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成都讓玉林路充滿了詩意
成都火鍋千變萬化
請記住
一定不要試圖用你的味覺去探尋終極美味
因為那將讓你陷入迷惘
曾經有數據統計,成都城區有大大小小近萬家火鍋店,而且這一數字隨時處於緩慢增長之中。這座被火鍋包圍的城市中,從來都不缺少關於美食的話題和傳說。很多外地朋友總是喜歡在來到成都後問當地人,「你們這裡哪裡的火鍋最好吃」。
最火鍋
其實這是一個非常難以回答的問題,通過對大量「成都土著」的口感調查發現,在超過4人以上的火鍋飯局裡,最終對口味的評判就會出現不同的聲音。對火鍋口感的判斷中,總是充滿個人因素。
簡單來說,在成都評判火鍋的口味並不是一件易於把握的事情。但正因如此,在成都吃火鍋,口感其實只佔百分之六十,另外百分之四十則是由火鍋店的整體氛圍,背景故事以及店鋪所在地的大環境組成。最終在這一系列複雜的評判標準下,你才能勉強得出一個容易被大眾認可的結果。
舉個例子,巴蜀大宅門火鍋的科華北路店,常年處於排隊之中,為什麼?因為它地處四川大學旁,按照國際慣例,每一所大學附近總會有美食聚集區,而每所大學都有屬於自己的美食聖殿。巴蜀大宅門火鍋就充分享受到了這個待遇,通過大量的學生群體的口口相傳,最終被神化。至於口感,當你坐在樓下,排上2、3個小時的隊,瓜子堅果都吃得半飽後,還能體會出美味麼?更多的時候,終於能夠上桌的喜悅就已經代替了客觀的味覺品味。
成都就餐人群裡,平均學歷最高的火鍋店。
另一個非常火爆的店——春熙路口的小龍坎老火鍋概念店。年前幾個大學朋友來成都,頭一天瞎逛春熙路,發現了這家火鍋店。看著樓下浩浩蕩蕩地排隊人群,他們自然認為這就是成都味道最好的火鍋店之一,果斷加入了排隊大軍,最後,一頓晚餐被活生生地等成了宵夜。晚上十點半,當一行人終於開動筷子時,他們早已經忘記了評論口感,只管一個勁的拍照。最後在朋友圈曬出一大堆菜品圖和鍋底圖,文字是「這就是成都的生活」,唯獨沒有對味道做出評價。但此後的每次他們遇到朋友,總會自豪地說,「春熙路那家小龍坎是成都最好吃的火鍋」
一個可以把晚餐變成宵夜的地方
以上兩個例子說明了商圈或者說大環境對一家火鍋店的重要影響。成都散布者許多居民小區,從公交站名上我們就能體會到,例如撫琴小區、八裡小區、黃總小區等,在這些市井氣息濃鬱的地方,自然會有關於火鍋的故事。最近一年多,這些小區裡最火的莫過於玉林小區,這個由玉林西路、南路、北路等街道組成的生活社區,因為一首《成都》而被外地人無比嚮往,而正是歌曲的躥紅,也讓本地人再次回味起了這個在成都早已經相當有名的社區。
三年都沒有吃遍玉林路美食,其實真不是一個段子。
去年冬天,一個在玉林小區生活了3年多的朋友終於搬到位於高新區的新房。在臨走前,他背著一個旅行包,手裡提著一袋衣物,站在玉林西路的路口沉默了好久,說站在這個舊樓門口,能夠看到過去三年的點點滴滴。他一邊抱怨趙雷只是渲染玉林路的浪漫和傷感,卻不懂得玉林路對於吃客和食貨的意義,一邊悄悄地擦掉眼角的淚水。離開前,他唯一遺憾的,就是沒有吃遍玉林的美食。
成都沒有玉林路,但有玉林東/西/南/北/路
三年來他每天上下班都路過小酒館,有喜歡的歌手來演出,就會抽時間去看看。每當有外地朋友來,他們就去小酒館聽一場搖滾或者民謠,再到旁邊的「最火鍋」吃一頓頗具文藝氣息的宵夜,這已經成為他接待朋友的標配。很多挑剔的外地朋友身上有著一股邪乎勁,他們拒絕那些連鎖餐飲品牌,說到了一個地方,必須得吃那種獨立的餐飲店,於是自動忽略了玉林路上最有名的那家「老碼頭火鍋」。
我連鎖,我惹誰了
而至於他們選擇小酒館旁的那家「最火鍋」,他的解釋是:當你在充分的享受聽覺的快感高潮後,需要有5分鐘時間讓大腦回到地面。而「最火鍋」的位置,正好位於走出小酒館五分鐘後的地方。——文藝青年們總是有萬千讓常人無法理解的思考方式。
這家「最火鍋」文藝得不像火鍋店
「我覺得你們來成都,一定要在小酒館聽一次演出,然後再到旁邊的『最火鍋』吃一頓最文藝的火鍋宵夜......」
這是他最常掛在嘴邊的開場白,新朋友,老朋友,在他的這句開場白後,友誼變得更加堅挺。
上周在「最火鍋」店裡的偷拍成果
成都最好的火鍋,都有著自己的故事和標籤;成都最好的火鍋,也都僅僅和個人的記憶和經歷有關,從遊人如織的春熙路口小龍坎老火鍋,到學霸遍地的科華北路巴蜀大宅門,再到文藝青年匯集的小酒館旁「最火鍋」,它們代表著成都火鍋最正確的品味方式——最恰當的地點,和最合適的人,在最合適的時間去和滾燙麻辣的菜品進行一次最親密的接觸。
作者:一起去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