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1600萬度電 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

2020-12-11 紅星新聞網

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 王玲)7月29日報導 見慣了機器轟鳴聲與水聲混雜、幾乎可以讓人耳鳴的水電站,是不是很難想像一個水電站,竟然不會發出什麼聲音?在都江堰安龍鎮有一個名叫「安龍水電車間」的小水電發電廠,藏在一條叫沙溝河的河邊,由於規模小,所以即使晝夜不停的發電,人煙稀少的周邊也很難感受到它發出的噪音。從1988年投運發電起,這裡仿佛隱身般的存在。在這個「無聲」的水電站裡,卻有一個嗓門很大的人,無論天晴下雨、旱災洪澇,都堅定地陪著水電廠一起「出生入死」。

這個人叫付建國,從建廠那一天起,他就成為了「安龍水電車間」的一份子,現在,他從當年的車間技術骨幹轉崗到了水電廠的水位監測員,水電廠的最高發電量也漲到了1600萬度。2018年,成都市全社會的用電量為637.41億度,相比之下,安龍這個小水電廠的發電量簡直就是杯水車薪,但是在付建國看來,小水電廠的發電量多少無足輕重,就如江河湖海也是由無數小水滴匯集而成這個道理一樣,安龍小水電廠正是成都電網、甚至國家電網輸送中的那顆「小水滴」。

安龍水電車間

三十年青春奉獻給水電事業 荒無人煙之處堅守五年

1966年的10月15日,付建國在都江堰安龍鎮呱呱墜地,那個年代取名多以建國、建軍之類為主,加之又出生在「國慶月」,所以他也有了一個帶有時代印記的名字——付建國。1988年,付建國22歲,他成了安龍水電廠檢修班中的一員。三十年起起落落,從普通職工到車間主任再到普通職工,從技術骨幹到肩負發電廠存亡重任的崗位,再到每天監測水位撈渣的工人。工作在這裡,培訓時認識的工友成了自己的愛人,家庭也在這裡,他的命運就這樣和這個靜默的小水電廠聯繫在了一起。

從成都市區出發,需要近四個小時的車程,才能抵達國網都江堰市供電公司水電運檢中心安龍發電車間,但是付建國工作的取水點還在更為偏僻的地方,從車間門口往前走不遠處有一個不太顯眼的石子小路,拐進這條小路大概一公裡,能看到一所略顯破舊的磚瓦房,這才是付建國工作的地方。鳥語花香,樹木成蔭,小河流水潺潺,微風不時輕輕拂面,一副歲月靜好的畫面。唯一的缺憾,是這裡少了些人間煙火氣息。

付建國正在進行撈渣工作

這個為了安龍水電車間而存在的取水口由一座老房子、一個閘門、一個堆放沙包的小院壩組成。

付建國向記者介紹,這裡今年剛裝上空調,有一部座機,兩張簡易的行軍床,有簡陋的自來水供水,可以煮飯,沒有WiFi。這裡沒有讓人耳鳴的機器轟鳴聲,取而代之的是夏日的蟬鳴鳥叫和冬日的寂寂無聲。

藏身沙溝河旁邊,人跡罕有,一年四季,這裡只有付建國和工友兩個人,對旁人來說是歲月靜好,對付建國和工友來說卻是枯燥。詢問中午煮什麼菜吃、核對沙溝河水位、撈渣,這是兩人之間僅有的話題。付建國說,大部分時候,兩人都是默契的將河道裡的電動閘門提起,拿起鐵耙,清理被閘門攔截下來的樹枝、垃圾等漂浮物,這樣的工作,做了五年。

付建國正在整理防汛用品

夏天的洪水是猛獸 打雷下雨聲就是命令的號角

時間倒退五年,2013年,付建國的身份是車間主任,聽起來要比現在每天辛苦撈渣的工作輕鬆安全許多,但事實卻完全不是這樣。

每一年的夏日豐水期就像一把雙刃劍,既是水電廠的豐收時期,也是讓水電人沒辦法安心睡一個整覺的汛期。「一到夏天,我家晚上睡覺都不會關窗戶,夜裡必須隨時警覺有沒有打雷下雨,「雷雨聲就是命令」,只要聽到雷聲和雨聲,他就會條件反射地從床上彈起來,然後用最快的速度趕到廠裡。」付建國告訴記者,到水電廠後的每一個夏天,他都嚴重缺覺。

2013年汛期,付建國連續一周沒睡覺,熬紅了雙眼。2013年7月,四川爆發洪災,暴雨下了三天三夜,位於都江堰的這個隱秘小水電廠也岌岌可危。已是車間主任的付建國,帶著車間的五十餘號工人,以廠為家,車間終於保住了。「從下暴雨開始,我就帶著車間的工人一起守在河邊,不停的加固防洪堤壩,把閘門全提起來疏通渠道,當時我們的目的只有一個,保住廠子。」付建國說,所有人都很齊心,只有一個想法:人在廠在,人不在廠也一定要在!

一個星期過去,洪水猛獸平靜退去,堤壩和取水閘口都保住了,發電廠也無大礙。在廠裡抗洪的那些天,付建國用「泡在水裡的日子」來形容,「人每天都是泡在齊腰的水裡,內褲、襪子永遠都是溼的,每天吃泡麵喝礦泉水,一個星期沒有回過一次家,沒有合過一次眼,真的太辛苦了。」付建國說,自己太累了,所以選擇在2014年辭去車間主任這一身負重任的職務,轉崗成為了監測水位、撈渣的普通職工。

安龍水電車間發電機組

5·12地震堅守車間三個月 家裡圍牆垮了也不離開

還是車間主任,時間再次倒退五年,2008年汶川大地震讓全國都處在傷痛之中,但是付建國和工友們卻沒有時間傷痛,「大家不要慌哈,先疏散到安全的地方,保護好自己的人身安全,其次是保護設備,保證電力生產正常進行。」付建國帶著工友們一起守護髮電車間的設備。

付建國說,從5月12日那天起,他就帶著工友們吃住都在車間,在車間外搭帳篷睡覺,這樣堅持了三個月。「地震的時候,我家裡的圍牆垮了,80多歲的老母親從來沒來過車間,但是那天她一個人走到車間來找我。我的孩子在學校裡讀書,因為我和愛人都只有留在車間,這麼強烈的地震娃娃肯定受到了驚嚇,但是我們都沒有去接她,出現在她身邊,我愛人的眼睛一整天都是紅的,我們都覺得很愧疚,對不起孩子和父母。」家人是他的軟肋,說起愧對他們的傷心往事,這個壯漢也紅了眼眶。

後悔嗎?他說,如果再來一次,他依然會選擇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這是我的職責,我必須選擇保護車間和設備。」工友給他起了一個綽號——黑臉包公,一是因為他長得黑,嗓門也大,另一個原因是他的執行力非常強,面對工作的態度鐵面無私。曾經和他共事的小朱對他的評價是:「困難面前站得出,危急關頭豁得出。」

付建國正在記錄水位

為社會建設添磚加瓦的小人物

三十一年來,水電車間設備更新、技術升級改進,從最開始的手動操作到現在的電腦智能操作,付建國或參與或見證了這座小水電廠的巨大變化。1991年,還是毛頭小夥子的付建國被送到廣西培訓機電知識,回來後又參加了成人高考。1994年,他被選為車間主任,2014年卸任職位,成為一個普通職工。這座小水電廠,見證了付建國的成長與變老。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都變老了吧。」付建國的感慨聽起來有一些心酸,「這個水電車間的技術和設備都升級到最新,但是依然靠天吃飯,每年的發電量最高可達1600萬度,不用說全國,和成都一年637.41億度的用電量相比也只是杯水車薪,就我來說,也是因為老了,所以沒有力量承擔更多的重任,所以選擇將機會留給更有力量的年輕人。」

「社會發展變化得太快了,容易顯得我們存在的意義沒有那麼重要,水電車間和我好像都應該被淘汰。」他說。但下一秒,他又樂觀起來:「就算一年只能輸送1600萬度電,31年過去,我們這個小小水電車間也輸送出了4.9億度電,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能源,我心裡還是非常自豪的。」他說,雖然放眼外面的世界,這裡的人和事都無足輕重,但是他一直相信一句話,小溪流能匯成大海,「每一年過去,這個小水電車間都為社會多做了一點貢獻,我的工作也更有價值了一點,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為國家建設添磚加瓦。」

正在監測水位

這條幾乎無人進入,將付建國和外界聯繫起來的石子小路上面,有三條深深的車轍印。分布在兩邊的是付建國開車留下的,中間那條是他騎摩託車留下的。每年的五月起,水電車間都會組織一些防洪演練,這時這所房子裡才有機會熱鬧一點,但是工友們從來都是走路進來。「這條路一般人是不敢開車進來的,技術不行,我開了10年了,穩得很。」一邊說一邊露出自得的笑容,洪災、地震、難以行車的小路,好像沒有什麼能難倒付建國。

夏日的河流是豐水期,從上遊漂浮到此站停留的垃圾也更多一些,還沒聊完,他又要去將閘門提起來撈渣,撈起來的大多是樹枝、秸稈、草堆等。他說,愛人今年就滿50歲了,即將退休,但是自己還有幾年,「我和愛人算是把一生都奉獻給了水電事業,愛人退休了終於可以享福,但是只要我還能堅持,我願意一直在這裡撈渣監測水位,一直為祖國的水電事業貢獻力量。」

相關焦點

  • 青海省海南州50.5兆瓦村級光伏扶貧電站累計發電量5337萬度電
    央廣網海南州9月4日消息(記者劉澤耕)記者3日從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扶貧開發局了解到,截至今年9月1日,海南州50.5兆瓦村級光伏扶貧電站已發電5337萬度電。平均日發電量22萬度電,最高日發電量35萬度電。
  • 廣州一村委會疑偷電98萬度 牟利近80萬元
    信息時報記者蕭嘉寧攝信息時報4月18日報導 將手掌大小的計量器裡兩個螺絲間用金屬壓片連起來,就可以讓一部分電流不通過計量器。白雲區供電部門認為,該區石井鎮小坪村第五經濟合作社涉嫌利用上述手法,在一年半時間裡,「偷電」98萬度,牟利近80萬元。但村委會予以否認。目前警方已立案偵查。
  • 中華電信認購綠電600萬度 連續三年居電信業之首
    中華電信以行動支持政府新能源理念,2017年認購600萬度綠電,位居全臺電信業者之冠。除此之外,中華電信也制定環境永續發展五年計劃和5G(Green)行動,持續運用企業資源及影響力,引領產業邁向新能源永續發展。
  • 蘇州吳中警方擒獲「電老鼠」 竊電101萬度
    原標題:竊電101萬度! 吳中警方擒獲「電老鼠」 近日,蘇州吳中警方在電力部門的配合下,抓獲一名通過非法改裝電錶實施盜竊電力資源的「電老鼠」。嫌疑人盜電量高達101萬度,涉案價值65萬餘元。 案發前,吳中區電力公司的工作人員在巡查中發現,吳中區胥口鎮某廠房長期存在用電異常情況。
  • 比特幣挖礦每天消耗100萬度電 約每天15萬美元電費
    除非使用專為挖礦而設計的電路或者計算機系統(比如採用GPU計算),否則你將很難快速挖掘出比特幣——而這些系統,一般來說,耗電量都相當龐大。一臺用於挖掘比特幣的電腦,電費和本體都很貴 國外機構對比特幣數據的跟蹤顯示,比特幣礦工們每天使用100萬度電能——對,是100萬度電,合計耗費15萬美元的電費,來挖掘比特幣
  • 特斯拉充電站每月充7200萬度電 相當於愛爾蘭一天電量
    美國特斯拉是全球電動車行業的翹楚企業,該公司也在全球各國建設了充電站網絡(即「超級充電站」),為客戶提供後續充電的服務。這些充電站每個月為消費者的電動車充入了多少的電量呢?據外媒最新消息,特斯拉公司近日公布了一個罕見的統計數據,披露了充電站網絡的充電量。
  • 劉漢元譜寫「漁光曲」 光伏發電一年產能多至15萬度電
    目前,在東部不少省區的魚塘,水面上都鋪上了一層光伏發電板,這種水下養魚、水上發電、空間互用的「漁光一體」模式正在推廣開來。然而,儘管以光伏產業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保持了高速增長,但實際上,中國光伏發電已經連續兩年未能完成計劃目標。不僅如此,要想完成光伏十三五規劃目標,也有不小的難度。據了解,中國光伏十三五規劃目標是,十三五期間,光伏發電總規模達到150GW(G瓦)。「中國光伏產業從2004年開始規模化發展以來,從無到有,再到世界第一,這讓人意外。」
  • 為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添磚加瓦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張金嶺)2020年7月26日,由上海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上海德育課程研究基地主辦的大中小幼思政課一體化建設高層論壇通過線上舉辦,來自四十餘家高校和中小學的百餘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本次論壇圍繞大中小幼思政課一體化的整體思維、目標、內容、方法、實踐等問題展開了深入討論。
  • 跑4小時耗電2萬度,可供一般家庭用10年
    大家都知道現在的火車(動車高鐵),基本都是電力驅動,可你知道一列火車每小時用多少度電嗎?不說不知道,一說還真嚇一跳。對,不要吃驚你沒看錯,將近1萬度電。而降低到時速250千米的高鐵,每小時也要耗電4800度。降速100千米/小時,可節省一半的電量。假如,一趟時速250千米的高鐵從北京到南京花費4小時,每小時耗電4800度,那麼合計耗電近2萬度電!
  • 紫光集團將在多個領域為山東省數位化建設添磚加瓦
    打開APP 紫光集團將在多個領域為山東省數位化建設添磚加瓦 工程師吳畏 發表於 2018-09-29 16:16:00 同時,紫光集團還將充分利用紫光、新華三集團的技術、產品及解決方案優勢,積極參與山東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以及其他各行業重大信息化項目。擬通過合資或合作的方式與地方政府或者大型國有企業合作,培養山東本地化的科技信息化產業,為山東省的信息化、數位化建設添磚加瓦。
  • 臺灣三大運營商進軍太陽能市場,預計 2022 年產出 200 萬度綠色電力
    打開APP 臺灣三大運營商進軍太陽能市場,預計 2022 年產出 200 萬度綠色電力 南山 發表於 2020-12-23 09:24:48
  • 企業「上雲」|傳統印刷企業實施數位化轉型,一年節省25萬度電
    位於南岸區的重慶宏勁印務有限責任公司,通過實施數位化轉型,將傳統站房變為數位化站房,管理效率得到提高,員工工時節省50%,人力成本節省15萬元/年,空壓站耗電量下降約15%,年約節省用電超過25萬度。人力成本節省15萬元/年,一年節省25萬度電位於南岸的重慶宏勁印務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宏勁印務」),是一家主要從事印刷包裝生產的傳統印刷企業。
  • 涼山「工地少年」入讀清華:要為祖國衛星事業添磚加瓦
    高考結束後,孫川沒像其他同學一樣,痛快地過暑假,而是在家鄉涼山彝族自治州冕寧縣一處工地當了一個月小工,為自己賺取學費、生活費,減輕家裡的經濟負擔。隨後拿到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這個少年也一度因此登上熱搜。9月7日,孫川乘飛機到達北京,9月8日,他出現在清華大學報到現場。孫川告訴記者,路費、學費這些由家鄉資助,在學校報到的時候,學校還給他發了愛心禮包。
  • 讓電錶「走得慢些再慢些」,男子半年偷電101萬度
    現代快報訊 近日,蘇州吳中警方在電力部門的配合下,抓獲一名通過非法改裝電錶實施盜竊電力資源的「電老鼠」,被盜電量竟高達101萬度,價值65萬餘元。△非法改裝過的電錶近期,蘇州吳中區電力公司的工作人員在日常巡查中發現,吳中區胥口鎮某廠房長期存在用電異常情況,懷疑有人盜電。
  • 讓電錶「走得慢些再慢些」 男子半年偷電101萬度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施潔心 記者 高達)近日,蘇州吳中警方在電力部門的配合下,抓獲一名通過非法改裝電錶實施盜竊電力資源的「電老鼠」,被盜電量竟高達101萬度,價值65萬餘元。
  • VMware為高校信息化建設及創新添磚加瓦
    學校設有信息化辦公室專門負責全校網絡信息管理、數位化校園建設、各院系網絡系統託管等眾多工作,為學校教學及科研等提供支持。不過,隨著學校發展的加速以及教育行業整體信息化建設水平的提高,信息化辦公室遭遇了新挑戰:·IT人員有限,運維管理工作日益繁重:信息化辦公室的網絡信息中心原採用傳統伺服器虛擬化承載學校管理類以及部分學院應用,各種系統上線依賴手工部署,費時費力。
  • 1天最多發3萬度電 山東風電儲量頂3個長江三峽
    雖然,經常有人為看風車來這裡觀光,也知道風車是用來發電的。可是,很少有人知道這些風車每天能發多少電……。     因為風車群,小鎮賽景區     「咱們這裡是什麼地方?雲山鎮?是平度市的?」     這個問題,雲山鎮一家名為鄉村餐館的餐館老闆 ,每天都要回答很多次,因為這裡能看到那片山裡的風車群。
  • 採用循環處理機制,溼垃圾一天可產18萬度電
    張弛篩可以處理直徑9毫米以下的灰土,至於像口罩、塑膠袋這類輕飄物,則需要利用風選裝置,也就是用風吹,把它們區分出來。很多運輸帶上,還有一條帶有磁性物質的管道,利用磁力把金屬吸附出來。」        雖然處理的是建築裝潢垃圾,但現場幾乎沒有揚塵,僅在卡車傾倒垃圾時,會有一些揚塵,但很快就被自動噴淋系統噴出的水霧稀釋。
  • 臺灣也缺電!EUV光刻機一天耗電90萬度,臺積電發展受掣肘
    工廠中最費電的機器當屬EUV光刻機,一天一臺可消耗3萬度,因其要對膜板上的精密圖形印製在矽片上,就需要超強的照明,同時,還對光有非常高的要求。而臺積電現在擁有30臺EUV光刻機,那麼每天的耗電量高達90萬度。一顆晶片的完工,要經歷上千道工序,因此,一天的耗電量一定是大於90萬度的。
  • 涼山「工地少年」孫川入讀清華,「要為祖國衛星事業添磚加瓦」
    高考結束後,孫川沒像其他同學一樣,痛快地過暑假,而是在家鄉涼山彝族自治州冕寧縣一處工地當了一個月小工,為自己賺取學費、生活費,減輕家裡的經濟負擔。隨後拿到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這個少年也一度因此登上熱搜。9月7日,孫川乘飛機到達北京,9月8日,他出現在清華大學報到現場。孫川告訴記者,路費、學費這些由家鄉資助,在學校報到的時候,學校還給他發了愛心禮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