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山又名「太和山」,位於湖北省丹江口市的西南部。明代時,武當山被皇帝敕封為「大嶽」、「玄嶽」,地位在「五嶽」諸山之上。武當山三十六巖中最美的一處便是南巖宮了,南巖宮又名獨陽巖、紫霄巖,是道教所稱真武得道飛升之「聖境」。
據傳說,在唐朝,八仙之一的呂洞賓就曾在南巖修道。在武當山南巖「天乙真慶萬壽宮石殿」外絕崖旁的一座雕龍石樑,即為著名的龍首石,俗稱「龍頭香」,建於公元1314年(元朝延祐元年)。
龍頭香亦稱龍首石。青石作成,通體長2.9米,寬30釐米,橫空挑出,下臨深壑,龍頭朝向金頂,龍頭上放一小香爐,探身俯瞰毛骨悚然。上雕盤龍,龍頭頂端,雕一香爐,因此號稱 「天下第一香——龍頭香」。
龍頭香是古代工匠採用圓雕、鏤雕、影雕等多種手法鑿刻的合併為一體的兩條龍,造型渾然,兩條龍仰視吞噬著一團火球,躍躍欲飛,讓人嘆為觀止。在萬仞峭壁上懸空伸展的兩條龍傳說是玄武大帝的御騎,玄武大帝經常騎著它們到處巡視。
正因為龍頭香的神秘和地位,信士弟子們為表虔誠,每次來朝拜武當,都要燒「龍頭香」而走上那陰陽生死的邊界。由於下臨萬丈深淵,燒龍頭香的人要跪著從窄窄的龍身上爬到龍頭點燃香火,然後再跪著退回來,稍有不慎,就會粉身碎骨。毫無疑問,龍頭香自打明朝建成以來,從上面摔下去的人不計其數,其情形目不忍睹。
公元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川湖部院總督下令禁燒龍頭香,並立碑戒告。碑文告誡人們說,神是仁慈的,心誠則靈,不一定非要登到懸崖絕壁上燒香才算是對神的崇敬;所以不要復蹈前轍,毀掉寶貴的生命。禁燒龍頭香碑不僅保全了許多人的性命,同時也說明了一個道理,那就是珍愛生命。
其碑文為:「南巖之下,倚崖立殿以祠靈神,不知何時鑿石為龍首,置香爐於前,下臨絕壑,憑高俯瞰,神悚股慄,焚香者一失足則身命隨隕。此世俗庸,妄人所為,非上帝慈惠群生之意也。今徙爐殿內,以便焚香者,使知孝子不登高,不臨深之義,立石簷前,永杜小人行險僥倖之路,本宮住持暨諸道眾,隨時勸誡,勿蹈前轍,其遵行無忽。總督川大清康熙十一年六月朔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