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女兒出生起,馬伊俐就開始不斷地分享自己的育兒經驗,其中很多的「金石之言」,被網友們奉為育兒中的「葵花寶典」,可當女兒第一天上幼兒園,就大哭大鬧,讓馬伊俐萬劫不復,不過,馬伊俐心腸比較硬,扭頭就走。那麼,面對孩子的哭鬧,該如何處理?這是很多年輕的父母所關心的。
有一句至理名言:孩子是在問題中長大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衝動、愛發脾氣、懶床、打架、太自私、撒謊、偷東西等等,那麼,作為父母,面對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該怎麼辦呢?用什麼方法來解決孩子的問題呢?而這種方法是不是最好的方法呢?是不是有利於孩子的發展呢?今天給大家介紹一本好書,叫做《兒童技能教養法》,是前些年華夏出版社出版的。
芬蘭焦點問題解決大師——本•富爾曼是本書的作者,他是芬蘭國家電視臺心理節目的主持人。三十多年來,他根據自己心理治療師的教學經驗,寫了很多兒童教育方面的書。在中國出版的就有《回彈力》《兒童技能教養法》《從故事裡學兒童技能教養法》《孩子,你很重要》等,這本《兒童技能教養法》曾以23種語言在全世界出版,35個國家推廣。
這本書的翻譯者也非常值得介紹,叫李紅燕,曾是北京交通大學的講師,後來移民芬蘭,她是最早把本.富爾曼的兒童技能教養法介紹到中國的,並且從2012年開始,一直在中國推廣兒童技能教養法。
整本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叫「把問題轉變成技能的15個步驟」,告訴父母怎麼樣引導孩子學習技能。第二部分叫「12種常見個案解析」,幫助家長處理好孩子的各種疑難雜症,總之,這是一本實操性很強的工具書,同時也是兒童技能教養法的一本入門書。
要談技能教養法,首先需要了解什麼是技能?每個人都具備了很多的生活技能、工作的技能,比如:做飯,開車、使用辦公軟體等等,很多很多,而這項技能是怎麼獲得的?都是通過學習獲得的,並且你所獲得的這種技能,其它的人掌握的越少,你的核心競爭力越強。所以,技能就是個體通過學習與練習而掌握的一種處理問題的能力。
那麼什麼是技能教養法呢?本.富爾曼說:「兒童技能教養法就是這樣的一個點子,一套方法,讓孩子由此學習新技能,以積極、有建設性的方式支克服困難。」按照本.富爾曼的這段話去理解,似乎很模糊,而我對兒童技能教養法的理解是以孩子為中心,在家人的幫助下,通過遊戲的方法學習某一項技能,糾正情緒上與行為上的某一個問題的方法。
看過一個電視節目《媽媽是超人》,在節目中,一位媽媽決定測試一下孩子的安全技能,於是帶著孩子到了超市,在孩子挑選玩具的時候,媽媽悄悄地離開,當孩子發現媽媽不見了時,他沒有哭鬧,反而冷靜地去找服務臺,找服務員,並在服務員的幫助下通過超市廣播尋找媽媽,這就是技能教育的力量。
媽媽,你去哪了?
技能教育是引導我們走出負面的「問題陷阱」,輕鬆面對孩子成長過程中暫時欠缺的技能,把問題當成機會,它可以帶來三個方面的好處:
1、預防譴責風暴。一般情況下,孩子犯錯誤時,如何處理的?比如:孩子與其它的小朋友打架了,我們在處理的時候,一個是罵孩子,再一個是罵小朋友,是吧?如果從技能教養法的角度來處理,就不會罵孩子,而是與孩子一起來探討,如何處理與小朋友間的糾紛?提升孩子的社會能力。
2、轉變看問題的角度。技能教養法由過去的關注問題,轉變成了關注技能,對孩子出現的問題,我們會想,孩子所有的問題都不是問題,而是他成長過程中某一個方面的技能缺失,而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引導孩子學習相應的技能,培養孩子的技能。
3、陪伴孩子共同成長。技能教養法要求父母必須以身作則,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必須做到。比如:孩子學習時專注力不夠,一邊寫作業一邊看電視,作為父母是怎麼處理的?常常是呵斥孩子:把電視關了!而技能教養法要求父母,首先要給孩子做榜樣,要讓孩子愛學習,父母首先要愛學習,要求孩子不看電視,首先自己不看電視。
本書中共15個步驟,這15個步驟是:
這15個步驟是不是很難記,是的,很難記,怎麼辦?我將這15個步驟,總結提煉為三個步驟,這三個步驟是:
第一步:分析孩子存在的問題。
什麼是問題?舉個例子:孩子尿褲子是不是問題?有的夥伴可能說:「是。」有的夥伴可能說:「不是!」而我說:「不一定!」孩子兩歲前尿褲子就不是問題,而孩子上幼兒園了還尿褲子就是問題了
所以,問題的定義:與孩子成長階段不相適應的行為與情緒。
第二步、探尋原因練技能。
如何探尋問題背後的原因呢?今天給各位夥伴推薦一個工具,叫「5WHY分析法」,「5WHY分析法」也叫「五問分析法」,就是針對一個問題,通過問五個「為什麼」來確定問題背後的原因,當然在使用時並不是限定一定要問五個為什麼,有時可以問3個為什麼,有時也可以問10個為什麼,直到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這就是打破沙鍋問到底。還是上面的例子,孩子在幼兒園尿褲子了,我們可以通過「五問法」來找到孩子要學習的技能。
第一問:為什麼孩子尿褲子了?
答:因為孩子憋不住了。
第二問:為什麼憋不住?
答:因為正在與小朋友玩,想到衛生間時已經憋不住了。
第三問:為什麼與小朋友玩就憋不住?
答:他忽略了身體的反應。
第四問:怎麼樣讓孩子關注身體的反應?
答:需要時常提醒孩子。
那麼,孩子尿褲子這個問題就是可以通過時常提醒孩子的方式來鍛鍊孩子對身體的感受能力,並且進行相應的膀胱肌的訓練。
第三步:訓練技能要反饋。
首先要與孩子商量所學習的技能,記住,一定是商量而不是強迫,在技能教養法中,強調的是所有的技能學習都是以孩子為中心,孩子的問題由孩子自己解決。其次、要與孩子一起來探討學習這個技能對孩子有什麼好處,這個好處是看的見的,比如,孩子不喜歡學英語,如果你告訴孩子,學好英語可以考一所好大學,找一個好工作,這是不是好處呢?當然是好處,但這個好處孩子感受不到。但如果你告訴孩子,今天你學會了good morning這幾個句子,那麼你看到爺爺奶奶的時候就可以用這幾個句子與爺爺奶奶打招呼,爺爺奶奶一定會很開心。孩子呢馬上就會有興趣,因為這種好處孩子是可以看到的。最後,孩子掌握了這個技能的時候要給予孩子一個反饋,怎麼反饋?可以開個家庭慶祝會,一起慶祝孩子掌握了一個技能,並且與孩子一起確定要學習的下一個技能。但反饋不是獎勵,獎勵與慶祝是不同的,慶祝是一種儀式,是對孩子的一種肯定,而獎勵,特別是物質獎勵,會誤導孩子,讓孩子認為我所做的都是為了你們,我做好了你就獎勵我,而我做的不好,你們就懲罰我,這不是技能教養法的目的。
這本書所有的方法步驟都是圍繞著「把孩子的問題轉化為技能,把解決問題的主動權交給孩子」這一個理念展開的,要改變孩子,父母先要改變心態,心態變,思路就變了,思路變了行為就變了,同時方法也變了,效果當然也會跟著改變,而《兒童技能教養法》就是幫忙我們改變思路,改變方法,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建立親密關係的一本好書,推薦給你,希望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