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構建都市農業的金融坐標

2020-12-23 中國經濟網

  遊走在城鄉之間的金融機構,如何在都市農業中標註自己的坐標位置,是他們面臨的共同課題。

  深秋之際,我們在福建廈門尋找著答案。

  「在廈門這樣城鎮化程度比較高的城市,必須拓寬農村金融服務的領域和思路,不拘一格,大膽創新,服務『三農』才不會成為花架子。」廈門銀監局的負責同志告訴《農村金融時報》記者。

  創新源於金融從業人員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也源於這座特區城市金融監管理念的包容與開放。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的城市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期,城鄉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城市和農村相互融合的趨勢越來越明顯,特別是大城市郊區的產業結構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這樣的新形勢下,廈門也在探尋都市農業金融服務的發展之路。

  這是一個怎樣的坐標系?

  拓寬農村金融服務領域

  秋天的鷺島,海風陣陣,沒有了夏天的燥熱,帶給人的是一種清爽。整個城市仿佛就是一個大花園,乾淨、衛生、規劃齊整的小村落更是這裡的標籤。驅車往來於進出島的路上,沿途的美景總是讓人心曠神怡。

  廈門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確實做得相當不錯,農村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莊乾淨、美麗。這些變化,無疑和當地金融機構特別是政策性銀行、大型國有銀行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大力扶持密切相關。

  在傳統「三農」概念已經發生巨大變化的都市裡做農村金融要有獨特的思維。廈門銀監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新形勢下,都市農村金融服務應重點在推動新型農業產業化、新型城鎮化建設以及失地農民就業創業保障等領域上,加大創新力度,促進「三權」流轉與資產貨幣化,確實有效發揮了農村金融服務在促進「三農」轉型升級、解決基層民生問題的作用。

  思路拓寬、領域更廣,農村金融服務的空間就更大,就給各主要涉農金融機構提供了更大的舞臺。中國農業銀行廈門市分行搶抓廈門市推進「現代都市農業千億產業鏈」建設的市場機遇,積極探索發展「三農」的業務新路子。

  該分行副行長劉世安表示,儘管廈門城鎮化程度較高,但仍然擁有廣闊的「三農」業務空間,特別是現代都市農業已經成為了廈門城市發展的重要產業。

  目前,在金融機構的扶持下廈門現代都市農業產業已經形成聚群,在未來5年將達到千億產值,廈門的農產品加工和農產品物流及服務業也將實現產值700億和200億,種子種苗業、種植養殖業、鄉村旅遊業也迎來了大發展,「三農」服務的空間巨大。

  農村經濟在經濟發展和城鎮化加速推進過程中快速發展,大城市郊區仍然有著大量的農用地,農村人口同樣保持一定的數量,農村金融服務市場極具潛力,迫切需要更為多元化的金融服務,這也給涉農金融機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廈門為進一步加快推進城鎮化,推出了島內外一體化建設的戰略,這給金融機構提供了更多更大的空間。作為國家反哺「三農」的金融平臺,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廈門市分行提出了全力服務國家糧食安全、全力服務現代農業、全力服務城鄉一體化、全力服務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全力服務扶貧攻堅的整體思路。

  金融機構紛紛圍繞政府提出的產業發展轉型思路,將都市農業作為該行未來業務的新「藍海」。農發行廈門市分行行長付燕表示,為支持島內外一體化發展,該分行創新了信貸業務產品,陸續推出重點水利專項過橋貸款、涉農棚戶區改造和農民集中住房建設貸款、易地扶貧搬遷款、PPP項目貸款等產品,為「美麗廈門」建設提供有利支持。

  一個針對都市農業特點的金融服務坐標體系已經在廈門形成,並在不斷磨合完善之中。

  加大農村金融創新力度

  金融探索無止境。

  在都市裡發展農村金融,除了要拓寬服務領域滿足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和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新格局的需要,同時對現代農村金融制度建設和農村金融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加大金融支農力度,著力提高農村金融服務的質量和水平,還要加大政府在農村金融發展中的支持力度,加快構建和完善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

  加大農村金融創新的力度,首先要加大對農村中小金融服務的扶持力度。接受採訪的多位業內人士建議,要進一步提升農村金融服務水平,必須從考核口徑上為農村中小金融機構減負,將失地農民認定為農戶,將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貸款認定為小微企業貸款;從總量控制上為農村中小金融機構鬆綁,適當降低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放寬同業拆借額度限制;從財稅補貼上為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助推,對農業貸款利息收入給與長期免徵營業稅,或適當允許農村中小金融機構計提更多的壞帳準備金,提高抗風險能力。

  在都市裡發展農村金融,對於金融機構而言更多更重要的就是產品創新。廈門農商銀行董事長王曉健表示,為不斷適應都市三農及小微客戶的需求變化,能夠更有針對性地為客戶提供金融支持,該行通過升級傳統業務品種,加大產品創新力度,推出了「普惠貸」、「普惠寶」、「普惠匯」三大系列普惠金融產品,有效解決了廣大客戶特別是農戶、小微企業主、城市低收入群體及其他特殊客戶的融資、理財及結算需求。

  廈門農商銀行根據長期的實踐,總結了農戶、社區村居民及小微企業在融資領域的八大難題,並有針對性地推出產品滿足各類需求:

  針對「創業難」,他們同各相關政府部門合作推出婦女創業貸、青年創業小額貸款、失業人員小額擔保貸款;

  針對「周轉難」,該行對成長期小微企業推出「馬上貸」實現貸款資金免還續貸;

  針對「成長難」,一個名為「長大貸」的貸款項目問世,可以為中小企業提供期限更長、金額更大的融資,解決企業融資不足的困難;

  針對「融資難」,他們與廈門市經信局、財政局合作,推出無抵押、免擔保、利息優惠的「綠蔭計劃」;

  針對「養老難」,這家銀行積極參與市政府為民辦實事工程,推出民生工程專項貸款——「老無憂」社保貸款,解決被徵地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意願迫切而資金不足的困難;

  針對「徵地難」,他們推出了「金包金(銀)」貸款,解決工業集中區建設、商業開發等城鎮化建設而失地的農民參股周邊項目資金需求,促進農民由第一產業收入轉型為第二、三產業收入的專項貸款。

  這一系列的舉措,讓廈門農商銀行深受當地農民的信賴。

  近年來,各大金融機構紛紛調整市場定位從支持城市業務、大企業、大項目,轉向支持小微企業、支持三農領域。在都市裡發展農村金融競爭更為激烈,而作為農村金融生力軍的郵儲銀行廈門分行深有同感。該分行副行長林立忠介紹說,他們在創新方面不甘落後,不斷豐富產品線有效服務農戶和勞動密集型企業,積極創新為小微企業打造融資與融智服務方案。

  該行三農類貸款業務種類比較齊全能滿足各類市場需求,既有農戶保證小額貸款、商品房抵押農戶小額貸款,也有家庭農場主(專業大戶)貸款和小額循環貸款。林立忠說,郵儲銀行廈門分行還將開發更多適用於都市農村群體的特色化產品與服務,不斷豐富都市農村地區金融服務內涵。

  廈門銀監局負責同志表示,要做好都市農村金融,還需不斷優化布局城鄉金融服務網絡,提高農民和農村中小企業獲取金融服務的便利性;著力做好涉農企業上市融資支持服務工作,支持農業企業做強做大,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步伐;著力做好金融產品創新工作,探索發行涉農中小企業集合債券等創新產品。

  一些金融機構還向記者傳達了這樣的訴求,要加快建立都市農村金融政策扶持的長效機制,探索設立都市農村金融發展政策性補助基金,進一步完善政策性農業投融資平臺建設。通過多種方式,逐步緩解農民和涉農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有效增加農業投入,大力發展籽種農業和高水平的設施農業,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這才是完善農村金融服務的根本所在。

相關焦點

  • 預計到2022年 同安都市現代農業體系將初步構建
    同安區《富民強村鄉村振興大發展行動方案》指出,同安區將全面貫徹落實市委領導在同安調研「三農」工作時提出的要求,發展高效優質都市現代農業,促進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  預計到2022年,同安都市現代農業體系將初步構建,形成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入融合的新局面。
  • 廈門休閒農業分食旅遊蛋糕 周邊短途遊成首選
    原標題:廈門休閒農業分食旅遊蛋糕 周邊短途遊成首選 (林雯攝)   剛過去的清明小長假,別具一格的休閒農莊成為了廈門旅遊業一道亮麗的新風景。記者走訪海滄區大曦山休閒旅遊公園多個園區時看到,在三日小長假期間,休閒農業觀光體驗遊,成為眾多周邊短途自駕來廈遊客的首選。   截至去年年底,廈門市的休閒農莊已達到130多個,年接待遊客450萬人次,休閒農業有望成為區別於廈門島內傳統知名景點的一個旅遊經濟新增長點。
  • 中國農業企業500強公布,廈門這家企業排名總榜單第一!
    「2020中國農業企業500強」發布福建省共有20家企業入圍其中象嶼股份、夏商集團、安井食品、銀祥集團等11家廈門企業榜上有名,總數位居全省首位廈門象嶼股份有限公司>憑藉年營收約2340.08億元排名總榜單第一據悉,「2020中國農業企業500強」入圍門檻為5億元,按照2018年企業營業收入進行排名,其中營業收入過百億元的農業企業有49家。
  • 廈門農行先後與同安區翔安區籤署合作協議 金融央企鼎力支持跨島發展
    (本報記者王火炎航拍器攝)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宗滿意 通訊員 毛偉)昨日,中國農業銀行廈門市分行與翔安區政府共同籤署「十三五」時期金融服務戰略合作協議,明確未來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助力翔安區又好又快發展。上周五,在同安區召開的重大重點產業項目政銀企專題對接會上,該行也與同安區籤署了政銀框架性合作協議。
  • 章繼剛:創意農業新場景引領都市農業優美化時尚化發展
    創意農業新場景引領都市農業優美化時尚化發展文/章繼剛今年3月,成都宣布面向全球持續發布1000個新場景、1000個新產品,由此開啟成都新經濟2.0時代。大會設置高端峰會、平行峰會,開展主旨演講,舉辦未來鄉村國際圓桌峰會、糧食產業百人峰會、數字鄉村發展峰會、綠領新農人發展峰會,匯聚國內外政、產、學、研、金、社、媒等優質頭部資源,分享交流鄉村產業融合發展最新思想觀點,研判中國未來鄉村經濟的發展趨勢,達成嘉興市數字鄉村戰略合作、浙江省智慧農業供應鏈金融擔保服務平臺建設合作等戰略合作。
  • 南陽都市生態農業漸入佳境
    「三圈四帶十區」,都市生態農業圈雛形顯現    南召玉蘭觀光生態園、鎮平中原荷花博覽園、唐河玫瑰休閒產業園……近年來,南陽的都市生態農業園區如雨後春筍,散發著勃勃生機,市縣兩級156個園區呈現出持續、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    「關於南陽都市生態農業的發展是從2014年就開始進行規劃了。」
  • 2020年都市農業行業現狀與發展趨勢 - 2020年中國都市農業市場調查...
    《2020年中國都市農業市場調查分析與發展前景研究報告》對都市農業市場的分析由大入小,從宏觀到微觀,以數據為基礎,深入的分析了都市農業行業在市場中的定位、都市農業行業發展現狀、都市農業市場動態、都市農業重點企業經營狀況、都市農業相關政策以及都市農業產業鏈影響等
  • 滎陽打造鄭州「西花園」 都市休閒觀光農業異軍突起
    大河網訊在農業與旅遊業日趨融合發展的今天,縱觀都市觀光休閒農業,呈現雨後春筍、厚積薄發的發展態勢,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品質。近年來,滎陽市按照「打造鄭州新城區和西花園」的發展定位,發揮滎陽都市現代農業基礎和區域優勢,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培育提升休閒觀光農業園區,開工建設現代漁業示範區,培育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都市生態農業建設成效顯著。農業休閒園區60餘家,農家樂100餘家。
  • 廈門又一家商場關閉!講真你還逛商場麼?
    商場涵蓋國際名品、時尚精品、主力店、生活配套、餐飲等近300家國內外知名品牌,是目前廈門東部體量最大的購物中心。  坐標:呂嶺路與金山路交匯處  磐基名品中心  坐標:思明區環島東路1701號  國貿金融中心·美歲城
  • 兩岸金融科技界人士廈門暢談金融、科技與新經濟融合
    「2019海峽金融科技論壇」,10日在廈門舉辦。供圖中新網廈門9月10日電 (楊伏山 閆旭)2019海峽金融科技論壇10日在廈門舉辦,來自兩岸金融科技界人士相聚廈門,相互切磋金融、科技與新經濟融合發展的未來走向。
  • 瀋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建設瀋陽環城都市農業產業帶...
    瀋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5年4月10日  關於加快建設瀋陽環城都市農業產業帶的實施方案(2015-2017年)  為貫徹落實《瀋陽市都市現代農業發展規劃綱要(2013—2017年)》,加快國家中心城市建設進程,全面提升都市農業功能,引領瀋陽現代農業發展,推動一、二、三產業良性互動,進一步推進瀋陽環城都市農業產業帶建設
  • 瀋陽推多條都市農業遊線路
    去年,瀋陽共啟動78個都市農業項目建設,接待市民458.8萬人次,都市農業已成為瀋陽重要的民生產業和新型消費業態。今年,瀋陽市設計了一系列經典線路,「五一」不出遠門照樣玩得精彩。  四區連線75個項目120個農家院  目前,渾南區、于洪區、瀋北新區及蘇家屯區都在根據自己的特色規劃打造有特色的都市農業精品線路,共覆蓋都市農業項目75個、特色農家院120家。  渾南區精品線路:以桃仙街道桃仙生態農業度假莊園為起點,祝家街道寶裕農業示範園區為終點,建設都市農業項目29個,全長15公裡。
  • 臺灣學者談都市農業:休閒農業是城鄉溝通的橋梁
    湖北日報記者 塗亞卓昨日,臺灣中華農學會秘書長張森富、臺灣高雄餐旅學院旅遊管理研究所副教授沈進成,通過短短1小時30分鐘的演講、幻燈演示,讓與會代表對臺灣觀光休閒式都市農業的繁榮景象,留下深刻印象。對於都市農業,張森富是這樣定義的:在城鄉邊界模糊地區發展起來的,可為都市居民提供優良農副產品和優美生態環境的高集約化、多功能的農業。張森富說,臺灣的都市農業是在城市化、工業化過度發展和居民收入水平迅速提高的背景下,適應市民對優美環境的渴望而產生的。1983年,臺灣農政部門制定了「發展觀光農業示範計劃」。
  • 廈門國際商會金融服務專委會成立 新增四個海外聯絡處
    [新聞頁-臺海網] 臺海網12月16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導 昨日上午,廈門國際商會第四屆第二次理事會在廈門賓館召開,會上成立金融服務專業委員會,並通過「雲籤約」的方式新增駐義大利、希臘、柬埔寨、葡萄牙等4個海外聯絡處。
  • 昆明探索農業發展新模式:年內將啟建8座都市農莊
    今年以來,昆明市加快現代農業園區發展,引進7個項目,籤約9個項目,8個現代農業園區正按年初下達的目標任務逐項落實。全市續建、擬建都市農莊已累計完成投資40.94億元。今年,陽宗海管委會、宜良縣、尋甸縣、石林縣及五華區的草甸海都市農莊、宜良錦釧石斛生態農莊、百聯生態都市農莊等9個都市農莊項目的規劃方案獲得通過,這將為全市做大做強優勢特色農業,為探索「農業全產業鏈」發展新模式注入活力。
  • 廈門同安優化金融服務 「政銀企」互惠互利
    優化金融服務 「政銀企」互惠互利同安區發揮政府牽線搭橋作用,促進產業與金融更有效對接廈門日報訊(記者 盧漳華 通訊員 黃靜怡)昨日上午,廈門同安區2018年度「攜手共建 金色財金」主題宣傳暨「政銀企」系列活動在同安工業園區管委會廣場拉開帷幕。
  • 廈門農商銀行:超百億元資金助推鄉村振興
    村委會負責人說起廈門農商銀行對村裡旅遊休閒項目和農業產業的支持,如數家珍:「龍谷休閒山莊部分場地需要整改,但翻修資金不足,農商銀行立即提供信貸資金;古樾山莊在農商銀行信貸支持下,從貸款大戶變成了理財存款大戶;金玲瓏葡萄園的葡萄熟了,無法長期存放,上塘支行的金融助理將該情況上報農商銀行總行,總行立即聯繫葡萄園負責人,幫助葡萄園『直播帶貨』,還將葡萄上架福建農信『
  • 廣東東莞:融通金融「血脈」 打造「灣區都市」
    第八屆中國(廣州)國際金融交易·博覽會(簡稱「金交會」)召開前夕,在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的指導下,金交會媒體團走進東莞調研採訪,深入探尋東莞市推進金融創新發展的主要經驗及成果。  在金融科技產業三融合方面,東莞起步較早,近年來按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思路,著重創新金融政策供給、市場供給和服務供給,在推動產融深度融合發展上迅速打開了新局面。2014年以來,該市制定實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引導和帶動金融資本加速向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如發揮50億元產業投資母基金、45億元產業併購母基金的引導撬動作用,逐步構建多元化、多層次的金融科技服務體系。
  • 鄭州發展環城都市生態農業 臺灣紅心火龍果長在了黃河邊
    發展中的鄭州環城都市生態農業帶,鄭州今年已經發展約8.6萬畝環城都市生態農業。  鄭州市農委工作人員說,鄭州環城都市生態農業產業帶中,重點之一就是花卉苗木生態園。以上述生態園為例,今年種植花卉苗木1534.82畝,包括彩紅楊、海棠、櫻花、菊花、石榴、桃樹、葡萄等。  北京師範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宋向清說,鄭州發展特色農業大有可為。他說,鄭州周邊不少地方在種植高質量的葡萄,品質好的甚至達到30元/斤。
  • 廣州都市現代農業發展加快 建立農業示範區92個
    原標題:廣州都市現代農業發展加快 建立農業示範區92個   廣州市農業農村局15日稱,近年來,廣州在抓好「米袋子」「菜籃子」工程基礎上,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