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因為平安銀行的冠名,BLG電子競技俱樂部將改名為BLG平安銀行電子競技俱樂部。消息一出,粉絲圈立馬一片 「好傢夥」和「???」。
以前花名叫板藍根,以後叫啥?板藍根片(BLGPA),還是破爛哥(PLG)?
以後我在平安存錢算不算BLG股東?
這奇怪的CP感是怎麼回事?
腦洞問題太多,有飯只能答一答有科學標準的。比如BLG和平安銀行配不配、這波合作值不值,以及對電競業來說,這次的冠名會是個什麼樣的信號。
所謂匹配
在有飯看來,判斷一個合作成不成主要看三點:供需是否匹配、資源性價比和稀缺性高不高以及合作方法是否科學。
第一個最顯而易見,其實就是電競俱樂部和傳統行業品牌圍繞新消費場景和年輕用戶的資源互補。BLG有年輕用戶和在賽事之外把品牌打進年輕用戶生活的方式;平安銀行作為金融領域的頭部企業,正在為年輕用戶打造便捷的金融體驗,也需要通過更多元化的方式廣泛地觸達年輕人的場景。
細說的話,2017年底才正式成立的BLG,雖然比較年輕,不像RNG、iG這樣的老牌俱樂部通過選手、賽事成績等獲得大量粉絲積累,但是目前在新浪微博和B站累計粉絲已經超過200萬,官方微博、社交平臺話題熱度在近三年比一些老牌俱樂部都高。
究其原因,是背靠著B站大生態。
BLG新浪微博粉絲數178萬,高於老牌的WE和新貴SN
嗶哩嗶哩電競自2018年10月成立以來已經做成了相對完善的閉環生態,涵蓋俱樂部、賽事運營及制播、藝人經紀和賽事主場運營。另一方面,由於Z世代的崛起,電競產業不僅迎來新的發展階段,同時也讓熟悉Z世代,並且懂得用特色的內容運營方式連接Z世代的嗶哩嗶哩電競更容易發揮出自身的優勢。
不可否認的是,BLG從誕生起便在B站收穫了一大批粉絲。相比企鵝智酷數據裡「35歲以下為主」的電競用戶,這群人更具B站特色,更年輕,且熱愛、擅於表達。
早在俱樂部成立之初,他們就把BLG稱作「板藍根」,而BLG也馬上和白雲山合作推出了聯名款板藍根顆粒,持續在玩梗裡和粉絲互動。
另外,進入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對俱樂部而言,在品牌營銷和商業化方面能夠帶來巨大的想像空間。今年,JDG在S10期間,新浪微博、B站等社交平臺獲得了大量的粉絲,並且拿到了11個廣告贊助。
LPL俱樂部在S10期間的贊助情況
作為一家處於上升階段的年輕俱樂部,BLG正在打造具有影響力的俱樂部品牌,同時也在推進俱樂部更加健康、更長線的發展,所以未來肯定不會放棄闖進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的機會。
反過來,平安銀行的供需也相似。
據平安銀行2019年業績報告顯示,平安銀行2019年實現淨利潤281.95億元,年末總資產近40000億元,在2019年主推的「基礎零售、私行財富、消費金融」3個業務模塊裡,零售業務收入799.73億元,同比增長29.2%,交易業務淨收入39.06億元,同比增長151.8%,在整個行業中都有著靠前的市場佔有率。
充足的資本和線上化數位化的良好金融服務、大品牌背書,是他們的供。
至於需,據三方數據顯示,2018、2019兩年,國內金融儲蓄業務用戶的平均年齡在持續升高至30歲以上,信用卡辦卡和使用的主力用戶年齡已經降低到21-26歲同時,由於大量網貸平臺的興起,傳統銀行信用卡數量和借貸額增速都有所放緩。
找到一個更貼近年輕人的品牌、場景,了解和觸達年輕人生活方式,是平安銀行,也是所有金融消費行業的需求。事實上,平安銀行正在為年輕用戶打造便捷的金融體驗,提供支付、理財和信貸等一站式的金融服務。
值不值要看性價比和稀缺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供需匹配的前提下,平安銀行和BLG的合作裡出現了兩個首次:這是平安銀行首次深度進入電競領域,BLG也是LPL裡首個被冠名的俱樂部。
形成這兩個首次的前提要素,就是性價比和稀缺性。
其一,電競已經成為品牌營銷價值窪地,高性價比也促使越來越多的品牌方開始進入電競領域。另外,BLG作為一家年輕的俱樂部,在嗶哩嗶哩電競背靠B站所構建的閉環生態裡,在承接品牌方的需求,打造特色的內容連接年輕世代方面,具有天然的生態資源優勢和文化基因。
長線來看,這使得BLG具備高於成熟、傳統電競俱樂部的想像空間。
說到底,俱樂部品牌價值的核心在於對年輕用戶的影響力和號召力。BLG擁有的是一群更加年輕的電競用戶,他們熱愛且善於表達,具有極強的傳播能力。從某種意義上而言,俱樂部是聚集年輕用戶的水龍頭,而嗶哩嗶哩電競和BLG自身的業務生態中,圍繞電競IP打造的特色內容更像是聚集和留住年輕用戶的粘著劑,吸引和提高用戶的粘性,並且持續為品牌創造更多有趣的內容。
除了線上,B站也有BW等線下場景可用
另一方面,除了核心粉絲、特色的內容打造與運營之外,俱樂部品牌的價值提升和粉絲獲取方面也離不開比賽成績。對於一家處於上升階段的俱樂部而言,BLG更有可能成為一匹黑馬。
從俱樂部在最近的轉會期動作來看,SN前上單biubiu、LGD前輔助Mark、入選2020LCK春季賽最佳陣容二陣的選手Aiming和VG前中單Zeka官宣加入BLG,與Meteor(曾國豪)構建一套具有競爭力的英雄聯盟分部的陣容。與此同時,BLG在11月份籤下著名教練——Kim(金晶洙)。Kim先後執教過OMG、iG、DWG和SKT T1,籤約當天就表示:「目標是闖入S11。」
BLG平安銀行新陣容
其二,其實電競賽事每年都有黑馬,BLG並非唯一選項,但它的稀缺性在於背靠快速崛起的嗶哩嗶哩電競,這意味BLG在俱樂部運營、商業化開發、電競IP內容打造和銜接年輕用戶方面具備更強的競爭優勢。
到2020年,多數由大企業、大資本投資組建的俱樂部在擁有了更穩定的發展環境時,也呈現出了差異化的發展趨勢。比如SN、JDG,其核心價值是通過自身品牌影響力給蘇寧易購、京東帶來用戶轉化;再比如TT語音收購DMO,三七投資AG都是在不同維度上滿足企業的業務發展需求。
那麼,BLG之於嗶哩嗶哩電競的價值是什麼呢?除了在商業變現,其實更在於卡位俱樂部賽道,發揮嗶哩嗶哩電競的業務生態優勢,將俱樂部、職業選手打造成電競IP,持續開發具有影響力的內容,進而提升整體的商業價值。這種模式和已有資源形成的能力,使前三年的BLG在上升期時獲得了非常不錯的曝光和熱度,也能使與之合作的品牌在內容和品牌營銷層面獲得了更多的價值。
另外,關於用戶粘度的問題。年底消費話題升溫後,許多企業家都在談對品牌的認知。其中京東零售CEO徐雷說,孤獨而個性化的95後們對品牌忠誠度極低,除非這個品牌是某一品類的代名詞,不然他們總會快速拋棄、快速嘗新。
一些研究報告也進一步分析過這個問題,其中IBM方面認為,95為主的Z世代更在乎參與和共創,品牌方想提高他們的忠誠度,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提供場景、工具,使他們持續創作內容,成為品牌的一部分。阿里研究院的意見相似,也說Z世代的崛起正讓生產方式從中心化變成定製和共創化,只有用戶參與創造的品牌,用戶自行組成的社區、生態,才更具長久的價值。
B站是年輕人高度聚集的文化社區和視頻平臺,電競是B站上一個非常重要的文化圈層,同時也是B站用戶非常喜歡的內容品類之一。根據CBNData數據顯示,超六成的電競用戶是Z世代用戶,這意味著BLG的粉絲與B站用戶具有很高的重合度。而作為B站旗下的電競公司,嗶哩嗶哩電競可以更好的維持用戶的忠誠度,與用戶一起共創內容,為品牌合作方創造更多的價值。
據官方信息,冠名合作達成後,BLG電子競技俱樂部將正式更名為BLG平安銀行電子競技俱樂部,以全新的面貌徵戰英雄聯盟職業聯賽。
在此之後,是更直接和粉絲互動的社區活動。今年的平安夜,平安銀行將舉行電競粉絲狂歡節。
通過冠名進行品牌綁定,再做線上、線下聯動,打通年輕用戶的多生活場景,直接觸達用戶。
這就是平安銀行冠名BLG想要做的事,因為能提供做成這事的能力和資源,BLG才成了英雄聯盟LPL俱樂部中首家獲得冠名的電競俱樂部。
冠名給電競業的信號
其實在和BLG合作之前,平安銀行也曾大手筆的冠名過體育賽事。比如,2017年,平安銀行出資10億買下中超未來五年的冠名權。
在平安銀行之前,包括浦發銀行、萬事達卡等金融消費業品牌也贊助過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
平安銀行冠名BLG,一方面可能說明傳統體育已經無法廣泛的覆蓋年輕群體,越來越多的品牌方開始重視電競在年輕用戶中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另一方面,也能反映出品牌方、資本開始認可除頭部賽事品牌以外的,如電競俱樂部等更多產業鏈環節參與者的價值。
一些電競從業者認為,這種變化可能會帶來新的機會和挑戰。
比如網易某電競品牌負責人認為,外部優質夥伴開始細化地關注電競產業鏈,並給越來越小的環節參與者做投入的時候,會帶來資本和商業模式的新變化。
一方面,俱樂部等環節將有新的現金流用於嘗試以前沒有能力做的變現方式,另一方面,外部企業,比如汽車、金融、飲食業品牌的深度合作,可能會帶來新的用戶增量和新想法,產生一些新的商業模式。
與此同時,外部資本直接注入某環節的情況逐漸增多的話,賽事品牌方扶持生態的壓力會減小,可以得空去做更多IP運營、體系建設上的工作,賽事品牌本身發展節奏會加快。
至於挑戰,考慮到這種直接注資並不能給賽事品牌方帶來直接收入,且可能和賽事品牌方產生競價關係,商業聯盟可能會在這種合作案例多起來做相應的制度調整,各環節參與者要做好應對「規則變化」的準備。
平安銀行冠名BLG在整個電競行業裡而言,雖然是鮮有的例子,但也標誌著LPL電競俱樂部在商業化方面邁入一個新的階段。當然在這個階段裡,如何適應產業的發展,更好的承接品牌方的需求,實現1+1>2,這對電競俱樂部的綜合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俱樂部如果不能加強對品牌的運營和整個業務體系的價值重塑,或許將面臨掉隊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