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豬肉價格逐漸攀升,雞和鴨作為替代品也再一次吸引了我們的眼球,雞肉和鴨肉作為比肩豬肉的日常肉類,現如今餐飲上也是二分天下。
這次想跟大傢伙談談的是中國現在主流的雞店和鴨店的趨勢
1.「雞」流勇進
打開外賣平臺
點擊城市裡面前幾名的外賣餐飲店,肯德基、麥當勞、正新雞排估計都會自己慢條斯理的跳出來讓小夥伴們選擇,
現在還多了一家叫做「叫了個炸雞」的店,冒牌的很多,小夥伴們要注意
小編在網上搜索了一下發現肯德基在2014年就有4707家店,按照一個正常的發展速度來說到如今9102年了,應該妥妥的5500家店是有的了。
至於麥當勞呢,2014年有1982家店,按照小編神一般的估計現在應該也去到了2500家店左右了
(看著他倆你儂我儂的,沒想到肯德基是這麼多「情」的,比麥當勞整整多了接近3000家店)
而正新雞排到底有多少?粗略的看了一下是13000家店
當然正新雞排的店面小很多,所以開起來很簡單,不過現從量上超越,再從質上追趕
肯德基和麥當勞是外國的牌子,具有資本優勢這自然不必說,正新雞排的老闆可是妥妥的中國溫州人陳傳武
沒錯就是那個聞名全國老闆黃鶴的家鄉(無貶低之意,諒解)
要不怎麼說溫州人會做生意呢,從正新小吃店開始轉變為正新雞排店後
在2012年公司定位從多而雜的幾百種小吃簡化為「雞排為主,燒烤為輔」的模式,再加上15年請了黃渤作為代言人,正新雞排在如今仍保有每天13.7家新店的速度在擴張,驚不驚喜?厲不厲害?
黃渤的廣告語是:和臉一樣大。所以說有時候臉大也是一種優勢,姑娘們別再用什麼瘦臉霜了,這是活生生斷了自己的財路啊。
2.「鴨」力山大
說完了雞的廣闊市場,鴨呢?
不同於做雞可能幾十年後可以下崗再就業的去從事自媒體業務來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做鴨就不一樣了,做個幾十年把腰酸背痛的落下一堆病根不說
可能啥都沒掙到才是最悲慘的。對不對啊?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雞有先天優勢啊
鴨可不是,除了吃力氣以外還得搭上自己的半條老命。
鴨可比雞難伺候多了!
那說到著名的鴨店,有哪些呢?
中國鴨脖第一股一一煌上煌(huang上huang),1993年下崗江西女工徐桂芬,在做鴨子之前是涉獵廣泛,做臘腸啊做餃子啥的都是以失敗告知,最後碰到一個老爺子的醬板鴨才終於是找到了人生的希望
這也是為什麼說做鴨子吃力氣,看到那一隻鴨子得壓成薄薄的都夠嗆的
除了煌上煌,還有兩大鴨力型選手
周黑鴨和絕味鴨脖也是鴨店的主力軍
別說什麼全聚德
那一隻鴨200塊加上10%的服務費和雜七雜八的費用
吃過一次感覺實在不敢恭維
周黑鴨呢?
創始人周富裕在18歲的時候投靠了自己的大姐擼鴨子
擼著擼著就滷出了點特色
這證明了味道無論什麼時候都是支撐餐飲行業的一道最大的壁壘
滷出了特色之後2005年周富裕申請了「周黑鴨」開始將鴨肉端上休閒食品。
至於絕味鴨脖呢,就是一曲靠著營銷來把酒香傳出去的故事,創始人戴文軍拉上了一家名為「鴨脖王」的小店,通過營銷做大做強來把小小的鴨脖賣到全國各個角落。
不同於雞的專情雖然前段時間肯德基也開始買起了關東煮,各家鴨店都逐漸的發現自己的鴨不好做了,鴨肉的收入從當初的六成降到了四成,周黑鴨更是在這個洪流裡頭通過關起了店面來保存利潤。
終究到底為什麼鴨肉逐漸逐漸的難賣起來了而雞肉卻依舊留有市場,
還不是因為中國男女不平均嘛?雞當然更有市場
不是不是,這種說法並不是在開車,
這裡找了網上的雞肉鴨肉的功效對比圖
就像媽媽永遠不會為你少準備一條秋褲一樣,雞肉性溫的這一點就足夠抱的一群媽媽粉,而鴨肉只能依靠主治乾咳少痰這一病理性功效來讓媽媽們在孩子生病之時懷戀起鴨子來。
當然實際上是雞肉更嫩更好吃,鴨肉還是煮湯味道好
無論是做雞和做鴨,都有風口都有浪尖,消費者才是決定興衰存亡的關鍵,只要是用心做出來的好味道,一定被市場認可的。
堅持做就會有未來
送給所有的餐飲人和為我們每天幸苦奔波的外賣小哥
你們幸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