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應注重定量分析

2021-02-08 中國社會科學網

定量分析使定性研究更加科學、準確,它可以促使定性分析得出廣泛而深入的結論。靈活使用系統論、控制論、博弈論等方法對中國經濟發展深層次的問題進行研究,借鑑大數據和長時段的客觀史料來揭示制度變遷、演化規律。

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對現代社會科學積累的有益知識體系,運用的模型推演、數量分析等有效手段,我們也可以用,而且應該好好用。需要注意的是,在採用這些知識和方法時不要忘了老祖宗,不要失去了科學判斷力」。「解決中國的問題,提出解決人類問題的中國方案,要堅持中國人的世界觀、方法論。」

當前,創新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須對相對薄弱的定量(數量)分析方法加強研究。

辯證認識定性與定量研究

定量分析是依據統計數據,建立數學模型,並用數學模型計算出分析對象的各項指標及其數值的一種方法。定量分析使定性研究更加科學、準確,它可以促使定性分析得出廣泛而深入的結論。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應該是統一的、相互補充的。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本前提,沒有定性的定量是一種盲目的、毫無價值的定量。

長期以來,很多人認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只需要做定性分析,沒有必要使用數學模型等定量分析方法。更有人認為,只有西方經濟學才重視數學模型,追求數量上的精確性。事實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分析方法的顯著特點是,在充分地定性分析基礎上,同時重視定量分析。馬克思不僅精通數學,而且很重視經濟學中的數學應用。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經典論著中,不乏進行定量分析的例證。例如,《資本論》中對於資本循環、資本周轉和社會總資本再生產的分析,特別是對於社會兩大部類交換關係和社會總產品實現的表述,就運用了數學模型。

沒有定性的定量是一種盲目的、毫無價值的定量,而恰當的定量分析又使定性研究更加科學、準確,促使定性分析得出廣泛而深入的結論。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應重視定性分析方法與定量分析方法相結合。這既有利於在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基礎上解決現實經濟問題,也有利於回答西方經濟學面對中國實踐所無法回應的挑戰,有力反駁西方經濟學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責難,破除那種認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對於數學工具不重視的偏見。

然而,目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運用定量分析方法的研究力量還相對不足。一方面,相關研究力量大都集中在高校、研究機構的馬克思主義研究部門,這些部門中的學者大都是文科背景出身,一般不具備定量分析的專業研究優勢;另一方面,多數有數理背景的專家學者,則偏好於研究西方經濟學的數學模型和定量分析理論。這些都影響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定量分析理論、方法的研究深度,導致該領域的研究成果質量普遍不高。

加強定量分析方法研究

創新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的定量分析具有重大的時代意義,是不忘老祖宗,繼承、發揚、完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歷史任務,也有助於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建設。當前,在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過程中,應充分認識到定量分析方法的重要性。具體應從以下幾點著手。

第一,加強定量分析理論與方法研究。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個開放的系統,不排斥有利於當今世界人類發展的理論成果,包括批判地吸收西方經濟學中的數學模型,使其成為更加科學的先進方法。同時,要盡力規避西方經濟學定量研究方法中的線性、抽象性、片面性等缺陷,靈活使用系統論、控制論、博弈論等方法對中國經濟發展深層次的問題進行研究,借鑑大數據和長時段的客觀史料來揭示制度變遷、演化規律。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進入定量分析與中國實踐緊密結合的研究新階段。

第二,培養專業人才隊伍,推出高質量研究成果。要認真落實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體學習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在高校、社科院、黨校等哲學社會科學系統設立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定量分析理論、方法研究機構,按梯隊加強善於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定量分析的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建立人才獎勵和評價機制。要從我國實際出發,堅持實踐的觀點、歷史的觀點、辯證的觀點、發展的觀點,在實踐中認識真理、檢驗真理、發展真理,催生出一批具有獨創性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定量分析理論與方法研究的高質量學術成果。

第三,加大對相關研究課題的支持力度。擴大課題研究指南範圍,支持對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定量分析方法的研究。進一步建立系統、全面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定量分析體系,用經濟學語言和數學語言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加以表述。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讓定量分析理論、方法在推進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引領中國邁進世界前列的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

 

戳「閱讀原文」,查看往期學術乾貨!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宗悅  排版編輯:宗悅

文章好看就點這裡▼▼▼

相關焦點

  • 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貢獻中國智慧
    一、創新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意義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們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必修課。中國人民大學一級教授衛興華認為,在國內學術界充斥著大量的西方經濟學,但非常缺乏系統性的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學術體系,我們沒有自己的話語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處於邊緣化的地步,需要能夠加快提出一套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體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汪海波提出,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發展,我國已經變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們現在的對外投資也是世界第三位了。
  • 不斷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
    本文轉自【《求是》】;不斷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習近平今天,中央政治局進行第二十八次集體學習,學習內容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和方法論。安排這次學習,目的是加強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學習和理解。之前,我們已經安排學習了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方面的題目。
  • 習近平:不斷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
    不斷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習近平今天,中央政治局進行第二十八次集體學習,學習內容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和方法論。安排這次學習,目的是加強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學習和理解。這些都是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創造性發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同改革開放新的實踐結合起來,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1984年10月《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通過後,鄧小平同志評價說:「寫出了一個政治經濟學的初稿,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社會主義實踐相結合的政治經濟學」。
  • 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創新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作為「重溫馬克思主義經典」系列第六講(總133期),中國人民大學全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經濟學院教授 、博士生導師李義平,以「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創新發展貢獻中國智慧」為主題,對《資本論》進行導讀。
  • 12個問答,一起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重要講話
    2020年第16期《求是》刊發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不斷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這是總書記2015年11月23日主持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就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和方法論進行第二十八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 第十屆中國青年政治經濟學學者年會在清華大學召開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通訊員 王娜)12月5日,第十屆中國青年政治經濟學學者年會在清華大學召開。本屆大會的主題為「不斷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新境界」。本屆年會由中國青年政治經濟學學者年會秘書處、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經濟學研究所共同主辦。
  • 馬克思主義國際政治經濟學的理論特徵與當代價值
    作為一切發展為了人民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並不單純地追求國家權力和民族利益,而是更加注重全人類的共同發展。中國的實力越強大,在國際生產體系中所處的位置越優越,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同時,也就越能夠向世界各國提供普惠的福利,有力地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理想的實現。
  • 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來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是正在形成和發展的當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其理論來源可以概括為五個方面: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著作、前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遺產、中國傳統文化的「基因」、非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文明成果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成果。本文以「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著作」為重點,對這五種理論來源進行了闡述與論證。
  • 石建勳:當代中國經濟學成長壯大的主要路徑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經濟取得巨大發展成就,也推動中國經濟學取得一系列創新發展成果,逐漸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回顧70年來的發展脈絡可以發現,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不動搖,堅持科學的研究方法,同時吸收借鑑一切有益的經濟學研究成果,是中國經濟學創新發展的主要路徑。
  • 訪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陳先達:如何認識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價值
    今天,紀念偉大革命導師,關鍵是要真正理解和準確把握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價值,這是學懂弄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的一把鑰匙。  ■ 「馬克思主義」不只是一種學說,而是一種學說的本質。
  • CPE-40 FORUM|中國政治經濟學40人論壇·2020在西安成功舉辦
    何自力教授立足於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形勢並結合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提出了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根本任務,闡述了中國製造業的優勢,並從當今世界形勢和中國製造業自身情況出發,對中國製造業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做簡要分析,最後指出習近平關於加強實體經濟的思想,提出維護和提升製造業優勢的重大舉措。復旦大學孟捷教授分享的主題是《參照系與內循環——新興政策範式的政治經濟學闡釋》。
  • 李瀟瀟: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方法論自覺
    圍繞「當代中國語境中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面向當代中國問題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闡釋原則」、「中外比較視野中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反思與前瞻: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方法論創新」等議題展開了深入研討。
  • 當代中國主流經濟學究竟是什麼
    原標題:當代中國主流經濟學究竟是什麼   最近,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學習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時強調:「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們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必修課。」這實質是強調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在當代中國的主導地位。
  • 資料包 | 習近平總書記談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2015年11月23日下午,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就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和方法論進行第二十八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發表題為 《不斷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的重要講話。  最新一期出版的《求是》雜誌發表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這篇重要文章。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新進展
    學者們普遍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發展應遵循指導思想原則——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為指導;實踐原則——在實踐中形成與發展;開放性原則——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指導地位的前提下,借鑑西方經濟學有益成分。二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理論問題的研究。相關研究成果拓展了研究對象,明確了研究任務,創新了研究方法。
  • 學習習近平同志「論《〈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的時代意義」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典範  ——學習習近平同志「論《〈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的時代意義」理論札記  作者:韓毓海   「論《〈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的時代意義」一文,初刊於1997年第1期《福建論壇》雜誌,作者是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同志。
  • 《求是》雜誌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不斷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
    新華社北京8月15日電8月16日出版的第16期《求是》雜誌將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2015年11月23日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不斷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
  • 【好書推薦】 歷史唯物論與馬克思主義經濟學
    現為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領域包括政治經濟學、經濟思想史和經濟學方法論。先後畢業於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系、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系、北京大學經濟學院,1995年在北京大學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先後任職於中國人民大學馬列主義發展史研究所、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經濟學研究所等機構。2003年晉職為教授。
  • 構建中國馬克思主義符號學的意義-光明日報-光明網
    統而言之,從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中國經濟從高速度向高質量發展轉型,搶佔世界經濟發展高地;到抵制各種文化殖民,爭取世界話語權,建立文化強國;再到掌控意義生產的標準和規則,發出中國聲音,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無一不與符號生產相關。由此,重視、加強、大力發展和提升符號生產力,就成為新時代中國社會發展的當務之急。相應的,在理論上推進中國馬克思主義符號學的構建迫在眉睫。
  •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基本觀點研究
    這裡,我們約請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基本觀點研究課題組的幾位專家撰寫文章,分別從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方面,介紹我國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基本觀點研究的新進展。  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的研究,應注重歷史、理論與現實的結合,形成全面理解和把握基本原理的多維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