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澳大利亞國內民粹主義勢力進一步抬頭,一些保守派政客和學者紛紛呼籲澳政府推動所謂「貿易與投資多元化」,避免對中國市場過度依賴。而隨著中澳關係近期降溫,以及美國加速對華遏制,個別澳右翼政客和學者更是不顧當前中澳經濟高度互補和密切聯繫的事實,強烈呼籲澳政府隨美起舞,推動澳經濟與中國脫鉤。然而,大多數澳國內知名學者都認為,澳經濟與中國脫鉤不現實或對澳自身沒好處,更有知名學者在澳主流媒體上撰文稱,與中國經濟脫鉤將是一場災難。
來自英國衛報12月8號報導,來自澳大利亞主要政黨工黨和自由黨的官員承認,儘管近期中澳關係確實緊張,但兩國經濟的脫鉤對澳大利亞來說就是自殘行為。
澳大利亞兩黨主要的政客宣稱,如果澳大利亞試圖擺脫對中國的經濟依賴,那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他們同時警告說,兩國關係的動蕩狀態還看不到好轉的跡象。
尼科技大學澳中關係研究院日前發布的研究報告認為,與中國經濟「脫鉤」對澳大利亞沒好處。報告援引澳大利亞外交貿易部的數據表示,過去10年中,澳大利亞出口總值每年淨增1800億澳元(1澳元約合0.65美元),其中約60%都來自於對華貿易。
以金屬礦砂為主的礦產品一直是澳大利亞對中國出口的主力產品,2019年出口額為713.9億美元,增長29.0%,佔澳對中國出口總額的68.7%。動物產品是澳對中國出口的第二大類商品,出口額41.8億美元,增長47.3%,佔澳對中國出口總額的4.0%。紡織品及原料是澳對中國出口的第三大類商品,出口額25.0億美元,增長4.0%,佔澳對中國出口總額的2.4%。由於礦產品在對中國出口中的份額接近七成,礦產品對中國出口的表現基本決定了澳對中國出口的整體表現,而動物產品和紡織品及原料出口的較快增長則進一步推高了澳對中國出口增速。中國是澳2019年出口增長最快的主要市場之一,僅次於英國。
雪梨大學中國商業與管理學教授杭智科日前也表示,與中國經濟脫鉤對澳大利亞來說不是一個明智之舉。「中國和澳大利亞在經濟上是相互依存的。」杭智科認為,澳大利亞政府最近呼籲恢復澳大利亞製造業和工業能力的舉措有益於澳經濟,但這不會大範圍輻射所有製造業,而僅會惠及澳有競爭力的領域,主要包括健康、食品、能源和基礎設施等。澳大利亞即使轉向發展更強大的製造業,也仍然需要與中國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