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33歲的曾俊道經全省統一招考,進入新鄉縣人民法院翟坡法庭工作。翟坡法庭每年處理300餘起案件,他自己承擔近200起,處理這麼多案件,沒有一起上訪,沒有一件被發還,沒有一件審理錯。問及審案的秘籍,他說:「斷案,得講良心。」
曾俊道雖出生於農村,眼界卻長遠,工作、學習都特別上進。審理的案件,被各大媒體報導,自己也在《法制日報》等報紙發表7篇調研文章,關於「聚眾鬥毆非對合性」的一篇案例評析,還被收入最高人民法院的《人民法院案例選》,是基層院少有的「學者型法官」。
東方今報記者 馮曉玉
實習生 李笑楠/文圖
清官斷家務事兩頭「贊」
曾俊道出生於農村,對農民有種天然的感情。2005年被分到新鄉縣翟坡法庭後,每次辦案,他遇到不懂法、不識字、年老的弱勢群體,就主動幫助,並包辦到底。
都說「清官難斷家務事」,但曾俊道審理一起遺產分割案件,卻讓雙方老人、媳婦都心悅誠服,說起來曾俊道,就豎起大拇指。
2013年,男子張輝(化名)不幸遭遇交通事故身亡,其妻子劉紅(化名)獲得18萬元賠償款。張輝父母因賠償款問題,將劉紅告上翟坡法庭。
「家裡所有錢,都交給她管,孩子他爸沒了後,成天不沾家,兩個未成年的孩子,也不管。」張輝父親說,害怕兒媳拿錢走人。
接到這起案件後, 為了理清事實,曾俊道統計了一下張家所有資產,加上親戚10多萬欠款,一共38萬多。「當時考慮到老年人勞動能力差,賺錢少,就按1 2的比例,對財產進行了分割,老人13萬,劉紅25萬多。」曾俊道說,判決後,本以為雙方會不服,上訴,結果雙方都十分滿意,並求助曾俊道,錢都放他這,讓他分。
按說到此,事情就結束了,但考慮到兩個老年人身體不好,兩個孩子還小,曾俊道就答應了。三個親戚的欠款,都打到了法庭的專用帳戶,曾俊道通知張父及劉紅,當庭分配了財產。
兩位老人代理律師代永紅說,劉紅沒有要孩子,本來感覺案子斷後,和公婆都老死不相往來了,沒想到處理得這麼好,以後還能來看看孩子。
「老來喪子,兩位老人太可憐了,想想自己老家的父母,案子還敢胡亂斷麼?」曾俊道說,農村人一輩子不打一個官司,既然打了,就要讓他們感受到司法的公平正義。
判案細緻入微面面俱到
曾俊道判案不僅有擔當,為當事人著想,還十分細緻,面面俱到。別人想到想不到的,他都能想到,並考慮到案子中。
2008年,曾俊道辦理了一起買賣合同糾紛案,獲嘉縣汪師傅起訴新鄉縣合河鄉一村委會,欠飼料款不還。
經過曾俊道多次調解,雙方達成了賠償協議,但因村委會沒有足夠的現金償還汪師傅,雙方同意用村辦豬場的豬仔分批抵債。
按說案件就此可以結案,但辦案細緻的曾俊道發現在協商時,原、被告雙方只注重籤協議,都沒有考慮到豬仔的品種、重量、交付時的市場價格等問題。如果這些細節不能標明,在交付時就有可能出現其他爭議,影響案件調解的社會效果。為此,曾俊道找到一個養豬場,詢問生豬的市場行情,又問了問哪些品種在市場上走俏等問題。
當他把自己所想的問題告知雙方時,村委會一負責人顯得不太樂意,說:「不管什麼豬,我們給他幾頭豬抵欠款就行了。」
在曾俊道極力勸說下,雙方又對交付豬仔的品種、重量、價格及交付時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商討,並很快明確了協議內容,減少了爭議,保證了協議的順利履行。
「曾法官辦案想得細緻、辦得也公道,真是一位為群眾著想的好法官。」汪師傅說,他天天在農村幹活,想不到這麼多,幸好曾法官考慮得周到,交付時少了不少爭議。
秋收時,在審理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一案時,為不誤農時,趕在小麥播種前審結此案,在查明案情後,他加班製作裁判文書,以最快的速度將判決書送到當事人手中。使當事人在秋收後很快進行了土地交接,順利耕種。
曾俊道說,判案,對自己來說,是平常事,但對於老百姓來說,是大事。坐在法官這個位置上,就應該考慮到老百姓想不到的事,為他們著想,為他們協調周全,儘可能減少後期再出現糾紛的機率,讓當事人心安。
「學者型」法官
曾俊道土生土長,很多人就以為他是個「大老粗」,其實第一次見到他時,給人的感覺溫文儒雅,一看就是個知識分子。事實上,他也確實是這樣,在新鄉縣人民法院基層,曾俊道是為數不多的「學者型」法官。
平時工作很忙,曾俊道利用業餘時間,對新頒布的法律和司法解釋進行學習,不斷提高業務素質。他善於發現問題,善於調查研究,總結經驗。
在審理中學生崔某因被強迫替同學寫作業而自殺,引發的賠償案件中,他吃透案情,合理地劃分各方的責任,制定出為各方所接受的調解方案,使這起引起全國關注的在校中學生因替寫作業引發的自殺案件,在庭審後的第四天就調解結案。
該案件作為典型案例先後在中央電視臺《庭審現場》、《今日說法》、《心理訪談》、河南電視臺《走進法庭》等欄目播出,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案件處理結果得到各方的認同和好評,收到了良好的法制宣傳效果。
十年來,辦案之餘,他在《法制日報》等報紙發表調研文章、新聞稿件7篇,多篇案例被新鄉市中院轉發。他關於「聚眾鬥毆非對合性」的一篇案例評析,被收入最高人民法院的《人民法院案例選》,全國刊發。
「曾庭長是我們縣法院少有的 學者型 法官,既能深入一線,調解糾紛,又能寫出有深度的、理論水平高的文章,能文能武。」新鄉縣人民法院郭院長說,沒有司機,他身兼司機;內勤不在,他身兼內勤;基層調解組織的指導,法庭的五小建設,到處是他忙碌的身影,該同志進入法院十年來,一直紮根在基層法庭,公正司法,執法為民,努力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
(原標題:翟坡法庭庭長曾俊道 農村走出來的「學者型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