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東大安鎮敬老院院長高惠蘭獲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
孝老愛親 德馨如蘭
■ 本報記者 易宗平 陳卓斌
在樂東黎族自治縣,提起孝老愛親的高惠蘭,沒有人不豎起大拇指。
高惠蘭是樂東大安鎮敬老院院長,20多年如一日,與丈夫悉心呵護著敬老院這個「大家庭」和四代同堂的「小家庭」。
故事還得從頭說起。
1991年,大安鎮敬老院招收管理員,因為伺候孤寡老人不容易,很久也沒人敢「揭榜」。當年10月的一天,一個年僅23歲的本地姑娘居然前去應聘。她就是高惠蘭,此前在鄉村小學做代課教師。
彼時的敬老院,只有缺水缺電的3間瓦房,條件艱苦程度可想而知。
那麼,是什麼動因讓高惠蘭堅持在敬老院踏踏實實幹下去的呢?她坦言有兩方面因素:其一,她自幼喪父,由母親一人拉扯長大,在青少年時期,母親有了困難無人搭把手幫忙,有了苦處沒地方傾聽訴說,她希望讓母親的這種痛楚在敬老院的孤寡老人身上更少一些。其二,在此前當鄉村教師期間,她帶學生去探望過村裡的孤寡老人呂亞氣,老人無法自理卻沒人照料的窘境,讓她心裡久久不能平靜。
平凡生活是由瑣碎小事組成的,甚至有些老人性格古怪,難以伺候, 稍有不適就拿她當出氣筒。儘管也曾在心裡打過「退堂鼓」,但高惠蘭仍然堅持下來。
因為幾乎每天24小時都要照顧老人們的吃喝拉撒,高惠蘭忙得團團轉,自己的婚姻大事就這樣耽擱下來。許多和她同齡的姑娘們,紛紛出嫁成家。而她,除了清冷的敬老院裡23位被她視作「父母」的老人們,卻沒有自己的小家。
曾經,當熱心人牽線搭橋介紹青年後生給高惠蘭時,對方卻因她的工作而被「嚇」走。直到高惠蘭38歲那年,遇到來敬老院看望老人們的時任村幹部楊偉民,兩人於不經意間碰撞出愛情的火花。其實,這種火花的燧石,是兩個人善良的內心。此後,楊偉民也辭去村裡的工作,來到敬老院與妻子一起照顧老人們。
事實證明,楊偉民娶到了一位賢惠的妻子,他的父母也有了一位孝順的兒媳婦。
那是2012年,高惠蘭76歲的公公突患中風而臥床不起,經過醫院救治病情基本穩定。在做好敬老院工作的同時,高惠蘭每天耐心照顧公公,給他餵飯、洗衣、端尿、端屎。兒媳的孝順和體貼,讓公公婆婆禁不住誇獎:「我兒媳婦跟女兒一樣好!」
高惠蘭對老人們的愛發自內心,且一以貫之。在敬老院裡,有一位名叫李某究的老人喜歡喝酒,但因身體不好,醫生叮囑要少飲酒,所以高惠蘭多次進行勸說。但有一天午飯時,沒酒喝的這位老人卻將飯菜潑到高惠蘭身上。對此,高惠蘭默默地收拾散落在地上的飯菜,沒有責怪老人,一如既往地給老人端茶端水。以真心換真情,終於有一天,李某究拉著高惠蘭的手說:「是我糊塗了,你是為了我好!」
今年7月初,李某究老人離世,高惠蘭噙著眼淚給老人梳頭、理髮、穿壽衣,在場的人們無不為之動容。
孝老愛親,德馨如蘭。高惠蘭用自己的行動,生動詮釋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這句名言的深刻內涵。
(本報抱由9月7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