至公開發布視頻昭告收容所的難民,「你如果不回家,那就得待在這耗到天荒地老吧。」這句話隨後遭到人權組織的譴責撻伐。(圖說:「難民事件」引發國內爭議。
  • 2020年末,中澳各發生了一件大事,莫裡森「變臉」,澳民眾看不慣
    眾所周知,最近一年多以來,在澳大利亞莫裡森政府的一手操作下,中澳關係陷入了最近幾十年最差的時期。出於對澳大利亞政府違反世界貿易協定進行農業補貼的回應,以及衛生防疫等多方面原因,中國對多種來自澳大利亞的農業原產品進行徵稅制裁或者暫停進口。對此,澳大利亞將中國訴至了世界貿易組織。
  • 莫裡森最新表態:希望中澳兩國「愉快共存」
    在此之際,莫裡森又對一幅諷刺澳軍在阿富汗犯下暴行的合成畫作惱羞成怒,大肆炒作,使中澳關係陷入輿論風波。 12月2日,澳大利亞工黨領袖阿爾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與莫裡森「割席」,抨擊這屆澳大利亞政府要為中澳關係「徹底破裂」負責。他還強調,前幾屆澳大利亞政府都能與中國保持良好關係。
  • 這次,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尷尬了
    此前,澳大利亞莫裡森曾承諾將代表澳政府去聯合國「糾正錯誤」,沒想到被迅速「打臉」。據澳媒報導,莫裡森沒有被邀請在此次的「氣候雄心峰會」上發言。對此,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的氣候顧問塞爾文·哈特(Selwin Hart)解釋稱:「峰會的發言席位只會發給目前表現出最大減排雄心的國家。「即,宣布實現零排放、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或制訂「有雄心的」計劃和政策的國家領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