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扒莫裡森,這位突然向中國認慫的澳總理究竟什麼來頭?

2020-12-12 網易新聞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謝斯河

近日,澳大利亞軍人在阿富汗濫殺無辜的暴行被曝光。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推特上轉發了一張網絡畫家揭穿澳軍暴行的諷刺漫畫後,澳總理莫裡森稱漫畫是偽造的,並要求中方道歉。

在受到中國外交部的強硬表態後,莫裡森的態度急轉,聲稱「漫畫事件」不會削弱中澳友誼,不想再擴大此事。

這位突然向中國「認慫」的澳大利亞總理到底什麼來頭?

(圖說: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圖/Reuters)

早婚晚育的福音派基督徒

1968年5月13日,莫裡森(Scott John Morrison)生於雪梨,從小家境優越,在雪梨繁華的東部勃朗特長大。父母都是福音派基督徒。

他父親是名警官,也參與政治,曾在地方議會任職16年,祖母是著名澳大利亞女詩人瑪麗·吉爾摩的侄女。9歲時,莫裡森曾幫父親發過選票卡。

孩童時,莫裡森曾作為童星主演了幾個電視廣告。這是他最早的光輝「職業生涯」。

高中就讀於享有盛譽的雪梨男子高中,後畢業於新南威爾斯大學。

1989年,莫裡森與妻子珍妮結婚,兩人同歲,都是虔誠的福音派基督徒。他們12歲時在雪梨南部的一個教堂相識。16歲開始約會,21歲結婚。來自工人家庭的珍妮經常調侃莫裡森是「上流社會」的公子哥。

婚後,夫妻倆曾花14年時間做試管嬰兒,卻均以失敗告終。39歲時,莫裡森終於迎來他第一個女兒,因女兒是自然生產,莫裡森高興地稱她是「上帝的賜予」。兩年後,他們又有了第二個女兒。

(圖說:莫裡森夫婦在美國白宮。圖/The New York Times)

從事旅遊業

大學畢業後,莫裡森獲得了應用經濟地理學學位,他先是在澳大利亞房地產委員會工作,後在紐西蘭從事旅遊業工作,創建了成功的旅遊宣傳項目「100%純淨紐西蘭」。

回到澳大利亞後,他在2000年成為新南威爾斯州自由黨的州主席。

2004年,他重返旅遊業,當時的澳大利亞總理霍華德(John Howard)任命他為澳大利亞旅遊局首任局長。

莫裡森當時監製了一個頗具爭議的宣傳廣告:一個比基尼女郎站在沙灘上說,「嘿,你到底在哪兒(where the bloody hell are you)?」

後廣告被詬病粗俗,在英國遭觀眾投訴後,被勒令禁播。這則廣告讓莫裡森在當時收穫了一波熱度。

野心勃勃的從政之路

2007年,莫裡森開始進軍政界。他先是在新南威爾斯州的自由黨內當部門主管;後又在聯邦大選中當選眾議院庫克選區的國會議員,自此正式踏入澳大利亞政壇。

2013年9月18日,莫裡森隨自由黨上臺執政進入前總理阿博特的內閣,擔任移民及邊境管理部部長。

在擔任移民及邊境管制部部長期間,莫裡森推動備受爭議的難民政策,讓澳大利亞軍方執行「邊境主權保護行動」,出動海軍攔阻偷渡船隻,將難民遣返到轉運國家,或送到設在太平洋島國巴布亞紐幾內亞及諾魯的境外收留中心。

莫裡森甚至公開發布視頻昭告收容所的難民,「你如果不回家,那就得待在這耗到天荒地老吧。」這句話隨後遭到人權組織的譴責撻伐。

(圖說:「難民事件」引發國內爭議。圖/The Guardian)

2014年12月23日,莫裡森被調任為社會服務部部長;又在2015年9月21日被提拔為財務部部長。

2018年8月下旬,在前總理特恩布爾宣布辭職後,莫裡森加入角逐總理席位的競爭。

8月24日,莫裡森擊敗達頓和畢曉普,就任第17任澳大利亞自由黨領袖及第30任澳大利亞總理。

(圖/ABC News)

莫裡森在上臺後決定大幅提高召開黨團會議的門檻。這是他基於2010年後,黨團會議紛亂、總理職位更換頻繁所做出的一項舉措。之前的兩位自由黨總理皆被「逼宮」下臺,引起了民眾的反感。

門檻提高後,黨內選舉需要三分之二的國會議員表示同意才可舉行,且此門檻只限於帶領過党進行大選的總理。這樣一改,黨內議員再次「逼宮」的可能性就變小了。

莫裡森是典型的保守主義者,在他上任總理後,在很多方面一直飽受爭議。比如,他一直反對同性婚姻,支持削減澳大利亞企業稅收等。

2018年12月15日,莫裡森發言承認西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澳大利亞「聲援巴勒斯坦網絡」主席布朗寧發布聲明回應,承認西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不符合澳大利亞利益,會削弱澳大利亞與區域合作夥伴的貿易和安全關係,破壞未來巴以達成公平協議的可能,使澳大利亞的國際聲譽受損。

不過莫裡森並沒有理會這個回應。

(社交媒體圖片)

2019年4月11日,經莫裡森提議,聯邦總督解散澳大利亞聯邦參眾兩院,並將大選日定在2019年5月18日。在如期舉行的大選中,莫裡森率領右翼保守派聯盟——自由黨-國家黨聯盟,贏得多數國會席位,成功獲得總理連任。

2019年12月底,正值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山火險情肆虐蔓延之際,身為總理的莫裡森被曝出不顧災情,與家人赴夏威夷度假。

(圖/ABC News)

此消息傳出後引發澳大利亞民眾的強烈不滿。雖然莫裡森在度假回來後向民眾表達了歉意,但此舉一度讓其政府陷入巨大的輿論危機。

民眾紛紛用那句「經典」的廣告詞吐槽莫裡森:「你到底在哪兒(where the bloody hell are ya)?!」

此外,莫裡森對中國的態度一直不太友好。他在上任總理的前一天就禁止了華為和中興進入澳大利亞5G網路;後又通過了旨在遏制中國影響的反外國幹預法;並公開表示中資收購澳企「與國家利益相悖」。

莫裡森還是第一個呼籲對新冠病毒源頭進行「國際調查」並暗示源頭出自中國的外國領導人。這兩天,他因為「漫畫事件」再次被推到風口浪尖。

不知道未來這位「不靠譜」的總理還會做出什麼令人大跌眼鏡的事情呢?

(社交媒體圖片)

相關閱讀:澳大利亞對華貿易受挫,怎麼就沒小夥伴來幫忙?

在大麥、葡萄酒等商品接連被拒之門外後,澳大利亞顯得有些慌不擇路。有人煽動民族主義「抵制中國貨」、有人「呼朋喚友」試圖聯合對抗中國,還有政客在此之際選擇相互甩鍋……

但隨著事態逐漸發展,越來越多人意識到,他們都是在做無用功。因為,澳大利亞在與中國的貿易爭端中處於不利地位:中國並不需要單從澳大利亞進口大麥等糧食作物,相反,更需要中國市場的是澳大利亞。

12月1日,標普全球普氏能源資訊(S&P Global Platts)亞太農業定價副總監阿加皮(Andrei Agapi)接受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採訪時稱,中國在進口小麥、玉米和大豆等農作物上已經找到了替代供應來源——澳大利亞的「夥伴國」美國。

香港《南華早報》2日在文章中分析稱,儘管澳大利亞一直幻想在中澳貿易爭端中得到「民主夥伴」國家的支持,但現實是,它只能靠自己。「在國際商業領域,民主和戰略上的朋友往往是最激烈的競爭對手。」

《南華早報》:澳大利亞只能靠自己

不是中國需要澳大利亞,是澳大利亞需要中國

「嚴格來說,中國並不需要小麥和大麥……從澳大利亞進口。更需要中國市場的是澳大利亞。」

阿加皮12月1日在CNBC的「亞洲財經論壇」上援引標普全球的數據稱,澳大利亞在與中國的貿易爭端中已然處於不利地位。中國已經找到了替代供應來源,目前正從美國進口大量農產品,包括小麥、玉米和大豆;而澳大利亞正在努力開闢多元化銷售途徑,但進展並不樂觀。

阿加皮表示,隨著中國尋求補充庫存和儲備,中國「有可能購買更多」。他解釋說,中國「還有更多的供應商空間,這不僅僅只是美國」。

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貿易夥伴國,同時是澳大利亞大麥、煤炭、葡萄酒等重要商品的最大出口市場。澳媒此前援引數據稱,澳大利亞向中國出口的龍蝦、食糖、煤炭、木材、羊毛、大麥和銅礦等商品,總價值約60億澳元(約合人民幣285億元)。

標普全球亞太農業定價副總監阿加皮(Andrei Agapi),視頻截圖

中國對澳大利亞具有不可替代性,不僅體現在中國購買力市場,還有強大的製造業水平。

澳大利亞新聞網(news.com.au)在12月1日刊發的文章中提到,在進口方面,中國是澳大利亞最重要的合作夥伴,澳大利亞在許多方面「非常依賴中國」。

2017至2018年度,澳大利亞從中國進口購買了價值713億澳元的商品,相當於澳大利亞進口總額的18%。其中包括了電信設備、家具、玩具等一系列在澳大利亞家庭中必不可缺的產品。

西澳大學溫斯洛普經濟學教授羅德·泰勒(Rod Tyers)近日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如果中澳展開「全面貿易戰」,那麼澳大利亞估計將損失6%的GDP;昆士蘭科技大學的零售專家加裡·莫蒂默(Gary Mortimer)則稱,如果澳大利亞停止進口所有中國產品,將對該國的GDP產生「毀滅性影響」。

在貿易上,「民主夥伴」往往是競爭對手

在製造出口業遭遇重創之際,澳大利亞輿論就應對方法出現了兩種觀點:其一,向美國尋求保護,將澳大利亞與美國的安全條約「從軍事領域轉移到經濟領域」;其二,組建「經濟聯盟」,與所謂「五眼聯盟」小夥伴共同對抗中國。

這兩種觀點都建立在一個基礎之上,即澳大利亞的「民主夥伴」都是靠得住的。但香港《南華早報》在12月2日分析稱,在這場貿易爭端中,澳大利亞在世界經濟地位的現實已經暴露無遺,它只能是靠自己。

文章稱,在國際商業領域,民主和戰略上的朋友往往是最激烈的競爭對手。

11月初,有澳媒爆料有成噸的澳大利亞活龍蝦滯留中國機場、面臨清關延遲問題,隨後澳大利亞龍蝦行業開始人心惶惶,決定暫時停止向中國出口龍蝦。

中國是澳大利亞龍蝦最大出口市場。澳政府數據顯示,在2018至2019年度,該國龍蝦出口額共計35.34億元人民幣,其中約94%銷往中國。澳大利亞生產商在中國龍蝦市場價佔有37%的份額。

就在此時,一直以來力挺澳大利亞的紐西蘭並沒有選擇與之站在一起。《南華早報》稱,在澳大利亞龍蝦供應「被切斷」後,紐西蘭沒有拒絕上海高級餐廳的供貨請求。

無獨有偶,面臨相同境遇的還有澳大利亞葡萄酒。11月27日,中國商務部認定,原產於澳大利亞的進口葡萄酒存在傾銷,決定採用「保證金形式對上述產品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

儘管澳大利亞「小夥伴們」口口聲聲說要力挺,通過反華組織「跨國議會對華政策聯盟」搞了一場「購買澳大利亞葡萄酒、聲援澳大利亞」的活動。但澳媒也坦承,這場「臨時促銷」活動只是「杯水車薪」。《南華早報》形容,澳大利亞葡萄酒被加徵關稅這個消息,對美國和紐西蘭的的葡萄酒商來說猶如「天賜良機」。「他們迫不及待想要佔領青島、成都等中國城市超市內空虛的紅酒貨架。」

《雪梨先驅晨報》援引數據稱,澳大利亞共向117個國家出口葡萄酒,但其中39%銷往中國。其第二大市場是美國和英國,分別佔澳葡萄酒出口總額的15%和14%。

大麥也是如此。路透社曾報導,中國正在全球尋找糧食作物的代替供應商,法國、烏克蘭、阿根廷及加拿大的糧農因此受益,與此同時,中澳貿易關係的變化在促使全球大麥貿易格局迅速重構。

專門研究釀造原料的瑞士諮詢公司RMI Analytics的高管阿瑟(Brent Atthill)表示,市場存在流動性問題,當中國提出額外需求時,(大麥)價格就會被推高。然而路透社指出,世界各地的大麥價格均已強勁上漲,但澳大利亞今年的大麥價格卻下跌超10%。

相關報導:為啥澳大利亞不斷招惹中國?美媒解讀有意思了

澳大利亞近年來頻頻在對華問題上「反覆橫跳」,時而挑釁,時而說起軟話,意圖保下和中國的生意往來。

兩屆澳政府為何都這麼擰巴?美媒注意到,澳政客這是急著向美國證實自己的價值呢……

12月1日,美國《紐約時報》在文章中給出了以下發現:過去幾年,澳大利亞一直衝在「反華」前線,第一個禁了華為5G技術,最早通過意在遏制中國影響力的所謂反外國幹預法,第一個不懷好意地煽動調查新冠病毒源頭。

美媒進一步分析,縱觀澳大利亞歷史,這個國家一直依賴於與某個遙遠大國結盟。這個大國起先是英國,後來是美國。

但就在澳大利亞受到的川普政府偏愛即將到期之際,人們普遍擔心,拜登政府對美國太平洋地區夥伴的關注度會降低,轉向重建美歐關係。

而隨著美國衰落、不重視以及中國的崛起,這種穩固盟友關係或將結束,大多數澳大利亞人為此感到恐懼。

雪梨大學中國近代史高級講師戴維·布羅菲(David Brophy)就認為,在中國指責澳大利亞聽命於美國的時候,澳大利亞實際還在拼命勸誘美國建立更深的雙邊關係。

「美國留在亞洲對澳大利亞的重要性,高於對美國的重要性。澳大利亞看到任何美國退出跡象的時候,比如川普上臺初期,他們就會產生這種恐慌。光等著美國重返是不夠的,澳大利亞必須證明它能做且願意做的事情還有很多。」《紐約時報》援引布羅菲說。

但文中也有一些匪夷所思的觀點。

比如莫裡森的部分批評者,一方面把中國畫手這張基於事實的圖片歪曲成「故意發布的煽動帖」,一方面稱莫裡森應該忽視,或作出較低級別的反應,結果卻「中計」了。

美媒之後援引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教授戰略研究的前情報官員休·懷特(Hugh White)稱,不管莫裡森是否從美國或其他國家獲得了任何幫助,這件事已經使澳大利亞和莫裡森「顯得緊張和軟弱」。也讓中國顯得更強大。

值得注意的是,認為澳政府在美澳、中澳關係上「過猶不及」的學者、專家不在少數。

上周,在2012年至2013年擔任澳外交部長的鮑勃·卡爾(Bob Carr)向《南華早報》表示,「坎培拉有這樣一種感覺——成為華盛頓最親密的盟友,就是澳大利亞國際特徵的最佳表現。這就排除了與中等強國展開創造性外交的機會。而且,澳大利亞在2017年非常刻意地針對中國,但明顯又笨手笨腳。」

這位澳大利亞前外交部長勸說坎培拉放棄對抗態度,以修復「冰封」的中澳關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這回認慫了?澳大利亞總理態度軟化:希望中澳兩國「愉快共存」
    澳洲士兵犯下了罪行,中國予以譴,但澳洲政府卻十分激動,要求中國"賠禮道歉"。不過沒過多久,澳大利亞還是認慫了,總理態度軟化,表示希望中澳兩國"愉快共存",這當然也是中國所希望的,只不過中國不僅僅是要口頭上的一兩句話,中國還希望看到澳洲政府的實際行動。
  • 斐濟總理:澳總理莫裡森侮辱太平洋島國,中國就不會
    【環球網報導 見習記者 王博雅琪】「斐濟總理指責(澳大利亞總理)斯科特·莫裡森『侮辱』並離間太平洋國家領導人」,英國《衛報》17日以此為題報導了斐濟總理姆拜尼馬拉馬對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的不滿。姆拜尼馬拉馬透露會議細節說,「澳大利亞總理一直在說澳大利亞向太平洋地區提供了多少資金。我希望這件事能被說出來並被記錄下來。(他的言論)極具侮辱性。」斐濟總理姆拜尼馬拉馬 圖自《斐濟太陽報》「昨天可能是我經歷的最沮喪的一天。
  • 澳總理莫裡森微信公眾號發文「找補」
    【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在近期中澳兩國之間持續發酵的「漫畫事件」中,澳大利亞總理斯科特·莫裡森先是對中方無端指責,甚至揚言要求中方道歉,隨後他更是於12月1日在自己微信公眾號上發表了一篇文章,繼續就此事「找補」。
  • 澳總理莫裡森:我們支持中國大力發展經濟,咱們談談吧
    近日,澳政府和媒體注意到了《環球時報》英文版的一篇報導,隨後藉機炒作「中國將全面禁止澳煤炭進口」的消息。隨著相關輿論不斷升級,澳大利亞貿易部長伯明罕和總理莫裡森相繼對上述報導表態。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15日報導,在伯明罕揚言要將煤炭問題訴諸世貿組織(WTO)後,莫裡森15日出席活動時表示,政府仍將「澳煤炭遭禁」的消息視為「媒體猜測」,但會予以嚴肅對待。
  • 澳媒刊文質問總理莫裡森:你知道自己正在對中國做什麼嗎
    澳媒12月5日發表文章抨擊總理莫裡森(Scott Morrison)稱,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挑起了與中國的混戰,澳大利亞也許是不知不覺中被卷進來的。不過,川普即將離任,而澳大利亞的處境是:緊張觀望,大家都想知道下一個垮掉的將是哪個行業。
  • 澳總理要求中國道歉?莫裡森好大的官威,澳軍做了什麼心裡沒點數
    據環球網11月30日報導,當地時間11月30日,澳大利亞總理斯科特·莫裡森發表了一份措辭強烈的外交聲明,要求中國立刻向澳大利亞道歉,理由是中國「發布和偽造一名澳大利亞士兵割喉兒童的宣傳圖片」。莫裡森在新聞發布會上說:「這完全是令人髮指的,在任何基礎上都是站不住腳的,中國政府應該為這一帖子的發布而感到羞愧,這貶低了在世人眼中的他們的形象。」澳大利亞總理為什麼要求中國道歉?到底是什麼原因讓莫裡森如此憤怒?事件起因還要從日前澳大利亞揭露的一份軍事報告說起。
  • 終於有明白人提醒澳總理莫裡森,「大象會在意袋鼠嗎」?
    作者 邱崇衛前幾天,澳大利亞前駐聯合國官員卡文·霍格,在澳媒體上以《大象和老鼠》為題發表了一篇評論文章,其中有一句話,堪稱給澳大利亞人特別是其總理莫裡森打了一針清醒劑,「你真的認為中國會在意澳大利亞嗎?如果我是中國人,我不會把來自澳大利亞的批評當回事,而且看起來中國人確實不在意。」
  • 要求中國道歉僅一天後,澳總理突然變調:要與中國建立對話
    【環球網報導】在對漫畫事件反應強烈並宣稱要求中國「道歉」一天後,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今天(12月1日)卻突然「滅火」說,不要進一步放大此事。據澳大利亞《新日報》網站消息,莫裡森當天參加視頻會議時表示,澳大利亞的目標是維護國家利益和價值觀,同時努力保持與中國的工作關係。莫裡森資料圖「我們的工作重點是建立對話,使我們能夠穩定地解決政府間的問題。」莫裡森當時說,「那(件事)不需要再進一步放大。」
  • 澳媒記者在美國白宮外遇襲,澳總理莫裡森要求調查
    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要求澳大利亞駐美使館對該事件的有關情況進行調查。澳大利亞反對黨領袖阿爾巴尼斯表示,在美國發生的對美國國內和國際媒體的事件,是「完全不能接受的」。(原題為:《澳媒記者在美國白宮外遇襲 澳總理莫裡森要求調查》) 編輯:秦秦
  • 澳總理莫裡森微信推文被刪!陸克文支招:趕緊找拜登,多和日本學
    華輿訊 據今日阿德萊德報導,時代君報導過莫裡森曾發微信推文《來自總理的信息》,盛讚在澳華人。目前,該推文已被刪除!在微信界面的消息提醒:「該內容涉及使用煽動、誤導、違背客觀事實的文字、圖片、視頻等,捏造社會熱點,歪曲歷史事件、混淆公眾視聽」。在被刪除前,莫裡森的這條微信推文的閱讀量已達到數萬。
  • 污衊中國不成,又對自己人下手,莫裡森當場被打臉,面子丟大了
    海外網12月8日報導稱,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12月7日在未經證實的情況下,公開污衊澳前總理陸克文在新冠肺炎封鎖期間自由出入境。此番言論被當事人直接親自打臉後,莫裡森道歉了。看來這位澳總理是污衊中國不成,轉而又對自己人下手了。
  • 紐西蘭總理突然站隊
    該國總理傑辛達·阿德恩(Jacinda Ardern)當天不僅宣稱紐西蘭已就此事「向中方表達關切」,還聲稱趙立堅所發的推特圖文內容「不符合事實」。阿德恩宣稱,對於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引用描述澳軍士兵殘殺阿富汗兒童畫面的漫畫,紐西蘭「已向中方表達關切」。隨後,她更是聲稱:「這是一個不真實的帖文,使用的圖像是不真實的圖像,這當然會引起我們的關注。」據《紐西蘭先驅報》報導,阿德恩當時在受訪現場不願透露紐西蘭政府究竟向中方傳遞了何種信息,但在記者的追問之下,她只是不斷重複宣稱「不支持虛假信息」。
  • 莫裡森為何突然變調稱期待澳中「愉快共存」?專家:澳政府在為以後...
    【環球時報記者 趙覺珵 環球時報駐澳大利亞特約記者 木子西】「愉快共存:莫裡森向中國拋出橄欖枝」,據《雪梨先驅晨報》23日報導,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當天在演講中表示,他的政府「願意隨時」與中方就一些不滿的地方展開探討,並強調在與美國的「持久聯盟」和與中國的「開放、透明和互利關係」之間
  • 焦頭爛額之際,莫裡森突然收到極壞消息,還敢逼中國道歉?
    據人民日報海外網12月4日報導,近來,由於對華挑起爭端、澳駐阿富汗士兵暴行敗露,澳大利亞屢屢被推上國際輿論的風口浪尖。11月30日,「莫裡森該下臺了」標籤一度登上澳大利亞地區推特熱搜榜,話題熱度持續上漲。
  • 莫裡森大概想不到,向中國放的這把火燒到自己身上了,遭一拳重擊
    11月30日,一條「莫裡森下臺」的推特熱搜引起了網友的關注,自中澳交惡以來,莫裡森政府多次企圖幹預中國內政,又在澳士兵殺害阿富汗平民一事上雙標,引起了澳大利亞民間和部分輿論的不滿。遭一拳重擊的莫裡森大概想不到,向中國放的這把火燒到自己身上了!
  • 澳總理稱讚中國:沒有哪個國家能像中國一樣讓這麼多人脫貧
    澳總理莫裡森稱讚中國:沒有哪個國家能像中國一樣,讓這麼多人脫貧【環球網報導 記者 崔妍】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對華「畫風突變」?「沒有哪個國家能像中國一樣,讓這麼多人脫貧。」就在貴州省政府23日宣布全省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之際,莫裡森當地時間23日晚在一場智庫會議上如此稱讚起中國的脫貧工作。
  • 澳總理要求中國道歉!中方用英文回擊!
    有記者提問說,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要求中方就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推特發布澳軍隊殘殺阿富汗兒童的漫畫道歉,稱這是「偽造的」的,中國應該為此「感到恥辱(feel ashamed)」。中方對此有何回應?阿富汗人民的命也是命,澳大利亞政府應該做的是深刻反思,並將兇手繩之以法,向阿富汗人民作出正式的道歉,並向國際社會鄭重承諾,永遠不再犯這種可怕的罪行。你剛才講到他說中國政府應該feel ashamed,那麼澳大利亞的軍人派到阿富汗去,是不是澳大利亞政府的行為?
  • 「莫裡森總理,你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嗎?」
    總理,您知道自己在中國問題上正在做什麼嗎?可以說中國與澳大利亞之間的關係變得如此緊張,澳方總理莫裡森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是他的一意孤行才導致了澳大利亞陷入如此焦灼的局面。《澳大利亞人報》網站近日發表了題為《總理,您知道自己在中國問題上正在做什麼嗎?》
  • 這次,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尷尬了
    此前,澳大利亞莫裡森曾承諾將代表澳政府去聯合國「糾正錯誤」,沒想到被迅速「打臉」。據澳媒報導,莫裡森沒有被邀請在此次的「氣候雄心峰會」上發言。對此,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的氣候顧問塞爾文·哈特(Selwin Hart)解釋稱:「峰會的發言席位只會發給目前表現出最大減排雄心的國家。「即,宣布實現零排放、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或制訂「有雄心的」計劃和政策的國家領導人。
  • 外交部回應澳總理「脅迫論」:奉勸澳方反躬自省,保障在澳中國公民...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陳浩洲就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近日發出的中國"脅迫"論調,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今天(6月11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不知澳領導人所謂"脅迫"從何而來,澳方應正視國內存在的歧視和暴力現象,保障在澳中國公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