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企老闆力挺中國製造,中國貨減輕了澳大利亞家庭的經濟負擔

2020-12-14 華輿

華輿訊 據澳洲網報導,「雙陰證明」剛實施沒多久

一些華人還沒緩過神……

近日,中國移民局又突頒新規!

與大批澳大利亞華人息息相關!

在中國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官網上

一條最新官宣消息稱:

嚴控不必要人員的跨境活動!

其中包括暫停外國人持部分籤證入境中國!

並嚴格管控、限制及勸阻

中國公民非必要、非急需的出入境活動!

新規頒布後

對於在澳華僑華人來說

如果沒有適當且必需的理由出入中國

可能會受阻!

比如年底想回中國探親的

或者近期想回澳的華人朋友們

一定要密切關注政策變化

提前做好準備

以免耽誤自己的行程安排!

中國移民局突頒新規!嚴控不必要人員出入境活動!澳華人多加注意!

中國國家移民局副局長尹成基11月12日表示,為嚴防境外輸入病例,國家移民管理局將嚴格控制不必要人員的跨境活動!

尹成基指出,根據近期國際疫情形式,國家移民管理局把外防輸入作為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且冬季即將到來,所以將繼續強化出入境的管理措施。

除了對口岸通道的嚴格管控外,還將嚴格控制不必要人員跨境活動。繼續暫停外國人持部分有效籤證、居留許可入境,繼續暫停口岸籤證和區域性免籤政策。

從嚴審批中國公民旅遊等非必要事由的出入境證件申請,勸阻和限制內地居民旅遊、探親、訪友等非必要、非急需出入境活動。

對了鞏固防疫成果,國家移民局發布這個新政也可能是「無奈之舉」。畢竟目前國際上的疫情仍然在不斷惡化中,有10個國家確診病例超過百萬!美國日增病例也在不斷刷新「紀錄」……

據悉,前一段時間,中國決定實施嚴格的雙陰性檢測證明,是因為在赴華航班中,屢屢發現大量感染新冠的病例!而有些旅客,竟然持有假核酸檢測結果入境,這給中國邊境的防疫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據《華盛頓郵報》報導,針對全球不少國家的旅遊限制,有些旅客為了入境,

選擇在黑市上

購買假的新冠病毒檢測結果。

「在巴西、法國、英國都出現了這樣的事件。」

英國《太陽報》也曝光了檢測報告造假的現象,

一些遊客甚至願意花150英鎊

弄一個偽造的檢測證明。

還有一些醫生和當地團夥勾結,向檢測者出售虛假檢測報告以牟利。

而最新的新政出來後,更加加強了出入境的管控力度!

不過,目前通知中並未有明確的規定和條款出臺,但或許是接下來中國邊境管控的一個趨勢,所以近期有計劃的華人朋友們,還是要密切關注,趁早行動,以免耽誤了行程。

澳企被批嚴重依賴中國製造!西農高層反駁:中國貨減輕了澳大利亞家庭的經濟負擔!

對於澳中兩國的貿易關係這塊,近期又有新的爭議……

據《雪梨晨鋒報》報導,澳大利亞國內現在對於本地製造的呼聲極其高!但全澳最大的零售集團Bunnings、Target、Kmart以及Coles的母公司西農(Wesfarmers)集團卻給澳大利亞製造潑了「冷水」。

西農集團主席Michael Chaney和執行長Rob Scott在年度股東大會上被質疑:

為什麼不銷售更多的澳大利亞製造產品?

反倒非要去進口其他國家的?

不僅如此,部分股東還怒批過度依賴中國製造和供應商,對其是否合乎道德而表示擔憂……

但這都被執行長Rob「懟」了回去!

Rob表示,Bunnings目前有35%~40%的產品是澳大利亞製造,但根據商品品類的不同,西農集團整體的零售業務有20%~70%的產品採購於中國!

他稱,從澳大利亞以外的國家採購商品對於咱們澳大利亞消費者有利!因為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產品價格低廉,尤其是對那些經濟困難的家庭,有好處沒壞處!

「如果限制我們的供應商選擇,將會導致商品大幅度價格上漲,這會給很多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Rob說。

西農集團主席Michael也駁斥了股東們對於集團過度依賴中國產品的道德擔憂,而且他還為低薪的製造業工作辯護,稱這些低價產品進口工作幫助了無數的人擺脫了貧困。

「一些人指責我們剋扣供應商工人的工資,這些說法都是完全不對的!我們有一個工廠的審計項目,去年我們審計了2600家工廠,順便說一下,我們整個集團有3.7萬家供應商,不光光是中國,也會從其他20多個不同的地區和國家進行製造和採購。」Michael說。

不過確實,中國製造的產品現在已經輸出了全球很多個國家,還記得當時疫情期間特別嚴重的時候,由於中國工廠停工,澳大利亞Kmart貨柜上的很多產品缺貨了很久。不論是哪國製造,對於我們消費者來說,用最少的錢買到性價比最好的產品,才是王道!

裝在數萬噸澳大利亞煤炭的貨船滯留中國港口!無法靠岸……

據《The Age》近日報導稱,一艘自昆州出發載有17萬噸澳大利亞煤炭的貨船「Jag Anand」號滯留中國京唐港5個多月,還有一艘載有澳大利亞煤炭的貨船「Anastasia」號滯留在了中國曹妃甸港,兩艘船一直都不被允許靠岸並卸下煤炭,或紛紛被捲入澳中貿易爭端……

在船上還有數十名印度船員,印度國家海員工會稱,有23名印度船員仍留在船上,因為補給和藥品耗盡,現在正面臨「人道主義危機」。

澳大利亞政府認為,這些船員受到的待遇令人「不可接受」。澳大利亞貿易談判代表已經介入並敦促中國有關部門解決這起事件。

澳大利亞聯邦貿易部長Simon Birmingham稱,聯邦政府已與中國方面接觸,試圖解決這一問題。

「這一問題在如此長的時間內懸而未決,船員們實際上是滯留在海上的,這是不可接受的。這不僅僅是一個貿易問題,也關乎尊重和個人福祉問題」。

印度國家海員工會秘書長Abdulgani Serang11月11日表示,聯合國國際海事組織(IMO)應當進行幹預。「我們對兩艘貨船上印度海員面臨的困境感到擔憂、沮喪和憤怒。」

「現在船上出現了人道主義危機,全體船員都很疲勞,需要緊急救援!儘管大家都盡了最大的努力,但船員們並沒有得到救濟,煤炭也沒有卸載,貨船也無法離港。國際海事組織是在等待災難發生嗎?我們這不是在懇求,而是在要求進行緊急幹預。」

其中一名印度船員的妻子表示:「由於澳中關係降至冰點,該貨船自6月13日以來一直處於錨定狀態,目前還沒有傳出可以靠岸卸煤的確切日期。船員們的健康令人擔憂,隨船醫生已診斷部分船員已出現身體不適。」

近日,針對「Jag Anand」號貨船滯留京唐港一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據我了解,這艘散貨船自6月以來一直停泊在河北省京唐港附近錨定,中方從未限制其離開。貨運方出於商業利益考慮,不願調整該船運行安排,才是導致有關情況的真正原因。」

汪文斌表示,中方當地有關部門一直同印度方面保持密切溝通,及時回複印方有關訴求。對其需要緊急救助的情況,只要收到有關申請,中方均會第一時間在符合防疫規定的前提下實施救助,包括提供必要物資補給。

小編結語

中國頒布的嚴格管控新規,可能會對在澳華人往返兩國有一定的阻礙。不過從限制的理由來看,如果是工作或者學習,應該受新政的影響較小,保持現有的狀態。

而對於澳中兩國之間的生意往來,小編覺得,不論是澳大利亞產品還是中國製造,兩國都是彼此需要的,保持良好的貿易關係有利於兩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澳大利亞人可以買到物美價廉的中國產品,中國消費者也能買到心儀的澳大利亞產品,何樂而不為呢?(原標題:突發!!中國宣布嚴控出入境!華人往返澳中困難加劇!澳企老闆力挺中國製造!數萬噸澳洲煤炭滯留中國港口……)

相關焦點

  • 澳媒終於說了大實話,與中國關係緊張是澳大利亞自己製造的困境
    這次,澳媒終於說了大實話,與中國關係緊張是澳大利亞自己製造的困境。更讓莫裡森沒想到的是,原以為會伸出援手的英法美等國,如今成了搶佔澳大利亞在華市場份額的最大競爭者。近日,澳大利亞人報發表了一篇題為《總理,您知道自己在中國問題上正在做什麼嗎》的文章,表示澳大利亞主動卷進了川普挑起的「貿易混戰」,導致澳大利亞和中國的關係緊張,現在川普要下臺了,澳大利亞卻只能焦慮的觀望,擔心下一個垮掉的將是哪個行業。
  • 澳政客鼓譟"抵制中國貨" 澳媒列數據發現:註定失敗
    )公然鼓譟「抵制中國貨」,引起澳輿論關注。對此,澳大利亞新聞網12月1日以《為什麼澳大利亞抵制中國貨註定會失敗》為題刊文指出,這種做法將給澳大利亞造成災難性後果。 全文摘編如下: 在澳中關係陷入緊張之際,漢森關於「抵制中國貨」的言論贏得部分輿論的支持,但這種做法註定要失敗,還會重創澳大利亞自身利益。
  • 自取滅亡,澳大利亞抵制中資澳企,為自己的墳墓填上最後一把土
    大量農副產品的滯銷使得澳洲陷入了恐慌,失去了最大的出口對象,中國市場又被瓜分殆盡,留下的只剩一地雞毛。 近日據環球網轉載一份《澳大利亞人報》的11日報導,隨著澳大利亞與中國的貿易緊張局勢升級,澳社交媒體上近日流傳著一份名單,上面羅列了41家據稱「背後是中國資本的」澳大利亞葡萄酒企業,並鼓動澳消費者抵制上述企業的產品。
  • 澳大利亞貿易部長:將確保更多澳企參展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原標題:澳大利亞貿易部長:將確保更多澳企參展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中新網上海5月18日電(記者 姜煜)澳大利亞貿易、旅遊與投資部長史蒂文・喬博18日在上海對中新網記者表示,將確保更多的澳大利亞企業前來上海參展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 澳前大使:澳大利亞對中國的經濟依賴不會改變
    澳大利亞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網站11月3日文章,原題:認真對待中國——評芮捷銳(Geoff Raby)的新書如今,在澳大利亞的中國問題討論中,新的危言聳聽者描繪了一種「無聲入侵」的畫面,一些現實主義者以零和的方式看待中國崛起和美國衰落,另一些人則給「印度洋-太平洋」一詞套上難以承受的目標。
  • 不滿維州力挺中國「海外基建」,澳大利亞或出面阻止
    2019年10月23日,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正式與中國籤署了「一帶一路」合作協議,並答應讓更多中國企業參與當地總價值1.07億美元的基建項目,維州的企業同樣也可以獲得參與中資基建項目的資格。對於近期中澳間出現的一系列「經濟小摩擦」,維多利亞州代表人士安德魯斯(Daniel Andrews)更是在上周表態「力挺」中國,並許諾不會因澳大利亞而退出與中國達成的合作。要知道,自11月初以來,因中國在煤炭、葡萄酒、牛肉、大麥等領域加強進口限制,澳大利亞的重要的收入來源——外貿業務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境」。
  • 要抵制中國貨?先問問澳大利亞人答不答應
    導讀:根據海外網新聞媒體近日報導,在中國和澳大利亞兩國之間爆發貿易爭端的時候,曾經擔任澳大利亞參議員的澳大利亞政客保琳·漢森公開煽動澳大利亞民眾抵制購買中國貨。
  • 抵制中國製造,從澳洲人蔓延到500強企業,如今怎麼樣了?
    中國製造是我國對外開放後,塑造起的全球最有認知度的品牌,靠著一針一線等方式,中國人將物美價廉的產品,輸送到了全球各地,不過 中國賺的也是血汗錢,不管是我們還是其他國家,都有獲利的地方,然而中國製造深入全球市場,極高的市場佔有率,還是引來許多國家的非議,因此經常性就會有「抵制中國貨」
  • 「澳大利亞抵制中國貨」?好大的口氣
    他們讓澳大利亞看上去有點像中國網絡上的奇葩網紅馬保國,一本正經地斥責中國要「耗子尾汁」(好自為之)。漢森(資料圖)迄今為止,中國還沒有一位名人、更不要說政治人物呼籲抵制澳產品。中國加徵澳產品關稅是按照國際貿易規則的反傾銷和反補貼行動,澳大利亞可以去WTO告中國,如果中國敗訴,相信北京會接受裁決。但問題是澳大利亞贏不了。
  • 澳企「失寵」之後,蒙古國成功「上位」,連夜向中國運輸貨物
    中國這些年一直致力於環保領域研究,研製出不少優質設備設施,而且一直都沒有停止腳步,並且在一些對環境汙染嚴重的資源方面,大力減少使用。前不久我國就提出一個計劃,那就是在有限期限內實現「碳中和」,這對我國來說是一大突破,然而對澳企來說,卻是一大壞消息,這下要徹底「失寵」。根據數據顯示,中國一直都是澳洲最大煤炭出口國,2019年出口規模更是打破以往紀錄,澳企依靠中國市場賺得盆滿缽滿。
  • 哇喔,澳大利亞要抵制中國貨了?
    哇喔,澳大利亞要抵制中國貨了?「抵制中國產品和企業是徹頭徹尾的愚蠢」《澳大利亞人報》11日報導稱,隨著澳大利亞與中國的貿易緊張局勢升級,澳社交媒體上近日流傳著一份名單,上面羅列了41家據稱「背後是中國資本的」澳大利亞葡萄酒企業,並鼓動澳消費者抵制上述企業的產品。澳大利亞格裡菲斯大學名譽教授科林·麥克萊斯批評這種「愚蠢的做法」稱:「抵制中國產品無異於自殘。」
  • 英媒:澳大利亞議員擔憂中企競標澳最大電網
    【環球時報駐澳大利亞特派記者 鮑捷】據英國《金融時報》24日報導,中國兩家公司計劃25日向澳大利亞方面遞交標書,競標澳大利亞電網公司50.4%的股權。有澳議員因此再次擔心,中企投資對「國家安全利益」造成影響。報導稱,中國國企國家電網和長江基建集團的競標價格預計都將超過74.7億美元,而這項澳大利亞電網私有化交易不太可能吸引本地企業。
  • 美英法力挺澳大利亞之際,俄羅斯站了出來,絕不讓中國孤軍奮戰|...
    近期澳大利亞特種部隊殺害阿富汗平民的惡行遭到了國際上各個方面的強烈譴責,為了應對洶湧的輿論,澳政府不得不公開發布自查報告,而這一罪行最終得到了證實。中國的外交發言人趙立堅於11月30日在網上公開發布了一則動態,內容就是譴責澳軍的這一暴行並配上了圖片,圖片極具諷刺意義,這是趙立堅對此事的個人看法和行為,澳政府卻故意就這件事擴大影響,將事情上升到國家政治的高度而要求中國道歉。面對這樣的情形俄羅斯出面力挺中國,公開質疑澳政府是否有妥善處理這一影響惡劣的事件。
  • 澳資源行業專家:中國應尋找澳大利亞以外鐵礦石來源,以達到供應...
    一直以來,鐵礦石出口是澳大利亞的經濟支柱之一。2019-2020財年(以7月起止),澳大利亞鐵礦石出口收入1020億美元,並且提供6.5萬個工作崗位。其中,849億美元出口額由中國貢獻,如果平攤到每名澳大利亞人頭上,每人可得3400美元。
  • 中企投資巴新漁業項目,澳大利亞讀出別樣味道:「佔領澳領土」
    報導所稱的「澳大利亞家門口」指的是巴布亞紐幾內亞西部省達魯島,「漁港」指的是福建省中鴻漁業有限公司在達魯島投資建設的「綜合多功能漁業工業園」項目。這一正常的中企投資項目被澳大利亞一些人讀出了別樣的味道。中鴻公司在巴新達魯島投資建設「綜合多功能漁業工業園」項目備忘錄籤署儀式11月12日在巴新首都莫爾茲比港舉行。
  • 擔憂澳洲龍蝦被擠出中國市場,澳藉口威脅軍事活動,幹預中企投資
    該工業園目前已經得到了巴政府的支持,一旦工業園建設完成,將可為巴布紐幾內亞增加數千工作崗位,同時也會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很明顯該投資對於中巴雙方來說是雙贏的,但這卻引起了身為域外國家的美國和澳大利亞不滿,不惜動用輿論武器乃至政治幹預。澳大利亞政界人士就表示,澳方認為中企在巴布亞紐幾內亞建造的多功能漁業工業園,有可能會威脅到美國和澳大利亞在當地的軍事活動。
  • 美法新等西方國家力挺澳大利亞,不愧為狼狽為奸的「一丘之貉」!
    近日,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要求中方就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推特發布澳軍隊殘殺阿富汗兒童的漫畫道歉,稱這是「偽造的」的,中國應該為此「感到恥辱(feel ashamed)」。對於莫裡森的此舉,美國、法國和紐西蘭等西方國家紛紛跳出來力挺!
  • 深扒莫裡森,這位突然向中國認慫的澳總理究竟什麼來頭?
    他在上任總理的前一天就禁止了華為和中興進入澳大利亞5G網路;後又通過了旨在遏制中國影響的反外國幹預法;並公開表示中資收購澳企「與國家利益相悖」。莫裡森還是第一個呼籲對新冠病毒源頭進行「國際調查」並暗示源頭出自中國的外國領導人。這兩天,他因為「漫畫事件」再次被推到風口浪尖。不知道未來這位「不靠譜」的總理還會做出什麼令人大跌眼鏡的事情呢?
  • 紐西蘭力挺澳大利亞,利用可笑的理由,指責中國「諷刺漫畫」不實
    紐西蘭力挺澳大利亞,利用可笑的理由,指責中國「諷刺漫畫」不實 日前,澳大利亞爆出特種兵殘忍殺害阿富汗平民的新聞,經過記者了解,此次事件是澳大利亞法官調查,澳大利亞國防部承認的真實案件。對此,我國外交部發言人發文進行了譴責,並且附上了「諷刺漫畫」。
  • 澳大利亞別天真了,如果中國留學生選擇遠離,澳經濟將受打擊
    出國留學,出國旅遊近些年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經濟流通新方式,中國人民在經濟生活水平提高的情況下,出國經濟也開始與日俱增。但近期,受疫情影響,我國部分在澳大利亞的華人卻受到種族歧視,給他們的生活,出行造成極大的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