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記憶中,我有那麼一條長長的,純白色的,波斯毛的圍巾,記得那時《新上海灘》剛剛上映,裡面主人公的圍巾成了我夢寐以求的耍酷配置。在百般保證要玩命學習的條件下,母親用了兩個星期的時間給我織了那條圍巾。手工織的圍巾特別暖,那條圍巾伴隨我度過了六年中學生涯,現在回憶起來,母親熬夜織圍巾的場面仍然歷歷在目。
長大後,每逢母親過生日,也會送點禮物的,雖然心中也閃過要親手為母親織一條圍巾的想法,但是織圍巾實在太麻煩,而且也沒那個技術,所以只能去店裡買了。
近日,在浙江的餘杭中學,一個學生在教室裡織圍巾的一幕被老師拍下來,小傢伙看上去一絲不苟,很認真的樣子,織圍巾的動作也是像模像樣。當發現老師在偷拍的時候,顯得有點慌亂。當老師問他,圍巾是織給誰的的時候,男孩不好意思地解釋:」是織給媽媽的」。
圖片是這個班的語文老師吳老師拍的 ,吳老師介紹說,這個織圍巾的男生也姓吳,平時陽光開朗,沒想到織起圍巾來手法也是這麼嫻熟。看到孩子織圍巾的一幕,讓吳老師想起了自己的學生時代,於是就拿起手機,記錄下這暖心的一刻。
視頻發到網上以後,網友紛紛點讚,在視頻下留言:「又是別人家的孩子」,「我酸了」,「這真是冬日裡的暖陽」……當然,也有網友大膽猜測:圍巾該不會是送給女朋友的吧,不好意思承認。
對於這樣的猜測,學校領導透露:圍巾確實是給媽媽織的,是孩子送給媽媽的生日禮物,而且從買毛線,到準備工具,開始織,媽媽都是知道的。隨著小男孩視頻的走紅,不少人想要當面採訪吳同學,但是學校方面都婉拒了,學校認為,現在孩子還在讀高一,應該以學業為重,這本身就是一件很隨意的事情,不要太多的關注。
學校的這種做法是很讓人點讚的,太多的曝光度對孩子的學習,生活肯定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吳同學所在的餘杭中學歷史悠久,創立於1944年3月前身為餘杭縣立簡易師範學校,1949年5月在舊簡師的基礎上建立了餘杭中學。學校確立了以「大禹」精神為基底的「禹」文化和餘杭章太炎先生「求真務實、開拓創新、躬身力行」的精神作為核心價值觀,逐漸形成了「勤奮、求是、文明」的校訓,倡導「讓每一個學生都擁有希望,使每一位學生都獲得發展」的辦學理念。
現在的餘杭中學已發展成為具有現代教育功能的省級重點中學。1999年,學校被認定為浙江省三級重點中學,2009年9月1日,學校遷址於文一西路新校區,2014年學校被評為首批浙江省普通高中二級特色示範學校。
都說」女兒是爸媽的小棉襖「,在這個氣溫驟降的冬日,如此有愛的一幕讓人心生暖意。你家孩子為你做過什麼暖心的事嗎?歡迎在留言區分享。