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澳關係如此緊張的情況下,關於澳大利亞方面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引起外界的強烈關注,12月9日《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受邀前往澳大利亞使館與駐華大使傅關漢共進午餐,因為作為《環球時報》總編的胡錫進在中國輿論界擁有很強的影響力,這一會晤被外界認為澳大利亞希冀於在中國輿論層面爭取同情。
根據媒體報導,雙方對於中澳關係的看法屬於「雞同鴨講」,胡錫進認為澳大利亞對中國的針對是不應該的也是不合適的,而澳大利亞駐華大使則認為澳大利亞在中美之間一直保持著中立客觀的態度,但澳大利亞是美國忠實的盟友這一點無法改變,因此中國近期採取的貿易反制措施都是不客觀的,中國不能因為澳大利亞是美國盟友就進行「惡意報復」。
實際上日本韓國都是美國的盟友,但相較於日韓,在世界看來澳大利亞目前算是對中國最不友好的國家了,不但聽從美國的指令率先將中國電信運營通信商排除在5G網絡的建設中,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還在「漫畫事件」中強行要求中國方面道歉,出臺一系列對華不友好的政策法規。更讓人疑惑的是作為與中國遠隔重洋的國家,雙方沒有半分瓜葛,反而澳方比日韓這種和中國偶爾產生摩擦的國家太低顯得更加激烈,情緒也更為牴觸。
在與胡錫進的談話中,相關人士認為澳大利亞駐華大使的思想中依然不認為澳方是存在過錯的一方,並且這位大使在談話中表示澳大利亞輿論層面已經支持要和中國搞好關係了,為什麼中國方面還要對澳大利亞的貿易進行惡意的打擊報復呢?
有媒體報導認為這是澳大利亞人依舊懷揣著西方對中國特有的傲慢和輕蔑,即使希望通過這次會晤想在中國輿論界獲得一定的主動地位,但在談話中還是將澳大利亞的真實態度暴露了出來。就算莫裡森在前不久在記者會上發言宣稱澳大利亞沒有倒向美國,但當所有人都認為澳大利亞實際上就是盟國忠誠的盟友,那麼單靠一段發言是不足以改變這個印象的,只有莫裡森政府真正地拿出切實計劃行動起來,切割澳與美的「新殖民」關係才能讓人信服。在胡錫進事後的表態中,還是認為澳大利亞死不悔改,一邊嘴上說「修復中澳關係」,一邊實際上什麼修復中澳關係的具體行動都不做。相較於其他歐洲國家,在美國的蠱惑下認為「將面臨中國崛起帶來的挑戰」,但是在涉及到自己國家利益的時候還是願意在一定程度上配合中國,但澳大利亞截然不同,寧願犧牲本國利益也要滿足美國要求的戰略目標,可以說是做到了「捨己為人」。
如果澳大利亞還不真正改變對待中國的態度,憑藉一廂情願是無法對中澳關係的修復做出任何實際幫助的,等到中國《出口管制法》和「不可靠實體清單」上再添澳洲企業的名字,那麼對於澳洲的經濟狀況可能又是一次沉重的打擊了。希望莫裡森政府能夠看清實質,分清楚利害再認真作出決定,才是對澳大利亞負責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