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有鳥語,獸有獸言。
有一句成語叫雞同鴨講。
來源於地方俚語,非常生動有趣。
雞同鴨講有個同義成語,可以互為謎語——您可以先猜一猜。
我們不妨先了解一下雞同鴨講的意思。
雞同鴨講的大意就是——不是一類人,說不到一起去。
對於不同的對象或層次,話語理解上會存在障礙,也很難產生共鳴。
不同的話語體系會產生隔閡,導致「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道不同,不相與謀」等狀態。
雞同鴨講,或者鴨同雞講,效果都差不多——你說你的,他說他的,費勁是肯定的!
通過分析詞義可知,雞同鴨講的反義詞為「有的放矢」之類,同義詞為「對牛彈琴」。
我們可以具體講一講「雞同鴨講」的故事——
有一天,一隻小鴨誤闖入到一群小雞中間。
凡是好奇都來自於陌生。雙方都很好奇。
小雞們嘰嘰喳喳地議論了起來:嘰嘰嘰,嘰嘰嘰,這隻小雞怎麼長得這麼古怪。
有說難看的,有說奇葩的,有說很萌的,有說另類的,也有說有型的,還有說可以去當演員或者網紅了……
小鴨心說,愛鴨我的媽呀?這些小鴨怎麼都長得尖嘴猴腮的,說話嘰嘰喳喳的,又尖又快,聽得怎麼這麼費勁?
正嘀咕著,小雞們說話了:
「你從哪裡來?又到哪裡去?」
小鴨粗聲粗氣地回答:「我從河裡來,我去找媽媽」。
聽到鴨脖子發出的稀奇古怪的聲音,還有匪夷所思的回答,小雞們嘰嘰嘰地大笑起來。
小雞們說:「不急找媽媽。跟我們一起去田裡找吃的吧」?
小鴨卻說:「我要到河裡找吃的」。
小雞們越發一頭霧水了,不由面面相覷、呆若木雞了。
其中一隻小雞說:「這隻小雞腦筋也有問題,甚至連普通話都不會講」。
小鴨聽了很生氣,脖子都紅了,嘎嘎嘎地說:
「誰說我不會講普通話!我講的就是普通話」!
最前沿,先行者總部——
生命本悟,快樂本心。
天人本一,智慧本光。
——經行天下光未央
歡迎交流,歡迎訂閱——
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