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保定:城市轉型發展的文化驅動

2020-12-18 瀟湘晨報

雨雪紛至奏響初冬序曲,雖氣溫下降,我市文藝舞臺卻演出正酣。從鄉村百姓家門口的吹拉彈唱,到都市大劇院的好戲連臺,人們享受著文化的滋養,也體會到了文化藝術繁榮為城市轉型發展注入的全新活力。

我市是國務院命名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數千年歲月洗禮,積澱形成了黃帝文化、燕文化、古北嶽文化、長城文化、書院文化、清直隸文化、紅色文化等各成體系又彼此兼容的文化脈絡,成為保定發展史上的精彩縮影。

近年來,我市堅持文化傳承與創新發展並重的理念,不斷推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今年我市提出加快建設新時代的創新保定、智造保定、山水保定、人才保定、文化保定等「五個保定」的規劃,推動城市創新、綠色、高質量發展。作為其中重要一環的「文化保定」建設,將是延續歷史榮耀的重要路徑,也是產業轉型的新趨勢和城市轉型的新方向。

延續文脈,讓歷史告訴未來

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園林之一,有著近800年歷史的古蓮花池坐落在我市中心老城區,該園曾因成為清直隸省最高學府蓮池書院所在地而名揚中外。1902年,蓮池書院停辦,然而書院承續的文脈綿延不息。目前,我市正致力於通過與大學合作等方式,恢復蓮池書院的研究、教學、藏書等功能。

同蓮池書院一樣,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給我市留下了眾多承載歲月積澱的古韻風華。我市是河北省第一文物大市,2處世界文化遺產,59處國家級、74處省級、468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星羅棋布,凝古聚珍。近年來,站在時代需要和歷史演進的高度,我市在保存、延續、傳承城市文脈方面不斷努力。2014年,直隸審判廳修繕啟動,目標是建成河北省司法文化博物館;2015年,光園被修復,成為保定市方志館;2016年,直隸總督署西路復建,以較完整的衙署面貌展現在遊客面前;2018年,清河道署修復,目標是建成河北首座水利博物館;2019年,淮軍公所修復加快,大片古建已恢復昔日容顏……立法保護同樣在加速。2014年,保定市出臺了《保定市名人故居保護管理暫行辦法》,鼓勵引入民間資本對古建築進行修繕保護;2018年,《保定市工業遺產保護與利用條例》正式實施;當前,《保定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草案)》正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全力打造文化精神傳承高地,傳承創新保定文化,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傳承保護利用範例。延續文脈,古城保定正向著新的目標不斷前進。

精品創演,講好新時代保定故事

既要傳承好古老的歷史文化,又不能裹足不前。我市明確提出要結合時代需求,將城市轉型升級與文化藝術創新的融合發展推向新高度。

在當前正在進行的全國脫貧攻堅題材舞臺藝術優秀劇目展演中,國家級非遺項目保定老調大型現代戲《春到龍泉莊》入圍。該劇以阜平縣決戰脫貧攻堅為背景,緊扣時代脈搏,講述駐村扶貧幹部幫扶貧困村改變面貌的真實故事,開創了保定老調排演現代戲的新局面。

2019年以來,以促進城市文化繁榮為目標,我市全力推動藝術精品創演,優秀劇目不斷湧現,先後有河北梆子《燕趙風骨楊繼盛》、快板書《狼牙山五勇士頌》、保定老調《燕趙風骨關漢卿》《春到龍泉莊》、話劇《尋路》、音樂兒童劇《天天曆險記》等10多部作品獲國家藝術基金、河北省優秀舞臺劇目專項支持,多個劇目獲河北省文藝振興獎和「五個一」工程獎;保定老調《潘楊訟》、新穎調《戲八戒》等劇目多次受邀參加全國「崑山百戲盛典」、河北省「五路絲弦」「一月一名劇」等演出。我市文藝創作呈現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

壯大產業,「軟實力」變「硬能量」

鑼鼓鏗鏘,大戲開場,我市徐水區梁家營書畫藝術小鎮的百姓舞臺上,保定老調經典劇目《忠烈千秋》,讓臺下村民過足了戲癮。梁家營書畫藝術小鎮是該村引進社會資本共同開發打造的文旅小鎮,現已發展成集藝術創作、民宿休閒、生態養生等為一體的保定近郊特色鄉村文化旅遊綜合體。

以「文化+」賦能產業發展,我市挖掘城市內涵,推動文化旅遊產業與踐行「兩山」理論、精準對接京津、城市轉型、項目建設、鄉村振興等有機融合,提升文化軟實力和城市核心競爭力。

生態是根,文化是魂。近年來,我市堅持「生態+文化」融合發展的工作思路,深入推動文化和旅遊項目同步規劃、同步申報、同步立項、同步建設,保定·中國文旅產業集群已初具規模。以籌辦第三屆市旅發大會為契機,我市打造了以古北嶽文化、唐堯文化、定瓷文化、雕刻文化等為核心的一批文旅產業融合項目。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國家級文化產業試驗園區1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4家;省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2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19家;市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56家,為做大做強文化產業、推動城市產業轉型升級打下了良好基礎。

服務民生,讓文化普惠百姓

文化軟實力的增強為我市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持續驅動力,也讓群眾的文化生活越來越豐富。

認真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市委宣傳部等部門指導全市各縣(市、區)開展文藝惠民演出活動,每年演出場次都在2500場左右。為挖掘、傳承、創新地方戲曲文化,擴大和提升鄉土藝術的影響力,我市精心謀劃舉辦了「關漢卿惠民展演季」活動,將最優秀的劇目搬上關漢卿大劇院的高雅殿堂。從2019年開始組織實施的13項系列文旅賽事,以節日、節慶、節氣為時間節點,每月有主題,每周有賽事,每天有活動,正在形成我市新的文化品牌。持續開展的「文化潤古城」「彩色周末」等活動,深受百姓喜愛,如今已成為保定文化名片。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也為我市掀起文化藝術新高潮提供了更大更好的平臺。目前我市正在進行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美術館等「四館」改建提升工程,改造提升後的「四館」將分別達到國家一級圖書館、國家一級文化館、國家二級博物館、國家Ⅴ類公共美術館的標準,躋身全省公共文化設施硬體建設中上遊水平。

責任編輯:王麗

【來源:全保定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保定市古城文化研究會成立
    12月2日,在市委宣傳部的指導和支持下,保定市古城文化研究會暨第一次會員大會在保定市文化產業發展集團會議室舉行。
  • 保定為什麼是歷史文化名城?
    除此之外,自清朝康熙年間開始,300多年間保定一直是北方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城市。到了現代,中國第一個抗日根據地——晉察冀抗日根據地,便在保定阜平縣誕生,毛澤東親筆題詞:「抗日模範根據地」。當年,保定作為河北唯一代表城市入選,入選理由濃縮為12個字「歷史悠久,文化昌盛,名勝眾多」。彼時,歷史文化名城並不好當。1982年2月,為了保護那些曾經是古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或近現代革命運動和重大歷史事件發生地的重要城市及其文物古蹟免受破壞,為今天的人們回顧中國歷史打開一扇窗口,「歷史文化名城」的概念被正式提出。
  • 保定是一個怎樣的城市?
    保定,是二線城市。保定,是京津冀地區中心城市。保定,是一個兼有平原、湖泊、溼地、丘陵、山地、亞高山草甸的城市。保定,是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定,是中國百強城市、中國特色魅力城市、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城市、中國首個創新驅動發展示範城市。
  • 河北省未來有大發展的城市:不是張家口和保定,唐山也要往後排!
    河北崛起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環首都經濟的崛起,由於首都的產業轉移,保定、廊坊甚至固安、三河就是這樣的典型, 二是河北產業轉型在北方成功,經濟貢獻產業主要從開採、煤炭、鋼鐵等資源型、粗放型產業開始多元化發展轉型,房地產、汽車、生物醫藥、裝備、信息技術、現代農業、食品、紡織等產業蓬勃發展,
  • 保定謀變
    保定廣大群眾在思考,保定廣大幹部在思考。 古城保定,人心思變。 謀定後動,找準高質量發展路徑 「十三五」即將收官,「十四五」即將開啟。 「未來5到15年,是保定必須緊緊抓住的歷史性窗口期和戰略性機遇期。我們要前瞻15年,幹好這5年。」保定市委書記黨曉龍表示。
  • 河北保定是一個怎樣的城市?|二線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京津冀|河北|...
    保定,是二線城市。保定,是京津冀地區中心城市。保定,是一個兼有平原、湖泊、溼地、丘陵、山地、亞高山草甸的城市。保定,是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定,是中國百強城市、中國特色魅力城市、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城市、中國首個創新驅動發展示範城市。保定,是未來發展潛力最大的城市。保定市中心距離北京市中心只有140公裡,坐高鐵只需40多分鐘。雄安新區就設在保定境內。保定,是一個擁有千萬人口的大城市。截止2019年末,保定市常住人口1186萬。保定,是一個經濟落後城市。
  • 京畿重地文化名城 山水保定打造低碳城市(圖)
    日前,全國網媒記者走進保定,第一次與這座城市親密接觸,就被這所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深深吸引。對接京津服務首都近年來,保定市全方位加強與京津合作,構築環首都經濟圈。以臨京津10個縣(市)和白溝新城為重點,強化同城思維,建立了靈活的對接推動機制,建設京津產業轉移、科技成果轉化、農副產品加工、休閒旅遊和勞務輸出五大基地,加快推進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市場、環境等一體化進程,打造「環京津衛星城市鏈」。
  • 保定曲陽發展文化休閒旅遊產業助力精準扶貧
    長城網保定6月13日訊(記者解哲琳 馬書廣)6月13日,河北廣播電視臺激情大衝關開機儀式在保定曲陽縣嘉山悠樂谷正式啟動,嘉山悠樂谷水上樂園也於當日正式開園,活動開啟標誌著曲陽縣在精準扶貧的道路上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 「文化保定」成為亮麗新名片
    通訊員凌澤玉攝推動文藝精品創演,提高專業團隊業務水平;開展惠民文藝演出和藝術培訓,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加快文旅融合發展,擦亮城市文化名片……去年以來,保定加快新時代「文化保定」建設,全面提升新時代保定形象,努力打造文化精神傳承高地。
  •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定
    保定之名意為「保衛大都,安定天下」,保定向來是「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門」。保定也是傳說中堯帝的故鄉,有著3000多年的歷史,是歷史上燕國、中山國、後燕立都之地 。保定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誕生了荊軻、劉備、趙匡胤、祖衝之、酈道元等一批歷史名人!保定有著悠久的歷史。轄區內自然景觀和人 文景觀交相輝映,革命紀念地和文物古蹟各具特色。
  • 中共保定市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 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
    四、全面推動創新發展,著力提升核心競爭力 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強創新資源對接聯動,強化平臺載體建設,優化創新生態環境,建設「創新保定」和「人才保定」,打造「創新驅動發展高地」。 9、增強人才匯聚能力。加快建設更有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全面提升人才公共服務能級。
  • 重啟八大文化核心 菏澤將重構魯西南水邑文化古城
    據悉,菏澤古城始置於公元578年(北周政宣元年),原呈正方形,邊長3華裡,周長12華裡,故有「72道街、72口井、72個坑塘」之說,可謂歷史悠久,文化內涵豐富,是菏澤最為寶貴的歷史文化資源。為實現古城復興,傳承古城文化,自2017年開始,菏澤市就啟動了菏澤市古城區的城市設計工作。
  • 臺兒莊古城文化產業園走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前列
    該產業園設立於2011年5月,2012年10月被命名為國家級文化產業試驗園區,2017年入選第一批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創建資格名單。截至2019年底,園區進駐企業606家,年實現營業收入8.3億元。推進城市轉型據臺兒莊區委領導介紹,該區強化一個理念,即圍繞促進城市轉型,著力打造產業轉型示範園區。
  • 保定:這座城市,因閱讀而更美
    (河北日報資料片) 河北日報記者 李連成攝 日前,受教育部委託由中國成人教育協會組織開展的「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活動中,保定直隸尚書房持續舉辦的公益講座被評選為全國「終身學習品牌項目」。在城市實體書店落寂的背景下,作為保定市政府部門支持打造的公益書吧,直隸尚書房開業兩年來,人氣頗旺,不僅增開了分店,還捧回了全國獎項,因閱讀而凝聚的城市文化氣息愈加濃鬱。
  • 文旅融合大手筆構建轉型發展詩與遠方——「十三五」期間忻州文化...
    從文旅業尋找突圍,忻州真正走上了轉型發展的快車道。一眾所周知,忻州是文化旅遊資源大市,但一直以來卻不是文化旅遊產業強市。回顧忻州文旅業曾經走過的艱難探索發展期,特別是回望「十三五」這五年的奮進歷程,會給我們有益的經驗、反思和啟示,也會使我們對未來充滿自信和勇氣。
  • 文化濃度 古城韻味佳(解碼·城市味道)
    圖為麗江古城航拍圖。麗江古城保護管理局供圖 核心閱讀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如何既保留文化韻味,又布局符合遊客需求的商業業態,是麗江古城保護發展的必答題。對業態進行動態清單式管理,扶持弘揚特色傳統手藝的院落……近年來,麗江古城不斷探索,尋求更濃的文化味和更好的體驗感。
  • 偉光匯通打造文旅融合驅動新型城鎮化發展樣本
    《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到,以雲南的彝人古鎮、河南的皇家驛站、河北的灤州古城等為代表的一些文旅產業小鎮,經過近年來的打造和經營, 已經成為宜業宜居宜觀光的理想之所,並且為推動文旅融合、帶動新型城鎮化發展和城市資源優化配置注入了新動能、新活力,也給全國各地的文旅小鎮提供了有益的借鑑價值。
  • 中共四川省委關於全面創新改革驅動轉型發展的決定
    為貫徹落實中央重大決策部署,中共四川省委十屆七次全體會議認真分析當前形勢和任務,對全面創新改革驅動轉型發展進行了研究,作出以下決定。  一、把握全面創新改革驅動轉型發展總體要求  (一)重大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省委認真貫徹中央「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趨勢,樹立「轉型才能更好發展、後發也要高點起步」的理念,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轉方式調結構,積極培育發展新動能,為全省經濟社會持續較快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 保定高新區
    在科技部和各級領導的指導支持下,保定高新區緊緊圍繞「產業集聚、創新驅動、彰顯特色」發展方針,以建設國家創新型特色產業園區為核心,以推進新能源與智能電網裝備創新型產業集群發展為重點,以提升創新能力為主線
  • 河北保定:下好太行山旅遊業發展「先手棋」
    黨的十八大以來,保定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緊抓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等重大國家戰略機遇,搶下「先手棋」,積極推進太行山旅遊產業集聚帶建設,探索太行山旅遊融合發展的新路徑。 保定市的淶源、易縣、淶水、阜平等8個縣位列《國家太行山旅遊業發展規劃(2020-2035年)》,這裡也是保定文化旅遊資源最富集的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