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如果有這3種「表現」,說明可能心理有問題,家長要引起重視

2020-12-19 菁媽育兒

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朋友梅芳的寶寶三歲了,今年上幼兒園,開學沒多久就聽老師反應孩子不合群,性格有點孤僻。建議梅芳帶孩子去找個兒童發展醫生(屬於心理醫生)諮詢一下。梅芳帶去後醫生說孩子性格已經出現了一些偏差了,讓梅芳要多陪陪孩子。

梅芳因為工作平時忙,特意給寶寶請了個保姆,還給他買了一大堆玩具玩,只要有點空就會帶寶寶出去玩一下。

梅芳之前認為給寶寶提供的環境並不差,而且平時在家寶寶都很乖,既能自己玩玩具,又不鬧人。就是不大愛開口,有些時候跟他說話總不理,梅芳覺得孩子還小,這些也算是正常的,長大應該也不影響什麼。

現實中也有不少家長常常工作忙顧不上孩子,以為只要給孩子吃好穿好就可以了,對孩子一些不太正常的情況也覺得問題不大,熟不知寶寶的心裡已經生病了。

如果寶寶心裡生病了能不能看出來?其實也是有一些方法可以看出來的。

有哪些行為表現屬於心理問題呢?

1、寶寶的情緒突然變極端

雖說小孩一天一個樣,如果平時孩子的情緒都很好,某天突然變得極端,例如攻擊性比較強或者喜歡獨自玩耍,跟他說話不搭理而且還不愛開口,怕生。那麼家長就得多關注下寶寶的心理了。如果我們不及時關注寶寶的這些極端的情緒,那寶寶上學之後會出現更多的問題,比健康的寶寶更難適應。一旦寶寶的性格形成了,父母再想管就更加的難了。

2.、寶寶過度恐懼

孩子出現恐懼是正常的,但超過了正常的範圍就要注意了。比如睡覺的時候睡不安穩,總喜歡在床上翻來覆去,半夜突然受驚起來哭鬧。因為過去可怕的經驗或本身的焦慮都有可能讓寶寶恐懼,如果寶寶有這些表現,寶媽就需要重視起來,您的寶寶可能心理上有些問題。只要尋找讓寶寶恐懼的根源就可以慢慢治療寶寶的這一心理問題。

3、寶寶的飯量變小

平時吃飯都吃很多,突然飯量變小了,對飯菜都沒有多大的興趣。有些寶媽可能會說這個表現不準,缺鋅也會導致寶寶厭食。其實,孩子心理上出現問題也會影響到他們的飲食方面。試想一下,我們大人一旦心理焦慮,是不是也會胃口不好呢。

4、多陪伴多關心

也許寶媽會認為寶寶還那麼小,什麼都不懂,怎麼可能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事實是寶寶雖小,也有自己的想法。因為寶寶不懂這些感受,如果心理壓力太大或太焦慮,他們只能表現出來。寶寶對父母都有依賴心理,在寶寶有這些表現時,沒有得到父母的關心和幫助, 而他們自己又不懂得調整自己,時間久了就容易在心裡落下病。

當寶寶生病需要父母的照顧時父母不在;當寶寶傷心害怕需要父母的安慰時父母不在;當寶寶得到父母的愛時父母不在身邊時。寶寶漸漸變得孤僻、自閉,而身為父母還不知道孩子已經生病。

父母的陪伴和關心是任何東西也取代不了的,即使給他買再多的玩具也取代不了給他一個深深的擁抱。我們把他帶到這世上,就應該給他多一些的呵護,多陪伴多關心,讓他們健康的成長。

我是菁媽,一個女孩的媽媽,母嬰行業培訓師,多平臺原創作者,混跡育兒界的醫師,藥師,營養師,心理諮詢師,為上千家長提供育兒諮詢。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如果有這3種「表現」,說明可能心理有問題,家長要引起重視
    導讀:孩子如果有這3種「表現」,說明可能心理有問題,家長要引起重視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如果有這3種「表現」,說明可能心理有問題,家長要引起重視!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如果出現這3種「情況」,說明可能心理有問題了,父母要重視
    導讀:孩子如果出現這3種「情況」,說明可能心理有問題了,父母要重視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如果出現這3種「情況」,說明可能心理有問題了,父母要重視!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如果出現這3種情況,很有可能是抑鬱了,家長可要引起重視
    雖說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但孩子承受的壓力,比父母想像中的要多得多。如果父母不能做好孩子的心理工作,反而還會給孩子施加壓力,結果可能會弄巧成拙,孩子最終可能會鬱結成疾,從而患上嚴重的心理問題。孫姐本身就很優秀,不管是學習還是工作,都有著出色的表現,受到身邊很多人的稱讚。作為她唯一的孩子,她對女兒的要求也特別高。
  • 若孩子有這6種行為表現,說明他可能缺乏安全感,父母應引起重視
    所以在孩子的精神教育上,要多花點心思,留心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如果家長連滿足孩子的安全感都做不到,那麼這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導致性格發育不健全,降低幸福感。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安全感是孩子心靈成長的重要基石,能幫孩子更好地融入社會,這與父母的教養方式關係密切。
  • 如果孩子有這4種「表現」,心理可能已經不健康了,家長別忽視
    但是我發現身邊有很多跟我一樣的家長,認為孩子就是無憂無慮的,不會有什麼心理問題。實際上,即使是孩子也有煩惱的事情,不及時處理很有可能變成心理問題。如果你家孩子有以下4種表現,很有可能心理已經不健康了。當孩子的攻擊性比較強,說明孩子的心理出現了問題。
  • 孩子如果出現3種表現,可能是性格出現了問題,家長要引起重視
    現在的家長都很注重培孩子的教育,所以他們願意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培養孩子,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送孩子到各種補習班或者興趣班,希望孩子有興趣與特長,希望孩子學習成績能名列前茅,晚上孩子作業寫到多晚,家長就陪到多晚,可見盡心盡力。
  • 3歲的孩子有這幾種表現,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
    但是,當孩子有以下表現的時候家長們還是要引起足夠的重視,給孩子提供必要的幫助。在這個年齡段來說這種表現是正常的,是孩子情感發育的的表現。但是對於孩子因為將那些不清楚的形象幻想成了怪獸或者鬼導致自己過度恐懼的情況,家長應該積極幫助孩子緩解恐懼,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看到的東西,家長一步一一步帶孩子弄清楚孩子腦海中的怪獸的真實形象。
  • 孩子有這3種表現,說明進入「仇親期」,父母要重視起來
    其實,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會經歷這些特殊時期,如"仇親期""叛逆期",這是必經過程,如果沒有認真地對待和引導,可能會對孩子的成長帶來負面影響。在這些特殊時期,孩子的行為舉動都會出現"變異",特別是以下3種表現,意味著孩子進入"仇親期",家長要多重視。
  • 孩子有這3種行為方式,要引起家長的注意,可能心理有問題
    文|秘籍君孩子們的心理健康問題容易被家長忽視了,而且喜歡用「年紀小」這個詞來搪塞,年幼時不注意就容易造成性格某方面的缺失,所以懇請各位家長在關注孩子身體健康的同時,一定要多些精力留意孩子的心理健康,曾看過一個權威數據說現如今得心理疾病的人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
  • 1-3歲寶寶有這3種行為屬於兒童心理問題,家長們一定要重視
    好多媽媽都會遇到比較頭疼的問題,寶寶愛發怒,打人,大了愛吮吸手指,啃指甲等,這些是寶寶先天性格還是引導不當所致。好多都屬於兒童心理問題,家長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1.寶寶愛衝動發脾氣,愛打人寶寶易怒,稍有不順心就發脾氣打人,不要以為這是性格問題,更多的是心理障礙。
  • 初中女生有這3種表現,多半是「早熟了」,媽媽要重視
    很多家長表示,現在的孩子越來越聰明了,許多小時候自己不懂的東西,孩子們卻能輕鬆學會,除了智力發展越來越領先上一輩,孩子們的身體和心理髮育速度也在提升。不過在這個過程中,不少孩子表現出了「早熟」的特徵。大多數孩子早熟現象發生在初中階段,在這段時間內,家長要打起十二分精神,觀察孩子們在生活中的變化,從中就可以獲得他們成長的蛛絲馬跡。
  • 如果你的孩子有以下幾個「異常」行為,家長們一定要引起重視
    如果你的孩子有以下幾個「異常」行為,家長們一定要引起重視!一位母親抱怨說,她發現自己的孩子太怪異。為了證明孩子的「奇怪」 ,她舉了幾個例子: 孩子的性格遲鈍,聽人說話,從不及時回答,總是希望別人生氣,反覆多次才回答。與他溝通特別困難,有一種「驢唇不對馬嘴」的感覺。當時朋友們紛紛安慰她,大家你一言我一語,都說現在的孩子教育是個讓人頭疼的事情。
  • 如果孩子很乖巧從來不會表達憤怒,可能另有原因,家長要引起重視
    如果一個孩子"乖巧"聽話,從不會表達"憤怒"情緒。家長會認為這是個"懂事"的孩子而沾沾自喜。但這些孩子中,有些人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心理問題,對其成人後工作和生活造成危害,希望引起家長重視,並檢視一下自己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錯誤。
  • 寶寶表現出這3種行為,可能是「腦癱」前兆,寶媽要引起重視
    腦癱是很多家庭的噩夢,但是腦癱並不是不可治,如果家人能在早期發現,並及時醫治的話,腦癱患者是有很大的可能恢復的,其實很多孩子在早期已經表現出腦癱的跡象,但是媽媽往往以為寶寶可能是累了或者精神不好而忽略,從而延誤最佳的治療時間。
  • 心理專家:心理不健康的孩子,常會有3種表現,父母切莫忽視
    很多身體很健康的孩子,但是,他們的心裡卻出現了問題,被很多家長所忽略,等發現時,卻為時已晚。本期話題:「心理專家:心理不健康的孩子,常會有3種表現,父母切莫忽視!」心理專家指出,如果說孩子有以下三種特徵的話,說明父母在培養一個心理不健康的孩子。
  • 孩子出現這幾種情況,可能要停止長高了,家長要引起重視
    對家長來說,自然是希望孩子可以有一個高個子,身高對孩子的影響並不只有外貌這麼簡單。如果孩子是高個子,自然不會被別人嘲笑,自信心也會得到增強,生活各方面都會有好的發展。檢查完之後,醫生說孩子營養過剩,骨骺線已經完全閉合,已經不能長高了。這讓阿珍感到非常後悔,覺得是自己毀了孩子的一生。眾所周知,青春期是孩子長高的關鍵期,同時也是孩子長高的最後時期。家長要關注孩子的身體情況,如果孩子出現這幾種情況,可能是要停止長高了。
  • 孩子有這3種表現,家長一定要多多注意,很可能是性格出現了問題
    每一位家長對於孩子都充滿了希望,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才、將來有所出息,對此也是不斷努力的培養孩子,但是據調查顯示,90%以上的家長都非常重視孩子的學習,卻很少有家長重視孩子的性格培養,若是一個孩子的性格出現了問題,那麼就算再有才華,也很難發揮出來。
  • 孩子若出現「隱忍式表達」,家長要引起重視,可能有以下3種危害
    這種情況下孩子很容易想多,也很容易讓孩子變得小心翼翼,生害怕自己影響到別人,如果孩子出現這樣的想法時,家長要注意,孩子很有可能在表達的時候"隱忍"自己。孩子說話含糊其辭的時候,即使他們在壓抑自己的情緒,做出一個不會得罪人也不會讓人不舒服的回答,很多人可能認為孩子含糊其辭是不尊重人的行為,可是這在孩子看來,這是他們對於問題做出的最好回答。
  • 孩子睡覺若有這3種表現,很可能是身體的求救,家長要注意
    自從有了寶寶,父母的心無時無刻不在孩子身上。許多寶媽為了照顧孩子,每天筋疲力盡,只有在寶寶睡覺時才能有片刻的休息。看著寶寶可愛的睡顏,似乎所有的勞累都煙消雲散。但是你知道嗎?寶寶睡覺時也會傳達許多身體中的信號,寶媽要引起重視。
  • 孩子有這幾個表現,說明他很自卑,家長要重視起來
    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相信每一位爸爸媽媽最大的願望就是孩子能夠健健康康地長大。孩子的健康既包括身體的健康,也包括心理的健康。可是,很多家長在關心孩子身體健康的同時,往往容易忽視對孩子心理健康的關注。本期快樂魔方作文就給大家介紹幾種孩子有自卑心理的表現,家長們一定要警惕起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