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防預付款變消費貸新陷阱

2020-12-16 大河網

    □楊玉龍

    春節將至,正是消費旺季。中消協近日發布的《2018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顯示,預付款變消費貸正在成為新的消費陷阱,消費者需警惕。同時提醒,網購家具退換難、海淘商品退換難,消費者在下單購買時務必謹慎。(1月30日《經濟日報》)

    「預付式」變身「消費貸」,這樣的消費陷阱,無疑令消費者防不勝防。據中消協相關負責人介紹,經營者在宣傳時,往往把自己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描述得十分美好,並有意淡化貸款壓力,甚至以無息貸款作為吸引消費者的噱頭。而消費者一旦入套,在出現商家不履行承諾、服務縮水甚至關門跑路等情況時,才發現金融信貸條約中含有各種高額違約條款。

    由此可見,預付式消費衍生出的與金融信貸捆綁構織的消費陷阱,一則會讓消費者享受不到相關服務;二則也會導致自己的錢袋子受損;三則一旦承受不起金融信貸條約中的高額違約條款,更有可能導致自身的信用受損。同時,預付款變消費貸,更會直接戕害正經做生意的商家,比如,使消費者不再信任預付式消費,乃至於談貸色變。

    而梳理媒體報導,2018年在傳統預付式消費涵蓋的各領域,出現捆綁金融消費信貸式的新營銷模式。比如,「租金貸」「裝修貸」問題被頻頻曝出,經營者跑路,導致租戶無房可租,裝修合同無法履行,而消費者卻仍需償還貸款;還如,多家英語培訓機構被指通過提供課程貸款服務,讓學員背上幾千元到十幾萬元不等的「培訓貸」,等等。

    預付款變消費貸陷阱,本質上是預付費消費及金融消費信貸中存在的亂象。對此,其一,法律的進一步完善是基礎。比如,針對消費預付款問題,商務部曾出臺《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但面對新的業態新的產業,存在一定的滯後性。此前就有專家建議,針對消費侵權行為,未來在立法、執法、司法過程中還有待進一步完善,這就須引起重視。

    其二,應實行多部門管理,比如,監管部門對於開展預付式消費的經營者,有必要做好經營警示等,以確保經營者在法律框架內行事;還如,對於預付式消費,不僅要靠消協或者工商部門來監管,而且公檢法部門也應該及時介入,讓違法違規者得到應有懲治;再如,有關部門有必要加強預付式消費及金融信貸知識,以及相關案件警示,增強消費者防範意識。

    其三,消費者應提升科學消費及依法維權能力,「預付式」變身「消費貸」恰是利用了消費者相關知識盲點,以及防範意識差的弱點。所以,面對預付式消費模式,消費者應看清商家的本真面目,全方位核實其資質和口碑。同時必要的金融信貸知識也應多些掌握,千萬別把自己賣了還幫著對方數錢。一言以蔽之,唯有打防同給力,才會遠離消費陷阱。

相關焦點

  • 謹防「免費裝修」消費陷阱
    當然,更須注意的是,消費者在消費前應核實裝修企業的資質,謹防被不法商家構織的消費陷阱所傷。  針對家裝市場中出現的此類現象,也亟待市場監管重視起來。家裝市場魚龍混雜、以次充好、漫天要價是令人深惡痛絕的頑症,而「免費裝修」等套路更令人防不勝防。對此,一方面市場監管部門當做好消費警示,以提起消費者的注意;另一方面對市場中存在的不法經營行為,當加大依法懲治力度,以淨化家裝市場。
  • 讓預付款陷阱無財可斂
    近日,銀川市爆出多家預付款公司卷錢跑路的新聞,這其中有健身房,有教育機構,還有攝影公司。其實,預付款制度本來是一種雙贏的局面,既能為客戶打折,省去每次結帳的麻煩,又能讓商家鎖住顧客,並在短時間內實現資金回籠。
  • 謹防金融詐騙,馬上消費金融溫馨提示
    隨著國內疫情態勢變好,金融網絡電信詐騙案件也呈高發態勢。隨著信用卡、銀行線上貸款、消費金融貸款等網際網路貸款類產品日益普及,這一領域也被騙子盯上,成為詐騙重災區。為此,馬上消費金融為大家總結了幾類典型的詐騙案例,提醒廣大消費者一定要保持警惕、謹防上當受騙。
  • 分期支付預付款消費 服務中止為何還要繼續還貸?
    分期支付預付款消費 服務中止為何還要繼續還貸?2019-02-15 07:30:37來源:工人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白嘉懿
  • 韋博英語「爆雷」 預付款消費風險如何規避?
    原標題:韋博英語「爆雷」 預付款消費風險如何規避? 摘要 【韋博英語「爆雷」 預付款消費風險如何規避?】
  • 韋博英語「爆雷」預付款消費風險如何規避?
    「預付款模式的全稱是預付款消費模式,指的是消費者向經營者預先支付一定款項辦理預付憑證,並憑預付憑證在未來一定時間內,按照約定多次獲取商品或者服務的一種新型消費方式。簡單來說,就是消費者基於對商家的信賴,預先付費,然後提前消費商家提供的服務和產品。」上海社科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塗龍科告訴《上海金融報》記者。
  • 租金貸、培訓貸……盤點那些充滿套路的分期消費貸
    (詳見蛋殼的四角困局) 蛋殼公寓遭遇的危機中存在一個核心詞,即「租金貸」。 通常情況下,當房東和租客只是雙向選擇時,租客交不出租金,房東停止提供租房服務,這屬於你情我願的買賣問題。但當市場中增加了蛋殼公寓這類類似「第三方中介」並且使得「租金貸」這類金融產品介入後,一切都變了。
  • 揭秘「消費貸」陷阱:房租貸、培訓貸、醫美貸……總有一款適合你
    就算不租房,找個工作,卻也是高高興興進去面試,悲悲切切負債出來,一場面試竟是一個「培訓貸」陷阱! 不找工作,不租房,只想醫學美容。你以為醫美只塑造天使,不料「醫美貸」的利益鏈卻製造著魔鬼:傳銷瀰漫其間,醫生只是掛靠,貸款利率比天高。踏進美容院,何處是歸程?
  • 打卡120次健身房可退7成費用 理性消費謹防「儲值陷阱」
    「他們說可以把退費折合成一張年卡,繼續消費。」但小張表示,健身房現在的服務很差,他當場便拒絕了這一方案。此外,小張告訴記者,讓他意外的是,自己在核查健身房的經營資質時,發現原來的金動力健身中心的營業執照已經註銷,「但現在的健身房仍以這個名字繼續宣傳經營,這又算什麼呢?」
  • 消保委提示:開學後理性消費 嚴防「校園貸」陷阱
    如今大中小學陸續開學,學生學習用品及相關服務迎來消費熱潮,不少商家也藉機開展各類促銷活動。保定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提醒廣大家長和學生群體提升自我保護和消費維權意識,警惕各類消費陷阱。按需消費,切忌跟風攀比。建議廣大家長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的消費習慣和勤儉節約的美德,結合自身經濟狀況,根據實際需要選購學習用品及電子產品。
  • 借2000元「滾」到1萬元 「回租貸」陷阱「套路」大學生
    「回租貸」,名為租賃,實為借貸,通過讀取通訊錄等方式控制和威脅借款人。北京青年報記者探訪得知,目前,這一新型借款方式瞄準在校大學生,甚至讓部分學生陷入「套路貸」的圈套。近日,教育部發文提醒廣大學子,提高對不良「校園貸」業務及其變種形式的甄別和抵制能力,保護好個人信息和隱私。
  • 你常用的小額現金貸,可能是無聲的高息陷阱;「日本製造」數據造假...
    ——有事明說,避坑警示——舉國歡慶的日子,不適宜評論啥理財大坑,而且也沒啥新坑,大家本期自學成才吧~~~1小額現金貸:無聲高息陷阱所謂「現金貸」,指的是小額現金貸款業務,為用戶提供短期資金借貸,用於日常消費,具有方便靈活的借款與還款方式,以及實時審批、快速到帳的特性。
  • 「校園貸」詐騙又出新花樣 警方提醒:警惕各類不良「校園貸」陷阱
    央廣網揚州10月31日消息(記者李欣)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近期,全國多個地方出現了一種新的詐騙方式——「註銷校園貸」,不少在校生以及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紛紛「中招」。中國消費者協會和各地警方也接連發布警示,提醒廣大青年學生警惕各類不良「校園貸」陷阱。「註銷校園貸」到底是怎樣的套路?和「校園貸」相比有何不同?青年學生又該如何防騙呢?
  • 扒光現金貸:與消費貸究竟是什麼關係?
    最近現金貸成為各界熱議的焦點。  在眾多對現金貸的討論中,消費貸由於和現金貸千絲萬縷的關係,多次被提及。其中不乏有「中國居民應該去槓桿,降低債務負擔」,「科技金融公司引領消費貸」這樣乍一聽有道理,卻又經不起仔細推敲的謬論。看來大眾對消費貸的誤會不小。  我們不妨跳出對現金貸的爭論,往大的方向全面認識一下消費貸。
  • 當預付款消費遇上商家捲款跑路
    我們說有一種消費形式叫做預付費家住周村的王女士向幫忙記者反映,前年冬天,自己在一所名叫北京古方同仁養生堂的理療店辦了一張按摩卡,結果後期因為離家遠和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關係山東聖德律師事務所 鄒明卿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商場作為櫃檯的出租者,有義務向消費者先行賠付,之後向櫃檯的承租者追償,所以呢,目前消費者可以向商場主張權利,商場也有義務解決,另外作為這家店鋪的經營者,如果收取客戶的大量預付款之後
  • 了解正確開通微粒貸的方式,謹防上當受騙
    了解正確開通微粒貸的方式,謹防上當受騙微粒貸作為國內首家網際網路銀行微眾銀行旗下的信貸產品,在2015年推出時便引起廣大群眾的關注,微粒貸的入口是在微信支付和手Q錢包,只有受邀用戶才能在微信支付和手Q錢包看到入口。微粒貸沒有特殊渠道的開通方式,只能耐心等待成為受邀用戶。
  • 金飾「以舊換新」藏貓膩 小心「餡餅」變陷阱
    福州新聞網1月28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歐陽進權)春節即將到來,一些黃金珠寶店打出「全城黃金免費換」「黃金零工費換新款」等宣傳語,吸引消費者把舊金飾送到珠寶店「以舊換新」,但這些活動暗藏貓膩。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省寶玉石協會近日聯合發布春節消費警示,提醒消費者防範金飾「以舊換新」陷阱。
  • 工商部門提示預付卡消費存四大「陷阱」
    預付消費有風險 單方毀約可維權工商部門提示預付卡消費存四大「陷阱」洗車卡、遊泳卡、瑜珈卡、健身卡……每個人翻開錢包,都能找到一堆消費卡。但花錢辦了卡沒享受到應有的服務,想要退款可就難了。據順義工商分局統計,今年以來就接到了有關預付費的投訴42件,工商部門調解成功36件,為消費者挽回了經濟損失39925元。
  • 工商部門提示:預付卡消費存四大「陷阱」
    後謝女士投訴到順義工商分局牛欄山工商,按照規定,由於該投訴中商家不能按照辦卡時的約定繼續提供服務,且雙方對於退款無約定,因此應當按照有利於消費者的計算方式退回預付款。最終,經過調解,經營者向謝女士退還了4800元。順義工商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憑藉消費便捷、優惠力度大等特點,預付費模式被廣大消費者所青睞。而對於商家而言,預付式消費卡利於穩定客源,能迅速回籠資金。
  • 油卡充值變貸款富民銀行頻遭投訴 民營銀行為何熱衷消費貸業務...
    從產品模式看,"享車App"與近期鬧得沸沸揚揚的微眾銀行踩雷蛋殼公寓"租金貸"事件如出一轍。為何踩雷此類消費貸業務的資金方裡民營銀行身影頻現?行業人士表示,這從民營銀行的資金端情況可以解釋一二。資金高度依賴同業業務是民營銀行的通病,而監管要求,銀行同業負債總額不能超過總負債的三分之一。這讓民營銀行不得不通過高息存款產品加大攬儲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