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一毫私意自蔽,不以一毫私慾自累
■ 原文
領導幹部要堅守正道、弘揚正氣,堅持以信念、人格、實幹立身;要襟懷坦白、光明磊落,對上對下講真話、實話、心裡話,絕不搞弄虛作假、口是心非那一套;要堅持原則、恪守規矩,嚴格按黨紀國法辦事,不成為不正當社會關係的編織者,絕不搞看人下菜、翻雲覆雨那一套;要嚴肅綱紀、疾惡如仇,對一切不正之風敢於亮劍,絕不搞逃避責任、明哲保身那一套;要艱苦奮鬥、清正廉潔,正確行使權力,在各種誘惑面前經得起考驗,「不以一毫私意自蔽,不以一毫私慾自累」。
——2014年6月30日,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 典出
不以一毫私意自蔽,不以一毫私慾自累,涵泳乎其所已知。敦篤乎其所已能,此皆存心之屬也。
——宋·朱熹《中庸章句》
■ 釋義
這句話的大意是,不會因為一點個人利益或一己私利就處事不公,分不清是非;不會因為一點私心、私慾而身心疲憊。習近平總書記在各種場合多次強調,「衡量黨性強弱的根本尺度是公私二字」,「作風問題,很多是因公私關係沒有擺正產生的。」「作為黨的幹部,就是要講大公無私、公私分明、先公後私、公而忘私」,「位高不能擅權,權重不能謀私」,「自覺把權力行使的過程作為為人民服務的過程」,「做到法律面前不為私心所擾、不為人情所困、不為關系所累、不為利益所惑」,「保證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謀利益」。用權不謀私,就要明白什麼權能用什麼權不能用,在思想上劃出紅線、在行為上明確界限。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 原文
我一直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當官就不要發財,發財就不要當官,這是兩股道上跑的車。對領導幹部配偶和子女等經商辦企業,黨紀國法都有明確規定,問題是沒有落實好。
——2015年3月5日,習近平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
■ 典出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孟子·《魚我所欲也》
■ 釋義
本意不是說二者必然不可兼得,而是強調當如果不能兼得的時候,我們應當如何取捨。 其中也有好的東西不要擁有太多,不然就體現不出其價值所在,意在提醒人們在面對取捨時應該如何抉擇。「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黨員幹部不論位居何職,都要守住清貧,耐得住寂寞,牢記清廉是領導幹部最好的護身符,講規矩守紀律,自覺築牢廉潔自律「紅線」,當官就不要發財,發財就不要當官,既已走官道,當忘發財夢,把握自己,管好自己,管得住小節,把欲望關進自律的籠子,做精神上的富有者,反對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不做金錢的奴隸。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 原文
對領導幹部,要求就是要嚴一些,正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2015年3月5日,習近平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
■ 典出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孔子《論語·子路篇》
■ 釋義
孔子說:「自我端正了,即使不發布命令,老百姓也會去實行,自身就不端正,即使發布命令,老百姓也不會服從。」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應加強自我約束、努力自我淨化、實現自我完善,以身作則,率先垂範,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只有經常拷問自己,切實做到說的和想的一致、說的和做的一致、要求自己的和要求別人的一致,說話才有底氣,才能靠共產黨人的崇高人格和追求去影響群眾,靠身體力行、身先士卒去帶動群眾。
(註:釋義部分參考人民日報、解放軍報、中國紀檢監察報、中國紀檢監察雜誌、北京日報、青海日報、新華網、求是網、荊楚網等相關評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