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自然博物館遊記:沒有進步就是退步
自然博物館在我眼裡是最具有吸引人的地方,無論動植物標本、化石還是各種礦物都令我為之著迷。因為工作和興趣,我將會去越來越多自然博物館,然後我會將自己的見聞和感想寫成「小盜龍的自然博物館遊記」,與大家分享。
大連自然博物館在我心中有著非常特殊的位置,因為它是我參觀的第一座自然博物館,儘管當時我只有七歲。這次因為參加「巨鯨傳奇」的開幕式,來到大連,立即就將再遊大連自然博物館列入計劃之中。
三歲的我與東方旗魚的標本
由於疫情的關係,去博物館參觀需要提前預約,於是我預約了周日上午9點到12點的參觀名額,限額100人。大連自然博物館位於市內黑石礁景區,交通便利,搭乘公共運輸就能夠很快到達。
我差不多是卡著點到的博物館,大概僅提前了十分鐘,所以並沒有好好逛周圍景區,但還是在黑石礁景區走了走,剛好是落潮漏出黑色的礁石,很多人在潮間帶的礁石之間抓螃蟹,不遠處還能夠看到跨海大橋可以說大連自然博物館的位置是很不錯的。
黑石礁景區
正在等待開館的一對老夫婦
9點整,在出示了證件和健康碼、市民碼之後,我時隔二十多年再次走進大連自然博物館。大連自然博物館上下四層,地上三層,地下的貝林廳由於在整修沒有對外開放。不過想想全國大自然博物館幾乎都有貝利的動物標本,所以也不算遺憾。
一進大門,我就被大廳正中間的非洲象標本吸引了,儘管在許多自然博物館中都見過非洲象的標本,但是這具標本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僅僅是其巨大體型給人心靈帶來的震撼,還有細節的完美呈現。走進觀察,你能夠看到大象的睫毛、稀疏的體毛都表現出來,標本的全身皮膚處理自然,沒有變形也沒有開裂。這隻非洲象的標本同樣是肯尼斯·貝林捐贈的展品,其來自南非,是成年雄性(50至60歲),體長5米,肩高3米,體重可達6噸,它可是今天陸地上最大的動物。
大廳中非常漂亮的非洲象標本
角落裡的大連自然博物館建築模型
大連自然博物館一樓有地球展廳和恐龍展廳,地球展廳的面積很小,內容和標本也很有限,就不具體介紹了。說說恐龍展廳,這個展廳的全稱為「遠古的生命:中生代古生物化石展」,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恐龍化石。儘管是一個新裝修的展廳,但是恐龍展廳中的藏品並不豐富,在陳列設計上也沒有什麼新意。其實亮點還是有的,那就是為數不多的幾具骨架,包括了雙廟龍的骨架。作為遼寧發現的原始鴨嘴龍類,雙廟龍算的上是「大型」恐龍啦,骨架採用了最新的四腳站立的姿態,這已經比很多博物館還在使用的雙足站立、尾巴拖地的老姿勢好多了。這具雙廟龍的另外一個亮點是骨架中包括了原件,也就是真化石,而且能夠辨認出來,所以如果你去大連自然博物館一定不要錯過這具化石,考驗一下自己能不能分辨出全部的真化石。
雙廟龍骨架
大連自然博物館的二樓中廳是巨大的鯨類標本和骨架,其中包括了長鬚鯨、露脊鯨和抹香鯨,走在其中的確震撼,但是因為是年頭很久的老標本,保存狀態已經很差了,掉皮開裂就不說了,其形態也有待商榷。鯨類標本和骨架存在的另一個問題是照明光線不足,和博物館的工作人員閒聊,說是為了營造海洋那種幽深的藍色,但是觀眾們卻無法看清這些巨大動物,就有點可惜了。
二樓中間大廳的鯨類標本和骨架
30年前大連自然博物館中的鯨類展示
二樓的四角有三個展廳,分別是軟骨魚廳、硬骨魚廳和海洋無脊椎動物展廳。對於這三個展廳的印象就是展品陳舊、展陳設計過時,魚類標本要麼還泡在罐子裡,要麼就是醜陋的標本,觀眾根本就看不到這些魚類活著時靈動的身姿,眼前只是乾屍或者溼屍。
泡在防腐溶液中,腦袋已經部分缺失的皇帶魚
三樓的展廳是東北森林動物、溼地和古獸傳奇。東北森林動物展廳營造了森林生境,展示了東北森林中的野生動物,不過這些動物標本的擺放更像是排隊等待檢閱,並沒有參考生態位、習性及互動關係等因素進行布置。與東北森林動物展廳相比,溼地展廳展示的是鳥類,無論是生境還原、標本製作及布置就要好很多。在這裡需要提一下的是,在東北森林動物展廳和溼地展廳之間有不少單獨展示的鳥類標本,其中的猛禽製作水平還是比較高的。
東北森林動物展廳,環境營造尚且可以
猛禽標本展區
白尾海雕標本
雕鴞標本
古獸傳奇屬於特展,內容上必然是古哺乳動物的化石。其實大連市及遼寧省都有著豐富的古獸化石資源,所以很不解為什麼在陳列中還有不少來自甘肅的古生物化石。
來自甘肅的劍齒虎標本
時隔二十多年,我對於大連自然博物館是充滿了期待的,但是期待最後變成了失望,預約的三個小時我也只用了兩個小時就轉了一圈。
說說問題吧,大連自然博物館作為一座有歷史的博物館,其展品和展陳都太過陳舊,無法很好的展現動植物本來的樣子,就拿長鬚鯨標本來說吧,其依然是我曾經看到過的那個樣子,頭部和身體明顯變形,真的長鬚鯨並不是這個樣子的。表現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和食物鏈就更無從談起。
鯨類標本是特色,但是並沒有很好的表現
大連自然博物館在展覽陳列上很清楚自身特色是海洋動物和本地區特色動物,所以應該花更多心思豐富和完善這幾個展示單元的想法和內容,突出自身的特色和優勢。
對於大連自然博物館,或許不應該這麼苛刻,畢竟其每年所拿到的經費並不充裕,想要改變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個非省會級城市能夠有自己的自然博物館,這本身就已經非常不易,對於熱愛自然想要了解自然的愛好者,這裡本應該變成一座自然知識的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