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也和大陸「脫鉤」?想自殺?

2021-02-15 環球時報

當華盛頓政客推動美國與中國「脫鉤」的時候,它的屁股後面,還有一個跟屁蟲——民進黨當局。有樣學樣,民進黨也正陸續推出與大陸「脫鉤」的舉措。

問題是,民進黨當局知道這有多危險嗎?

如果說美國與中國「脫鉤」是兩敗俱傷的話,那麼臺灣要是與大陸「脫鉤」無異於自殺。

18日,臺當局發布通告,稱即將發布一份「在臺灣地區從事商業行為禁止事項項目表」,禁止臺灣任何單位代理或經銷大陸OTT-TV(流媒體平臺)服務。

直白點說,這份通告就是針對愛奇藝和騰訊的。因為在公告中,臺當局就直接點明了:「為防止大陸地區OTT-TV(如愛奇藝、騰訊等)通過代理或經銷等迂迴方式在臺灣『非法』經營」。


根據報導,愛奇藝曾在2016年計劃赴臺投資設立子公司,但被民進黨當局拒絕申請,其後愛奇藝繞道香港在臺由歐銻銻娛樂代理。騰訊旗下影音平臺We TV也效仿,通過香港子公司在臺灣上架。這一新規一出,等於宣告這種代理活動非法。

然而,據今年4月臺灣調查機構數據顯示,「愛奇藝臺灣」在臺灣的使用率超40%,僅次於Youtube,排名第二,甚至比Netflix在臺灣使用率還高。

不讓臺灣民眾看受歡迎的大陸視頻APP,這波操作是不是蜜汁熟悉?

民進黨當局的騷操作還不止。稍早之前,臺「經濟部長」釋放了臺將嚴格審查陸資投資管理的信號,稱預計將在8月修正《大陸地區人民來臺投資許可辦法》,新的條例會對陸資投資審查更嚴,範圍更廣。

據專業人士分析,像騰訊、阿里巴巴等公司可能都會成為新規的限制對象。

事實上,淘寶早就被盯上了。民進黨當局日前駁回了港商淘寶國際展覽產業聯盟申請投資3千萬設臺灣「淘寶」、「天貓」等在地化電商平臺;另外,阿里巴巴授權英商克雷達成立「淘寶臺灣」也飽受攻擊,民進黨當局要調查陸資對淘寶臺灣是否具控制力。

這熟悉的一波又一波,臺灣綠媒都激動了:「終於要與大陸脫鉤了!」

看起來似乎是這樣的。19日,最新消息傳出,又有一家臺企準備從大陸撤離。iPhone的主要金屬框架供應商、臺灣企業可成科技已同意將在中國大陸的兩個部門出售。

一個月前,臺灣的電子品組裝商緯創資通也已同意出售其在大陸的iPhone生產廠。

對於這兩筆交易,業內分析人士表示:「可成科技可能會失去蘋果供應鏈內的市場份額」;「藍思科技則可能會提高其未來贏得iPhone和iPad組裝訂單的機會。」

而至於臺企緯創將大陸生產廠出售給立訊精密,分析人士則認為這為後者成為首家大陸的iPhone組裝商鋪平了道路。

但是民進黨當局卻很得意。「副總統」賴清德還說,「現在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業界要選對的戰略位置,加速臺企回流。

事實上,民進黨當局為「脫鉤」做的「努力」還遠不止經濟方面。隨著疫情形勢趨緩,民進黨當局在針對大陸人士來臺方面設置了諸多令人不解的限制。

19日上午,國民黨籍「立委」陳玉珍與多名陸配在臺「立法院」外,就陸配子女「小明」回臺的問題舉行記者會,抗議民進黨當局針對陸配子女的政策。

按照民進黨當局的規定,自8月13日起,開放臺灣民眾的2至6歲以下的陸籍子女申請入境。

但是9月新學年開學在即,6歲以上、正值求學階段、最急需返臺與家人團聚的「小明」卻被民進黨當局拒之門外。

這些臺灣政客們嘴上說著是為了「疫情防控」,但眾所周知目前大陸的疫情防控狀態和復工復產情況,顯然他們只是在刻意拖延,所謂的防控「只講政治,不講專業」。

就像此前關於返臺求學的問題,陸生同樣受到民進黨當局的政策歧視。8月5日,臺灣「教育部」稱開放所有國家、地區的在讀生申請來臺,並沒有排除大陸學生。但當天傍晚「教育部」負責人接受媒體聯訪時,中途被幕僚請出,回來就改口說,因兩岸事務主管機關有不同的意見,陸生還是先開放到應屆畢業生。

民進黨當局想搞與大陸「脫鉤」,其實是一種非常愚蠢而無知的選擇,也是一種危險的選擇。

從經濟上來看,雖然民進黨當局有這個意圖,以及綠營一些人士叫得很兇,但是臺灣與中國大陸「脫鉤」根本不可能。

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過去的上半年大多數國家與地區經濟都表現欠佳,中國大陸經濟在第一季度也出現了極為罕見的負增長。相對而言,臺灣經濟表面看起來還不錯,島內相關部門統計顯示,GDP第一季度增長1.59%。

由於疫情在全球的擴散,負面影響急速擴大,新加坡、韓國在今年5月工業生產指數皆出現負增長。而臺工業生產繼續保持增長勢頭,5月同比增長1.51%,1-5月同比增加6.51%。島內媒體特別是綠營媒體趁機鼓吹臺灣經濟「表現優異」。

甚至,還有島內綠媒鼓譟臺灣應抓住機會「趁疫脫鉤」,加速與大陸「經濟脫鉤」。

臺灣經濟之所以沒有受到重大影響,一方面受於島內對新冠疫情的控制,確診病例較少,民進黨當局並未採取嚴厲封鎖措施限制經濟活動。另一方面是因為篩查數量偏少,想營造「抗疫成功」的形象。

外部市場對電子產品需求旺盛,強力帶動臺相關產業出口。新冠疫情蔓延使得居家辦公、遠程在線教學、網路遊戲等「宅經濟」需求迅速增強,直接拉動筆記本等資通訊產品出口大增,加之5G基礎建設等「新經濟」需求上升,帶動半導體出口大幅增長。

據臺省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1月到6月,電子零配件(包括半導體)出口增長20.2%,增速創10年新高,通訊類相關產品出口增長10.3%,兩者出口佔臺出口總額52.1%,使臺總體出口在上半年維持了0.5%的正增長。

但是,這只是靚麗的一面。臺省其他產業如紡織、機械、塑料橡膠製品等表現慘澹,出口普遍下跌一成左右,航空、旅遊業更是哀鴻遍野。這使得各界在預測臺經濟未來走勢時都較為保守,預估2020年經濟增速為1.67%,並不會出現顯著「V」型增長。

所以,有不少分析認為,臺省在2020年只能維持2%左右的「平庸增長」態勢,且下半年還可能面臨失業人數大量增加的艱巨挑戰。

如果我們進一步深入分析臺省過去幾個月的出口數據,還能發現,其在新冠疫情衝擊下之所以還能維持正增長,關鍵因素仍在於兩岸經濟密切合作。

比如,今年上半年的6個月,臺對大陸的出口增長9.8%,增速相比2018、2019年大為提高,其中電子零組件(包括半導體)出口「一枝獨秀」,增速高達25.9%。

尤其是3月份大陸率先復工復產後,對臺出口帶動效應更為明顯,4、5、6月臺對大陸出口增速分別為14.0%、10.3%和13.8%,將臺對大陸出口依存度拉升至6月的46.1%,創下歷史新高。

此外,大部分臺商依舊看好大陸發展前景, 今年1月至5月在大陸投資26.7億美元,同比大漲40.30%。這充分表明,民進黨當局基於「臺獨意識形態」所實施的「兩岸經濟脫鉤」政策路線,根本無法扭轉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大勢。

而蔡英文上臺之後,為推動「兩岸經濟脫鉤」而實施的「新南向政策」卻瀕臨破產,臺對東協出口連續下降,2018、2019年增速為-0.7%、-7.2%,2020年1-6月再下降4.8%,出口佔比下降至15.7%,創下十年來新低。

因此,民進黨當局如果硬推「兩岸經濟脫鉤」,只會碰得頭破血流。而受損失最大的,當然是臺灣民眾。

從安全上說,為什麼民進黨當局推動「與大陸經濟脫鉤」是個危險的舉動?

眾所周知,在民進黨當局和「臺獨」勢力不突破底線的情況下,密切的經濟交往和人員往來,對臺海和平是非常有益的因素。

如果臺省真的「與大陸經濟脫鉤」,必然是民進黨當局通過強制性的政策和力量,人為割斷了兩岸之間的經貿聯繫和人員往來。因為,在自然發展的狀態下,兩岸經濟如此高的依存度是不可能斷裂的。

那樣的話,臺海距離戰火必然更近。

兩天前,臺國民黨一個政策研究基金會舉行了一場主題是中美激烈對抗,臺省面臨著什麼樣的機遇與挑戰的座談會,並邀請專家學者發表看法。

該基金會「防衛安全組」召集人、前國民黨「立委」林郁方表示,非洲有句古老諺語:兩隻大象打架時,無辜的小草受苦。他認為以此來形容臺目前的處境,無比貼切。

林郁方說,華盛頓與北京鬥爭激烈,固然讓臺有機會買到更多先進武器,能夠提升自己的戰力,但是臺海爆發戰爭的概率也將升高而非降低。臺島必然是戰爭的主戰場,解放軍也會增加對臺的軍力部署。

這些對臺省來說,無疑是不想面對的。

所以,林郁方稱,期盼民進黨當局能善用政治智慧,「積極向對岸提出有創意的方案,恢復雙方正常的溝通管道」。

一些臺學者認為,民進黨主政下的整體策略,就是「臺灣要站在世界抵抗北京的最前線」。尤其是疫情開始之後一連串的發展,甚至包括陸生、小明(陸籍子女)都受到波及,兩岸關係真的不是民進黨很關切的事情。

這樣的結果只會讓臺海的局勢更加糟糕。

美國海軍第七艦隊19日上午證實,一艘美國海軍「伯克」級宙斯盾驅逐艦「馬斯廷」號(USS Mustin DDG-89)18日穿行臺灣海峽。而且,美艦這次是沿所謂「海峽中線」以西一側航行。

就在「馬斯廷」號後方,解放軍海軍一艘052D級驅逐艦對其進行著跟蹤監視。這是美軍首次通過臺海中線以西,並且與大陸沿岸最逼近的一次。

此外,18日臺網絡上還流傳美軍一架EP-3E電子偵察機進入北臺灣空域穿梭飛行,更疑似在松山機場降落。19日,臺軍方官員緊急否認昨天(18日)有美軍電子偵察機降落在臺北松山機場。

聯繫到臺媒日前透露,臺軍內部嚴厲警告空軍一線飛行員不得擅自打響「第一槍」,違者軍法處置。可以看出,臺軍也知道川普借著在臺海展示軍事強硬,給自己的競選拉抬支持率。一旦「擦槍走火」,付出最大代價的必然是臺灣。

所以,無論從經濟上看,還是從安全上看,臺島若推動「與大陸經濟脫鉤」,形同自殺。

來源:補壹刀/圖片來自網絡

請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or回到文章頂部,點擊環球時報 (微信公眾號ID:hqsbwx)

相關焦點

  • 臺灣也和大陸「脫鉤」?它知道有多危險嗎?
    如果說美國與中國「脫鉤」是兩敗俱傷的話,那麼臺灣要是與大陸「脫鉤」無異於自殺。0118日,臺當局發布通告,稱即將發布一份「在臺灣地區從事商業行為禁止事項項目表」,禁止臺灣任何單位代理或經銷大陸OTT TV(流媒體平臺)服務。
  • 臺灣想與大陸「脫鉤」?蔡英文沒有膽量
    蔡英文4年前就曾埋下「禍根」給兩岸交流設置障礙,並且利用片面措施優惠,促使臺商臺企到東南亞地區進行建廠和發展,妄圖達成「新南向」的局面。措施失敗,緊跟大陸才能穩住經濟各項數據顯示,民進黨當局在所謂「新南向政策」上的花銷如竹籃打水一場空,沒有取得明顯收益,並且臺灣地區在出口更加依賴大陸,甚至比馬英九上臺期間還要高。
  • 跟大陸「脫鉤」?臺灣慘遭「3連敗」
    臺灣對東協出口額不斷下滑 「新南向政策」失敗 據統計,目前臺灣對東協的出口額在不斷下降,甚至創下歷史新低。實際上,這已經是臺灣連續3年在東協出口方面呈現下滑的趨勢。倒退的趨勢顯示出了臺灣對東協出口的依賴程度在不斷下降。同時,臺灣對大陸的出口卻在不斷增加。
  • 臺灣經濟沒有本錢和大陸「脫鉤」
    臺灣旺報社評說,臺灣上半年(1-6月)出口表現不減反增,微幅成長0.5%,亮眼的出口數據為低迷的經濟注入一劑強心針。當全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都還深陷衰退泥淖之際,臺灣預估今年仍有1.67%正成長,推動力量不只是政府支出與投資,出口增長才是關鍵角色。
  • 妄圖跟大陸脫鉤,臺灣對外貿易正走入死胡同
    11月20日,美臺在華盛頓和臺北同步啟動首次「美臺經濟繁榮夥伴對話」並籤署備忘錄,民進黨當局將對話稱讚為是一次「巨大的成功」,卻隱藏了臺灣對外經貿的現實——臺灣由於違背市場規律和經濟發展趨勢,對外貿易正逐漸走入死胡同。
  • 臺灣出口大陸屢創紀錄民進黨「兩岸脫鉤論」成笑柄(日月談)
    原標題:臺灣出口大陸屢創紀錄民進黨「兩岸脫鉤論」成笑柄(日月談)臺灣今年前11個月對大陸(含香港)出口佔比達43.8%,刷新近10年來最高紀錄。這放在國民黨執政時期,早被扣上「親中賣臺」的帽子一百回了。想當年,臺灣對大陸出口佔比39%之際,民進黨就對馬英九當局罵破了嗓子。
  • 臺灣出口大陸屢創紀錄 民進黨「兩岸脫鉤論」成笑柄(日月談)
    事實再次證明,民進黨鼓吹跟大陸搞「脫鉤」,一如拽著頭髮讓自己離開地面,純屬不可能之事。  民進黨再次上臺之時,曾絞盡腦汁切割與大陸的經貿聯繫,痛下血本砸錢、大手筆給優惠政策,煞有介事拋出所謂「新南向政策」,鼓動臺商「回流」。但從經濟數據觀之,臺灣對大陸的出口依賴度反而更高、對大陸投資更多、臺商對臺灣經濟貢獻度更高。倒是當局鼓吹的「新南向」,出口表現卻一路下探,甚至呈現近10年新低。
  • 臺灣民眾開始意識到,臺灣註定無法與大陸「脫鉤」
    導語:民進黨當局為了早日實現與大陸的經濟」脫鉤」,提出了一項往東南亞市場進軍發展的「新南向計劃」。民進黨是非常看好這一計劃的實施,並信心滿滿地認為,這項計劃一定會成功。但根據臺灣地區內部媒體的報導,可以知道民進黨的這一計劃面臨接連的失敗,今年臺灣對東協的出口處於負增長的狀態,甚至創下了三年以來的最低紀錄。研究臺灣地區問題的專家也表示,民進黨當局這一政策完全就是緣木求魚,想要通過這種手段跟大陸實現經濟「脫鉤」是完全行不通的。
  • 蔡英文想與大陸「經濟脫鉤」,純粹是一廂情願
    編輯:堅果審稿:悠悠民進黨上臺之後,他們一直小動作不斷,最根本的目的就是阻斷兩岸的交流和經濟往來,雖然這種想法非常的幼稚可笑,但是我們卻從中看出民進黨的巨大野心,他們這種小動作也不得不防。近日,蔡英文開始圍堵大陸企業,這種做法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臺灣方面正在積極與美國以及歐盟 「重組供應鏈」,所有的舉措都指向了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臺灣方面想要與大陸「脫鉤」,不僅是經濟方面,後續很可能會在社交及政治方面越行越遠,民進黨已經打算在這條不歸路上繼續走下去,想要讓他們清醒過來,只有一種辦法,那就是堅硬的「拳頭」。
  • 與大陸脫鉤?蔡英文心想事難成
    ,臺灣當局也別出心裁地跟風,居然拿福建東南衛視「開刀」:短短一天內吊銷許可,逼走記者……更有甚者,就在美國無良政客蓬佩奧叫囂要與中國全面脫鉤後,蔡英文也開始了「鸚鵡學舌」的演技,其在近期召開的民進黨全代會上,鼓吹臺灣將儘快推動在政治經濟等各方面全面「去中國化」,與大陸脫鉤。
  • 臺灣經濟持續增長,蔡英文要與大陸「經濟脫鉤」?臺灣或成孤兒
    抓住這個機會,民進黨當局開始鼓吹,臺灣在疫情中表現優異,經濟持續增長,乃是亞洲四小龍第一。還大言不慚的稱臺灣應當趕快脫離大陸的影響,獨自發展,走向更美好的明天。臺灣經濟與大陸密不可分換句話說,民進黨當局想要實現其「臺獨」夢想,那麼他們就得把臺灣的經濟和大陸之間聯繫完全隔開,不過終究是痴人說夢而已。
  • 臺灣GDP持續增長,「綠媒」稱與大陸「經濟脫鉤」?怕是沒睡醒!
    編輯:虎威軍校對:查爾斯2020年,各個地區和國家的經濟發展都面臨著或大或小的危機,中國也沒能倖免於難,在今年的第一季度,中國經濟甚至一度出現負增長的現象然而臺灣地區在此期間竟然沒有受到特別深的負面影響,島內GDP還在持續增長中。臺灣「綠媒」藉此開始大力鼓吹臺灣經濟,甚至喊出了與大陸「經濟脫鉤」的口號,怕是沒睡醒。臺灣經濟未遭重創根據相關數據顯示,疫情的蔓延使得韓國等國家5月等工業生產指數呈現負增長走向,但是臺灣等工業生產指數依然保持著正向增長的水平。
  • 臺灣對大陸「依賴」創10年新高,蔡英文卻還在做「脫鉤夢」?
    而在這種危難關頭,美國政府一直在計劃和中國經濟脫鉤,最終一系列事實證明了美國總統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無獨有偶,自民進黨當局上任以來,便不斷為加劇兩岸對立關係做努力。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民進黨當局還不知天高地厚表示要和大陸方面「經濟脫鉤」。但在全球疫情衝擊之下,臺灣的經濟「脫鉤夢」徹底破滅,近期一系列數據指出,臺灣對大陸市場的依賴度創10年新高。
  • 妄想與大陸「經濟脫鉤」?蔡英文有點異想天開
    近日,民進黨當局小動作不斷,在謀劃與大陸「經濟脫鉤」,想要重組供應鏈。就目前情況來看,臺灣與大陸之間經濟想要徹底脫鉤,根本不現實。大陸對臺灣的經濟發展過於重要,完全無法割捨。臺妄想與大陸「經濟脫鉤」早些時間美國政府就一直在號召與中國「經濟脫鉤」,川普對外宣稱要擺脫對中國的依賴。
  • 臺灣綠媒把疫情視為「天降良機」?竟號稱要和大陸「趁疫脫鉤」
    編輯:玫瑰受新冠肺炎的影響,在蔡英文當局的誇大病情和煽動民眾恐慌之下,蔡英文也由此藉機停了兩岸海運客輪"大三通"。並且,島內綠色媒體《自由時報》還發表文章稱本次疫情是"天降良機",蔡當局應該"把握"這個"停止三通"的"難得機會",藉此測量出臺灣"承受無三通係數",看其對臺灣經濟、社會之衝擊及其深度,以及臺灣承受度,作為將來兩岸"攤牌"時的"可貴資料"與"精神支撐"。綠色媒體媒體的言論一出,讓人覺得寒徹心扉。
  • 蔡英文當局要跟大陸供應鏈「脫鉤」?想得太簡單了
    有外媒解讀成,這是向大陸發出供應鏈「脫鉤」的信息。為此,直新聞專訪了臺灣在大陸學者,中國人民大學中法學院經濟學系主任、國際學院金融風險管理學科副教授林承鐸,他認為,蔡當局將「重組供應鏈」想得有點太簡單了。過去臺商跟東協之間,經由大陸的這層關係,間接地享受到了東協自由貿易區帶來的便利。如果要「重組」,意味著商人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 臺灣對陸出口創紀錄 「脫鉤論」?哪來的勇氣
    1月至11月,兩岸貿易增長13.8%,貿易額達2356.9億美元,給臺灣帶來約1277.3億美元貿易順差。事實證明如果沒有大陸發展機遇的帶動,臺灣經濟今年勢必難以維持正成長。此外,臺灣《旺報》還發文指出,天佑臺灣,有大陸這個生意場上的好兄弟。然而,不要臉的臺灣地區陸委會卻妄稱大陸當前需要並依賴從臺灣地區進口。
  • 港臺腔:臺灣對陸出口創紀錄,「脫鉤論」成笑柄
    想當年,臺灣對大陸出口佔比39%之際,民進黨就對馬英九當局罵破了嗓子。時任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曾大加責難,稱馬英九不該「把雞蛋放一個籃子裡」。照民進黨當局的邏輯,為何當家4年多時間,一向「反中」的他們反倒更「親中賣臺」?因為跟大陸搞「脫鉤」,原本像拽著頭髮讓自己離開地面,純屬不可能之事。
  • 雄評|「兩岸脫鉤」?若沒大陸,臺灣前10個月出口將是-3.4%
    蔡英文當局整天喊著「減少臺灣經濟對大陸的依賴」,甚至還叫囂「兩岸經濟脫鉤」,可實際上,她被經濟數據狠狠「打臉」。今天,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在廈門舉行。有學者談及今年臺灣經濟表現時指出,臺灣今年1至10月的貨品出口成長3.4%,貿易順差達478億美元。
  • 生聊|兩岸脫鉤?若沒大陸,臺灣貿易瞬間逆差 出口馬上轉負數
    蔡英文當局整天喊著「減少臺灣經濟對大陸的依賴」,甚至還叫囂「兩岸經濟脫鉤」,可實際上,她被經濟數據狠狠「打臉」。今天,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在廈門舉行。有學者談及今年臺灣經濟表現時指出,臺灣今年1至10月的貨品出口成長3.4%,貿易順差達478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