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在消費貸裡的年輕人:生活中越失落,消費上越失控?

2021-01-08 中國新聞周刊

(2015年4月24日,蘋果在浙江杭州市的一家零售店開張,很多「果粉」自23日晚上就在商場一樓過夜等候。圖/視覺中國 )

困在消費貸裡的年輕人

本刊記者/黃孝光

發於2021.1.11總第980期《中國新聞周刊》

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26歲的小穎最終搞清楚了自己的所有債務:22萬元。

「我是一名外企職員,月收入稅後8000多元,在外人看來,生活過得還是很不錯的。可是,沒人知道我負債22萬。」通過微信好友後,小穎給記者發來這段自我介紹。她匯總了將近20個平臺的貸款信息,大吃一驚:「我以為只欠了十來萬。」

這是一筆糊塗帳。小穎始終算不明白,自己沒有明顯的大額消費,為何會欠下這麼多錢?2020年12月以來她停止了還貸,各處貸款陸續逾期,隨之而來的是每天不少於20個電話的轟炸。對她的一個小時採訪,接連4次被討債電話打斷。「再不還錢,我就只能去找你家人了」,一家名為「玖富萬卡」的貸款平臺衝小穎說。

小穎的遭遇,是年輕人借貸消費的一個縮影。如果說70後、80後的壓力來自房貸和車貸,90後乃至00後年輕人背負的則是消費貸。「消費對中國經濟增長的作用越來越凸顯。目前90後、00後約佔總人口的24%,他們將主導未來5~10年中國乃至全球的消費格局」。尼爾森於2019年發布的《中國年輕人負債狀況報告》提到,在18~29歲的年輕人中,信貸產品的滲透率為86.6%,其中佔比最高的是消費類信貸。另據央行發布的數據,截至2020年6月30日,全國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飆升至854億元,是10年前的10倍多;這些逾期借款人中,90後佔比幾近一半。

過去幾年,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在快速變化,無論校園貸、租金貸、培訓貸、美容貸,抑或網上購物、遊戲充值、直播打賞,幾乎所有生活場景都衍生出相應的借貸消費模式。「藉助於新金融科技,消費信貸發展非常快,有一些是過分誘導年輕一代提前消費、借貸消費。這不僅是一種經濟現象、金融現象,同時也是一種文化現象、人口現象,可能會帶來重要的影響」。在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看來,年輕人靠借債過度消費、奢侈消費的現狀令人擔憂。

在這個「觸手可貸」的時代,借貸方設計陷阱、暴力催收,貸款人以貸養貸、惡意逃債,亂象叢生。箇中風險不只存在於金融機構,更逡巡於每個家庭周圍。

「精緻窮」的一代

「90年代網際網路在中國興起,成為多數年輕人自幼共同成長的工具與娛樂生活方式。因此,年輕人對於各種形式的觸網行為接受度極高,同時具備了前衛、新潮、追求新鮮感的消費意識」。《中國年輕人負債狀況報告》提到,年輕人中信貸產品的滲透率為86.6%,其中實質負債人群在整體年輕人中的佔比達44.5%。

2017年畢業前夕,小穎首次接觸到信用貸。那時候校園貸風行,不少網貸公司僱學生在校發宣傳單。「有次分期樂做活動,註冊送水果,我衝水果去的,結果他們當場就給了我1萬元額度」。這個額度很快派上用場。她聽說很多白領會去健身,於是畢業後第一件事,便是辦一張健身卡。當時她月薪不過2000元出頭,但想辦的健身卡要5000多元,於是想到了分期樂。「借了5000,分36期,總共要還六七千元」。

在電商普及、支付方式革新以及網貸寬鬆的大環境下,小穎的購物慾望迅速膨脹。她第一個月的工資還完貸後,剩下的被用來買化妝品和包包,而分期樂剩餘額度也很快被兌換成一個個購物訂單。畢業後的第一個春節,小穎的收支平衡被打破。「覺得自己是社會人了,在家張羅請客吃飯,大手大腳,其實手裡沒多少錢」。畢業第二年,小穎的負債累積到14萬元,已經沒錢買票回家過年。「機票600多元我都嫌貴,火車要坐一天一夜,400多元,還是刷的信用卡」。

(2018年3月25日,四川成都市,新款配色的AIR JORDAN 1復刻球鞋發售,吸引了眾多球鞋迷深夜排隊抽籤等候。圖/IC)

「生活中越失落,消費上越失控。越陷越深,就像一場末日前的狂歡」。比小穎小一歲的李歧遠是一名北漂,電話中他向《中國新聞周刊》如此總結自己過去幾年的消費狀態——「是一個無產者,卻養成了中產階級的消費習慣。」

過去幾年,李歧遠獨自一人逛遍了北京的各大商場。「國貿、三裡屯、SKP、合生匯……我經常在別人上班時間出去逛,去了總是被店員們簇擁著。一旦用顧客的心態去看,會覺得這個世界對你很好。」李歧遠的消費從模仿起步,他根據自己關注的網紅髮布的照片動態,去分析他們的衣食住行,進而「用同樣的消費滿足自己」。「潮鞋一雙六七百元以上,T恤單件四五百元,買一千塊以下的衣服不會心疼。」李歧遠說。他還酷愛美食探店,「比如我聽說SKP的『遊園驚夢』是北京最好的淮揚菜館,就專程去那消費。金陵燒鴨、素燒鵝、一碟紅燒肉、一碗水果湯圓,我一人花了200多元。」

最大頭的消費是在一家美容院。2019年元旦剛過不久,李歧遠逛商場時收到一張按摩體驗券。在工作人員的話術影響下,當天他便花1280元購買了一張體驗卡。此後半年,他在這家店沉迷於按摩、面護等項目不能自拔,狂擲2萬元。

美好生活背後卻是虧空。2013年李歧遠從北京某高校輟學,此後輾轉南昌、成都、重慶、北京多地,幹過炸雞店店員、順豐日結工、醫院試藥者、垃圾處理廠保安、賓館服務員,上一份工作是民宿管家。如今已失業快一年的他,負債近10萬元,在支付寶花唄和借唄、京東白條和金條、美團生活費、 微博借錢、百度有錢花,以及浦發、招商、興業、光大等多家銀行均有欠款。

「為什麼人們不顧自己的償還能力,也要從信貸公司借貸,或是用信用卡購物呢?這絕不僅僅是表面上的虛榮心在作怪,而是出於一種人們在苦悶中試圖證明自己的心理,證明自己能夠融入這個社會,證明自己沒有落後,證明自己不低人一等」。日本作家齋藤茂男的《飽食窮民》一書,將那些在泡沫經濟時代不再為溫飽發愁,然而依然陷入窮忙和債務纏身狀態的日本人,形容為「飽食窮民」。

「日常生活平平無奇,有時間就想去消費。借貸的錢又來得太容易,花錢就變得肆無忌憚。」李歧遠很難算清楚,自己一個月究竟花了多少錢。相比之下,他說父母「完全不會花錢」:「他們一天賺100多元,早上三點多去批發市場進貨,晚上五六點回家,幾十年日復一日。小時候我常跟著他們,但內心其實非常厭惡這種生活。」

區別於長輩的精打細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推崇「精緻窮」的消費理念。「一種是有多少錢買多少東西,一種是想買什麼就買什麼,這是根本的代際差異。」網友柳相認為。他對豆瓣小組「負債者聯盟」2020年11月的1105篇發帖做了統計分析,發現「超前消費」「網貸」是其中最高頻的詞彙。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則對《中國新聞周刊》分析,新的消費群體主要在年輕人,而年輕一代多是獨生子女,缺乏獨立自主的品格,養成了對家庭的較大依賴,當缺乏資金時,很容易轉向短時內即可獲得的消費貸。

偶爾李歧遠也會感到厭倦。《奇葩說》選手詹青雲的一段話曾令他困擾:「我們表面上過著自己喜歡的光鮮亮麗的生活,靠透支未來借貸消費分期付款的方式,維繫著表面上的精緻。可是我們每一天早上醒來,頭腦中帶著一串串的數字焦慮地醒來,我們真的有感覺到開心嗎?」

套路貸盯上年輕人

對於年輕人而言,無論在校求學、培訓還是畢業後求職、租房,不同消費場景交織成一張大網。不少商家或平臺主動設置借貸消費陷阱,稍有不慎就容易踩坑。

大二學生小美喜歡動漫,2019年11月,她在B站看到一則原畫課程廣告,許諾學成後給學員提供平臺接單賺錢。小美為之吸引,貸款萬元報名,不久之後陷入維權困局。

課程提供者為湖南潭州教育。各大社交平臺很容易看到他們的廣告——「一個小白的風光攝影修行,學配音、用你的聲音做副業,或者零基礎教學繪畫、播音、配音」。「這幾年二次元文化興起,他們抓住的就是那些喜歡動畫、對配音好奇的年輕人。」一位潭州教育維權群的管理員向《中國新聞周刊》總結了她所了解的課程套路:前期虛假宣傳,承諾高薪兼職;當學生因資金不足而猶豫不決時,以優惠名額有限為由,誘導學員貸款繳費。課程價格大多過萬元,而貸款利率普遍在10%以上;一旦課程受到質疑,機構將設置重重障礙,阻止學員退款。

(基於整容手術業龐大的市場規模,美容貸應運而生。圖/中新)

「原價9000多元,現在報名減2000元,名額有限,只限前五。」聽完公開課的第二天,小美在潭州教育工作人員引導下開通了京東白條。「收入填7000元~8000元,學歷在學信網上註冊一個帳號,然後截圖上傳就行。」工作人員告訴她,「填資料時多包裝下自己,可以申請到更高的額度。」

2020年大學剛畢業的李旦,則掉入了蛋殼公寓的「租金貸陷阱」。蛋殼採用長租公寓「高收低租」的模式——高價從房東處收房,再低價出租給租客,出租時利用租金貸獲取現金流。與租客籤合同的時候,蛋殼會向租客提供較為便宜的年付價格;倘若租客囊中羞澀,則可以選擇與蛋殼合作的金融機構,申請每月分期付款。

李旦在北京市海澱區北沙灘租了一間26平方米的主臥。「租房時本來說好了押一付一,最後籤合同才得知要貸款。我不了解租金貸,只是聽說容易出問題,所以不大願意接受。」蛋殼公寓管家向他解釋,租金貸是公司對畢業生首推的方式,價格更加優惠,並提供了他人的借貸合同供參考。當時李旦已從借住的同學那搬離,倉促之下同意了租金貸方案——將2萬多元租金分成12期,按月給微眾銀行還款。

後面的故事眾所周知,2020年11月蛋殼公寓暴雷了,全國各地租客都面臨被房東掃地出門的困境,李旦也不例外。11月21日,李旦的房東貼條要求他限期搬離,11月29日,李旦去蛋殼總部維權未果,第二天上班時臥室門鎖被房東換掉。各地租客的維權,在一起意外事件後,出現了轉折點。12月3日,廣州一名租客墜樓身亡,次日微眾銀行發布新方案稱,蛋殼租金貸客戶退租後不繼續還貸,可結清貸款。12月12日,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李旦已申請剩餘貸款免息延期,不過他和房東的對抗仍在繼續。

維權難是掉入借貸消費陷阱者面臨的共同困境。有律師提到,無論租金貸還是培訓貸,流程上通常沒有問題,難以通過法律維權。2020年9月,剛上大學的小媛瞞著家裡辦理了潭州教育的課程貸款。籤約幾個小時後,她在黑貓投訴平臺檢索,意外發現針對潭州教育的投訴逾5000條,於是當天便提出解約退款申請。此後,她和潭州教育談判三個月未果,無奈之下發微博求助。12月2日,央視財經採訪了她並曝光了潭州教育前述問題,潭州教育這才同意全額退款。

潭州教育的問題並非個案。「高額的培訓費用下,為了讓消費者掏腰包,培訓機構往往誘導學員用分期交費來降低報名門檻,並混淆概念,掩蓋貸款實質」。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提到,近期韋博英語、巨石達陣、優勝教育等校外教育培訓機構陸續出現因經營不善而停業關門情況,涉及消費者眾多,類似情況有愈演愈烈之勢。

如果說潭州教育、蛋殼公寓等是基於真實消費場景的過度誘導,而有些虛構消費場景、以騙貸為意圖的借貸,則滑入套路貸的違法境地。

「招聘總經理助理,月薪八萬。想得到這份工作,得先去做整容。來到指定的醫美診所,求職者需要申請幾萬不等的貸款。手術後,求職者發現不僅入職變成一句空談,整容貸款也需要自己承擔」。據中新社報導,2020年8月,北京警方抓捕了十餘個「招工美容貸」詐騙團夥,並對9個涉案醫療美容機構進行查抄。作案過程中,招工團夥和美容醫院相互配合,在招工、整容、貸款等環節層層設套,形成完整的犯罪鏈條。醫美診所標價近10萬元的綜合整形手術,實際成本僅4000餘元。

招工美容貸通過延長犯罪鏈條轉嫁風險,但並非新手段,而是傳統美容貸的變種。美容貸市場開啟於2014年,與整容行業相伴相生。據中國整形美容協會統計,2014年剛起步的中國整容手術業市場規模大約4000億元,到2019年擴大至達8000億元,成為世界第三大整容市場。高昂的整形費用下,美容貸於是應運而生。高峰時期,全國提供美容貸的平臺多達上千家。

「所謂美容貸,借款平臺是直接把錢打到醫院而非我的帳戶上的。醫院收手術費,中介拿提成,放貸平臺賺利息。」剛上大學的李夢溪因為割雙眼皮和做隆鼻手術,負債6.4萬元。和其他消費場景類似,她在美容院也遇到了誘導貸款環節。她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為了成功貸到款,工作人員讓她隱瞞學生身份,填寫了虛假的工作和收入信息。手術費4.6萬元,李夢溪分24期貸款,本息一共6.4萬元,年利率18%左右。

據《中國青年報》報導,不少美容貸通過去頭息、故意逾期等方式,設下連環套,一些女孩由此落入債務陷阱,甚至淪為套路貸團夥長期賺錢的工具;利益驅動下,套路貸團夥採取非法催收手段,並不擔心逾期和壞帳。

各地因為套路貸釀成的慘案屢見不鮮。2020年12月公安部披露的全國首例純線上套路貸涉黑案中,以王某燾為首的犯罪組織通過「借新還舊」「以貸還貸」惡意壘高債務,在不到10個月的時間裡,以近2億元的投入獲利28億餘元,尚有未收回的非法債務約98億餘元。為了提升回款率,該團夥先後與24家催收公司籤訂合同,將部分逾期債務外包,採用電話侮辱、威脅,發送PS裸照等手段進行催收。47.5萬名受害者中,四川成都吳某因無力償還,與丈夫二人燒炭自殺;青海西寧江某蕊因不堪輪番催收的精神折磨,懸梁自盡。

深淵凝視

不久前,京東金融因為一則借貸廣告視頻被罵上熱搜。廣告中,一位農民工打扮人士因為母親暈機要求換座,空姐向其推薦升艙服務。後排的男士替他解圍,方法是幫他申請15萬元的京東金條借款額度。

這類廣告並非京東金融首創。「微博借錢」廣告中,一對中年男女去酒店開房,男人付款時發現餘額不足,靈機一動開通了微博備用金。「360借條」廣告中,一位衣衫襤褸、身材矮小的男子提著五花肉稱,會讓空姐過上好日子;空姐表示懷疑,讓男子當場開通360借條,見其獲批15萬元額度後欣然應允。「趁年輕,想花就花,大不了分期還嘛。」在螞蟻花唄的系列廣告中,情侶借錢買家具,「社畜」借錢請吃飯,學生借錢環球旅行……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黃震認為,此類廣告呈現的價值觀扭曲,容易造成較大的社會危害。「我們總在提倡普惠金融,但是普惠到一定程度後,變成了誘導過度消費,也是一個問題」。黃震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資金供給方嘗試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務,適應了普惠金融發展的趨勢,服務了更多的人群,是一個積極的進步;然而資金供給並非簡單的商業行為,還需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這一方面相關平臺考慮不足。

消費貸,通常指剔除房貸、車貸的銀行消費貸,再加上消費金融公司以及各類網際網路金融公司提供的現金貸和消費分期業務。公開資料顯示,中國消費信貸市場自2012年逐步啟動,2015年起呈現爆發式增長。中國人民銀行數據顯示,我國個人整體信貸消費餘額從2015年的18.95萬億升至2019年的43.97萬億,年複合增速達23.42%。

過去幾年,從商業銀行、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到網際網路消費金融平臺,消費貸和現金貸業務遍地開花。年輕人無論資質如何,均可輕鬆借到高額貸款。「一旦你開始關注網貸,會發現隨便打開一個App,都在催你借錢。」21歲的樂蘇向《中國新聞周刊》回憶,上大一時她的一個室友因還不上網貸被「爆通訊錄」,迫於壓力退學。「當時就覺得,網貸好可怕,跟自己說千萬不要這樣子。」然而如今即將畢業的樂蘇因為超前消費和追星,已負債近2萬元。

根據柳相對豆瓣小組「負債者聯盟」11月發帖的統計,有362人提及負債原因和金額,總負債1.3454億元。其中佔比最大的,是因超前消費和遊戲氪金而負債者,一共158人,總負債2718萬元,平均每人負債近17萬元。「各平臺大水漫灌式地把錢借出去,最後再暴力催收回來。對於沒有做好信用消費準備的人來說,這是一種災難。」柳相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

「許多年輕人圖一時之快,殊不知借錢只是開始而非完成,會有無窮後患」。據黃震了解,目前網貸平臺在經營推廣上普遍存在一些潛規則:一是捆綁銷售或場景嵌入式銷售,讓消費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借貸;二是掠奪性貸款,在低利息宣傳下,利用信用評估費、服務費、手續費等名目虛增費用,並收取較高的違約罰息和滯納金。「在強監管背景下,持牌金融機構有所收斂,然而沒有牌照的小貸公司仍然有合規管理上的問題。」黃震指出。

一名「你我貸」平臺前僱員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小額貸款公司的資金成本和經營成本比商業銀行更高,而選擇向小貸公司借貸的人往往資質也不夠好;在此背景下,小貸公司往往需要通過高利率來覆蓋高成本和高風險。

「這是一個凝視著你的深淵」,「負債者聯盟」的一個組員撰文稱。按照規則,只要用戶按時還款,系統會鼓勵其借更多的錢。如果無法一次性還款,系統還會貼心地提供分期還款服務。這種分期還款會進一步麻痺借款者的判斷,誤以為還款輕鬆。然而手續費、分期服務費以及變相利滾利的層層加碼,很容易將缺乏自制力的借貸者拖向深淵。

以貸養貸和負債互為因果,是一個無法走出的迷宮。「以前信用卡有免息期,以貸養貸或許還能轉得過來。現在各種消費貸沒有免息期,窟窿會越來越大,肯定轉不下去,甚至走向崩潰。」黃震說。

湯隆今年28歲,因為過度消費,最高時欠貸逾8萬元,曾持續多年深陷網貸泥潭。他向《中國新聞周刊》解釋了以貸養貸的操作邏輯:「一個平臺還款後會恢復一定額度,比如還了1000元,扣除利息,再返你800元額度,你再用這800額度去還其他平臺。如此進行下去,總額度不斷下降,需要你不斷開拓新的平臺。」

「規則很複雜,借貸很方便,讓你覺得很無害。」湯隆說,「倒貸款」的過程中他形成一種錯覺:「好不容易拿到錢以後,會以為是自己辛苦所得,不用還了一樣。有了錢,為什麼還要去上班?」

剛畢業那年,小穎在分期樂的1萬元額度很快用完。為免逾期,她陸續辦理了幾張銀行卡,額度累加到3萬元,並開始以貸養貸。小穎接觸的借貸平臺一度累積到二十餘個,其中不少如今已倒閉。「到後期慌不擇路,就不會去計較利息高低了,哪個平臺放款就貸哪個。」最危急的時候,她發現連300多元也還不上了,著急之下以1000元的價格轉賣了手機,並冒險借了「714高炮」。

「高炮」是負債者的行話,意指期限為7天或14天、包含高額「砍頭息」和逾期費用的網貸。「比如借2000,實際到手1500,七天後需還2500。逾期一個月,逾期費用有可能高達5000。」同樣碰過「高炮」的湯隆說。到這一步,負債者已接近山窮水盡,無款可貸。

2019年2月,西安一名21歲的女演員從17樓跳下。她的父親收拾遺物時看到帳單,才知道女兒獨自還了三年網貸,死前仍欠十幾萬元貸款。2019年8月,南京一名剛畢業的大學生同樣選擇跳樓自盡。此前的一年時間裡,他在10家持牌金融機構貸款36次,累計獲得貸款7.2萬餘元。在其去世後的數天時間裡,家人仍不斷收到催收電話。「我們希望他是最後一個因為校園貸死亡的孩子。」他的爺爺向媒體哭訴。2020年10月,一對大學生情侶在南京實習期間燒炭自殺,警方調查發現,二人均出自甘肅白銀貧困家庭,生前牽涉網貸糾紛……檢索發現,年輕人因為過度舉債而輕生的悲劇,近年來不斷在各地上演。

高利貸、套路貸、校園貸、「高炮」、砍頭息、暴力催收……過去幾年暴露出的種種亂象,讓網貸的行業形象和口碑一落千丈。受訪的你我貸前僱員並未否認前述亂象,不過他認為這些問題不能完全歸咎於貸款公司:「供需兩端不是完全割裂的。在需求端,就有一批專門『擼口子』的人。他們多是信用黑戶,一個人可能會借幾十上百家,專門研究如何能夠不還平臺貸款,這直接導致了暴力催收和平臺壞帳率的高升。」

上岸有多難

「對我來說,花錢是孤獨的,還錢也是孤獨的,有一種深深的空虛感。」李歧遠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每次面臨逾期危機,他四處籌錢,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然後一旦危機暫時解除,他又會恢復平日的消費習慣。如今面臨貸款全面逾期,遭遇「社會性死亡」的他反倒釋然,坦言自己暫時放棄了還款。

同樣放棄還貸的許守成,經歷和李歧遠極為相似。2015年大學畢業至今,他斷續幹過8份工作,月薪3000元左右,累計失業時間長達三年。「我沒網賭,沒做過投資,純個人超前消費。」加微信後,許守成不等提問便開始自言自語:「住的自如房子,月租1500元。每天點外賣,從不看價格,什麼吃著爽吃哪個,每餐三四十,一天兩餐,經常吃夜宵。算下來,一個月吃住5000元左右,三年下來就是18萬元。」經年累月,如今許守成負債金額高達41萬元。

許守成說自己目前處於「溺水」狀態——經歷以貸養貸的亂局後,開始憑著本能行事。負債者們習慣將還清貸款形容為「上岸」。對許守成等溺水者而言,利息持續滾動,上岸遙遙無期。有媒體報導稱,90後從「網貸」的泥潭成功上岸,主要有兩種路徑:或者在自己穩定工作基礎上做財務規劃,把所有網貸一次還清;或者靠父母「扶一把」,之後強制與網貸一刀兩斷。

2018年,因為一筆逾期貸款,催收人員把電話打給了小穎媽媽。「我媽也沒有錢,給了我兩萬多,以為我周轉開了。」小穎並未坦白真實負債金額。為了還債,隔年7月,她辭職從老家大連來到上海。在上海,小穎白天上班,晚上接單熬夜代寫論文,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收入所得幾乎都用來還貸。2019年末,小穎接近收支平衡,未料家庭突生變故。「我媽因為幫我還錢,收支亂了,也去貸了款。我把不多的積蓄一股腦兒給她,還是不夠,於是重新借貸。」母女二人於是陷入循環借貸的怪圈。

小穎提到,在豆瓣小組「負債者聯盟」,有不少充當「債務擺渡人」的詐騙者。「只要有人伸出手,負債者很容易病急亂投醫,從一個深淵墜入另一個深淵。」小穎說。「負債者聯盟」置頂了一則舉報帖,裡面總結了幾種常見的詐騙負債者的套路:曬收入「釣魚」,私信借錢,提供協商還貸、幫養徵信、通訊錄防爆等有償服務。一名知乎網友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她小額負債後慌不擇路,誤入刷單賺錢騙局,從網貸平臺借出20萬元「補單」,最終血本無歸,如今同時幹著三份工作還債。

目睹了組內前述種種亂象,柳相強調上岸沒有捷徑可走,上岸其實不難,關鍵在於戒斷「花錢的癮」,抵擋住來自網貸平臺的種種誘惑。

難以克制的遊戲癮,將海瑩的男友一次次拽回債務泥潭。「我們剛在一起的一年多,他往『夢幻西遊』裡充值了二十萬元左右,一直是用信用卡和網貸。後來他爸媽幫他還了十萬元左右,半年以後,有一次偶然登上他的支付寶,發現他仍在持續不斷往裡充錢,陸續又充了二三十萬元。」海瑩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男友其實生活很節省,唯獨痴迷於在遊戲世界稱霸一方的快感。後來在她要求下,男友以兩萬多元的價格將遊戲帳號轉賣。

為了打破負債怪圈,2020年10月,小穎母親來到上海,和女兒分享了自己的還貸經驗——停止以貸養貸,轉而採取「攢夠一家還一家」的方式。「現在她還在還款,但她的精神狀態很好」。在母親鼓勵下,小穎重新梳理了自己的債務,並從12月起暫停所有網貸還款,全力以赴還信用卡。「我現在月薪8000多元,每個月拿出6000多元還債,留2000元來生活。這樣算下來,還清所有債務差不多要3年。」為了斷癮,她解綁了所有網購平臺的銀行卡,要求自己從此只花現金。

對於每個月生活費只有1500元的大學生李夢溪來說,6.4萬元的美容貸是一筆巨款,分成24期後,每月還款金額為2600多元。她需要做家教兼職,周末還有不定時的課程,疲於奔命。李夢溪小心翼翼地克制著自己的消費欲望,化妝品只用眉筆、口紅、隔離霜和定妝粉,洗面奶換成3元多一瓶的美膚寶,買衣服只上拼多多,「今年冬天就買了兩條褲子,十幾塊錢一條」。

她將自己的負債經歷寫在網上,有網友被她打動,私信表示願意幫忙還款,然而她謝絕了。半年過去,李夢溪已還14837元,還差5萬多元,她打算趁寒假出去打工。「我還是想走那條看起來最辛苦、其實是最踏實的路,一點點攢錢。」

(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負債者均為化名)

相關焦點

  • 困在消費貸裡的年輕人:生活中越失落,消費上越失控?_新聞中心_中國網
    困在消費貸裡的年輕人發於2021.1.11總第980期《中國新聞周刊》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26歲的小穎最終搞清楚了自己的所有債務:22萬元。「我是一名外企職員,月收入稅後8000多元,在外人看來,生活過得還是很不錯的。可是,沒人知道我負債22萬。」
  • 那些身陷消費貸的年輕人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周刊》2020年第50期,原文標題《那些身陷消費貸的年輕人》,嚴禁私自轉載,侵權必究入不敷出的第一步是借貸,緊接著是「以貸養貸」,它就像破布上的洞,只會越來越大,也像沼澤地,一旦陷入,越掙扎,很可能會越陷越深。
  • 花錢上癮,那些深陷消費貸的年輕人
    入不敷出的第一步是借貸,緊接著是「以貸養貸」,它就像破布上的洞,只會越來越大,也像沼澤地,一旦陷入,越掙扎,很可能會越陷越深。記者| 駁靜楊慈,美好生活要問楊慈錢都花在哪兒了,她也感到很頭痛。她的工資一到手,立刻全部拿去還貸款,身上根本沒有一分錢,每花一分錢實際都是借的,都是超前消費。正是從這天起,她決心克制消費,搬到了便宜的房子裡住,並且有一個月沒有出去聚餐了——光是不聚餐這一點,已經困難重重。但她暫時並不打算向父母坦白,原因某種程度上也與「美好生活」相關。
  • 銀行消費貸資金用途失控:流入現金貸、房產...
    走進經濟生活裡的一切導讀:據行業保守測算,全行業年度套現規模超萬億元,其規模已經與鼎盛時期的現金貸市場規模相當。而由於套現,銀行低成本消費信貸資金出現用途失控,流入現金貸、房產、投資領域等。交通銀行信用卡中心總經理王衛東在6月初舉行的《中國支付清算發展報告(2018)》發布暨學術研討會上表示。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銀行業權威人士處了解到,2017年某大型銀行發現年度套現額高達1000億元。據行業保守測算,全行業年度套現規模超萬億元,其規模已經與鼎盛時期的現金貸市場規模相當。
  • 消費貸,正在壓垮無數年輕人……
    居民負債中,大頭是房貸,我覺得這個問題倒是不大,因為房屋在任何時代和地方都是資產,越大的城市,資產就越優質。所以,負債如果能對應資產,問題並不大。那問題大的是什麼呢?是消費。我們知道,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分別是投資、出口和消費,在投資和出口都因為各種原因陷入巨大不確定性的時候,消費就成了拉動經濟最重要的一環。
  • 困在網貸裡的年輕人該怎麼「上岸」|夜讀
    「第260期」困在網貸裡的年輕人該怎麼「上岸」郭慧巖來源 中國青年報(2020年12月16日 02版)他們大多背負著與收入相比不低的債務,過著以貸養貸的日子。有一位梁先生在分享他的欠債經歷時稱,他最多時大概使用過七八家網貸平臺,差不多半年時間就欠下13萬元。越來越多的債務就像一塊大石頭壓著梁先生,最終逼迫他離開打拼多年的城市、放棄原來的生活,直到用近兩年的時間還清了債務。這段經歷讓他產生痛的領悟,終於明白不要輕易貸款,不要超前消費。
  • 困在「x唄」裡的年輕人,你們想過萬一嗎?
    最近,被困在「x唄」裡的年輕人成為了媒體熱議的話題。一時間,許多「被毀掉的人生」故事被廣泛傳播。  但毀掉一個人的,不是金融平臺,而是錯誤的金錢觀。超前消費讓年輕人提前過上了貌似「理想」中的生活,但一時剁手爽的背後,卻是看不見的重重隱患。
  • 月光族變月欠族 別讓「透支消費」毀了年輕人!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月光消費」,甚至「超前消費」,過度消費造就年輕「負翁」,「月光族」變成了「月欠族」。越忙越窮:過度消費導致年輕「負翁」頻現據《中國青年報》報導,智聯招聘發布《2018年白領滿意度指數調研報告》顯示,有21.89%的受訪白領處於負債狀態。
  • 扒光現金貸:與消費貸究竟是什麼關係?
    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投資和出口都呈現疲軟之態,只有消費還獨當一面,拉動內需成為當下中國經濟的命脈。消費貸款直接刺激消費需求,有助於經濟穩定持續發展,是中國金融體系中脫虛向實進程中重要的輔助手段,亦成為人們滿足美好生活需要的方式之一。 雖然現金貸屬於消費貸大家庭中的一員,可是現金貸屬於消費貸中的異類。
  • 「消費貸」提供不出消費憑證?貸款或被收回!
    &nbsp&nbsp&nbsp&nbsp近日,多家銀行都向使用過消費貸的客戶發送了類似簡訊,要求客戶提供消費發票,貸款資金流向等消費貸消費憑證。一位準備申請個人住房按揭貸款的小夥伴,由於此前半年有多次在商業銀行或者網際網路金額機構申請個人消費貸款的徵信被查記錄,最後因疑似「首付貸」被銀行拒貸。
  • 韋博英語系統性「塌方」消費貸還需關在「籠子裡」
    這些學員大多懷揣一個出國夢,而又難以立即支付高額的培訓費用,因此受到韋博英語和金融機構的鼓動,在購買課程時籤署了兩份合同,一份是與韋博英語的服務合同,一份是與金融機構的消費貸合同,很多學員因為信任韋博英語而且對相關知識也不夠了解,並沒有仔細查看合同細節就籤字,最終陷入了當前無課可上,卻又身背貸款的窘境。
  • 韋博英語系統性「塌方」,消費貸還需關在「籠子裡」
    這些學員大多懷揣一個出國夢,而又難以立即支付高額的培訓費用,因此受到韋博英語和金融機構的鼓動,在購買課程時籤署了兩份合同,一份是與韋博英語的服務合同,一份是與金融機構的消費貸合同,很多學員因為信任韋博英語而且相關知識也不夠了解,並沒有仔細查看合同細節就籤字,最終陷入了當前無課可上,卻又身背貸款的窘境。
  • 佳麗貸真相曝光:能控制自己的消費,才能控制好人生
    前段時間,被曝光出來的「佳麗貸」如同惡魔的觸手,讓無數少女生活在人間煉獄,身心備受折磨,讓人聞之便怒。近些年來,在年輕人的世界裡猖狂的,又何止是佳麗貸。各種各樣的貸款侵蝕著年輕人的思想,提前消費一族已經正式取代了月光族。看上去這樣的消費觀讓大家享受了生活,但事實上,卻讓大家失去了抵禦風險的能力。而一個懂得精準購買的人,則不會讓自己陷入這樣的困境。那怎麼樣才能精準購買,避免讓自己精緻窮呢?
  • 生態友好、生活消費、文化消費,上海年輕人打卡 分享城市新時尚
    據小紅書社區負責人介紹,與其他城市榜單不同的是,小紅書的這份榜單以年輕人的城市生活場景為基礎,著重展現城市富有生活方式的一面。上海在「生態友好」、「生活消費」和「文化消費」三個維度上奪得第一。在小紅書,長沙熱搜居前列的不再只是橘子洲頭等傳統景點,新消費品牌超級文和友、茶顏悅色等躍居前列,此外謝子龍影像藝術館、潮牌買手店與網紅咖啡館「不設指標NO GALLERY」也成為新網紅打卡地。成都的熱搜詞Top20中,時尚相關詞佔據近半數,包括「成都街拍」等,而「太古裡」成為排名第一的打卡點。
  • 困在花唄裡的重慶年輕人:月薪7000花25000學外語 點外賣先吃後付
    最近幾天,一個名為「困在花唄裡的年輕人」的話題在微博上數次登上熱搜,引起全網熱議。一組2019年《中國消費年輕人負債狀況報告》中的數據被多家權威媒體的微博公眾號反覆提及,數據顯示全國有1.75億90後,而86.6%的90後都接觸過信貸產品。
  • 「帶血」的租金貸,被反覆「收割」的年輕人
    借貸平臺通過撮合「放貸」賺取收益;蛋殼通過租客「租金貸」從金融機構拿到資金,來瘋狂擴展房源,搶佔市場份額。兩件事件背後,被「收割」的「對象」,大多數還是那些有一定經濟壓力的年輕人群體。過去的十年,移動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和消費方式也隨之發生變化。在這個過程,新的商業模式不斷湧現,滿足不同群體的消費需求,但同時也引發了一些社會亂象,引發監管層的關注。
  • 超前消費的當代年輕人,沒存款,背著債但非常敢花錢
    老一輩的人消費觀念是:有100元僅用10元,剩下的錢都存起來。現在年輕人的消費觀念是:有100元用100元,不夠再去借,根本不會想到將來的日子要如何過。「超前消費」已經根植在很多年輕人的心目中。看到自己的桌面上空空落落的不怎麼好看,於是在網上下單買了一套手辦貼在桌子上,這樣可以拍出好看的照片~另外,我還從家裡帶來一個咖啡壺,等下午困的時候給大家煮一壺喝,中午趴著睡覺會影響腦袋供血,就買了一個舒服的伸縮床,下午工作偶爾會犯困,就在桌子上擺了一個環節疲勞的透視鏡,工作累了看著它......
  • 微粒貸創新網際網路金融消費模式
    本報訊網際網路信貸產品微粒貸與一汽豐田9日在北京共同宣布開展跨界合作,將網際網路信貸與汽車消費相結合,為有購車需求的用戶提供資金來源。  微粒貸是針對小微用戶推出的網際網路信貸產品。針對小微經濟體融資需求「短、小、頻、急、活」的特點,作為純移動端線上借貸產品,借貸者可通過QQ或微信入口進入微粒貸,無需擔保即時申請即時到帳,隨時隨地想貸就貸,解決了該群體「貸不到、不及時、不方便」的痛點。
  • 謹防預付款變消費貸新陷阱
    □楊玉龍    春節將至,正是消費旺季。中消協近日發布的《2018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顯示,預付款變消費貸正在成為新的消費陷阱,消費者需警惕。同時提醒,網購家具退換難、海淘商品退換難,消費者在下單購買時務必謹慎。
  • 北上廣的年輕人,消費也「下沉」了
    但是,留住年輕人,已經越來越難。因為,這屆年輕人的消費觀念,和以前相比,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也更加難以捉摸。過去,年輕人更重視別人的認可,需要用品牌來標榜自己的生活品味,但現在,年輕人更注重「取悅自己」,只會為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花錢,其他的消費,會更追求性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