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智能製造的路線圖 美國製造創新研究院解讀

2020-12-13 電子產品世界

  雖然進展不多,美國智能製造創新研究院還是終於公布了路線圖。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11/371404.htm

  清潔能源智能製造創新研究院CESMII發布了其2017年到2018年的短期建設路線圖(Roadmap 2017-2018),而在CESMII的願景描述中,清晰的指出:智能製造是2030年左右可以實現的製造方式。CESMII是美國能源部資助的美國國家製造業創新網絡中的一個創新研究院。

  美國定義的智能製造

  在路線圖中,CESMII在2017-2018的路線圖中給出了自己的定義:智能製造(SM)是一系列涉及業務、技術、基礎設施及勞動力的實踐活動,通過整合運營技術和信息技術(OT/IT)的工程系統實現製造的持續優化。

  這個定義把「業務」放在第一位,充分體現了智能製造最終是為業務服務的觀點,這是樸實的;另外,該定義提到了「勞動力」的實踐活動。

  更重要的是該定義把智能製造最終落足到持續優化(optimizing)之上,這和筆者在智能工廠建設規劃實踐中獲得的體驗是一致的,我們常給客戶傳達一個觀點:智能化浪費是沒有意義的。也就是說,智能化一定是和優化同步進行的。

  該定義給出的四個維度(業務、技術、基礎設施、勞動力)對我們設計智能製造成熟度模型也是一個很好的參考,與Acatech工業4.0成熟度指數中四個結構域(資源、信息系統、組織結構、文化)相比,個人認為CESMII的這四個維度概括的更清晰,邏輯也更嚴密。

  CESMII進一步補充到,智能製造使得正確的信息和正確的技術能夠在正確的時間以正確的形式被正確的人訪問到,以增強在工廠乃至整個價值鏈範圍內做出明智的決定。

  智能製造發展指導原則

  CESMII指出,在智能製造上的投資,應指向服務於已連接的客戶,而這個服務的基礎是高質量的產品、有效的流程、快速響應的服務。

  這個過程中,智能製造的價值,會通過動態形成的賽博物理系統CPS來實現。智能製造的實現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賽博物理系統CPS的建設是個關鍵,而創新研究院應該為這個系統的動態形成提供支持。

  智能製造的技術和基礎設施必須最大化開放性和互用性。這是在講智能製造平臺的建設,諸如西門子的MindSphere之類。未來的智能製造是一個多方協作、資源及優勢互補的模式,開放的接口是各方能順利接入的基礎,而可互用的產品和系統是協作的驅動力。在這方面,OPC的UA(統一架構, Unified Architecture)提供了一個可擴展框架,可作為參考。

  最後,CESMII還指出:智能製造必須用業務產出的術語來進行溝通。這裡包含了兩個層面:1)智能製造要為提高業務的產出服務;2)在多方協作的過程中要統一術語。筆者在工作過程中就經常因為術語不同而被困擾,比如,同樣在西門子,總部的GSS把收貨稱為GR(Goods Receiving),而有些運用公司把收貨稱為IMR(Incoming Material Received)。這類問題必然會降低智能製造平臺的應用效率,甚至有時會造成錯誤,在行業間、公司間統一術語的任務,也是拆除信息孤島的一個基礎性工作。

  創新研究院做什麼

  為了促進新製造方案的實施及運營技術和信息技術的整合,CESMII將以單個公司或行業無法完成的形式來加速早期的研發,定義了三類工作對象:

  1)從研究向技術開發過渡時,主要工作對象有:先進傳感器、模型和計算工具、數據結構與配置、流程控制、軟體、硬體;

  2)從技術開發向產品集成過渡時,主要工作對象有:參考架構、系統配置、系統模型、可互用性標準;

  3)從產品集成向市場實施過渡時,主要工作對象有:安全要求、人機界面、數據管理、流程模型、業務變革管理、勞動力技能開發。

  如圖1所示:

  

  圖1:三個過渡是關鍵

  同時,CESMII定義了自己的工作職責,大致分為兩個方面:1)促進跨行業解決方案的開發;2)應對OT/IT融合過程中的研發挑戰和知識鴻溝。

  其中 「促進跨行業解決方案開發」的核心詞是協作(collaboration)。CESMII指出,跨行業性的解決方案,需要站在跨學科、跨行業、跨公司、跨業務、跨技術的角度來整合各自的優勢。

  跨行業的協作,並不是啟動一個又一個範圍過於寬泛的項目。因此,需要在創新研究院的運營過程中,必須對項目類別進行科學的設置,否則,即便是國家級別的創新研究院也沒法開展工作。CESMII把運營過程中的項目大致分為了三類:

  1)路線圖項目,通常針對開發新的能力;

  2)應用項目,通常針對應用和使用已有能力;

  3)跨行業或跨應用的對標分析及評估。

  如何定義項目選擇,美國創新研究院的運營基本都是項目導向的。有時,選擇一個好的項目,比把項目完成得好更重要。CESMII提出的擇項指標有:

  ☆ 定義行業內顯著的製造問題;

  ☆ 匯總當前狀態,陳述當前最高水平,識別壁壘、差距和機會;

  ☆ 定義獨特規格的創新,並能被不同的公司或行業所重用;

  ☆ 定義項目如何為CESMII的目標服務、如何與CESMII的研發職責保持一致。

  從這些指標,我們可以看出創新研究院啟動的項目具備的一些特性,包括:1)跨行業性;2)領先性;3)獨創性;4)可重用性。也就是說創新研究院啟動的項目,不是為了支持哪一個企業的發展,而是為了支持整個跨行業、行業的整體發展,這是和我們申報項目時最大的區別。

  集成四大戰略

  為優化製造以增加能源生產力,CESMII在路線圖中提出了 「集成戰略」,主要包含四個部分:1)商務實踐;2)使能技術開發;3)基礎平臺建設;4)勞動力發展。如圖2所示:

  

  圖2:四大戰略

  需要注意的是,這四個方框的顏色、以及不同方塊之間顏色漸變的連線,CESMII用這種方式來表達戰略部署的集成關係,算是一個比較新穎的創舉。在2017-2018的短期行動計劃的甘特圖中,可以更好的看出這個思路。

  圖3:商務實踐的甘特圖

  圖3中綠色細框中的內容,都是推進商務實踐戰略的行動計劃,諸如:重啟商務標準委員會以定義關鍵市場、發展諮詢能力以識別行業機會、定義智能製造集成的評價指標等。而其它顏色粗框裡的內容,是完成商務實踐戰略所需的其它戰略的相應行動計劃,比如:

  ☆ 實施商業模式以促進技術提供商持續的為基礎平臺和市場提供工具(藍色,基礎平臺建設);

  ☆ 識別與智能製造相關的勞動力技術技能差距,為不同層級的利益相關方開發課程與培訓,並與商業機會相匹配(棕色,勞動力發展);

  ☆ 開展相關工作組的討論會以促進智能製造市場技術主題的問題及方案分享(黃綠色,使能技術開發)。

  其它幾項戰略的行動計劃也是按這個思路展開的。

  勞動力發展

  本文把這項戰略單列出來,是因為筆者發現國內的企業在智能化轉型的實踐中,普遍忽略了勞動力發展的問題,而這個問題恰好是世界500強企業非常關注的。比如,大家熟悉的某個德國企業,去年就啟動了一個名為SWP(Strategy Workforce Planning,戰略勞動力規劃)的項目,10個工廠的總經理、研發副總、工藝副總參與,先後歷時8個月,對未來數位化工廠所需的不同崗位的技能技巧進行了全面的分析、歸類,並識別了當前存在的差距,制定了填補差距的策略,包括課程、培訓、不同崗位的技能共享等。

  事實上,勞動力發展的理論基礎是P-CMM 2.0(People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人員成熟度模型),這是卡內基梅隆大學軟體工程學院2009年7月發布的,把人員能力的成熟度分成了5個水平,如圖4所示:

  

  圖4:人員能力的五個階段

  CESMII把勞動力發展作為四大戰略之一提出來,後面有一個重要的本質:智能製造會在全球範圍內消除勞動力成本的差異,越高水平的勞動力,其成本的全球差異越小。而更重要的是,必須建立一個全新的勞動力人才的體系,才能適應先進位造業的發展。

  總結

  CESMII發布的一個短期路線圖,重點提及了:智能製造的定義、智能製造發展的指導原則、創新研究院的主要工作職責、項目管理職責,給出了CESMII集成戰略路線圖的解讀方法,簡單討論了「勞動力發展」的戰略意義。相信對當下中國智能製造的發展,尤其是能源領域在跨行業範圍制定轉型策略,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相關焦點

  • 航天科工二院公布智能製造技術路線圖
    人民網北京4月1日電(趙竹青) 記者今天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第二研究院獲悉,航天科工二院二部日前公布由其主導制訂的智能製造技術路線圖,這一路線圖將面向複雜產品智能製造技術與產業聯盟,引領智能製造技術、產品和系統的全面發展,構建智能製造系統技術整體解決方案。
  • 世界|主要發達國家智能製造戰略及啟示
    德國認為當前最重要的突破性創新是數位化,尤其是人工智慧的應用。要強化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尤其是數位化進程。美國美國是智能製造的重要發源地之一。2012年,美國政府宣布啟動國家製造業創新網絡計劃,後更名為「美國製造」。計劃在重點技術領域建設45家製造業創新中心。目前已經建成了數位化製造與設計創新中心、智能製造的清潔能源製造創新研究所、先進機器人製造中心等。
  • 智能製造的定義及實現智能製造的意義
    智能製造是什麼國內對「智能製造」的定義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的「2015年智能製造試點示範專項行動」中,智能製造定義為基於新一代信息技術,貫穿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等製造活動各個環節,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優化自決策、精準控制自執行等功能的先進位造過程、系統與模式的總稱。
  • 【智能製造】智能製造能力成熟度評測三部曲 - 智能製造 - CIO時代...
    《企業智能製造核心能力評測參考模型》,2017年,賽迪軟體評測中心;   3.Smart Manufacturing System Readiness Assessment智能製造系統就緒度評估預研報告, 2016年, 美國標準技術研究所NIST發布(但不代表NIST正式觀點);   4.智能製造能力成熟度模型白皮書1.0,2016年,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
  • 【智能製造】以三體智能解讀智能製造三個範式
    趙敏、寧振波、郭朝暉是走向智能研究院資深專家,《三體智能革命》編委會中三位重要作者。他們從去年5月起多次參加了中國工程院主持的「中國智能製造發展戰略研究報告」的研討、評審與修訂工作,對該報告的形成過程、研究主旨和詳細內容有比較深入的了解和心得。
  •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泰州智能製造研究院揭牌
    11月9日,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與泰州聯姻合作共建重大科技創新載體,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泰州智能製造研究院誕生。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副所長楊一平、泰州市副市長陳明冠共同為「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泰州智能製造研究院」揭牌。
  • 活動預告 | 探訪宜科·賽達智能製造綜合運營平臺,深入解讀智能製造
    一、活動詳情  活動主題: 探訪宜科·賽達智能製造綜合運營平臺,深入解讀智能製造  活動時間: 2018年3月28日(周三)9:00-15:30  籤到地點: 賽達新興產業園區F2座一層13672148795 kun.li@elco.cn  考察費用: 680元/人,包含參觀、培訓、用餐  二、參觀宜科·賽達智能製造綜合運營平臺  宜科賽達智能製造綜合示範平臺依託於天津市自動化與信息化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由宜科(天津)電子有限公司出資籌建,落戶天津市西青開發區。
  • 基於RAMI 4.0 解讀新一代智能製造
    其中最重要的理論創新,是將智能製造的發展過程分成了三個階段與三個基本範式[1],這在當前世界智能製造業內屬於首創,特別是對於第三範式「新一代智能製造」的定義,更是在智能理論和內涵上超越了當前國際範圍內的11個智能製造參考架構模型[2],成就了獨樹一幟的學術高地。
  • 2020中國智能製造峰會暨大灣區智能製造創新發展論壇在深舉辦
    《2020中國智能製造峰會 暨大灣區智能製造創新發展論壇》在深圳市南山區威尼斯睿途酒店成功舉辦。希望各位在峰會中開懷暢言,以智能製造之名,在深圳特區成立40周年之際,乘風破浪、更上一層樓。」翰智集團董事長黎春生表示,「這20年是中國經濟騰飛最快的20年,我們不僅見證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也看到了很多傳統製造業抓住了數位化轉型的機遇,實現和創新與轉型,讓企業實現了指數型的跨越與騰飛。
  • 「牽手」全球排名前十工學院 重慶-UCLA智能製造技術研究院落戶永川
    日,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工學院先進技術研究院(UCLA-ITA)、重慶文理學院、重慶市科委和重慶永川高新區管委會在渝籤訂諒解備忘錄,各方將在永川高新區共建重慶-UCLA智能製造技術研究院,打造一個技術創新、成果轉化、人才培養及學術交流的國際平臺。
  • 三分法:結構化解讀智能製造
    本文中,筆者嘗試用「三分法」思維,結構化解讀智能製造的核心內涵,幫助讀者由淺入深地理解和掌握智能製造。三物態:原材料、在制品和產成品從物料學的角度看,智能製造涉及到的管理對象主要包括原材料、在制品、產成品等三種形態的物料。
  • 美國能源部正式發布儲能大挑戰路線圖
    據外媒12月21日報導,美國能源部(DOE)當天發布了儲能大挑戰路線圖(Energy Storage Grand Challenge Roadmap),這是能源部針對儲能的首個綜合性的戰略。美國能源部長Dan Brouillette於2020年1月宣布了Energy Storage Grand Challenge Roadmap (ESGC),路線圖旨在創建並維持美國在儲能領域的領導地位。除了協調一致的研究外,路線圖的方法還包括加快技術從實驗室向市場的轉化,專注於在美國大規模製造具有競爭力的技術的方法,以及確保安全的供應鏈,使國內製造成為可能。
  • 【蘇州】搭建交流平臺,共話智能製造
    通過5年的努力,力爭培育一批在全區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智能製造品牌企業,形成較為完整的智能製造裝備產業體系,將黃橋打造成為區域智能製造業腹地。黃橋行動方案發布暨解讀  黃橋街道黨工委委員、招商中心主任楊健作行動方案解讀。他表示,黃橋街道結合產業基礎,確立了智能製造裝備產業鏈這一重點發展方向,對標蘇州市「八個一」工作模式,制定了《智能製造裝備產業鏈相城分鏈黃橋行動方案》。
  • 2020泰山智能製造峰會:智能製造,賦能未來
    17日上午,2020 泰山智能製造峰會暨泰安市智能製造產業專家委員會成立大會召開。會上,陳維江院士與山東泰開高壓開關有限公司籤約項目《柔性低頻交流輸電裝備研製》、王國法院士與山東能源重型裝備製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籤約項目《面向複雜地質條件的工作面智能開採技術與裝備研發》、單忠德院士與山東中康國創先進印染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籤約項目《數位化智能化印染裝備及製造系統研究》。
  • 智能製造、工業4.0和數位化製造的異同
    2014年2月,美國國防部牽頭成立了「數字製造與設計創新機構」(Digital Manufacturing and Design Innovation Institute,DMDI)。2014年12月,美國能源部也宣布牽頭籌建「智能製造的清潔能源製造創新機構」(Clean Energy Manufacturing Innovation Institute on Smart Manufacturing,CEMI)。為什麼美國連續成立數字製造和智能製造兩個機構,兩個機構又是如何分工的,各自研究領域的主要區別在哪裡?首先,我們來理解什麼是數位化製造?
  • 智能製造的意義是什麼
    個性化、定製化的消費觀越來越普遍,重塑了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關係,也對供給端的生產效率、產品質量、敏捷反應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製造業的智能升級迫在眉睫。 畢馬威中國聯合阿里研究院共同發布《從工具革命到決策革命—通向智能製造的轉型之路》(以下簡稱「報告」), 深入討論智能製造的基礎與內涵。
  • 北京大學攜手北京協同創新研究院、美國密西根大學、西北大學
    為更好地發揮世界一流大學群體的綜合優勢、開展高水平創新和人才培養,北京大學於2017年1月17日與北京協同創新研究院、密西根大學籤約共建先進位造國際協同實驗室;於19日與協同院、美國西北大學籤約共建先進材料系統與仿真國際協同實驗室,開啟了一種全新的國際科研與人才培養模式。
  • 段小手:人工智慧如何應用在「智能製造」當中_綜合_江西網絡廣播...
    近日,著有暢銷書《深入淺出Python機器學習》的科技作者段小手,在遼寧大連與中國石化大連石油化工研究院進行了一場主題為《機器學習在預測性維護中的應用——以NASA數據集為例》的交流會議,本次會議結合大連石油化工研究院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布局,通過對美國空間宇航局利用機器學習...
  • 智能製造=人工智慧+製造嗎?
    國內曾有著名專家學者提出:智能製造就是人工智慧加製造。這種觀點會對推進智能製造帶來思想混亂。為此,我們有必要澄清這兩個概念的關係。文/郭朝暉(博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優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走向智能研究院首席研究員。)
  • 【川網會客廳】陸文俊:建議在德陽建設高端裝備智能製造創新研究院
    「省委賦予德陽『打造世界級重大裝備製造基地』重大戰略任務,但從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以及打造世界級重大裝備製造基地的需要來看,德陽在高端裝備製造業方面還存在不小差距。」  說差距:產業規模創新能力高端裝備佔比均有不足  「德陽是國家重要的重大裝備製造基地、全國三大動力設備製造基地之一,在裝備製造業方面基礎雄厚、優勢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