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反腐論述裡引用的古典名句:規矩篇

2020-12-16 中國新聞網

  【學習路上按】今年年初,由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的《習近平關於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論述摘編》一書在全國出版發行。全書共分9個專題,收入216段論述,摘自習近平同志40多篇重要文獻。其中許多論述是第一次公開發表。習近平總書記在書中指出,我們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使之成為新形勢下加強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設的重要資源。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梳理書中內容發現,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文章中多處引經據典,生動傳神,寓意深邃,極具啟迪意義。據此,本網特別推出「習近平反腐論述裡引用的古典名句」系列策劃,從違紀篇、規矩篇、正風篇、修身篇等方面,旨在幫助廣大黨員幹部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有關反腐敗方面的重要講話精神,準確理解習近平總書記的思想精髓。本期,讓我們聚焦「規矩」一詞。

  >>>習近平反腐論述裡引用的古典名句:違紀篇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 原文

  制定紀律就是要執行的。「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講的就是這個道理。黨的規矩,黨組織和黨員、幹部必須遵照執行,不能搞特殊、有例外。各級黨組織要敢抓敢管,使紀律真正成為帶電的高壓線。

  ——《嚴明黨的組織紀律,增強組織紀律性》(2014年1月14日)

  - 典出

  孟子曰:「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 能平治天下。」

  ——《孟子·離婁上》

  - 釋義

  即使有離婁那樣好的視力,公輸子那樣好的技巧,如果不用圓規和曲尺,也不能準確地畫出方形和圓形。這句話告誡我們: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則,因為世間萬物必須有一條基礎的準繩,有所規限,方可有始有終。

  「規矩」二字筆畫不多,但對每一個黨員領導幹部而言,能否自覺遵奉黨內規矩為人生戒律,努力把規矩真正寫在心裡,又豈可說是一件易事。人不以規矩則廢,黨不以規矩則亂。黨的十八大以來,從履新之始的「八項規定」到整飭風紀的道道禁令,從全面依法治國到全面從嚴治黨,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把立規矩、講規矩作為重要抓手,不斷宣示從嚴治黨的堅定決心。

  「有功必賞,有罪必罰,則為善者日進,為惡者日止。」

  - 原文

  「有功必賞,有罪必罰,則為善者日進,為惡者日止。」不反腐敗確實要亡黨,真反腐敗不僅不會亡黨,而且能增強黨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使我們黨更加堅強、更有力量。

  ——《在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10月23日)

  - 典出

  周主將視學,以太傅燕國公于謹為三老。謹上表固辭,不許,仍賜以延年杖。戊午,帝幸太學。謹入門,帝迎拜於門屏之間,謹答拜。有司設三老席於中楹,南向。太師護升階,設幾,謹升席,南面憑几而坐。大司馬豆盧寧升階,正舄。帝升階,立於斧之前,西面。有司進饌,帝跪設醬豆,親為之袒割。謹食畢,帝親跪授爵以。有司撤訖,帝北面立而訪道。謹起,立於席後,對曰:「木受繩則正,後從諫則聖。明王虛心納諫以知得失,天下乃安。」又曰:「去食去兵,信不可去;願陛下守信勿失。」又曰:「有功必賞,有罪必罰,則為善者日進,為惡者日止。」又曰:「言行者,立身之基,願陛下三思而言,九慮而行,勿使有過。天子之過,如日月之食,人莫不知,願陛下慎之。」帝再拜受言,謹答拜。禮成而出。

  ——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鑑》

  - 釋義

  有功必賞,有罪必罰,那麼做好事的人會一天比一天多,做壞事的人會一天比一天少。我們都知道,唱紅臉易唱黑臉難。一些單位執紀不嚴、違紀不究,一個重要原因是黨委班子和領導幹部患得患失,腰杆子不硬,這種擔心和顧慮,貌似為集體著想,為全局考量,其實卻經不起推敲。嚴紀峻法表面看來不講情面,實際上不近人情反有情。對於幹部本人來說,「嚴是愛,松是害」,保持嚴治深糾的高壓態勢,也是一種警示和敲打。

  「遊必有方」

  - 原文

  當前,在請示報告制度方面存在不少問題。有的幹部目無組織,幹了什麼、人跑到哪裡去了,組織上都不知道,泥牛入海無消息。有事要找他,眾裡尋他千百度,頗費周折。孔子說「遊必有方」,我們的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要是連這一條都做不到,那就成問題了。對不請示報告的幹部,黨組織要格外注意,可能就是要出問題的前兆。有的領導幹部不知哪來的神通,辦了好幾個身份證,違規辦了因私護照甚至持有外國綠卡,有的有幾本港澳通行證,有的把老婆孩子都送到國外去了,根本沒給組織上說一聲,沒把組織當回事!這些都要查,查出來就要處理,不搞下不為例。領導幹部獨來獨往、天馬行空,遲早會出問題。

  ——《嚴明黨的組織紀律,增強組織紀律性》(2014年1月14日)

  - 典出

  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論語·裡仁》

  - 釋義

  父母在世,不出遠門,如果必須要出遠門,一定要告知父母去處。對於黨政領導幹部而言,「向組織報告」本應是幹部工作的一項「規矩」,然而許多幹部根本不把組織當回事,自由散漫,愛搞「小秘密」;有的清楚自己出了問題依然執迷不悟,東躲西藏,逃避組織監管,成了監管不及的「死角」幹部。黨員幹部數量龐大、監督管理困難,鑽了空子的不在少數,這就更需要組織及時了解幹部信息,使幹部做到「遊必有方」。

  「言必行、行必果」

  - 原文

  規定就是規定,不加「試行」兩字,就是要表明一個堅決的態度,表明這個規定是剛性的。「試行」給人感覺是不是還有點含糊。就先按這個規定去做,做了以後真正推開了,一兩年後再完善。中央紀委有那麼多規定,不也就規定下去了。反正要不斷去約束。最重要的是要抓好落實,言必行、行必果。我們說了不是白說,說了就必須做到,把文件上寫的內容一一落到實處。要完善細則,警衛、新聞、文秘、內事、外事都要有各自的細化落實方案。規定製定出來後,大家都要學習貫徹,特別是領導幹部身邊的工作人員要學習貫徹。有些事情往往是身邊工作人員提要求,把它作為一種待遇、一種權利來提要求,好像不那麼搞就交代不過去了,弄得大家無所適從。管好身邊工作人員,這也是一條,而且是很重要的一條。

  ——《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的講話》(2012年12月4日)

  - 典出

  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猶合符節也,無言而不行也。

  ——《墨子·兼愛下》

  - 釋義

  說話一定要講信用,不食言,不說空話、假話、大話,說到做到。對於黨員幹部而言就是要說話算數,言行一致,要對黨、對組織、對同志講真話、講實話、講心裡話,「恥其言而過其行」,要努力踐行自己的諾言,要盡最大努力落實計劃和部署,不可隨意而變,更不能半途而廢。

  「如履薄冰、如臨深淵」

  - 原文

  要加強對幹部經常性的管理監督,形成對幹部的嚴格約束。沒有監督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這是一條鐵律。組織上培養幹部不容易,要管理好、監督好,讓他們始終有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警覺。對幹部經常開展同志式的談心談話,既指出缺點不足,又給予鞭策鼓勵,這是個好傳統,要注意保持和發揚。

  ——《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6月28日)

  - 典出

  不敢暴虎,不敢馮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詩經·小雅·小旻》

  - 釋義

  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就是要以敬畏之心對待權力。這裡所說的「畏」,不是懼怕、怯懦,也不是畏首畏尾、縮手縮腳。一個人如果失去了敬畏之心,為人處世就可能變得狂妄自大、肆無忌憚,甚至貪得無厭、無法無天,最終吞下自釀的苦果。只有常存敬畏之心,才會時刻有一種如履薄冰的感覺,保持正確人生航向,堂堂正正為人,踏踏實實做事,乾乾淨淨做官。因此,黨員領導幹部「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心態規範從政行為,自覺做到防微杜漸,謹防「第一次出軌」、「第一次溼鞋」,決不越雷池半步,既是為了事業,也是為了自己。

相關焦點

  • 習近平反腐論述裡引用的古典名句:修身篇
    【學習路上按】今年年初,由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的《習近平關於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論述摘編》一書在全國出版發行。全書共分9個專題,收入216段論述,摘自習近平同志40多篇重要文獻。
  • 習近平反腐論述裡的大白話
    習近平反腐論述裡的大白話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善於用大白話、大實話和群眾語言深入淺出、解惑釋疑;善於用聊天式、談心式的語氣娓娓道來、觸及心靈。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發表了多次重要講話,形成了其獨特的富有個性化的語言風格,充滿了語言魅力。這些講話讓大家想聽、愛聽、願聽,往往覺得很過癮、很解渴、很興奮,常常有撥雲見日、豁然開朗和醍醐灌頂之感。
  • 習近平引用的古典名句(治理篇)
    ——習近平在比利時布魯日歐洲學院的演講(2014年4月1日) 典出:《老子》 原文:同引用 釋義:謀劃大事難事,要從小處和容易處考慮。天下的難事,都是先從容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都是從細微的小事做起。 《老子》充滿了辯證的智慧。習近平引用的這個名句,將難與易,大與細(小)的相互轉化闡釋得淋漓盡致。
  • 習近平引用的古典名句
    習近平引用的古典名句 習近平總書記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善於向古人借智慧,常以「適當的引經據典」闡明透徹的思想。他引用過的古典名句,對我們的工作、生活、學習,均有參考價值。 修身篇 知其不善,則速改以從善。最要在「速改」上著力。
  • 習近平引用的古典名句:習得
    2017年伊始,習近平主席就對瑞士進行了國事訪問,出席了在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訪問了聯合國日內瓦總部、世界衛生組織、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在瑞士期間,習近平發表了兩篇重要演講《共擔時代責任 共促全球發展》、《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闡明了中國在經濟全球化上的態度,解讀了「命運共同體」的理念。
  • 習得——習近平引用的古典名句·為學篇
    原標題:習得——習近平引用的古典名句·為學篇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習近平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2013年3月1日) 典出:《論語·為政》 原文:同引用 釋義:只學習
  • 【學習小組】習近平引用過的古典名句(法治篇)
    【學習小組按】 組員們都知道,習近平重視中華文化,善於向古人借智慧,常以「適當的引經據典」闡明透徹的思想。 最近,十八屆四中全會後不久,他對《決定》做的《說明》中即引用了張居正和王勃的兩句名言——「天下大事,不難於立法,而難以法之必行」;「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用以說明「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於實施」。 學習小組為組員梳理習近平在歷次有關法治的講話中,曾引用過的古典名句。這些名句,也暗含著他的法治思想。
  • 習近平引用的名句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這篇講話是新時代改革開放再出發新的宣言書、新的動員令,對於鼓舞和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新時代繼續把改革開放推向前進,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在超過萬字的講話稿中,習近平多次引用古今中外的名句。
  • 習得——習近平引用的古典名句•民本篇
    ——習近平在河北省阜平縣考察扶貧開發工作時的講話(2012年12月29、30日)典出:清•鄭板橋《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丞括》原文:同引用釋義:在縣衙的屋子裡聽風雨中竹子來回擺動的聲音,仿佛聽見了民間百姓在這種天氣裡忍受疾苦的聲音。
  • 習近平引用的這些名句源自何處?
    12月18日,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在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在超過萬字的講話稿中,習近平多次引用古今中外的名句。這些引用,既有中國古代的經典名言,也有恩格斯、毛澤東、鄧小平、魯迅的論述。這些名句,從理論依據、歷史實踐、文化淵源、民族精神等方面,深化了對中國改革開放內涵的認知。今天,小編對這些名句進行解讀,以饗讀者。
  • 習得修身篇——習近平引用的古典名句
    志之所向,無堅不入, 銳兵精甲,不能御也 ——習近平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6月28日) 典出:清《格言聯璧》 原文:同引用 釋義:志向所趨,沒有不能達到的地方,即使是山海盡頭,也不能限制。意志所向,沒有不能攻破的壁壘,即使是精兵堅甲,也不能抵抗。 立志是事業的開始,也是基礎。
  • 習近平反腐論述裡的大白話⑦:咱門神要擺正 大鬼小鬼莫進
    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善於用大白話、大實話和群眾語言深入淺出、解惑釋疑;善於用聊天式、談心式的語氣娓娓道來、觸及心靈。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發表了多次重要講話,形成了其獨特的富有個性化的語言風格,充滿了語言魅力。這些講話讓大家想聽、愛聽、願聽,往往覺得很過癮、很解渴、很興奮,常常有撥雲見日、豁然開朗和醍醐灌頂之感。
  • 習近平引用的名句--新聞報導-人民網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這篇講話是新時代改革開放再出發新的宣言書、新的動員令,對於鼓舞和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新時代繼續把改革開放推向前進,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在超過萬字的講話稿中,習近平多次引用古今中外的名句。
  • 習近平引用的古典名句:習得·天下篇
    親仁善鄰,國之寶也 ——習近平在俄羅斯「中國旅遊年」開幕式上的致辭(2013年3月22日) 典出:《左傳·隱公六年》 原文:往歲,鄭伯請成於陳,陳侯不許。五父諫曰:「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君其許鄭!」 釋義:與鄰者親近,與鄰邦友好,是我們的國寶(也是我們堅持的原則)。
  • 習近平最近又用了哪些古典名句
    原標題:【習得】習近平最近又用了哪些古典名句(南太平洋之行篇) 【學習小組】 組員們對《人民日報(海外版)》的「習得」系列記憶猶新嗎? 學習小組和組員們都要與時俱進,天天向上。
  • 盤點:習近平最新從嚴治黨論述中引用的15個古典名句
    ■ 原文 領導幹部要堅守正道、弘揚正氣,堅持以信念、人格、實幹立身;要襟懷坦白、光明磊落,對上對下講真話、實話、心裡話,絕不搞弄虛作假、口是心非那一套;要堅持原則、恪守規矩 ——2014年6月30日,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 典出 不以一毫私意自蔽,不以一毫私慾自累,涵泳乎其所已知。敦篤乎其所已能,此皆存心之屬也。
  • 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 習近平引用的名句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這篇講話是新時代改革開放再出發新的宣言書、新的動員令,對於鼓舞和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新時代繼續把改革開放推向前進,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在超過萬字的講話稿中,習近平多次引用古今中外的名句。
  • 習近平談政治規矩 劍指官場4種灰色心態
    人民網2月5日電海外網「學習小組」公眾號關注「習近平劍指官場4種灰色心態」,文章稱,在最近的省部級幹部研討班上,習近平首次在公開場合談了「四個全面」的治國理政布局。其中,「全面從嚴治黨」是一個新提法、新思路。要理解這一思路,「政治規矩」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關鍵詞。
  • 2018遴選公文寫作備考:領導講話引用古典詩詞的作用
    該句引自蘇軾《範增論》,句勢簡潔,富含哲理,闡述了自然界的一般規律,習近平總書記將其引用至社會生活中,用來說明保持黨的肌體健康的必要性與重要性,起到了振聾發聵的作用,給人印象深刻,遠比說一些冗長的官話、套話管用。   (二)充分展示淵博的學識與修養   「腹有詩書氣自華」。古典詩詞蘊涵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恰當地引用,可以彰顯領導人員的文化修養。
  • "習近平用典"出版:"論語"引用最多 最青睞蘇軾
    135則典故 概括精髓  《習近平用典》共26萬字,從總書記數百篇講話和文章中遴選出他使用頻率高、影響深遠、最能體現他治國理政理念的典故135則,分敬民、為政、立德、勸學、廉政、創新、法治等13個篇章。針對每則典故,分別闡述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的現實意義,詮釋習近平總書記所引典故的背景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