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民俗禁忌中的大多數內容已經廢棄,只是作為一種趣談而存在。 今天就一起去看看老一輩的人們流傳的喪事禁忌都有哪些。
生與死,是人生最關鍵的兩件大事。生,是生命的起始;死,是生命的終結。人們把這兩件事看得都很重,而迷信的人認為除了人間以外,還有一個死人去的地方,即陰間。活人看不見陰間,但陰間的鬼魂對活人的世界卻看得一 清二楚。因此,活著的人不管願意不願意,對死去的人決不能造次越禮。循規蹈矩的喪禮成了對死者的無尚尊敬。因而喪事中的禁忌,就成為很重要的事情。
死者臨咽氣時,兒女們七手八腳搬動著即將變硬的四肢,為其穿好裝老衣服(壽衣)。壽衣不分季節,都是棉衣、棉褲、布鞋、布襪。忌穿皮襖、皮褲等帶毛的衣服。
兒子死於父母之前,妻子死於丈夫之前,忌入祖墳,先寄埋在外,等父母、丈夫亡後一同帶進墳裡。
築墳建墓時忌「天坑」。躲不過「天坑」則於家不利,人丁不旺。挖墳墓時,忌把腳印留在墳墓內,墳墓挖成後,要用掃帚將腳印掃掉;埋葬死人時,互相不能直呼名字,怕把活人的靈魂埋入墳墓;出殯時,還要看入老墳還是踩新墳?入老墳,沒說法;踩新墳,還要避開「天坑」。死了人,要請一班「鼓匠」,將「鼓匠班」安置在靈棚裡,不能進屋裡吃飯,這也是一忌。「鼓匠班」一般由三五人組成,他們吹奏的曲調,大體為《苦伶仃》、《小寡婦上墳》、《小開門》、《八板》、《鬼拉腿》、《戳古董》、《大上吊》等曲牌。埋葬之後,以為死魂隨時可能從墓中跑出來,跟著活人回家,所以要繞墓三周。送葬回家途中,嚴忌回頭看視,怕看見死魂在陰間的行影,對雙方都不利。
家屬從墳地回來時,忌走去時的路線,要另走一條回家的路,這樣死魂就無法跟人回家;到家,忌穿孝服入門,要在大門外將孝服脫下,從牆上扔入院中,以免將鬼魂帶入家中。
長輩去世,子女「忌孝」三年,百日內不嫁娶,三年內春節不貼紅對聯。第一年什麼對聯都不貼,第二年貼藍色紙對聯,第三年貼綠色紙對聯。三年後方可貼紅紙對聯。
喪事在「掩材」(入殮)、「掀材」(起材出殯)時,迷信說法還「妨四相」,以死的月份定所妨的四屬相:正月、四月、七月、十月,分別妨屬虎、猴、蛇、豬的人;二月、五月、八月、十一月,妨屬鼠、馬、雞、兔的人;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妨屬龍、狗、牛、羊的人。
民俗禁忌中的內容,儘管都是虛幻的,並具有較強的迷信色彩,但有些如農業生產、養生、健康等內容,還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是積極的,不必作全面否定。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文化知識的普及,人們不斷深入認識事物的實質和發展規律,將更自覺地按照客觀規律辦事,這才是更高意義上的擇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