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走在城鄉之間的金融機構,如何在都市農業中標註自己的坐標位置,是他們面臨的共同課題。
深秋之際,我們在福建廈門尋找著答案。
「在廈門這樣城鎮化程度比較高的城市,必須拓寬農村金融服務的領域和思路,不拘一格,大膽創新,服務『三農』才不會成為花架子。」廈門銀監局的負責同志告訴《農村金融時報》記者。
創新源於金融從業人員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也源於這座特區城市金融監管理念的包容與開放。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的城市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期,城鄉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城市和農村相互融合的趨勢越來越明顯,特別是大城市郊區的產業結構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這樣的新形勢下,廈門也在探尋都市農業金融服務的發展之路。
這是一個怎樣的坐標系?
拓寬農村金融服務領域
秋天的鷺島,海風陣陣,沒有了夏天的燥熱,帶給人的是一種清爽。整個城市仿佛就是一個大花園,乾淨、衛生、規劃齊整的小村落更是這裡的標籤。驅車往來於進出島的路上,沿途的美景總是讓人心曠神怡。
廈門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確實做得相當不錯,農村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莊乾淨、美麗。這些變化,無疑和當地金融機構特別是政策性銀行、大型國有銀行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大力扶持密切相關。
在傳統「三農」概念已經發生巨大變化的都市裡做農村金融要有獨特的思維。廈門銀監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新形勢下,都市農村金融服務應重點在推動新型農業產業化、新型城鎮化建設以及失地農民就業創業保障等領域上,加大創新力度,促進「三權」流轉與資產貨幣化,確實有效發揮了農村金融服務在促進「三農」轉型升級、解決基層民生問題的作用。
思路拓寬、領域更廣,農村金融服務的空間就更大,就給各主要涉農金融機構提供了更大的舞臺。中國農業銀行廈門市分行搶抓廈門市推進「現代都市農業千億產業鏈」建設的市場機遇,積極探索發展「三農」的業務新路子。
該分行副行長劉世安表示,儘管廈門城鎮化程度較高,但仍然擁有廣闊的「三農」業務空間,特別是現代都市農業已經成為了廈門城市發展的重要產業。
目前,在金融機構的扶持下廈門現代都市農業產業已經形成聚群,在未來5年將達到千億產值,廈門的農產品加工和農產品物流及服務業也將實現產值700億和200億,種子種苗業、種植養殖業、鄉村旅遊業也迎來了大發展,「三農」服務的空間巨大。
農村經濟在經濟發展和城鎮化加速推進過程中快速發展,大城市郊區仍然有著大量的農用地,農村人口同樣保持一定的數量,農村金融服務市場極具潛力,迫切需要更為多元化的金融服務,這也給涉農金融機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廈門為進一步加快推進城鎮化,推出了島內外一體化建設的戰略,這給金融機構提供了更多更大的空間。作為國家反哺「三農」的金融平臺,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廈門市分行提出了全力服務國家糧食安全、全力服務現代農業、全力服務城鄉一體化、全力服務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全力服務扶貧攻堅的整體思路。
金融機構紛紛圍繞政府提出的產業發展轉型思路,將都市農業作為該行未來業務的新「藍海」。農發行廈門市分行行長付燕表示,為支持島內外一體化發展,該分行創新了信貸業務產品,陸續推出重點水利專項過橋貸款、涉農棚戶區改造和農民集中住房建設貸款、易地扶貧搬遷款、PPP項目貸款等產品,為「美麗廈門」建設提供有利支持。
一個針對都市農業特點的金融服務坐標體系已經在廈門形成,並在不斷磨合完善之中。
加大農村金融創新力度
金融探索無止境。
在都市裡發展農村金融,除了要拓寬服務領域滿足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和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新格局的需要,同時對現代農村金融制度建設和農村金融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加大金融支農力度,著力提高農村金融服務的質量和水平,還要加大政府在農村金融發展中的支持力度,加快構建和完善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
加大農村金融創新的力度,首先要加大對農村中小金融服務的扶持力度。接受採訪的多位業內人士建議,要進一步提升農村金融服務水平,必須從考核口徑上為農村中小金融機構減負,將失地農民認定為農戶,將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貸款認定為小微企業貸款;從總量控制上為農村中小金融機構鬆綁,適當降低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放寬同業拆借額度限制;從財稅補貼上為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助推,對農業貸款利息收入給與長期免徵營業稅,或適當允許農村中小金融機構計提更多的壞帳準備金,提高抗風險能力。
在都市裡發展農村金融,對於金融機構而言更多更重要的就是產品創新。廈門農商銀行董事長王曉健表示,為不斷適應都市三農及小微客戶的需求變化,能夠更有針對性地為客戶提供金融支持,該行通過升級傳統業務品種,加大產品創新力度,推出了「普惠貸」、「普惠寶」、「普惠匯」三大系列普惠金融產品,有效解決了廣大客戶特別是農戶、小微企業主、城市低收入群體及其他特殊客戶的融資、理財及結算需求。
廈門農商銀行根據長期的實踐,總結了農戶、社區村居民及小微企業在融資領域的八大難題,並有針對性地推出產品滿足各類需求:
針對「創業難」,他們同各相關政府部門合作推出婦女創業貸、青年創業小額貸款、失業人員小額擔保貸款;
針對「周轉難」,該行對成長期小微企業推出「馬上貸」實現貸款資金免還續貸;
針對「成長難」,一個名為「長大貸」的貸款項目問世,可以為中小企業提供期限更長、金額更大的融資,解決企業融資不足的困難;
針對「融資難」,他們與廈門市經信局、財政局合作,推出無抵押、免擔保、利息優惠的「綠蔭計劃」;
針對「養老難」,這家銀行積極參與市政府為民辦實事工程,推出民生工程專項貸款——「老無憂」社保貸款,解決被徵地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意願迫切而資金不足的困難;
針對「徵地難」,他們推出了「金包金(銀)」貸款,解決工業集中區建設、商業開發等城鎮化建設而失地的農民參股周邊項目資金需求,促進農民由第一產業收入轉型為第二、三產業收入的專項貸款。
這一系列的舉措,讓廈門農商銀行深受當地農民的信賴。
近年來,各大金融機構紛紛調整市場定位從支持城市業務、大企業、大項目,轉向支持小微企業、支持三農領域。在都市裡發展農村金融競爭更為激烈,而作為農村金融生力軍的郵儲銀行廈門分行深有同感。該分行副行長林立忠介紹說,他們在創新方面不甘落後,不斷豐富產品線有效服務農戶和勞動密集型企業,積極創新為小微企業打造融資與融智服務方案。
該行三農類貸款業務種類比較齊全能滿足各類市場需求,既有農戶保證小額貸款、商品房抵押農戶小額貸款,也有家庭農場主(專業大戶)貸款和小額循環貸款。林立忠說,郵儲銀行廈門分行還將開發更多適用於都市農村群體的特色化產品與服務,不斷豐富都市農村地區金融服務內涵。
廈門銀監局負責同志表示,要做好都市農村金融,還需不斷優化布局城鄉金融服務網絡,提高農民和農村中小企業獲取金融服務的便利性;著力做好涉農企業上市融資支持服務工作,支持農業企業做強做大,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步伐;著力做好金融產品創新工作,探索發行涉農中小企業集合債券等創新產品。
一些金融機構還向記者傳達了這樣的訴求,要加快建立都市農村金融政策扶持的長效機制,探索設立都市農村金融發展政策性補助基金,進一步完善政策性農業投融資平臺建設。通過多種方式,逐步緩解農民和涉農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有效增加農業投入,大力發展籽種農業和高水平的設施農業,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這才是完善農村金融服務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