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記者 趙覺珵 環球時報駐澳大利亞特約記者 木子西】「愉快共存:莫裡森向中國拋出橄欖枝」,據《雪梨先驅晨報》23日報導,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當天在演講中表示,他的政府「願意隨時」與中方就一些不滿的地方展開探討,並強調在與美國的「持久聯盟」和與中國的「開放、透明和互利關係」之間,澳大利亞不應該被動做出選擇。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周邊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周方銀24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莫裡森的表態與美國政府面臨交接、國際戰略環境變化有關,「澳大利亞近來一直衝在中美戰略競爭最前線,莫裡森政府希望能夠避免中澳關係進一步下滑,為之後留下選擇餘地」。
據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報導,當地時間23日晚,莫裡森通過視頻方式出席英國智庫「政策與交流」的一場會議,就當前全球局勢發表演講。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援引莫裡森的講話內容稱,他呼籲中美兩個大國減少敵對行動,表示澳大利亞不想被迫在華盛頓和北京之間作出「非此即彼的選擇」。「做出鮮明的選擇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世界上最大的強國需要更大的自由度來適應其夥伴和盟友的各自利益」,莫裡森說,「我們都需要更多的行動空間。」
一段時間以來,一些澳政客和媒體在新冠肺炎疫情、新疆、香港等議題上不斷攻擊中國,澳政府也做出禁止華為參與該國5G建設、阻礙兩國人文交流等種種舉措,導致中澳關係面臨緊張局面,分析普遍認為這是澳方在追隨美國打壓中國。對此,莫裡森在演講中辯稱,澳大利亞的行動不是遏制中國的戰略性活動的一部分,並表示,兩個大國之間的競爭「嚴重籠罩和扭曲了」中國政府的(對澳)看法。莫裡森稱,「我們的行為被有些人從中美戰略競爭的角度錯誤地看待和解讀。」「就好像澳大利亞作為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沒有自己的獨特利益或觀點。這是不對的,而且不必要地惡化了關係。」
莫裡森說,美國民主黨總統當選人拜登的勝利可能會緩解中國和美國之間的緊張關係。他強調,澳中關係的最終目標是「愉快共存」,「尊重彼此的主權和制度」。
莫裡森還在演講中肯定了中國經濟和脫貧成果。他表示,中國的經濟崛起對中國自身、澳大利亞乃至全球經濟都有好處。「不會有哪個國家能像中國那樣,讓更多的人脫貧。」莫裡森補充道,澳大利亞很高興能在中國人的「經濟解放」中發揮自己的作用。
對於莫裡森的演講,ABC分析稱,這可以被視為對川普政府尖銳攻擊中國的否定,也是在試圖重置澳大利亞與中國日漸惡劣的關係。《雪梨先驅晨報》援引澳大利亞前外長唐納的話稱,「莫裡森重複了前總理霍華德政府一直在強調的、不試圖遏制中國的言論」,「他也為中國提供了一次表達觀點的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同樣在23日,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發言人表態稱,對澳貿易部長日前指責中國駐澳使館的言論深感失望。發言人表示,澳方屢屢在涉及中國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的問題上採取錯誤言行,主動挑起挑釁性、對抗性行動,是造成當前中澳關係困難局面的根本原因。「解鈴還須繫鈴人」,澳方應該採取實際行動改正錯誤,多做有利於中澳互信與合作、符合中澳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的事,切實為兩國各領域合作創造良好的氛圍和條件。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24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注意到莫裡森總理對於中國經濟發展全球影響和中國脫貧事業的積極評價。中方希望所有國家摒棄意識形態偏見,基於《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以及公認的國際關係基本準則,根據事情的是非曲直決定自身立場。希望澳方在對華關係問題上獨立做出客觀理性、符合自身利益的選擇。
周方銀24日對《環球時報》記者分析稱,此前澳大利亞政府的種種行為導致了中澳關係緊張,隨著拜登即將上任,中美關係面臨調整,澳大利亞再衝在最前面、炒作「中國滲透論」等顯得格格不入,不再符合美國新政府的對華政策需求,因此莫裡森選擇在此時釋放一些信號。周方銀說,莫裡森不一定試圖立刻改善中澳關係,但也不希望中澳關係繼續出現大規模下滑。
「莫裡森說不應從中美競爭的角度去看待澳大利亞,但他卻沒認識到過去自己正是在中美關係的基礎上處理中澳關係的」,周方銀說,如果澳政府真的希望獨立自主,就要在實際行動上與美國的一些決策拉開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