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西臨汾一高校男生熬夜繡手工圍巾的視頻走紅,原來,這名高校男生是班長,手工圍巾是為全班34名女生繡的,因為班裡只有他一個男生,元旦將近,他便想要送一條帶有各自姓氏的圍巾當禮物,為了不耽誤送禮的時間,他每晚都繡到半夜。
據悉,該男生是因為在網上看到刺繡圍巾的視頻,就有了送刺繡圍巾的想法。他的舍友表示這位男生直接買了三十多條,姓李的同學就縫上L等字母,熟練後,對方一天左右能縫完一條。網友紛紛表示這名男生是暖男,對能收到禮物的34名女生表示羨慕。也有的網友認為對方確實很有心,只是每天熬夜對身體不好,也容易影響學業,希望對方能在身體健康和保證學業的情況下送禮。
這類發生在高校暖心事件並不少見,陝西西安某所高校的一位班長看到網上曬的"秋天第一杯奶茶"後,花掉自己半個月的生活費給全班同學點了奶茶,並送到每一位同學的面前,他表示看到大家開心的表情就心滿意足。
廣州多所高校的男生在女生節特意組織活動,像是華南理工大學的男生在小雨紛紛時,騎著精心裝扮的自行車——綁有心形氣球和鮮花,親自來到女生宿舍下接她們上課,廣州大學城校區的男生也不甘示弱的掛起橫幅和獻上玫瑰等,以各種形式為女同學送上自己真誠的祝福。這些舉動也同樣引來網友熱議,為美好的校園生活發出感慨。
在這些祝福的聲音中,也有不同的聲音,他們和上面的部分網友一樣擔心影響學生的學習。其實,這些送禮的舉動是表達他們的祝福,有助於同學間感情和交流,不過,這也提醒高校學生要力所能及地送祝福,送禮要不影響自己生活和學習。
此事也讓網友關注到男女比例失調的現象,其實,大部分高校的專業在招生上並未強調性別,在這種前提下,仍出現高校男女比例失調的現象,這和專業的特點與學科設置有較大的關係,據2018年南開大學在湖南的招生數據來看,男生就讀物理科學學院的人數高達80%,而漢語言文化學院的女生人數高達92.5%,如此大的男女人數差距離不開專業特點的影響,多數女生對物理的興趣度較低,而只有少數男生會擅長語言類專業。
而專業特點影響男女選擇的同時,也讓性質不同的高校因此有男女比例失調的問題,像是師範類學校因為文科專業較為突出,這讓女生更願意報考和就讀,這也讓男生考慮到專業和高校的偏向而放棄報考。
不過,社會傳統觀念也影響了男女對高校的選擇,以我國的醫學專業的人數來看,臨床醫學和中醫學等臨床工作類專業男生人數較多,而醫學檢驗技術和醫學影像學等功能類專業女生人數較多,這兩類專業的不同決定了學生的行業,前者為臨床醫師和後者就職於醫院功能科室。此外,男女的高考成績和地域及思維方式等也有影響。
師範類學校的女多男少和工科類學校的男多女少等容易引起網友的爭議,一方面是這類男女比例失調會直接影響行業的男女比例,尤其師範類學校培養的是教書育人的教師,女教師的溫柔細心等優點無需質疑,但是,男教師特有的陽剛之氣能讓學生直接認識到性別知識,有利於男女學生從小的教育。而師範類學院的男生比例普遍在3:7,意味著男教師的數量較低。
另一方面,高校男女比例的失調容易影響學生的戀愛觀,很多學生因為異性數量少,較難學會和異性相處且戀愛對象也不好找,有的學生大學四年都沒有談過戀愛。對此,一些高校刻意搭建交友平臺和興趣社團等,促進男女之間的交流溝通,有的學生還會藉助朋友介紹和表白牆等方式來擴大異性交際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