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雪紛至奏響初冬序曲,雖氣溫下降,我市文藝舞臺卻演出正酣。從鄉村百姓家門口的吹拉彈唱,到都市大劇院的好戲連臺,人們享受著文化的滋養,也體會到了文化藝術繁榮為城市轉型發展注入的全新活力。
我市是國務院命名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數千年歲月洗禮,積澱形成了黃帝文化、燕文化、古北嶽文化、長城文化、書院文化、清直隸文化、紅色文化等各成體系又彼此兼容的文化脈絡,成為保定發展史上的精彩縮影。
近年來,我市堅持文化傳承與創新發展並重的理念,不斷推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今年我市提出加快建設新時代的創新保定、智造保定、山水保定、人才保定、文化保定等「五個保定」的規劃,推動城市創新、綠色、高質量發展。作為其中重要一環的「文化保定」建設,將是延續歷史榮耀的重要路徑,也是產業轉型的新趨勢和城市轉型的新方向。
延續文脈,讓歷史告訴未來
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園林之一,有著近800年歷史的古蓮花池坐落在我市中心老城區,該園曾因成為清直隸省最高學府蓮池書院所在地而名揚中外。1902年,蓮池書院停辦,然而書院承續的文脈綿延不息。目前,我市正致力於通過與大學合作等方式,恢復蓮池書院的研究、教學、藏書等功能。
同蓮池書院一樣,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給我市留下了眾多承載歲月積澱的古韻風華。我市是河北省第一文物大市,2處世界文化遺產,59處國家級、74處省級、468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星羅棋布,凝古聚珍。近年來,站在時代需要和歷史演進的高度,我市在保存、延續、傳承城市文脈方面不斷努力。2014年,直隸審判廳修繕啟動,目標是建成河北省司法文化博物館;2015年,光園被修復,成為保定市方志館;2016年,直隸總督署西路復建,以較完整的衙署面貌展現在遊客面前;2018年,清河道署修復,目標是建成河北首座水利博物館;2019年,淮軍公所修復加快,大片古建已恢復昔日容顏……立法保護同樣在加速。2014年,保定市出臺了《保定市名人故居保護管理暫行辦法》,鼓勵引入民間資本對古建築進行修繕保護;2018年,《保定市工業遺產保護與利用條例》正式實施;當前,《保定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草案)》正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全力打造文化精神傳承高地,傳承創新保定文化,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傳承保護利用範例。延續文脈,古城保定正向著新的目標不斷前進。
精品創演,講好新時代保定故事
既要傳承好古老的歷史文化,又不能裹足不前。我市明確提出要結合時代需求,將城市轉型升級與文化藝術創新的融合發展推向新高度。
在當前正在進行的全國脫貧攻堅題材舞臺藝術優秀劇目展演中,國家級非遺項目保定老調大型現代戲《春到龍泉莊》入圍。該劇以阜平縣決戰脫貧攻堅為背景,緊扣時代脈搏,講述駐村扶貧幹部幫扶貧困村改變面貌的真實故事,開創了保定老調排演現代戲的新局面。
2019年以來,以促進城市文化繁榮為目標,我市全力推動藝術精品創演,優秀劇目不斷湧現,先後有河北梆子《燕趙風骨楊繼盛》、快板書《狼牙山五勇士頌》、保定老調《燕趙風骨關漢卿》《春到龍泉莊》、話劇《尋路》、音樂兒童劇《天天曆險記》等10多部作品獲國家藝術基金、河北省優秀舞臺劇目專項支持,多個劇目獲河北省文藝振興獎和「五個一」工程獎;保定老調《潘楊訟》、新穎調《戲八戒》等劇目多次受邀參加全國「崑山百戲盛典」、河北省「五路絲弦」「一月一名劇」等演出。我市文藝創作呈現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
壯大產業,「軟實力」變「硬能量」
鑼鼓鏗鏘,大戲開場,我市徐水區梁家營書畫藝術小鎮的百姓舞臺上,保定老調經典劇目《忠烈千秋》,讓臺下村民過足了戲癮。梁家營書畫藝術小鎮是該村引進社會資本共同開發打造的文旅小鎮,現已發展成集藝術創作、民宿休閒、生態養生等為一體的保定近郊特色鄉村文化旅遊綜合體。
以「文化+」賦能產業發展,我市挖掘城市內涵,推動文化旅遊產業與踐行「兩山」理論、精準對接京津、城市轉型、項目建設、鄉村振興等有機融合,提升文化軟實力和城市核心競爭力。
生態是根,文化是魂。近年來,我市堅持「生態+文化」融合發展的工作思路,深入推動文化和旅遊項目同步規劃、同步申報、同步立項、同步建設,保定·中國文旅產業集群已初具規模。以籌辦第三屆市旅發大會為契機,我市打造了以古北嶽文化、唐堯文化、定瓷文化、雕刻文化等為核心的一批文旅產業融合項目。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國家級文化產業試驗園區1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4家;省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2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19家;市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56家,為做大做強文化產業、推動城市產業轉型升級打下了良好基礎。
服務民生,讓文化普惠百姓
文化軟實力的增強為我市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持續驅動力,也讓群眾的文化生活越來越豐富。
認真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市委宣傳部等部門指導全市各縣(市、區)開展文藝惠民演出活動,每年演出場次都在2500場左右。為挖掘、傳承、創新地方戲曲文化,擴大和提升鄉土藝術的影響力,我市精心謀劃舉辦了「關漢卿惠民展演季」活動,將最優秀的劇目搬上關漢卿大劇院的高雅殿堂。從2019年開始組織實施的13項系列文旅賽事,以節日、節慶、節氣為時間節點,每月有主題,每周有賽事,每天有活動,正在形成我市新的文化品牌。持續開展的「文化潤古城」「彩色周末」等活動,深受百姓喜愛,如今已成為保定文化名片。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也為我市掀起文化藝術新高潮提供了更大更好的平臺。目前我市正在進行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美術館等「四館」改建提升工程,改造提升後的「四館」將分別達到國家一級圖書館、國家一級文化館、國家二級博物館、國家Ⅴ類公共美術館的標準,躋身全省公共文化設施硬體建設中上遊水平。
責任編輯:王麗
【來源:全保定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