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兒砸郵寄了明信片!
我兒砸交了新朋友!
哎~~我兒砸不知浪到哪去了,為娘操碎了心…………
小編的朋友圈,一夜之間成了曬蛙圈了。當我正在納悶:單身的小姐姐們咋都有兒砸了。仔細研究,原來她們正在談論一款叫《旅行青蛙》的遊戲,一時間朋友圈裡掀起了曬「蛙」風。
基於好奇心,小編也下載了《旅行青蛙》,想弄明白:這款遊戲究竟為什麼這麼火?經體驗與調研,小編覺得主要是以下4大方面,不知你是否中招了?
一、 無交集,不參與
這部遊戲參與度高的原因是:牢牢把握與目標人群創造交集的關鍵點,即準確洞察目標人群,從情感上產生共鳴;畫面場景的設置更是從目標人群經歷的日常中來,在形式上產生交集。
情感交集:牽掛的是蛙,感受到的卻是父母的牽掛:玩家在遊戲裡扮演著蛙的娘親和爹爹,為蛙收拾書包、準備食物,好吃好喝地招待蛙的小夥伴們……時不時地嘮叨蛙怎麼還不回家,為蛙準備了很多好吃的……玩家對蛙的牽掛,實際是父母對自己牽掛的真實寫照。這部遊戲背後。小編認為,不是觸動了玩家的母性或者父愛,而是引起了玩家的感情共鳴,尤其女性朋友,更容易被觸動和激發。在遊戲裡,玩家對蛙操碎了心,實際正是父母對自己操碎了心的真實寫照,讓玩家感同身受。
場景交集:養的是蛙,看到的卻是自己的人生:在遊戲裡,蛙有時乖乖呆在家裡看書、削鉛筆寫作業、做功課或者吃飯……有時出去浪裡個浪,這些都是每個人真實經歷的人生寫照,看到了蛙生,實際就是看到自己的人生,《旅行青蛙》更像記錄自己成長軌跡的一部回憶錄,玩家感到親切與熟悉。
二、無需求,不火爆
據小編了解,這款遊戲最主流玩家是年輕女性群體。它實際抓住了年輕女性群體的普遍心理及需求:孤獨感及需要填補孤獨。這隻蛙某種程度上治癒或緩解了以年輕女性為主的孤獨內心,給孤獨的內心找到了一個可以宣洩的窗口,這才是遊戲火的最根本原因。只要玩過的朋友都能體會到,在這款遊戲中,蛙已不僅是一個電子寵物,更像是一個充滿人情味兒的伴侶,一位遠方的朋友,時不時地跟玩家分享快樂、奇遇,並通過不定期地郵寄明信片、禮物實現與玩家的互動,使玩家獲得心靈上的慰藉。
三、求互動,引發爆發式傳播
微信朋友圈已成為很多女性朋友曬生活方式的平臺。人的普遍心理是:曬幸福、曬美食、曬旅遊等等,而曬的本質是互動,告訴朋友們我在玩這個遊戲,同時希望得到朋友的回應及互動。而《旅行青蛙》正是緊緊抓住了玩家曬的心理。
為了激發玩家曬的心理,遊戲開發者特意設置日語版免費,漢化版收費。在中國市場主推日語版。這樣的設置,也是出於激發玩家曬的心理。
正因為眾多玩家「曬」,帶來了更多目標人群的跟隨與好奇,引發了朋友圈爆發式地傳播。
小編翻譯了朋友圈裡曬《旅行青蛙》常見的幾大暗語:
炫耀心:「日語版的,姐姐全靠猜,竟然全對,厲害吧!」
跟隨心:「大家都在玩,我不玩好像不是這個時代的。」
好奇心:「這遊戲為什麼這麼火,到底好玩在哪兒?」
四、有期待,帶來持續性關注
在遊戲裡,蛙什麼時候回來?什麼時候出門?什麼時候郵寄明信片?蛙去哪裡浪……這些都是不確定的。因為不確定,所以有著無限可能。無限可能對玩家來說既充滿誘惑,又充滿期待。就像生活中,很多人不願意呆在一眼望到老的地方、職位或公司,因為沒有了無限可能、沒有了期待。據小編了解,尤其年輕女性這種心理特別明顯。這款遊戲也正是洞察了目標人群的這一心理。因為不確定帶來無限可能,所以充滿期待,帶來玩家對遊戲的持續性關注。
以上是小編的一些思考,不知大伙兒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