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在十八屆中央紀委第五次全會上,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講話中的一個詞引發外界關注:「政治規矩」。他提出,要「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把守紀律、講規矩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而在1月16日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上,習近平進一步提出,「堅持黨的領導,首先是要堅持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這是一條根本的政治規矩」。「政治紀律」是黨內常態話語,經常被提及,但「政治規矩」的提法則比較罕見。
可以說,「政治規矩」,是當前理解中國政治思路的一個關鍵詞。那麼,到底什麼是政治規矩?為什麼要在此時重新提出政治規矩?對於如何理解習近平關於嚴明政治規矩的重要論述,光明日報也曾在2015年3月31日刊發過專文進行過解釋。
碾壓腐敗 程 碩作(新華社發)
1.什麼是黨的規矩
「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矩」。一個人,沒有規矩,很難成為一個合格的社會人;一個擁有8600多萬黨員的大黨,沒有經律和規矩,就註定成為一盤散沙。
為什麼這麼說?是因為,形勢越複雜,肩負的任務越艱巨,就越需要保持執政黨的團結統一。要達到這個目的,不僅需要一套嚴密的組織體系,需要全黨成員的高度自覺,也需要制度約束——這就是紀律和規矩的作用。
革命戰爭時期,為了「上下同欲者勝」,需要規矩;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為了凝聚全黨、團結一心啃下硬骨頭,同樣需要規矩。
重拳出擊 大巢作(新華社發)
那麼,黨的規矩到底包括哪些?
習近平對此有過總體論述。具體說來,黨的規矩包括四個方面:第一,黨章是全黨必須遵循的總章程,也是總規矩;第二,黨的紀律是剛性約束,政治紀律更是全黨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言論、政治行動方面必須遵守的剛性約束;第三,國家法律是黨員、幹部必須遵守的規矩;第四,黨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工作慣例。
從寬泛的外延說,中國共產黨黨員也都是中國公民,因此必須遵循國家法律,這毫無疑問;從黨員的身份來說,黨章等黨內規章制度作為硬性的約束,也需要每個黨員遵守。而包括政治紀律、組織紀律、財經紀律、宣傳紀律等在內的「黨的紀律」,既然已經明確成文,自然也就成為約束和指南。那麼,為什麼說「黨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工作慣例」也是政治規矩?
這就需要理清「黨的紀律」和「黨的規矩」之間的關係。
習近平對此有詳細的論述:「紀律是成文的規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紀律的規矩是不成文的紀律;紀律是剛性的規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紀律的規矩是自我約束的紀律。黨內很多規矩是我們黨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工作慣例,經過實踐檢驗,約定俗成、行之有效,反映了我們黨對一些問題的深刻思考和科學總結,需要全黨長期堅持並自覺遵循。」
也就是說,從概念的層面,「黨的規矩」的外延要比「黨的紀律」更大。紀律是剛性的規矩,優良傳統和工作慣例是不成文的、相對柔性的規矩,同樣需要遵守。
在黨的紀律中,習近平尤其強調「政治紀律」,因為這事關全黨的路線和立場。同樣,在黨的規矩中,習近平也尤其強調「政治規矩」,因為這也是事業興衰的關鍵。習近平指出:「在所有黨的紀律和規矩中,第一位的是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
制約 徐 駿作(新華社發)
2.政治規矩包括哪些
「政治規矩」確是一個新詞,也是理解當下中國政治思路的一個關鍵詞。
新概念的提出,通常有其問題背景。而作為總書記,習近平為什麼要提出遵守政治規矩呢?無疑,是因為黨內存在不遵守政治規矩的表現。
在近日出版的《習近平關於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論述摘編》中,習近平對於「不守政治規矩」的現象有所總結。
比如,在原則立場上,不守規矩主要體現為不能自覺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包括「在原則問題和大是大非面前立場搖擺」,「對涉及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等重大政治問題公開發表反對意見」,甚至是「對中央方針政策和重大決策部署陽奉陰違」,「口無遮攔,毫無顧忌」。
又比如,在黨內團結方面,不守規矩的主要體現,是「團團夥夥」、小山頭、小圈子、宗派主義。2013年和2014年,習近平兩次在不同場合表示,黨的幹部來自五湖四海,不能借著老鄉會、同學會、戰友會等場合,搞小圈子、拉幫結派、稱兄道弟,「宗派主義必須處理,山頭主義必須剷除」。
為什麼?因為這涉及到全黨的「團結統一」。山頭主義和宗派主義的出現,本質上就是「黨內有黨」,不僅可能在上情下達、方針執行上打折扣、搞對抗,甚至可能形成「門客、門宦、門附」的封建人身依附關係,在政治上形成一種抱團化、互相支持、互相提攜的利益交換關係,使政治「潛規則」大行其道,破壞黨的風氣和統一。
習近平反覆論及的另外一個規矩,就是「組織」的重要性。要有組織、體現組織,就要體現程序意識。
作為黨員,組織性體現在哪裡?下級服從上級、少數服從多數、遵循組織程序、聽從組織安排、重大事項向組織請示報告。習近平批評道,現在許多幹部沒有程序意識,「邁過鍋臺上炕」,或者是做先斬後奏的「事後諸葛亮」。
這種情況,主要體現為「組織意識淡漠、不向組織請示報告」,比如子女在國外定居、個人有幾本因私護照、隨意外出不報告、個人家庭發生重大變故不報告等。而這些,往往也是幹部出問題的苗頭,在近年來落馬的官員中屢見不鮮。
政治意識不強、組織意識不強,一個幹部就不免目中無人、心中無畏,甚至可能衍生出管不好身邊人、擅權幹政、幹預選人用人、打招呼說情等問題。這都是不守規矩的表現。
可以說,在今天重新提倡政治規矩,其本質就是為了維護黨中央權威、維護黨內團結統一、重塑黨組織的紀律性和約束力,淨化黨的政治生態。
3.強調規矩是傳統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習近平首次講「規矩」了。2012年11月16日,剛剛履新的習近平就強調「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並提出黨章是「根本大法」和「總規矩」。此後,在多個場合,他都強調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
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一次,是2013年在西柏坡。用他的話來說,「這裡是立規矩的地方。」那裡有中國共產黨1949年就立下的「六條規矩」:「一、不做壽;二、不送禮;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國同志同馬恩列斯平列。」
規矩簡單,但透露出的是對自身、對形勢、對未來事業的清醒認識。重規矩、明紀律,是中國共產黨革命勝利、贏取民心的重要法寶。從成文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到進入上海秩序井然地睡在街頭的解放軍戰士、「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的紅軍,每一個細節,都是政治規矩的體現,是政治理念在行為層面的實踐。
但在當下,黨的紀律、黨的規矩都有不同程度地被忽視、被破壞的現象。
比如,在去年6月份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推出的一項調查中,面對「你身邊的『組織渙散、紀律鬆弛』」現象,4萬多名參與的網友,有74.1%的人把票投給了「程度嚴重」的選項。
網友的切身感受,真實反映著來自現實的問題。
比如,山西「塌方式腐敗」,讓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直言「令人觸目驚心」;湖南衡陽的破壞選舉案,409人被給予黨紀政紀處分;廣東茂名窩案,涉嫌行賄買官人員159人,相互牽連的官員之間「一損俱損」,「山頭主義」「團團夥夥」的危害之大可見一斑。2014年12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專門強調:「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黨內決不容忍搞團團夥夥、結黨營私、拉幫結派。」
違紀,往往自破壞規矩始。講規矩,是對黨員、幹部黨性的重要考驗,也是對黨員、幹部對黨忠誠度的重要檢驗。
4.如何遵守政治規矩
有了規矩、懂了規矩,如何做到自覺遵守規矩?答案是,要做到「五個必須」。
一是必須維護黨中央權威,決不允許背離黨中央要求另搞一套,必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聽從黨中央指揮,不得陽奉陰違、自行其是,不得對黨中央的大政方針說三道四,不得公開發表同中央精神相違背的言論。
二是必須維護黨的團結,決不允許在黨內培植私人勢力,要堅持五湖四海,團結一切忠實於黨的同志,團結大多數,不得以人劃線,不得搞任何形式的派別活動。
三是必須遵循組織程序,決不允許擅作主張、我行我素,重大問題該請示的請示,該匯報的匯報,不允許超越權限辦事,不能先斬後奏。
四是必須服從組織決定,決不允許搞非組織活動,不得跟組織討價還價,不得違背組織決定,遇到問題要找組織、依靠組織,不得欺騙組織、對抗組織。
五是必須管好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決不允許他們擅權幹政、謀取私利,不得縱容他們影響政策制定和人事安排、幹預日常工作運行,不得默許他們利用特殊身份謀取非法利益。
要做到這些,就要樹立政治意識、團結意識、程序意識、組織意識、原則意識。
「其身不正,雖令不行;其身正,不令而行。」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守紀律講規矩的政黨才能得民心。在「減少腐敗存量、遏制腐敗增量、重構政治生態的工作艱巨繁重」的今天,強調規矩,也是改善政治生態的必要之舉。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也是全面依法落實依法治國方略的開局之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離不開「全面從嚴治黨」,因為這是前三者的政治基礎和根基。而守紀律、講規矩,就是全面從嚴治黨的最重要抓手。
「治理一個國家、一個社會,關鍵是要立規矩、講規矩、守規矩。」習近平說。
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全面闡述了政治規矩的基本內涵,明確提出要嚴明政治規矩,強調「要加強紀律建設,把守紀律講規矩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這對於全面從嚴治黨,特別是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加強對黨員幹部的紀律約束,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
一、提出政治規矩,是中華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範例
我們黨所講的規矩與古人所講的規矩有本質的不同。
然而,有一個不爭的事實:規矩意識深深植根於中華文化,講規矩守規矩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寶貴品格,是中華民族整體意識和文化心理的體現。這種意識滲透在歷朝歷代浩如煙海的典章制度和歷代先賢的經典論述中,也表現在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裡。從經典論述看,關於規矩的地位及作用,韓非子說:「萬物莫不有規矩」「規矩既設,三隅乃列」;孟子云:「聖人既竭目力焉,繼之以規矩準繩,以為方圓平直,不可勝用也」;《史記》載:「錯規矩,方圓鬥」,等等。這些論述表達了中華民族對於規矩的普遍性、重要性以及有效維護社會秩序重要作用的認識。關於規矩在修身方面的重要作用,孔子說:「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朱熹在《白鹿洞書院學規》中說:「知其理之當然,而責其身以必然,則夫規矩禁防之具,豈待他人設之而後有所持循哉?」這些論述表明了規矩與修身的密切關係,說明規矩須內化於心、注重踐行、須臾恪守。關於規矩的教化作用,孟子說:「大匠誨人,必以規矩;學者亦必以規矩。」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說:「垂能目制方圓,心度曲直,然不能以教人,其所以教人者,必規矩而已矣。」屈原在《楚辭》中寫道:「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這些表述說明了規矩在育人立人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強調育人不能僅停留在價值提倡層面上,必須把價值要求訴諸具體的規矩,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關於規矩在社會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呂氏春秋》說:「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矩」;《漢書》說:「權與物均而生衡,衡運生規,規圓生矩,矩方生繩,繩直生準,準正則平衡而鈞權矣。是為五則。規者,所以規圓器械,令得其類也。矩者,矩方器械,令不失其形也。規矩相須,陰陽位序,圓方乃成。」這些論述說明,規矩具有規類矩形的社會整合功能,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總之,規矩意識貫穿在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方方面面,是一種客觀存在的普遍的文化心態。
中國人始終把規矩視作客觀的標準,不可逾越或違背,把守規矩或不失規矩,作為對自己品行的要求。《通典》說:「規矩權衡不可枉。」表達的就是這種剛性要求。我國古代先賢以「平生不失規矩」要求自己。現實生活中,人們常說的「規規矩矩做人,規規矩矩做事」「家有家規,國有國法」等,都是傳統規矩意識的具體體現。
我們黨在工作中創造性地運用了「規矩」的概念。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都在重要場合使用過「規矩」這一範疇。1940年1月,毛澤東在出席陝甘寧邊區第二屆農工展覽會開幕典禮時指出:「八路軍有兩條規矩,一條就是官兵合作,一條就是軍民合作。」延安整風時,毛澤東在中央黨校作《整頓黨的作風》演講時說:「現在我們的黨校也要定這個規矩,看一個學生學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以後怎樣看中國問題。」1975年2月,鄧小平在《全黨講大局,把國民經濟搞上去》講話中說:「值班不準喝酒,這是歷來的規矩,現在也不嚴格執行了……必要的規章制度一定要恢復和健全,組織性紀律性一定要加強。」江澤民在黨的十三屆五中全會上講話指出:「我們黨歷來的規矩是,個人服從組織,少數服從多數,下級服從上級,全黨服從中央。這是全黨必須遵守的基本的組織紀律,它既是民主制的重要內容,又是民主集中製得以貫徹執行的重要保證。」胡錦濤在《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要做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的表率》中指出:「各級黨委和組織人事部門要堅持原則,一身正氣,嚴格按黨的政策和規矩辦事。」在我們黨的歷史上,講規矩、守規矩歷來受到高度重視,並應用在治黨治軍和社會治理的方方面面。但從政治的高度全面系統地闡釋規矩,並把它上升到思想理論的層面,還是從黨的十八大之後開始的。
基於中華民族普遍的樸素的規矩意識,提出政治規矩,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許多重要場合提出要實現中華傳統美德、中華文化、中華文明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同時總書記基於傳統意義上的規矩,基於歷史悠久、內涵豐富的規矩意識,創造性地提出「政治規矩」,旗幟鮮明地把「政治規矩」從傳統的大眾文化心理的規矩意識中分離出來,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中華文化的規矩意識。以此為標誌,中華文化除傳統的一般意義的規矩之外,增加了「政治規矩」這一鮮明內涵。由此可以看出,提出政治規矩不僅拓展了中華民族規矩意識的內涵,而且啟迪人們從更高的要求、更深的層次審視和珍視中華民族的規矩意識,使之更好地服務當今時代。
二、提出政治規矩,是對黨建理論的新創造新發展
黨建理論的創新創造和豐富發展,是我們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特徵,也是我們黨領導人民群眾創造性地推進革命、建設和改革歷史進程並不斷取得新勝利的根本保證。特別是我們黨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形成了把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與把中國實踐馬克思主義化的「兩化」互動融通、開放發展的理論創新範式,為黨建理論的不斷創新和發展開闢了廣闊的空間。提出「政治規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具體表現,是對黨建理論的新貢獻。
「政治規矩」不是指某一條具體的規矩,而是對黨員幹部政治標準的總體要求,是對黨員幹部政治堅守的總體概括。我們黨在90餘年的奮鬥歷程中,形成了包括黨章、黨的紀律、國家法律、優良傳統和工作慣例等在內的許許多多的規矩,這些規矩成為黨建理論的重要內容。但在以往的黨建理論中既沒有明確界定規矩這一範疇的基本內涵,也沒有明確提出政治規矩這一概念。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刻總結黨的建設歷史經驗,全面把握黨的建設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的基礎上,鮮明提出並全面闡述了什麼是政治規矩、為什麼要嚴明政治規矩、如何嚴明政治規矩等。他指出,「紀律是成文的規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紀律的規矩是不成文的紀律。」「黨章是全黨必須遵循的總章程,也是總規矩。黨的紀律是剛性約束,政治紀律更是全黨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言論、政治行動方面必須遵守的剛性約束。國家法律是黨員、幹部必須遵守的規矩。黨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工作慣例也是重要的黨內規矩。」這些重要思想和論述深刻闡明了紀律與規矩的關係,首次全面系統概括了政治規矩的基本內涵,進一步拓展了新形勢下黨建理論的視野,成為今後加強黨的建設的重要遵循。同時,習近平總書記對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提出了「五個必須」的具體明確要求。提出政治規矩,實現了黨建理論的新創造新發展。這一理論上的創新和發展,體現了全面從嚴治黨、依紀依規管黨治黨的戰略部署,體現了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相結合、治標與治本相結合的黨建新思路新途徑,為加強黨的建設、提高黨建工作科學化水平指明了正確方向。
「政治規矩」凸顯了黨的規矩的政治屬性,與黨的性質、品質緊密聯繫在一起,是黨的性質、品質的具體表現。政治規矩是我們黨賴以生存的「生命線」,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關鍵所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黨是肩負著歷史使命的政治組織,必須有嚴明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作為擁有8600萬黨員的大黨,沒有嚴明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不可能形成全黨的團結統一,不可能形成全黨的統一意志和統一行動,更不可能領導人民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這說明,政治規矩始終與黨的使命緊密聯繫在一起,始終與黨在不同歷史時期面臨的形勢和任務緊密聯繫在一起,始終與黨的自身建設緊密聯繫在一起,始終與每一位黨員、幹部的言行緊密聯繫在一起。政治規矩與黨的命運相始終,與黨員幹部的黨性相統一。政治規矩關乎黨的生命,已經為我們黨領導人民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輝煌成就的歷史反覆證明。毛澤東說:「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鄧小平說:「我們這麼大一個國家,怎樣才能團結起來、組織起來呢?一靠理想,二靠紀律。」這些都是總結中國經驗得出的結論,都是對中國共產黨執政規律的深切把握。提出嚴明政治規矩,就是要使黨員幹部牢記政治規矩與黨的前途命運攸關,就是要時時刻刻警示黨員幹部,牢記自己擔當的政治責任,自覺標明政治身份、增強政治歸屬感,在黨言黨愛黨、在黨憂黨為黨;自覺按照黨的要求,規範和約束自己的行為,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本色,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努力提高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不斷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
三、提出政治規矩,為全面從嚴治黨開闢了廣闊的實踐空間
嚴明政治規矩,既是管黨治黨建設黨特別是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重要遵循,又是當前和今後加強黨的建設的基本實踐路徑,具有十分重要和深遠的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定規矩,就是要落實一些已經有明確規範的事情,就要約束一些不合規矩的事情,就要規範一些沒有規範的事情。」這就從實踐層面鮮明地把立規矩、講規矩、守規矩突出出來,實現了新形勢下黨建實踐路徑和方式的重大創新,必將極大地推動全面從嚴治黨特別是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深入發展。
從具體的實踐看,嚴明政治規矩需要在以下三方面下功夫。一是立規矩,建立和完善相關制度機制。制度建設是黨的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任務,也是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治本之策。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論述規矩,落腳點就是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把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從黨的十八大以來查處的腐敗案件情況看,一定程度上暴露出一些黨內法規制度不完善、不配套、存在盲點的問題,有的規定缺乏配套措施,有的規定過於原則籠統存在「模糊地帶」,有的規定有要求無罰則,可操作性不夠強,甚至流於形式,造成剛性約束不夠,等等。因此,堅持「制度治黨」,迫切需要在「立規矩」上做文章,在建章立制上取得實效,為全面從嚴治黨提供制度保障。從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看,立規矩要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提出的著重抓好四個方面的制度建設,即著力健全黨內監督制度,著力健全選人用人管人制度,著力深化體制機制改革,著力完善國有企業監管制度。中央提出,今年要抓緊修訂黨員領導幹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巡視工作條例和行政監察法等,這是在制度建設上的強化和完善。二是講規矩,培養規矩意識和習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講規矩是對黨員、幹部黨性的考驗,是對黨員、幹部忠誠度的重要檢驗。」規矩的外在表現是一個黨員幹部或黨組織合乎規範的行為,而其內在的本質是對黨的價值理想和追求的自覺認同,這種自覺認同是經過長期的黨性修養和黨性鍛鍊鑄造而成的。因此,講規矩,不能離開對規矩的長期踐行,只有長期踐行才能做到行為自覺,真正實現對規矩知行合一。當然,並不是每一個黨員幹部都能達到真正的規矩自覺,這就需要紀檢機關充分發揮監督作用。紀檢機關的監督履責需要伴隨黨員幹部規矩習慣養成的全過程,這一過程對於黨員幹部來說是身心修煉的過程,對於紀檢機關來說付出的是對黨員幹部的真心關愛。同時,培育規矩意識和習慣,離不開良好的輿論氛圍和社會環境,迫切需要領導幹部作出示範和表率。領導幹部既要自覺做嚴明政治規矩的示範者、帶動者,又要自覺做宣傳者、組織者、推動者。三是守規矩,強化嚴格執行和落實。執行是規矩的生命,有規定無執行,規矩就失去了意義和價值。近兩年來,中央下大力氣狠抓「吃喝風」「送禮風」「玩樂風」等問題,群眾感到抓出了明顯的效果,一個關鍵原因就是「八項規定」得到了真正的執行。同時應該看到,目前重製度、輕執行的問題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比如,有的黨員幹部在制度執行上講潛規則不講規矩;有的把自己排除在政治規矩之外,把中央三令五申的紀律要求拋在腦後;有的對中央的要求採取「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的單位黨組織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等等。這些都與不執行或不認真執行政治規矩密切相關。因此,必須加強執行的過程控制,抓好執行的關鍵環節,加強對執行結果的評估和考核,特別是強化黨委的主體責任和紀委的監督責任,對發生嚴重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案件的地方實行「一案雙查」,既追究當事人的責任,又追究主體責任、監督責任和相關領導責任,真正讓政治規矩成為不可觸碰的「高壓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