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理由
怎麼辨認東西南北?怎麼判斷距離遠近?
拿一張動物園的平面圖,你能找到想去看的企鵝和河馬嗎?
如果朝著一個方向一直走,能不能走到天邊?
晝夜更替是怎麼來的,四季的輪迴又是誰在主導?
…………
所有大人們習以為常的地理常識和地理思維,都可以回到孩子的視角,變得妙趣橫生!
☆ 兒童視角
小時候,我們有很多稀奇古怪的念頭,比如,我們以為爬上*的山就可以摘到星星,要是一直走、一直走,就會走到天邊。
這本書的所有問題,都從孩子的視角講起,從孩子的生活經驗出發,去探索所有的地理問題——就好像它們*次被發現一樣。
☆趣味
說到距離,你聽到*多的就是米、公裡這些,可是你知道胡夫金字塔是多少腕尺嗎?我們小時候很喜歡給別人起外號,你大概想不到,很多路、很多地方的名字,就像你給同學起外號一樣有趣。
這本書想告訴孩子們,地理離他們的生活很近,探索地理問題很好玩。
☆探索
為什麼冬天離太陽更近?為什麼地球一直在轉,我們卻絲毫感覺不到?
大人們習以為常的地理事實,對孩子來說,都不是思維的終點,而是探索的開始。
☆人文
地理是歷史發生的舞臺,因為有了人類的友情出演,加上時空背景,地理才會這樣生動、豐富。
從身邊的一條路說起,饒有趣味地回到各種地名誕生的情境——有的時候我們已經忘記,人和故事都是從土地裡生長出來,又變成了它的一部分。
☆啟迪
這本書,希望孩子們用喜歡的方式去了解腳下的土地,再去探索廣闊的世界。
透過地理的視角,他們會看得更高、更遠。
內容簡介
雖然從小學地理,但我們身邊有很多大人還是分不清東南西北,也不會看路,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必須打開手機導航。這是因為,我們只是堆積了很多地理知識,並沒有形成地理思維。
這本書就是著眼於啟發孩子的地理思維。所有的地理問題,哪怕是常識,也可以拋棄下結論的方式,變成有趣的探索。從身邊的方向、距離和相對位置,到腳下這片土地,再到我們圓滾滾的家——地球,層層剝繭,由易到難。讀完這本書,孩子們會獲得很多實用的地理常識和地理思維,甚至比很多大人都厲害。
媒體評論
這本地理書語言活潑,充滿童趣,遵循了從近到遠、從小到大的邏輯,道理也講得巨細無遺,是很適合孩子的啟蒙讀物。而更寶貴的,是藏在那些具體知識背後的視角和格局。跟著作者的視角看地理,越看就越讓人不由地思考我們腳下的這個星球,它承載了幾千年的人類文明史,承載了幾千萬年的生物進化史,茫茫宇宙中只此一顆,冷點熱點不行,離太陽近點遠點也不行,這麼一想,實在無法不對地球肅然起敬又充滿感激。
這是一本基礎、全面、生動的地地道道的地理啟蒙書,同時它也是一本帶著濃濃人文氣息、有著巨大腦洞的知識讀物——這是怎樣一種閱讀體驗,看一看,確實漲知識,也很奇妙。
——毛穎捷
精彩片段
如果我告訴你,埃及著名的胡夫金字塔高度為280 腕尺,你一定會覺得很奇怪,可在當時,人們就是這樣來描述的。那時,人們計算長度是以國王胡夫的前臂作為標準。胡夫前臂的長度就是1腕尺,準確地說,應該叫1「胡夫腕尺」。
這種計算方法確實很有趣,但也有個問題,那就是:不同的地方採用的長度標準會因人而異,交流起來很麻煩。如果一個埃及的小朋友來到中國的遊樂場玩過山車,一看遊戲規則,發現要求是「身高5『鄭某某腕尺』以上」,相信他一定會暈倒。
所以,後來全世界的國家都一起制定了一個通用的長度單位,也就是我們現在經常用到的釐米、米,等等。
…………
你能畫出你從家到學校的路線嗎?
我們知道,地圖上的方位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我們先確定學校和家的大致方位,再用線勾勒出你每天的路線圖。
如果家離學校很遠,只需要畫出重要的路口即可。
你畫的實際上就是一張地圖。
…………
我家住在一條名叫「永豐」的路附近,十多年前這裡還是一大片農田,我猜起名字的人是希望地裡的莊稼「永遠豐收」。還有一條路名叫「圓明園西路」,你一定能猜到它是什麼意思,是的,這條路位於圓明園的西邊。還有一條路叫「軟體園路」,因為這條路兩邊有新浪、百度、聯想、騰訊等知名的IT 企業。
問一下你的爸爸媽媽,或者到網上查一下你家和學校附近及其他你經常走的路背後的故事,你一定會發現很多意想不到的好玩的東西。你還可以把這些好玩的故事分享給自己的朋友。
…………
正因為河流對古代人的生活非常重要,人們很早就給河流起了名字。而且很有意思的是,中國的河川名大都是專有名字,也就是這個名字只屬於這條河,所以河流很少有重名的。不像以前我們班上有兩個李偉,兩個王建軍,老師在叫他們時,不得不在前面加上「大」「小」來區分。
…………
你有過像我們這樣的念頭嗎?現在,我們都知道,無論站在多高的地方,哪怕是站在珠穆朗瑪峰上,也摘不到星星。就算走遍千山萬水,無論是遇到平原、山川還是海洋,我們的頭永遠不會有和天相撞的危險,因為這蔚藍色的天,在無論什麼地方,高度總是一樣的。簡單地說,我們已經知道,地球其實是一個圓滾滾的球。如果沿著同一個方向,一直一直地走下去,最後我們可以回到出發的地方。
如今,我們可以很方便地看到這種圖片,它是在宇宙空間站看地球時的情形。地球是一個漂亮的大大的球,自由自在地飄浮在空中,四周毫無依傍。
…………
所謂的上下,其實是人對引力的一種感覺,習慣上,我們把被吸引的方向叫作「下」,而背向引力的方向叫作「上」。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地球對我們有引力,所以我們以朝向地球為下,離開地球為上。
想想地球懸浮在太空的情形。在你所處的位置抬頭仰望,你看到的是長空萬裡或者繁星點點。那麼,在地球的另一邊和你相對的位置上的人,他們看到的會是什麼呢?觀察一下氣球下方的螞蟻,你就會明白,他們看到的依然是長空萬裡或者繁星點點。
對每一個地方的人而言,永遠是以朝向地球為下,離開地球為上。如果把背景放置在宇宙空間裡,則沒有「上」「下」之分。
…………
冬天為什麼比夏天冷呢?難道是太陽離地球比夏天更遠了嗎?還是太陽照射了一個夏天,累得沒勁兒了,就要熄滅了?
其實都不是。太陽的火是一種永遠不會熄滅的火,不知疲倦也不會疲倦地一直用同樣的熱度燃燒著,把同樣豐富的光和熱散射到地球上來。冬天,太陽也不是離地球更遠了,事實正好相反,此時的地球位於近日點,距離太陽要比夏天更近一點。
那就更奇怪了。我們都知道,烤火時離火爐越近越暖和,越遠越冷,怎麼會離太陽近了,反而是溫度更低的冬天呢?
…………
我們把近日點時地球與太陽的距離,看成是你一個同學,他身高1.471 米。
把遠日點時地球與太陽的距離,看成是你另一個同學,他身高1.521 米。
他們倆相差5釐米,遠遠看去,你會覺得他們倆的身高有很大差別嗎?應該不會。
也就是說,近日點與遠日點500 萬公裡的差距,相對於地球與太陽那麼遠的距離而言,極其微小,以至於對太陽光照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
如果問你什麼是一天,你會有多少種回答方式?你可能會說:「24小時就是一天啊。」也可能說:「過一個白天再過一個黑夜就是一天。」這兩個回答通常是沒錯的,但也有例外。如果我們把白天和黑夜的交替看成一天的話,就有可能出現一天等於一年的怪事。想想看,為什麼?對了,在北極點和南極點上,半年時間一直是白天,半年時間一直是黑夜,要完成白天和黑夜的交替需要整整一年時間!
…………
格陵蘭島也是北極地區有人類居住的地方之一, 在這沒有太陽的極寒天氣裡,格陵蘭人喜歡抱團取暖。極夜的時候,幾個自願組合的家庭,會集體搬進一處用石頭搭建的石屋裡,因為人多可以更好地抵禦嚴寒。沒有特殊情況,人們連續幾個月都會待在裡面,吃夏天備好的魚乾和鯨肉,休息時,大家會圍著爐火講述祖先的故事和傳說。
你可能會想,整天都是黑夜,應該不需要上學,可以在家裡睡懶覺,想睡多久就睡多久。不過你想錯了!學校的老師們會在長夜的冬天登門叫醒還賴在床上的學生,把他們拎到學校去!
知道了這些,你還會讓爸爸媽媽搬到這些有長長的白天和長長的黑夜的地方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