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新聞網消息(葉子清)每年進入臘月,臨近春節,在閩東福安,不論是海拔高端的北部山區鄉鎮,還是緊靠大海的南部沿海鄉鎮,抑或是西部畲鄉,自古沿傳著民間釀米酒過春節的傳統習俗,不僅祭祀祖先、祈禱來年風調雨順,慰勞自己一年勞作的艱辛,也接待春節走親訪友的遠方客人。
福安家釀米酒分紅酒和白酒,紅如奼血透亮,白若金色清甜。紅酒亦稱老酒,「範坑老酒」、「曉陽老酒」、「溪潭老酒」都挺出名,白酒人們特喜歡喝溪尾鎮的「冬白」,當然各地各家的家釀米酒各具特色,很難伯仲之分。古往今來,茶酒接待客人,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把酒迎風,更是文人墨客的雅興,彰顯中華豐富的酒文化,魏晉文人嵇康說:「濁酒一杯,彈琴一曲,志願足矣。」張正見的《飲酒》:「當歌對玉酒,匡坐酌金罍。竹葉三清泛,葡萄百味開。風移蘭氣入,月逐桂香來。獨有劉將阮,忘情寄羽杯。」集天地人和四素於一體,只為莫負杯中美酒;唐人為好友餞行,藉助酒興譜寫出無數「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的戰歌;更有宋代著名詞人歐陽修:「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出家和尚也經不起美酒醇香的誘惑,沉迷於「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一壺老酒,迷醉浪漫色彩。福安市曾盛產「蜜沉沉」酒,釀製工藝始於清乾隆年間,迄今300餘年歷史,聞名八閩內外。1956年,榮獲福建省首屆酒類銀質獎章,摘得獲部優產品、首屆中國黃酒節金獎、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金牌、中國輕工業優秀出口產品金牌、中國旅遊商品金獎、首屆北京國際博覽會金獎,享譽全國優質保健食品金鶴杯,編入《中國名食譜》,暢銷於歐美及東南亞等16個國家和地區。
「蜜沉沉」酒色澤金黃,清晰透明,清香濃馥,甜蜜爽口,回味綿長;飲後沉沉若醉,醇醇如蜜,使人舒筋活血,滋補強身。「韓城佳釀蜜沉沉,香甜醇和醉夢鄉,若問不堪成玉液,更往何處取瓊漿。」這首福安民謠,道明「蜜沉沉」的風味特色和珍貴,可惜因人們飲食習慣的變化,「蜜沉沉」酒因太甜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只能深藏於上白石鎮財洪村的小巷中。
東海之濱的福安,自古就有釀米酒、飲米酒強身壯體的習俗,只不過逢年過節更加豐盛,每家每戶都要備糯米、釀米酒,少則幾十斤,多著上百斤,或自己品嘗慶賀農耕豐收,或送親朋好友聊表心意。
紅酒富含維生素、葡萄糖,十多種胺基酸、8種是人體不能合成而又必需的。每升米酒中賴氨酸含量比葡萄酒和啤酒高出數倍,乃世界上營養酒類所罕見的,因此被人們譽稱為「液體蛋糕」,民間素有「米酒糧食精,越喝越年輕」的俗語。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所列入藥的70多種酒中,米酒榮登榜首,尤其對產婦血淤、腰酸背痛、手足麻木和震顫、風溼性關節炎、神經衰弱等病症有極其療效。
誰家媳婦懷孕了,婆家定要釀幾壇上好的老酒坐月子;妻子分娩第三日,女婿就得前往嶽父母家「送蛋酒」,既是報喜又表謝恩。至今,福安市女人坐月子,依然沿用老酒燉雞湯、喝老酒的習俗,而且餐餐飲、天天喝,養血補氣,祛除溼氣。
米酒,不像高度酒(白酒)那樣越陳越好,時間久了反而因繼續發酵變酸。家釀米酒一般只備一年食用的量,存放三五年不變味可以說是佳品。陳酒顏色不像新酒那樣紅潤鮮豔,略帶一點暗綠色,入口更加潤澤,但後勁比新酒更足,不宜貪杯。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在生活貧乏的年代,家裡來客人能溫上一壺米酒,是件無比體面的事。民間曾經流傳著這樣一則佳話:有位農民家裡來了客人,男主人對客人說:「我陪你喝酒。」可是酒熱上來了,主人卻只嘮磕絲毫沒有敬酒之意,客人納悶:「你不是說陪我喝酒嗎?怎麼一口不喝呢?」主人搭訕說:「你喝,我陪。」原來是酒不多,好客的主人捨不得自己喝,只能看著客人喝。
「粬米釀得春風生,瓊漿玉液泛芳樽」,俗話說得好:「酒好不怕巷子深。」圍坐飲酒,一室生春。米酒傳承著山城的歷史文化,也沿襲著這裡的傳統習俗與風士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