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馬可·波羅一起玩穿越,是孩子的地理啟蒙書和絲路小百科

2020-09-20 玖月成長記

對於歷史,很多家長有些疑問:

孩子到底要不要讀歷史?


了解人類文明有什麼用,太費時間!


歷史是過去式,我們要向前看……


是的,我們是要往前看,但歷史孩子必須要讀,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孩子不僅要讀,還要科學的讀。


近代教育家梁啓超先生曾言:「史學者,學問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國民之明鏡也,愛國心之源泉也。」



因為,讀史可以使人明智,鑑以往可以知未來,意思是說,孩子學習歷史,不僅可以擁有智慧,而且還可以了解過去和未來。


歷史是我們的根,文化之根,民族之根,人類之根。如果我們不懂歷史,那麼我們就是無根之樹,遲早有一天會枯萎、死亡。


德國歷史博物館入口處寫著這樣一句話,那就是「警告!歷史會讓人具有洞察力並導致其意識覺醒!」這句幽默的話,目的就是告訴我們:歷史教育的作用和影響。



孩子們學習歷史並不是為了應付考試,可能與很多學科不同,學習歷史完全可以成為每個孩子一輩子的樂趣,從小時候喜歡讀故事,到成年後的讀史明智。這樣,能幫助孩子建立完整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著名兒童教育家希利爾認為,歷史、地理、藝術史這三門課程是孩子一生人文素養的底蘊與基石:歷史是時間的縱深所在,地理是空間的廣博所在,藝術可以安放孩子純潔的心靈。


孩子學習歷史,除了提升文化素養,更在於形成獨立的思辨能力,這正是「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給孩子們培養學習歷史的興趣,家長們可以通過有趣的歷史書籍,引發他們的好奇心,並讓他們感受到學習歷史的樂趣。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專為孩子設計、吸引孩子進入人文歷史大門的普及性讀物,它們用淺顯的語言,具體的場景,形式多樣的機關書、故事書,展示著人類智慧的結晶。


《絲綢之路兒童歷史百科繪本》這本書,是全國百家圖書出版單位之一的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


《絲綢之路兒童歷史百科繪本》一共有3冊,包括《我想去中國》、《漫遊古代中國》和《海上歷險記》。


《絲綢之路——我想去中國》是第一冊,這一冊的內容主要是陸地上的絲綢之路為主。它以馬可波羅來中國為線索,串聯起絲綢之路的歷史、文化和科學知識,人文、藝術和科普高度結合。它將人們熟悉卻不熟知的絲綢之路上的故事,通過馬可•波羅這個小朋友的口吻,採用穿越時空的敘述方式倒流,讓孩子們和馬可.波羅一起歷險,重走絲綢之路。



一路上,通過文字敘述和插圖的展現,為孩子講述絲綢之路上的故事、沿途的風土人情以及古代中西方的生活文化技術場景,讓小朋友對絲綢之路有一個深刻的認識。


這個絲綢之路主題的歷史百科繪本,是專門為孩子們編寫的,也是給孩子的世界地理啟蒙書。



整個繪本的故事布局,涉及到橫跨歐亞,途經大海、沙漠、高原、雪山、戈壁、草原等各種地形地貌,讓孩子足不出戶,在故事裡就能盡覽世界風光,建立地理概念,培養國際視野。


同時,它也是部給孩子的絲綢之路百科全書。故事中出現的玻璃、寶石、樂器、藥材、香料、驛站、驛道、橋梁、家具、天文儀器、益智遊戲,穿插在一幅幅生動的歷史生活畫卷中,讓孩子大開眼界,增長見識,感受異域風情民俗,了解中西文化差異。



最後,它還是一部給孩子的中國古代科技發展史。比如:古代的玉是怎樣做出來的?坎兒井是怎麼工作地的?美麗的壁畫都有哪些?古代的樂器都有哪些?等等。每個問題,孩子都能從書中找到答案,讓他們大開眼界。



不同於以往的歷史書籍,沒有枯燥的講述方式、刻板的人物形象、乏味的知識說教。


相反,運用的是「不超出孩子理解能力」的語言和妙趣橫生的比喻,使得那些看起來枯燥無味的孤立史實,不僅有了內在的時空關聯性,而且變得精彩紛呈和寓教於樂。


同時,它把有趣的歷史融入生活場景,把歷史上的人與事就如一幅畫卷呈現在每個孩子的眼前。


通過這種身臨其境的閱讀體驗,孩子就能更好地理解生活在當時的人為什麼那麼生活,以及那時候風土人情等等,把趣味性做到極致。因為只有孩子聽得懂、願意聽,才能把興趣從故事本身衍生到歷史事件中。



歷史就是一扇門,培養孩子對歷史的興趣,就是為孩子打開認識世界的大門,為孩子人文素養的積澱奠定堅實的基礎。



它既有全球化的視野又有中國人的立場,既有生動有趣的文字又有精美詳細的插圖。語言親切溫和、深入淺出,講述了中外交流中的絲綢之路的艱辛和不容易;精裝大開本,知名畫家原創插畫,生動展現絲綢之路沿線和中國古代的地理人文風貌和文明的細節!

相關焦點

  • 來中國科技館「玩穿越」 做一天「馬可·波羅」!
    ……1月2日上午,「做一天馬可·波羅:發現絲綢之路的智慧」主題展覽在中國科技館精彩亮相,觀眾可「化身」古代絲路旅行家和商人,切身感受沿著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傳播的古代科技與物質文化,揭開神秘絲綢之路的面紗。
  • 開團|《神奇樹屋小百科》Fact Tracker系列,完美融合科學、歷史和地理知識
    一、為喜歡《神奇樹屋》中知識的孩子提供延伸閱讀很多人之所以推崇《神奇樹屋》,除了語言簡單易讀,還有就是作者能夠把歷史、文化、魔法、神話、地理等不同面向的知識,透過孩子的冒險,簡單而有趣生動地介紹給孩子。
  • 音樂劇《絲路之聲》榮獲「2020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十大創新項目...
    央廣網西安12月16日消息(記者舒隆煥)由中國旅遊研究院和中國旅遊協會聯合主辦的「2020中國旅遊集團發展論壇」日前在北京舉行。大會上,音樂劇《絲路之聲》,榮獲「2020年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十大創新項目」提名。
  • 和孩子一起看絲路繁華
    歷史有院,千年古道,一條絲路連接了世界東方與西方,幾百年前的絲綢之路如今依舊存在,並且不斷壯大,絲路跨越多個國度,連接多個民族,讓人類的成果得以分享,讓人類的文明得以傳承。《絲綢之路我要去中國》是中國科技館思路精神整合絲綢之路相關科普知識,推出的一套面向兒童的中國特色科普產品,繪本以馬可波羅為故事主角,從西方探險家的視角出發,講述絲綢之路上的風景與故事,讓小讀者切身感受,沿路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傳播到古代科技與物質文化
  • 孩子的第一套古文啟蒙書
    去年的兩會上,政協委員在《提案》中提出:要大幅度增加文言文的比重,最終使文言文和現代文比重達到 1:1!由此可見,儘早培養孩子閱讀古詩文的能力相當重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通曉古文,首先得選對教材。對於孩子,首先得讓他們讀得進去才行。只有有了閱讀的樂趣,才能培養孩子對古文的興趣。
  • 不知道怎麼跟孩子講述絲綢之路?不如就由馬可•波羅來告訴孩子吧
    繪本講的是,少年的馬可·波羅和父親一起從威尼斯出發前往中國。一路歷經多個國家,遭遇各種地理環境,領略各種人文風情,終於抵達中國。它採用精裝的大開本形式,配以精美的原創插畫,圖文並茂地展現了「絲綢之路」沿線和中國古代的地理人文風貌。
  • 和孩子一起讀書
    書中最大的特色是採取互動式的閱讀模式,設計了多個問答和遊戲環節,鼓勵孩子從自己的角度去探索藝術,也適合家長和孩子一起閱讀。長按上方圖片,識別二維碼購買《少兒奇趣小百科》美國《國家地理》是當今全球最廣為人知的一本雜誌,
  • 滿足孩子對世界好奇心和求知慾的首選,各國使館盛讚的地理繪本
    今天要給爸媽們推薦這套集人文、風俗、地理、歷史、建築、美食等於一體的珍藏級別的地理啟蒙繪本——《環球國家地理繪本》。囊括世界70多個國家,500餘個城市的精彩內容,拓寬了孩子看世界的角度和視野,讓孩子足不出戶,也能遊遍世界!
  • 來自中國科技館的禮物:一部給孩子的「絲路小百科」
    觀眾可以化身馬可波羅漫遊中國,通過展品和多媒體互動設備、情景式場景,感受絲綢之路的古代科技和物質文化。可惜的是,原本計劃持續5個月的展覽,因為疫情影響提早關閉。 孩子不能去現場體會絲綢之路的魅力,但是不要急,科技館的專家早有準備。
  • 2019英孚教育青少兒英語"絲路敦煌時空穿越親子營"結營
    今夏,英孚教育青少兒英語攜手一群家長和孩子踏足敦煌,探訪了雄偉的嘉峪關城樓,領略千年莫高窟的精湛技藝,穿越一望無垠的沙漠,感受迤邐的大西北,開展了一段時空穿越的親子旅程。親子闖關 穿越嘉峪關在英孚經驗豐富的外籍培訓師和領隊的全程陪同下,爸爸媽媽和孩子們在行程的第一站遊覽了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並親子共同挑戰了《穿越嘉峪關》的闖關任務。
  • 從小學地理,還是分不清東南西北,我的第一本地理啟蒙書
    …………所有大人們習以為常的地理常識和地理思維,都可以回到孩子的視角,變得妙趣橫生!這本書就是著眼於啟發孩子的地理思維。所有的地理問題,哪怕是常識,也可以拋棄下結論的方式,變成有趣的探索。從身邊的方向、距離和相對位置,到腳下這片土地,再到我們圓滾滾的家——地球,層層剝繭,由易到難。讀完這本書,孩子們會獲得很多實用的地理常識和地理思維,甚至比很多大人都厲害。
  • 楊其鐸教授40年早教成果:一套從頭玩到尾的數學啟蒙書,透合3-7歲
    泡泡媽今天給大家推薦:一套超棒的專門給3~7歲孩子的數學啟蒙書——《四五快數》,這是一套不教算術,只教數概念的數學啟蒙讀物,一套從頭玩到尾的數學啟蒙書,幫助孩子打好數學基礎。這是一套不教算術,只教數概念的數學啟蒙讀物,一套從頭玩到尾的數學啟蒙書。
  • 補團 | 神奇樹屋小百科1-40:《神奇樹屋》的最佳配套延伸科普讀物!
    《神奇樹屋》(以下簡稱「MTH」)是孩子英語學習路上的裡程碑,說起讀英文章節書,很多孩子都從這套書開始。之所以如此受歡迎,是因為MTH被廣泛認為完美地融合了刺激的冒險故事和各種歷史、科學、地理知識,同時照顧到了這個年齡段孩子的閱讀特點。
  • 一個時代的傳奇,馬可波羅和他的傳世名作《馬可·波羅遊記》
    這本書的作者便是馬可·波羅,這個人的一生是一個偉大的傳奇,對世界造成了巨大的影響。作為一個喜歡探索未知的、追求刺激的人,馬克·波羅的遊歷途中所見所聞都被記錄下來,編寫進《馬可·波羅遊記》。其中他的中國之行更是被當時中世紀時期的歐洲世人成為神話和「天方夜譚」,對此,他們嗤之以鼻,抱有懷疑態度。
  • 元代海上絲路往來達致巔峰
    元朝海船遠至波斯灣和紅海海岸,歐洲和非洲的旅行者也經由海路往返於東西方世界,海外貿易和海上對外交流達到中國古代歷史上的高峰,為明代鄭和下西洋奠定了基礎。明代中後期和清代,實行海禁政策,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逐漸衰落。 多重因素推動海上絲路繁榮 海上絲綢之路在元代之所以日益繁榮,源於多重因素。 第一,元朝在徵服過程中增加了對海外世界的了解。
  • 馬可·波羅筆下的「樹皮」和「偶像」來了,系這個展廳首展!
    12月4日,作為市政協委員文化交流展廳啟用後的首場展覽,《馬可·波羅筆下的「樹皮」和「偶像」—首都博物館館藏元代貨幣及藏傳佛教造像藝術展》正式開展。樹皮,其實是紙幣。在馬可·波羅的筆下,紙幣被稱為大汗的「點金術」。
  • 【消費升級大賽】玩童:親子桌遊讓父母和孩子一起玩
    想法來自於CEO閆立波的親身觀察,很多有孩子的家庭,父母一回家,多數都是看手機,帶動孩子也喜歡玩手機和PAD,導致父母和孩子的交流減少。而玩童要做的,就是讓父母和孩子一起放下手機,可以在家裡面一起玩。 玩童的產品定位於4到12歲的兒童,目前主打6-7歲,計劃每6個月迭代一次,以給用戶提供隨著年齡不斷升級的產品。為了避免產品幼稚化帶來家長不愛玩,從而沒法和孩子長時間一起玩的情況。
  • 【開團】人體知識、世界人文地理知識和迷宮遊戲結合,讓孩子邊玩邊學!
    如果你為孩子選的書,有趣味的遊戲形式,搭配符合孩子審美的可愛畫風,讓孩子邊玩邊學,逐漸獲取大量知識的過程中,也獲得成就感、樹立自信心,慢慢地自然會愛上讀書。今天要推薦的這套書,就完全符合這些要求。一套書,同時滿足孩子和家長的多重需求。
  • 成語兒歌100首,小學低年級孩子的成語學習和識字的啟蒙書
    《成語兒歌100首》是一本針對小學低年級孩子的成語學習和識字的啟蒙書。100首兒歌,生動形象地詮釋了孩子日常生活、習文寫作中常用的成語,讓他們知曉成語的意思,明白其中表達的情感。成語是中華語言「百草園」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是歷史的沉澱,是中華民族語言的瑰寶;而兒歌是外部世界與兒童語言生命活動連接起來的橋梁,活潑、有趣,能給孩子帶來無窮的樂趣。
  • 孩子為什麼愛玩?怎麼和孩子一起玩?
    本文為《孩子為什麼愛玩?怎麼和孩子一起玩》下篇,上篇請看孩子為什麼愛玩?怎麼和孩子一起玩?(上)。 面對這樣一個完全憑藉想像力的邏輯問題,那三分之二的熱愛扮演型遊戲的孩子們有板有眼地思考並回答了問題,而那三分之一非常實際的孩子則對這個問題無動於衷,只是反覆告訴實驗員現實的狀況。 這是因為熱愛扮演遊戲的孩子更聰明嗎?實驗員們給這些孩子做了認知能力和功能測試,發現這些能力和是否喜歡扮演遊戲毫無相關。科學家們猜測,這可能和成人是否和孩子一起玩扮演型遊戲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