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前大使:澳大利亞對中國的經濟依賴不會改變

2021-01-12 騰訊網

澳大利亞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網站11月3日文章,原題:認真對待中國——評芮捷銳(Geoff Raby)的新書如今,在澳大利亞的中國問題討論中,新的危言聳聽者描繪了一種「無聲入侵」的畫面,一些現實主義者以零和的方式看待中國崛起和美國衰落,另一些人則給「印度洋-太平洋」一詞套上難以承受的目標。

務實接觸的觀點越來越難參與上述討論。澳大利亞前駐華大使芮捷銳認為,其結果是澳大利亞現在「陷入一種無益的對華關係」。芮捷銳甚至懷疑中國是否已放棄了澳大利亞。

他認為,自阿博特擔任總理以來,坎培拉的安全和情報機構一直主導著對華政策的制定。「反擊」現在處於近乎信條的地位。有些人認為澳大利亞的對華政策是清晰的,但芮捷銳認為,澳政府的對華政策根本不連貫:「口上說接觸」,而實際「做的是競爭和遏制」。

芮捷銳認為,要避免「捕風捉影」。他強調需要以「實際的,而不是一些人所擔心的」眼光來看待中國。(作者詹姆斯·庫蘭)

英國《衛報》11月2日文章,原題:澳大利亞前駐華大使稱,澳大利亞對中國的經濟依賴「不會改變」一位前駐北京大使警告說,澳大利亞很可能會繼續遭受「中國輪番的經濟脅迫」的傷害,要設法重啟雙邊關係。2007年至2011年擔任澳駐華大使的芮捷銳表示,澳大利亞更需要中國,而不是反過來。

芮捷銳認為,過去幾年,澳大利亞與美國走到一起,謀求抵制中國的崛起——這種做法違背了澳大利亞的利益。

在本周二出版的新書中,芮捷銳表示,關於澳大利亞通過轉向其他市場以分散與中國經濟關係的討論「不過是一廂情願的想法」。他指出,澳中兩國經濟的互補性「很深,因此澳大利亞對中國的經濟依賴不會改變」,除非澳大利亞人主動接受生活水平大幅降低。

他說:「這是一種不對稱的關係,不管我們喜歡與否,我們需要中國,多於中國需要我們。這不是一個誰對誰錯的問題。外交事務和務實的外交政策應該是取得符合大家利益的結果和成果。」

他說:「我認為,對於北京來說,像澳大利亞這樣的國家,最重要的事情是承認中國的領土完整,承認共產黨作為中國執政黨的合法性,承認中國作為地區大國的地位,並予以尊重。」(作者丹尼爾·赫斯特,陳俊安譯)

相關焦點

  • 澳大利亞前駐華大使:澳對華經濟依賴不會改變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芊潤】據英國《衛報》當地時間2日報導,前澳大利亞駐華大使芮捷銳(Geoff Raby)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澳大利亞對中國的經濟依賴不會改變,他還稱澳大利亞能夠轉向其他市場的想法「只不過是一廂情願」。
  • 剛剛前澳大利亞駐華大使表態了
    最近,受出口下滑影響,澳大利亞積極提倡出口多元化政策,以試圖減少對單一國家出口依賴,但效果並不樂觀,因此澳大利亞似乎想要「改口」,剛剛相關代表也釋放了積極信號。據英媒的最新報導,澳洲前駐華大使表示稱,澳洲對華的經濟依賴關係不會改變,轉向其他市場行不通。澳龍蝦在中國門外排隊!
  • 一邊依賴中國抗疫一邊抹黑中國,澳大利亞精神分裂病入膏肓
    澳大利亞這個面積不小、人口沒多少,偏安一隅算不上什麼大國的國家,最近折騰出了不少名堂,前後矛盾、胡攪蠻纏。它一邊依賴中國抗擊新冠疫情,一邊追隨美國抹黑中國,讓人覺得澳大利亞政府更應該去查一查精神疾病,是否是精神分裂症晚期了。
  • 英美已經靠不住了,澳大利亞前大使再度發聲:必須搞好對華關係
    澳前大使呼籲必須搞好對華關係 澳大利亞政府非但不改變對華態度,反而縱容媒體大肆渲染中澳之間的貿易戰爭,利用輿論將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
  • 澳大利亞前駐華大使:中澳經濟存在巨大的互補性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澳大利亞前駐華大使:中澳經濟存在巨大的互補性澳大利亞前駐華大使芮捷銳(Geoff Raby)22日接受專訪時表示,澳大利亞從中國的經濟增長中獲取了巨大利益,若澳大利亞試圖對華發動「貿易戰」,這種報複式行為也會傷害到澳大利亞自己,且將對澳國家安全造成威脅
  • 澳大利亞駐華大使:我對中國管理經濟充滿信心
    非常榮幸能擔任澳大利亞駐華大使。我第一次來中國是在1981年,30多年過去了,我感受到了中國發生的巨大變化。在任駐華大使的三年半時間裡,我也親眼見證了中國日新月異的發展。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要想實現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必須進行改革。中國在1978年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大幕,2012年召開的中共十八大吹響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
  • 澳大利亞前駐華大使芮捷銳的中國文化情緣
    中新社雪梨5月26日電 題:澳大利亞前駐華大使芮捷銳的中國文化情緣中新社記者 陶社蘭「女書」是一種專門由女性使用的文字,起源於中國湖南江永縣。澳大利亞前駐華大使芮捷銳(GeoffRaby)把它帶到雪梨,以「女書」為名,策劃了一個中國女性當代藝術家群展,展出陳慶慶、楓翎、肖魯等9位藝術家的作品。芮捷銳說,這是他第一次策展,希望把中國藝術介紹給澳大利亞觀眾。這也是首次在澳大利亞舉辦的中國女性當代藝術家群展。
  • 澳駐華大使會晤胡錫進:中國對澳大利亞是「惡意報復」
    在中澳關係如此緊張的情況下,關於澳大利亞方面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引起外界的強烈關注,12月9日《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受邀前往澳大利亞使館與駐華大使傅關漢共進午餐,因為作為《環球時報》總編的胡錫進在中國輿論界擁有很強的影響力,這一會晤被外界認為澳大利亞希冀於在中國輿論層面爭取同情。
  • 中國反制是惡意報復?澳國駐華大使:只因為美國和澳大利亞是盟友
    在中澳關係如此緊張的情況下,關於澳大利亞方面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引起外界的強烈關注,12月9日《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受邀前往澳大利亞使館與駐華大使傅關漢共進午餐,因為作為《環球時報》總編的胡錫進在中國輿論界擁有很強的影響力,這一會晤被外界認為澳大利亞希冀於在中國輿論層面爭取同情。
  • 澳前駐華大使認了:指望不上美國
    作為一名前駐華大使,孫芳安不是第一次在對華問題上表現出邏輯混亂。中澳關係陷入困局,中方多次強調「責任全在澳方」、「解鈴還須繫鈴人」。話說明白到這地步,澳高級外交官員、前駐華大使還「倒打一耙」稱中國對中外交流「設置條件」。
  • 針對挑起對華爭端,澳前外交官說了實話:所有澳大利亞人都是輸家
    由於澳大利亞的不斷針對,中國在近期相繼限制了澳大利亞葡萄酒、大麥等產品的進口,據澳大利亞前外交官凱文表示,故意針對中國,挑起對華爭端,最終只會讓澳大利亞淪為笑話,所有的澳大利亞人都將成為輸家。
  • 澳大利亞駐華大使:澳中需共同努力增進理解避免誤解
    《澳大利亞藍皮書:澳大利亞發展報告(2018—2019)》9日在京發布。澳大利亞駐華大使傅關漢出席發布會。主辦方供圖中新社北京1月9日電 (記者 吳旭)由北京外國語大學澳大利亞研究中心組織編寫的《澳大利亞藍皮書:澳大利亞發展報告(2018—2019)》9日在北京發布。
  • 澳大利亞的經濟和就業,到底對中國依賴到了什麼程度?
    據澳大利亞統計局數據,2018-2019年度,國際教育對澳大利亞經濟貢獻為376億澳元(約合184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6%,是澳大利亞第三大出口產業。這七所大學是:墨爾本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雪梨大學、新南威爾斯大學、雪梨科技大學、阿德萊德大學、昆士蘭大學。據澳大利亞教育部數據,2019年中國內地在澳留學人數達26.1萬人,佔比27.3%,穩居第一。中國留學生數量比排名第二的印度高出近一倍。
  • 澳大利亞經濟高度依賴中國,為何還敢頻繁找事?千萬別被誤導
    我們對澳大利亞的反擊是「精準有力」的。不過,澳大利亞的經濟真的依賴中國嗎?貿易上依賴中國,卻對中國如此不友好,這樣的態度是在是令人驚訝。這樣的表現其實已難以用「五眼聯盟」的政治因素解釋。為什麼會是這樣,背後其實存在誤區,關鍵在於被誤讀的「兩個」澳大利亞,在貿易上來看,澳大利亞確實是在經濟上高度依賴中國。
  • 澳大利亞大學依賴中國留學生,留學生籤證申請暴跌澳大學損失慘重
    澳留學籤證申請下跌據《澳大利亞人報》報導,自3月19日澳大利亞封國以來,入學人數驟降20%,澳洲大學學費收入損失巨大,多次要求澳聯邦政府給予援助。之前澳洲大學組織提出警告,疫情下國際學生的人數大幅減少,估計大學收入損失高達46億澳元,業內21,000個職位會流失。
  • 前澳大利亞駐華大使發聲,他的意見很中肯,給莫裡森政府提了個醒
    中國通過暫時犧牲經濟,把疫情控制住了,並且率先從疫情中走了出來,實現了經濟的復甦。在這個時候,澳大利亞莫裡森政府卻在瘋狂抹黑中國的抗疫措施和抗疫成就,在公開場合無端指責中國,嚴重破壞了兩國關係,給兩國的經貿交流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近日,前澳大利亞駐華大使發聲,給莫裡森政府提了個醒。
  • 澳企老闆力挺中國製造,中國貨減輕了澳大利亞家庭的經濟負擔
    美國日增病例也在不斷刷新「紀錄」……據悉,前一段時間,中國決定實施嚴格的雙陰性檢測證明,是因為在赴華航班中,屢屢發現大量感染新冠的病例!而有些旅客,竟然持有假核酸檢測結果入境,這給中國邊境的防疫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 澳大利亞經濟依賴中國,為何還「大膽」排華
    回顧近年來中澳之間的一系列重大新聞,在澳大利亞和美國合作,一起排擠造謠中國之前,中澳兩國曾有過二十多年的蜜月期。也正是在這段「親密時期」,中國對澳投資和雙邊貿易都大幅的增長。大量的中國投資、移民、旅遊、留學需求是這一時期中澳關係的「主旋律」。
  • 中國疫苗阿聯上市!澳駐華大使邀胡錫進共進午餐
    >預計明年一月底前提前接種與此同時中國疫苗也已在阿聯上市數據顯示有效率達86%另一方面澳駐華大使傅關漢邀胡錫進共進午餐探討兩國關係傅關漢強調「澳大利亞希望改善同中國的關係」但他同時也表示,「澳大利亞是美國的盟友,這一點不可改變。」
  • 澳媒記者稱從未聽過中國人民批評澳大利亞除了中國外交部和駐澳...
    路透社記者:澳大利亞日前召見中國駐澳大使,要求其解釋中方之前就澳大利亞推動開展病毒溯源和擴散國際調查作出的「經濟脅迫」威脅。中方是否有限制對澳貿易的正式計劃?對澳大利亞外交部稱中方行為構成「經濟脅迫」有何回應?耿爽:中方始終堅持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基礎上,發展同其他國家的友好合作關係。建議大家仔細閱讀一下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接受採訪的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