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對澳葡萄酒實施反傾銷措施 澳學者:中方這一課將響徹全球

2020-12-11 新浪財經

來源:環球網

原標題:中方對澳葡萄酒實施反傾銷措施,澳學者:中方「這一課」將響徹全球

【環球時報駐澳大利亞特約記者 木子西 環球時報記者 張繼丹 邢曉婧 王會聰】中國商務部27日發布公告,裁定原產於澳大利亞的進口相關葡萄酒存在傾銷,中國國內相關葡萄酒產業受到實質損害,且傾銷與實質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係,決定自本月28日起採用保證金形式對相關產品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價值數十億澳元的澳中貿易紛爭進入危機四伏的新領域。」澳大利亞《雪梨先驅晨報》27日這樣評論。澳最大上市釀酒企業富邑葡萄酒產業有限公司當天的股價應聲下跌,降幅超過11%。澳貿易部長伯明罕抱怨中方裁決「極不公平」,並聲稱這背後可能出於其他目的。中國商務部27日強調,這是嚴格按照中國相關法律法規和世貿組織規則進行調查後作出的初步裁定。

保證金比率為107.1%至212.1%

今年8月,中方決定對澳葡萄酒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調查範圍是裝入2升及以下容器的進口葡萄酒。商務部27日的消息顯示,針對各企業收取的保證金比率不同,被抽樣公司和其他配合調查企業的比率範圍在107.1%至169.3%之間,其他澳公司的比率則為212.1%。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認為,保證金的作用相當於「關稅」。「中國對我們而言是一個很大的市場,然而現在,來自歐洲等地的主要競爭對手已經有了100%至200%的稅率優勢,這令我們的競爭力變得非常困難。」澳葡萄與葡萄酒協會執行長巴塔格林說。

《雪梨先驅晨報》稱,儘管這只是初步裁定,而且根據最終調查結果,進口經營者繳納的保證金存在退回的可能性,但澳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項措施將對葡萄酒生產商造成「嚴重影響」。一名上海進口商稱,將暫停進口澳葡萄酒至少3個月,因為保證金數額令經營無法維繫。

巴塔格林稱,由於自本月早些時候中國海關加強了檢測和審查程序,現在全中國的港口已經堆積數百個澳葡萄酒貨櫃,他尚未聽說近期有哪個澳葡萄酒產品得以清關。「我從不記得哪一年像今年這樣,這是我們在如此重要的市場上面臨的最大挑戰。」巴塔格林說。美國彭博社稱,從去年10月至今年9月,價值12億澳元的葡萄酒進入中國市場,佔出口總額約40%,排名第二的美國市場進口約4.3億澳元的澳葡萄酒。

27日,莫裡森政府與葡萄酒行業舉行緊急會議,討論如何應對。中方表示,各利害關係方可在10天內向調查機關提交書面評論意見。澳貿易部長伯明罕27日形容,本國葡萄酒產業將受到「致命打擊」,中方裁決「極不公平、不合理、不正當」,澳大利亞將尋求世貿組織介入。他聲稱,中方接連對澳大利亞產品實施制裁,令人懷疑背後有其他目的,即中國利用經濟壓力來迫使澳大利亞改變對華為、外國幹涉、國家安全等問題的立場。《雪梨先驅晨報》說,這是伯明罕作出的「最強硬表態」。

澳農業部長利特普勞德27日否認有關傾銷的說法,並稱澳葡萄酒因其高品質「在中國和全球範圍受到歡迎」。他強調,坎培拉「不會屈服」。彭博社引述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研究員布拉克斯蘭的話說,中國政府的最新行動表明其下定決心要給澳方「上一課」,且「這一課」將響徹全球。

令人迷惑的「愉快共存」

在27日的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外媒提問中方的最新舉措是否與中澳關係趨於緊張有關。發言人趙立堅對此表示,中方主管部門依法依規對外國輸華產品採取相關措施,符合中國法律法規和國際慣例,也是對中國國內產業和消費者負責的行為。「中澳之間確實存在一些貿易問題,但均屬於正常範疇,不存在澳媒炒作的中國發動貿易戰的情況。」聊城大學太平洋島國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於鐳27日對《環球時報》說。

路透社27日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顯示,2019年澳大利亞對華出口總額高達1040億美元(雙邊貿易額大約1580億美元),斷絕與中國的貿易關係將損害澳經濟,後者的牛肉、大麥、煤炭出口近來已遭受嚴重影響,而中國可以輕易找到可替代的供應來源。截至目前,作為澳最大規模出口產品之一的鐵礦石尚未受影響,液化天然氣亦是如此。

對於中澳之間的貿易摩擦,西方媒體一貫將其與兩國外交關係緊張聯繫在一起,將中方的正當舉措稱為「懲罰性」措施。路透社27日列出兩國矛盾「時間表」,稱2018年由於澳大利亞成為首個公開禁止華為參與5G網絡建設的國家而導致與中國關係惡化,今年,坎培拉要求對新冠病毒起源開展調查加劇了關係緊張,此後,雙方進行「針鋒相對的報復活動」,包括澳突然搜查中國記者在澳住所、從中國撤出部分記者,以及中方對澳出口產品實施一系列限制措施等。

本周一,莫裡森轉變調子說要與中國「愉快共存」,並強調在與美國的「持久聯盟」和與中國的「開放、透明和互利關係」之間,澳大利亞不應該被動做出選擇。香港《南華早報》26日說,一些分析人士認為,這樣的表態說明澳方試圖在兩頭下注,「不夠真誠」,但也有人表示,這將有助於修復與中國的貿易關係。雪梨科技大選澳中關係研究院院長羅震認為其講話中的雙重含義、尤其是再次強調澳美同盟關係的表述「令人迷惑」。

澳前外長鮑勃·卡爾日前對媒體表示,在沒有首先告訴北京的情況下要求調查新冠病毒起源,以及將「反華狂熱分子」納入坎培拉的澳中關係國家基金會,都是澳政府做出的反華姿態。他認為,鑑於澳曾在對華交往中摒棄「外交」做法,莫裡森做出的「更放鬆表態」值得歡迎,「這抓住了將對華關係視為一種不可替代的經濟機遇的現實」。

坎培拉需要付出「巨大努力」

於鐳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儘管澳大利亞目前的經濟形勢非常不理想,但其國內的政治格局沒有出現明顯變化,主流社會依然認為要配合美國遏制中國。他表示,澳大利亞要爭取中國市場,必須拿出切實行動,「政治問題與經濟問題要區分開來,但兩國政治關係的改善肯定有利於深化經貿領域的合作」。「希望澳方多做有利於中澳互信與合作、符合中澳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精神的事,為推動中澳關係重回正軌提供條件。」趙立堅27日表示。

澳大利亞戰略顧問凱蒂·豪近日在美國《外交學者》網站撰文稱,2012年澳中建交40周年時,澳大利亞首任駐華大使史蒂芬·菲茨傑拉德曾深入思考兩國關係增長潛力。他表示,澳大利亞需要將對華關係的視線投向經濟之外,以發展一種多層面的雙邊關係。「這將有助於得到我們需要的通道和清晰的聲音,」他當時說,「那是一種成熟關係應有的樣子,一種良好的政治關係將取決於保持那種交往強度。」然而,2020年澳政府一直沒有能力發展這樣的對華關係。莫裡森政府僅關注對華關係的經濟層面,這跟澳和其他地區夥伴之間的關係形成鮮明對照,同時也嚴重影響了對華出口。

在鮑勃·卡爾看來,坎培拉需要在外交領域付出「巨大努力」才能恢復與中國的關係,並且需要化解雙方過去幾年來的「摩擦和失控的言論」。凱蒂·豪認為,拜登當選美國總統為重啟中美和中澳關係提供機遇,但對澳決策者、經濟學家和出口商來說,同時與中美保持穩固關係將繼續是一個長期挑戰。

閱讀更多內容請參見今日出版的《環球時報》或下載登錄新版「環球TIME」客戶端。

相關焦點

  • 中方對澳葡萄酒實施反傾銷制裁,澳學者:中方「這一課」將響徹全球
    今年8月份我國宣布對澳大利亞葡萄酒進行傾銷調查之後,也於近日作出最終結果。中國商務部在11月27日發布通告,認定澳大利亞出口到中國的葡萄酒存在傾銷行為,已經破壞了相關貿易規則,侵犯我國葡萄酒行業利益,所以決定採取反傾銷措施,維護我國行業葡萄酒企業利益。
  • 商務部決定對澳進口葡萄酒實施臨時反補貼措施,澳國內擔憂將有更多...
    這是中國商務部繼公布對澳大利亞進口相關葡萄酒反傾銷調查裁定後的又一重要措施。輿論認為,中國對澳進口葡萄酒徵收臨時反補貼稅保證金,將使該行業面臨愈發沉重的壓力。  中國商務部網站發布的公告顯示,2020年8月31日,商務部決定對原產於澳大利亞的進口相關葡萄酒進行反補貼立案調查;調查初步認定,相關葡萄酒存在補貼,國內相關葡萄酒產業受到實質損害,而且補貼與實質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係。
  • 中國對澳進口葡萄酒實施臨時反補貼 澳國內擔憂更多產品受影響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商務部決定對澳進口葡萄酒實施臨時反補貼措施,澳國內擔憂將有更多產品出口受兩國貿易摩擦影響【環球時報記者 郭煒桐 木子西 王逸】中國商務部10日發布公告,裁定原產於澳大利亞的進口相關葡萄酒存在補貼
  • 中方正式出手了!澳對華出口該商品需交保證金,澳洲學者發出感嘆
    01中國政府果斷實施反傾銷和反補貼之前中國就已經對來自澳大利亞的大麥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對其大麥等一些農業產品徵收高額對此,我國政府不但沒有向其屈從,更是對另一種存在不法傾銷和補貼的產品,葡萄酒實時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近期,中國商務部發表聲明稱,對於已經核實來源於澳大利亞的葡萄酒所存在傾銷和補貼手段,將會嚴重損害到我國相同產品在市場上的利益關係,對此,中方政府有關部門決定從11月28日起,將以保證金的方式,對來自澳大利亞的有關產品進行臨時反傾銷措施。
  • 遭收反傾銷稅後,澳洲葡萄酒又接新噩耗,澳媒:徹底退出中方市場
    直指中國外交官、勾結19國盟友對抗中方對葡萄酒的反制措施,甚至還叫囂由於大麥被中方反傾銷徵稅而上訴世貿組織。澳方這種行為,無疑是再次緊張中澳關係。澳洲葡萄酒又收到噩耗,澳媒直言葡萄酒要涼了!澳軍的行為依然成為國際社會深痛惡覺,這與"恐怖行為"有何差別,殺害毫無武裝威脅的平民,就連兒童也以殘忍的方式殺害,在中方為正義發聲之後,澳方不感到羞恥和將涉事者繩之以法,卻夥同西方盟友異口同聲抨擊中方,試圖為自身開脫。針對中方對澳方葡萄酒反傾銷調查且徵收反傾銷稅後,澳方夥同盟友再次將矛頭指向中方。
  • 中國對澳葡萄酒實施反傾銷措施!繳納200%關稅,酒價上漲在所難免
    澳洲葡萄酒在中國的好日子到頭了嗎文 | 《財經》記者 馬霖編輯 | 餘樂11月27日,商務部發布了澳洲進口葡萄酒反傾銷調查的初步裁定,認定澳洲進口葡萄酒存在傾銷,自11月28日起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進口商將須繳納海關完稅價格1-2
  • 澳方回應商務部對澳進口相關葡萄酒進行反傾銷調查:非常「困惑」但...
    今天(8月18日),中國商務部宣布將對原產於澳大利亞的葡萄酒展開反傾銷調查,為期1年,但也可能延長到1年半。對此,澳大利亞官方剛剛也就此事給出了回復,稱對中方的決定「非常失望」,但也表示會積極參與調查和申訴。
  • 澳大利亞就中方徵收澳大麥關稅問題,向WTO提起申訴
    【文/觀察者網 陳思佳】12月16日,澳大利亞政府正式宣布,將就中國徵收澳大麥反傾銷及反補貼關稅問題向世貿組織提起申訴。對此,中國外交部今天回應指出,澳大利亞政府應當認真對待中方關切,採取實際行動,糾正針對中國企業的歧視性做法。
  • 中國對澳大利亞葡萄酒反傾銷調查 趙立堅:正常立案丨北京觀察
    今天上午,商務部發布公告,對原產於澳大利亞的進口相關葡萄酒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值得注意的是,這是本月商務部發起的第三次反傾銷調查。此前兩次分別為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聚苯醚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以及對原產於印度的進口單模光纖反傾銷措施期終覆審裁定。
  • 澳大利亞瘋狂惹怒中國,中方打出一張王牌有多狠?絕對讓澳方喊疼
    在27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外媒記者對此提問稱,澳大利亞紅酒近日將被中國徵以重稅,即使是在針對澳大利亞紅酒的反傾銷調查還沒有被完成之前,中方為什麼要實行這樣懲罰性的措施呢?
  • 澳部長:最終還是中國說了算
    伯明罕也直言,不論是否上訴至WTO,最終是否撤銷反傾銷措施「都由中方決定」。與此同時,澳總理莫裡森在當天稱,中澳關係令人擔憂,澳大利亞處在困難時期,但他保證政府「將盡一切努力」嘗試與中方解決貿易問題。保證金形式對上述產品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其比率將在107.1%至212.1%之間浮動。
  • 中國對澳洲葡萄酒實施反傾銷措施,酒價上漲在所難免
    ,認定澳洲進口葡萄酒存在傾銷,自11月28日起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進口商將須繳納海關完稅價格1-2倍的保證金,且保證金金額還需計入進口環節增值稅稅率。圖截自商務部官網 多位澳洲葡萄酒的進出口商告訴《財經》記者,這一措施意味著進口商資金佔用增加,澳洲葡萄酒將漲價,失去價格優勢。
  • WTO證實澳大利亞就中方對澳大麥加徵關稅提起訴訟
    【WTO證實澳大利亞就中方對澳大麥加徵關稅提起訴訟】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2月22日報導,世界貿易組織(WTO)周一證實,澳大利亞已經就中國對其出口的大麥徵收反傾銷和反補貼關稅提起申訴。 報導稱,這項申訴已經被正式列在世貿組織網站上,並正式向該組織所有的164個成員通報。
  • 中國宣布反傾銷調查後,澳農民聯盟坐不住了:呼籲政府培育中澳貿易...
    在中國商務部18日宣布對原產於澳大利亞的進口相關葡萄酒進行反傾銷調查後,當地時間19日,澳大利亞農民聯盟連忙呼籲澳政府「培育」與中國的貿易關係,並稱澳政府和行業需要「儘可能保持兩國間的對話暢通」。據英國《衛報》19日報導,澳大利亞農民聯盟執行長託尼·馬哈爾(Tony Mahar)在接受該媒體採訪時表示,他們沒有理由相信,中國政府會將貿易調查擴展到澳大利亞大麥、紅肉以及葡萄酒以外的領域。
  • 環球時報社評:澳去WTO惡人先告狀,應訴便是
    澳大利亞政府宣布向WTO控告中國以反傾銷、反補貼為名對澳產大麥徵收高額關稅,在兩國激烈摩擦的當下澳方採取這一行動不足為怪,想必北京早有思想準備,對贏得這場訴訟亦有信心。中澳政治關係不斷惡化,澳方給中國對澳產品施加反傾銷、反補貼關稅貼上「政治報復」的標籤,中方堅持表示就貿易說貿易,並且指責澳方才是將經貿問題政治化大量勾當的始作俑者。
  • 中方是否會用經濟手段處理同加、澳等國關係?駐加拿大大使:中國...
    在加方看來,由於澳大利亞莫裡森政府批評中國的內外政策以及中國人參與澳內外事務,因此中國用經貿手段對莫裡森政府表達不滿。這讓我們想到,在孟晚舟被拘捕後,中國除了拘捕兩名加公民外,也通過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對加方表達不滿。運用經濟手段是否會成為中國外交政策包括處理同加、澳等國關係的一部分?叢大使:中國致力於互利共贏合作,重視同各國發展經貿關係。
  • 中方出手懲戒 澳方急了 把中國告上國際重要組織?外交部態度鮮明
    因涉嫌傾銷和不當補貼等行為,中國商務部曾應國內大麥產業申請,對原產於澳大利亞的進口大麥發起反傾銷調查和反補貼調查。 中方主管部門依法依規對外國輸華產品採取相關措施,符合中國法律法規和國際慣例,也是對中國國內產業和消費者負責任的行為,完全合理、合法。
  • 法方就中方實施香港國安法採取措施?外交部回應
    路透社記者:第一個問題,澳大利亞總理今日稱,因對中國實施香港國安法表示關切,宣布暫停澳大利亞與香港間的有關引渡協議,並延長在澳香港公民的籤證期限。中方有何評論?第二個問題,據《環球時報》報導,中方有關部門正在考慮起訴德國學者鄭國恩(Adrian Zenz)和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請問外交部發言人能否證實?
  • 中方叫停澳洲又一商品進口,澳官員要求必須解釋:憑什麼不買!
    最近,澳大利亞再次傳來壞消息,中方叫停澳洲又一商品進口,澳政府表示很著急。 澳大利亞首先對在澳中國企業進行制裁,嚴重損害中企合法權益。其次對在澳學者進行非法搜查,同時派出軍艦與南部海域攪局,給中國帶來造成影響。
  • 五眼聯盟密謀替澳報仇!中方僅一招就令加拿大叛變,白宮怒不可遏
    據英國《每日郵報》12月13日援引澳大利亞新聞集團的報導,稱「五眼聯盟」正悄悄商議一項計劃,企圖聯合起來對中方產品實施「報復性制裁」,以反擊中方對澳大利亞的貿易限制。據悉,「五眼聯盟」國家官員們討論出來的其中一個辦法是,由澳大利亞、美國、英國、加拿大和紐西蘭各自對中方商品出臺制裁措施。另一個辦法是,澳大利亞對來自中方的產品徵收報復性關稅,如果中方考慮從其它地方彌補損失,美、英、加、新這四個盟國將拒絕從中方購買相關產品,以支持澳大利亞。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五眼聯盟」國家也是澳大利亞商品出口中方受阻的獲益者,例如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