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寶:貧困縣僅相對貧困 應隨地方發展動態調整

2020-12-25 央廣網財經

  中廣網北京3月20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導,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昨天(19日)在網站公布了貧困縣名單。全國592個貧困縣中,中部有217個,西部有375個。

  早在1994年,國家就確定592個國家級貧困縣。而在18年之後,昨天公布的國家級貧困縣數目還是592個。

  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情況是,前段時間因「高調慶功」、說已經被納入國家「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成為國家級貧困縣的湖南省新邵縣,不在最新公布的這個名單上。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 的提高,我國部分地區已經達到了小康水平,但還是有不少地區的經濟水平相當落後,國家確定貧困縣,就是為了集中力量保證供給,防止扶貧資金的分散使用。

  連續多年的經濟高速發展之後,中國的貧困縣數量為什麼還有這麼多?對此,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吳國寶做出獨家觀察。

  經濟發展、脫貧致富,中國的貧困縣何時不再貧困?

  主持人:昨天公布的貧困縣名單顯示全國592個貧困縣,中部省份有217個,西部省份有375個。上一次確定貧困縣名單是什麼時候?昨天的這個名單和以前相比有變化嗎?

  吳國寶:貧困縣總數和2001年、1994年完全一樣,但名單有些小幅調整。

  主持人:這些年我國經濟快速發展,按照我們大多數人的想法,這個名單應該不斷變化的,而且趨勢應該是貧困縣的數目越來越少,而實際上我們看到,被列入國家級貧困縣名單的地方還有那麼多,為什麼會這樣?

  吳國寶:現在談的貧困已經不是上世紀80年代中期的絕對貧困。即使現在確定592個扶貧工作重點縣,也僅是作為扶貧工作的重點。把這些縣確定為今後十年國家重點扶持的區域,通過對重點區域的特殊扶持,縮小地區之間的差異。扶貧工作重點縣相對於其他縣和地區來說依然相對貧困。如果用比較長遠的眼光來看這個問題,儘管經過這麼多年的扶貧開發,原來扶持的縣有了很大發展,但是相對於其他縣來說,這些縣依然相對比較貧困。

相關焦點

  • 中國社科院吳國寶:要跳出農村來考慮農村貧困地區的發展
    中國社會科學院貧困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吳國寶(《中國經濟周刊》首席攝影記者 肖翊 攝)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記者 孫庭陽) 「脫貧攻堅過程中應以問題導向,來確定自身創新的方向。」7月29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貧困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吳國寶在《中國經濟周刊》組織召開的「中國革命老區脫貧攻堅經驗交流會」上,聽完湖南花垣、山西武鄉、四川營山、河南盧氏、河北赤城、湖北紅安等6個縣的脫貧攻堅經經驗後,這樣總結脫貧攻堅可借鑑的經驗。此次活動聚焦貧困革命老區脫貧攻堅的積極探索與創新實踐。
  • —專訪中國社會科學院貧困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吳國寶 - 民生周刊
    深度貧困地區脫貧還面臨哪些瓶頸?怎樣才能有效防止返貧,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如何有機銜接?等等,帶著這些問題,日前,《民生周刊》記者專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貧困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吳國寶。    民生周刊:你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將主要產生哪些影響?在這樣的背景下,今年脫貧工作的關鍵著力點在哪幾個方面?
  • 絕對貧困解決了,相對貧困的標準亟待確定.
    第二條是貧困指導線,由美國健康與人類事務部發布,主要用於評估公民是否有資格獲得聯邦安全項目補貼。而且相對貧困依賴收入分布的中位數值結果,經濟正常發展下不會出現問題,而一旦發展遭遇危機,便會產生相對貧困度量誤差。第一類被稱為「虛假繁榮下的被貧困」。凱爾特虎(Celtic Tiger)時期的愛爾蘭便是例子。
  • 吳國寶書法展在北京盛裝開幕
    書法家吳國寶先生現場接受央視網專訪        此次展覽,匯集吳國寶先生的書法力作60幅,精品力作,聚於一堂。吳國寶,江蘇沭陽人,先後就讀於南京師範大學美術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北京大學。江南是中國最為富足的地方,而江蘇則是江南的文化重鎮——歷史上不乏許多風流才子成名於此。而吳國寶自幼鍾愛藝術,對大量專業書籍資料進行學習研究,同時也結交了很多老師和朋友一起探討書法、繪畫與收藏這幾門學問,如今吳國寶為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學博士(導師範曾先生)、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博士後,北京大學歷史文化資源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 國家級貧困縣政策的收入分配效應
    實證結果表明:國家級貧困縣扶貧政策使貧困縣的貧困率平均下降11個百分點;同時,扶貧政策有效縮小了貧困縣內部收入差距,使貧困縣的內部基尼係數降低了4.3%,並且在動態上增加了貧困縣低收入家庭向上流動的機會。這表明扶貧政策在長期能夠有效減少相對貧困,有利於貧困家庭跳出貧困陷阱。
  • 貧困文化韌性下的後小康時代相對貧困特徵及其治理
    因此,後小康時代的相對貧困治理,需要運用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雙輪驅動,加強「貧困恥感文化」建設,出臺「貧困治理法」,借鑑「社會性商業」模式,建立起與國際接軌的多維動態識別標準,釋放社會企業在貧困治理中的潛力,發掘貧困者內在的正能量,矯正個體失靈,實現貧困治理。
  • 齊心協力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
    王名所說的網際網路企業,比如阿里巴巴集團,不僅通過新平臺、新渠道幫助貧困縣域的優質產品進入市場,拓展銷路打造品牌,同時開展廣泛的人才培訓,幫助更多貧困農民成為新型網際網路營銷人才,並以此為契機,帶動地方文化、特色旅遊等第三產業的發展,讓網際網路成為貧困縣域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 吳國寶書法展亮相中國美術館
    由北京大學歷史文化研究所、江蘇省宿遷市委宣傳部聯合主辦,由江蘇鼎度投資、河北陳氏實業贊助的「文心•雕龍—— 吳國寶書法展」將於9月13日在中國美術館的5號展廳開展,本次展覽將展出著名書法家吳國寶先生近年來精心創作的將遙遠的傳統轉變為現實中有生命力的筆與墨藝術的精品力作。
  • 吳國寶:創新是精準扶貧落地的最根本途徑
    人民網北京10月19日電(孫陽)第四屆中國民生發展論壇今日在人民日報社舉行,論壇主題為「精準扶貧 共享發展」。在圓桌論壇環節,中國社會科學院貧困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吳國寶表示,精準扶貧是在扶貧理論上都是沒有先例的,我們現在做的是沒有先例的一種重大的社會實踐,在這個過程中,創新是解決精準扶貧落地的最根本的途徑。 吳國寶認為,根據扶貧對象的致貧原因和對象來幫扶之外,另外一個幫扶精準也同樣重要,就是根據幫扶單位自身的特點和優勢,來選擇幫扶的對象和選擇幫扶的領域。
  • 貧困縣擺闊 誰在無視百姓的「煤油燈照明」
    湖南省汝城縣這個國家級貧困縣,大規模舉債修建大批「形象工程」,花4800萬元修廣場,6株銀杏樹(靠兩人手拉手才能環抱住一株)就花了285萬元,8根圖騰石柱花了120萬元。與之相對的則是對民生的極度罔顧。
  • 構建「五個機制」有效統籌相對貧困治理與鄉村振興
    為此,必須建立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長效機制,有效統籌相對貧困治理與鄉村振興。 建立「後貧困」時代保障治理長效機制 中國特色反貧困體制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2020年實現絕對脫貧全面「清零」後應堅持反貧困工作常態化。 堅持各項扶貧制度。
  • 中國相對貧困地區可持續發展問題典型研究與政策前瞻
    首次採用「相對貧困」概念開展區域可持續發展的科技攻關項目研究 早在「十五」期間(2001—2005 年),為了進一步加強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決策的科學基礎,帶動地方可持續發展戰略實施和能力建設,科學技術部啟動了「區域可持續發展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科技攻關項目(2004—2005 年),樊傑團隊承擔其中的課題五
  • 中國再無貧困縣! "清零"不是奮鬥的休止符
    11月23日,貴州省宣布最後9個貧困縣脫貧摘帽?至此,我國所有貧困縣「清零」?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扶貧工作捷報頻傳,脫貧事業穩步推進?這次各地摘掉貧困縣「帽子」後,沒有敲鑼打鼓?
  • 貧困縣「帽子」需要嚴加管束
    有網友說,這是因為貧困縣只是虛名,而其帶來的各項優惠政策卻是實實在在的,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地方希望「戴帽」,有些地方不願「摘帽」的根本原因。   前不久,重慶市一位領導幹部在一次會議上說,如果官員都把貧困區縣變成要錢的理由,不思進取,不努力改變現狀,最後是誤人也誤國。我們要摒棄為了要錢戴「帽子」的心態,把扶貧幫困的機制體制安排得更加切合實際。
  • 國家級貧困縣「清零」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任務艱巨
    經過8年持續奮鬥,我們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會議指出,當前,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突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任務依然艱巨。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 熱點|王思鐵:「三最」是破解深度貧困難題的根本路徑
    據有關資料顯示,全國除「三區」「三州」外,另有約120個扶貧重點縣、片區縣貧困發生率在18%以上,是全國貧困發生率4.50%的4倍;還有約7.70萬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其中,有近3萬個村的貧困發生率超過20%。☆☆☆辯證看待深度與否。盯住最困難的地方,僅就全國層面的「三區」「三州」來看,也是必須的。
  • 如何阻斷家庭貧困代際傳遞?河南教育扶貧「應助盡助」不讓一個學生因貧失學輟學
    「應助盡助」不讓一個學生因貧困失學輟學應助盡助保障學業,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貧困而失學輟學。河南省健全完善了從學前到研究生教育全學段的貧困家庭學生資助政策,做到了「應助盡助」,確保每個貧困家庭的孩子不因貧困失學輟學。
  • 貧困縣「清零」不是休止符
    11月23日,貴州省人民政府宣布,全省最後9個貧困縣出列。至此,這個昔日全國貧困人口最多的省份66個貧困縣全部出列。這也意味著,我國所有貧困縣實現了「清零」。縱觀這次各地摘掉貧困縣「帽子」後,沒有敲鑼打鼓、聲勢浩大的慶祝儀式。  不少奮戰在一線的扶貧幹部表示,得知消息的那一刻,他們最直觀的感受是微信朋友圈刷屏,工作群裡「大拇指滿天飛」。除了欣慰,他們心中五味雜陳。  有的地方考慮到幹部辛苦,安排了輪休,而大家基本只幹了一件事:回家看看。短暫調整後,他們仍將堅守崗位,繼續提高脫貧的成色和質量。
  • 河南: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貧困而失學輟學,目前53個貧困縣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到97.24%
    我省健全完善了從學前到研究生教育全學段的貧困家庭學生資助政策,做到了「應助盡助」,確保每個貧困家庭的孩子不因貧困失學輟學。通過國培、省培等五級培訓,培訓鄉村教師67萬人次,提高了農村學校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改善農村教師生活待遇,先後利用中央和地方各級資金建設周轉房約6萬套,解決了近12萬名農村特崗、支教、交流和離家較遠教師的住宿問題。
  • 貧困縣的「富廣場」折射出了什麼
    巡視發現,汝城縣為了所謂的政績,罔顧作為國家級貧困縣的實際,不認真落實黨中央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大決策部署,反而大規模舉債修建大批「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僅修建愛蓮廣場,就花了4800餘萬元。在實地走訪中,巡視組還發現,汝城縣城盧陽鎮竟然還有兩個自然村一些村民家中沒有通電,當地群眾25戶67人僅靠山泉水發電和點煤油燈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