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關係向來是家庭中,天敵式的難題。尤其是在農村的大家庭裡,家族式的居住環境,讓婆婆媳婦天天抬頭不見低頭見,2個女人之間的戰爭在所難免。
在兒子娶妻生子後的小家陣型中,婆婆如果不懂得適當放手,婆媳關係勢必會對立緊張起來。為何事情會變成這樣?
婆婆為何不退一步? 她認為媳婦畢竟是外人,她如果退了,兒子的正當權益就沒人去維護了。
然而婆婆管得太多,小媳婦如果退一步,就失了對小家的控制。
因此,婆婆越插手,媳婦和她越發對著幹。其實作為婆婆,學會適當時候放手,何嘗不是一種明智呢?
下文要提到的「嘮叨」婆婆因為小小的尿不溼竟然選擇去跳河,救回來之後家裡的兒子姑娘老公竟然都不支持她,反而站在媳婦那一邊?
她前前後後生養了5個子女,明明辛苦了半輩子,任勞任怨,是家裡命最苦的人,為何所有人都不關心她,所有人都不理解她呢?
婆婆看似能折騰,其實大家都虧欠了她很多
羅女士一家5個兒女,辛苦了一輩子,本來羅女士60多歲了,她覺得兒子為了結婚蓋房子,欠了十幾萬塊錢負擔太重,就不應該馬上要小孩。誰知兒媳意外懷孕後,沒人聽從她的建議,立刻生下了孫子。
有嚴重風溼病的婆婆還要被老公催促著,不情不願地去看孫子。因為媳婦養娃一天要扔十幾片尿不溼,婆婆看不慣,整天嘮嘮叨叨。
這一天婆婆一邊坐在凳子上洗衣服,一邊又開始嘮叨尿不溼浪費錢了,媳婦受不了和婆婆起了爭執。
婆婆心想,我還帶病照顧你,你居然這樣對我。婆婆不幹了,給兒子打電話,想讓兒子好好教育一下自己的媳婦,沒想到兒子居然完全站在媳婦這頭。
婆婆內心一萬點傷害,左右沒人理解,結果就去跳水庫了。兒子好不容易去水庫把親媽拖了上來,婆婆又說兒子好狠的心,剛剛拉她上來,把手都拉傷了,婆婆一氣之下回了老家。
後來兒子要外出打工,媳婦不得已帶孫子回老家生活,有一個未出嫁的小姑子願意和嫂子一起出錢搭夥做燒烤攤的生意。媳婦在錢財上比較斤斤計較,婆婆也看不慣女兒對媳婦太好了,天天找女兒說拆夥,不要和嫂子一起做生意了。
每天早晨婆婆5點起床幹活,7點就開始在院子裡叨叨媳婦懶,天大亮了還不起床,這一天,媳婦帶著孩子睡到9點,終於大爆發,她一起來就把做燒烤的所有東西都砸了,婆婆頓時開始嚎啕大哭。
這個時候,下班回家的公公,因為天天聽婆婆叨叨早煩透了,他並沒有站在婆婆這邊,居然拿出斧頭衝出來要砍她?
真可謂單憑一張嘴,擾得全家不安寧,婆婆覺得又氣又怕,這日子再也過不下去了。
表面上,所有的問題都在婆婆身上,其實這一大家子,各個都有問題,問題最嚴重的,恰恰是最後出場的公公。
聰明的公公,要愛護老婆,維護老婆的利益
作為一家之中的公公,顯然日常生活中,一直把老婆當做奉獻者,而他除了掙錢以外,很多事情都沒有做到位。
年輕的時候,顧著掙錢養家,但把老伴在家的所有付出,都當成理所應當的事情。
當孩子們還小的時候,妻子所有的情感需求,可以寄托在子女的身上。等到子女們個個翅膀硬了,都飛走了,她反而內心的情感需求沒有了回應的對象。
年老體衰的妻子,成了家裡被遺棄的對象,她的價值又變成了看孫子帶孫子,她在這個家裡永遠都是付出者,而家中所有的成員都忽視了她的奉獻。
尤其是公公,作為丈夫,在妻子明確表示身體不好不想帶孫子的時候,反而想的是風俗,想的是老伴不去看孩子,旁人會怎麼看我們。
公公沒有顧及到老伴的情感需求,這對他們今後的退休生活,非常的不利。畢竟日後兒女大了,能陪伴自己的,只有妻子。
公公不能再做甩手掌柜了,這回小兒媳又生娃了,婆婆不想去帶孩子,他這次必須站出來,替老婆擋一擋,不能一味讓老婆上趕著去做老媽子。
聰明的婆婆,與小輩生活在一起要有界限感
這位婆婆因為內心的情感沒人重視,因此總想對子女的事情橫插一腳,來彰顯自己的存在。但是她的關懷變嘮叨,用錯了地方。
兒子女兒都大了,畢竟都有了自己的判斷力,她不能夠用自己的老觀念去看兒子與媳婦的該怎麼處,小姑和媳婦該怎麼處。都是成年人了,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的。這樣東插一腳西插一腳,誰都不會領情的。
她說了老半天,兒子女兒都不搭理她,她又去和老伴嘮嘮叨叨,每天老伴一下班就聽到她在那邊嘮叨這些事情,最後把老伴也給惹毛了。
一個聰明的婆婆,有所為有所不為。為家庭再奉獻,也得給自己留一些空間。
孝順子女要看得見老媽對家庭的付出
雖然傳統觀念中,母親一直都是家庭裡的奉獻者。生兒育女,含飴弄孫。如今時代變了,上了年紀的人,也需要看護好自己的身體。
子女無論母親怎樣,都需要正視和母親的情感連接。這個故事中提到的兒子,17歲就離家打拼,母親仍然用小時候對待他的方式和他交流肯定是不對的。
但是兒子大了,有了自己的愛人,也要學會體諒自己的母親。她很不容易。正如媳婦後來採訪中一語道破:媽媽太孤單了,爸爸應該多多關心一下媽媽。她心裡很苦的。我們說多少都沒有用。關鍵是爸爸得站出來多關心關心她。
你看看,最理解婆婆內心狀態的,居然是她看不上眼的兒媳婦。這個兒媳婦雖然厲害,但也是在內憂外患之下,能夠撐得起家的精明能幹的媳婦。
如果她和婆婆不是人心隔肚皮的那種緊張關係,相信會想到更好的溝通方式的。
小結
所謂家和萬事興,在家中的每一個分子把自己的位置擺正了,事情做到位了,就沒有誰付出更多,誰又吃了多少虧這種問題存在了。
作為公公先得學會疼老婆,再想如何管家;作為婆婆除了給媳婦立規矩之外,其實也可以想想如何和媳婦站在同一戰壕上,一起把家撐起來;作為兒子,要做好母親和老婆之間的調停者;作為小姑,應該早一點讀懂媽媽的心裡話,而不是站在母親的對立面,不懂得母親的苦楚。
一個大家族要在一起生活沒有磕磕絆絆,實際上是很難的。人長兩片嘴,上下嘴唇一開一合,惡語不僅傷人還傷心呢。
刻薄話、閒話少說,彼此間相互體諒,多說溫情話和關心的話,這個家才能越來越好!您說呢?
相逢不易,感恩轉贊關哦~
圖源網絡 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